..續本文上一頁果則決定由此因所生,謂果決定。若彼因法能生彼果法,雖是有自性之他體法,但亦是能生果之親因,謂因決定。此特殊之他才能立爲因果,並非凡是他者皆能如是安立。比如稻芽必須是從與其同一相續所攝的同類種子方能産生,稻芽並非是從相續不同的麥種等中産生。
持他生宗的有實師辯護說:不決定所有的他生皆有此過,因爲能生果之親因是他體法,此乃特殊之他,並非涵蓋一切萬法之他。所謂特殊之他者,是指能直接産生果法之親因。比如稻種能直接産生稻芽不能産生麥芽的原因,稻種並非是直接能生麥芽之親因,亦不是同一相續的因果法。其特定的條件是能生之親因與所生之果法必須是同一相續所攝,亦具有能生同類果法之力,若是異體相續或不具生果之力則不能産生,如石頭不生豆芽,是因爲不具能生之力,即非同一相續,亦非同類之果,當然不能産生。如是以理分析可知我宗根本無有上述火焰應生黑暗的一系列過失。
戍貳、破救
如甄叔迦麥蓮等,不生稻芽不具力,
非一相續非同類,稻種亦非是他故。
中觀師繼續破斥他生宗挽救自之過失的理由。如汝所說甄叔迦花、麥種、蓮子等雖是他法,但不能産生稻芽,是因爲不具能生稻芽之力,非同一相續所攝,亦非同類法,那麼稻種亦非是具有觀待稻芽的四種差別體相,因爲有自性之他無有分別故。如是則一切生一切的過失,或是因非因皆不能生果的過失,汝宗仍然是無法擺脫。《中論》雲:“若謂緣無果,而從緣中出,是果何不從,非緣中而出。”所以自相實有、堪忍自體的他生決定無法成立。
一般來說,若不具有充足的根據,僅在口頭诤辯是沒有說服力的,爲使對方心服口服,誠心誠意地接受最極應理的觀點,故中觀應成派在抉擇勝義谛的究竟大空性時,運用了不共甚深的四大應成理論來破析他生,亦必須在精通不共應成理論的前提下才能徹底地遮破各有偏袒的他宗觀點。
以彙集相違之應成因而破:在辯駁的過程中,由于他生宗承許因果二者是不同自性的他體法。對此中觀師破曰:此許觀點有自相矛盾的過失,因爲實有他體之因果根本不能成立,否則稻芽應成非從稻種産生,種芽是他性故。他生宗回辯說:此不決定(此爲不定似因),他性不一定不生,他性亦可以産生,正是因果非一體而是異體自性才能有生。
複次,繼續以根據相同之應成因而破:若許自相的他體法能生果,那麼應成一切生一切,如依火焰亦應産生黑暗。因爲真實觀察時,火焰生黑暗的他體與種因生芽果之他體道理相同故。他生宗辯曰:此根據不同,有普通之他性與特殊之他性兩種故。前者普通他性如柱與瓶子、牦牛與駿馬、火焰與黑暗、男與女等。後者特殊之他性則如種因與同類芽果,惡業與痛苦,善業與安樂等,前後二者雖皆爲他性,但仍然不會有一切生一切的過失,有一定的差別故。中觀師問曰:此普通他性與特殊他性不同的原因何在?他生宗論師說:其差別約有四種理由:一是觀待黑暗來說,火焰雖爲他體,但不具産生黑暗之力,種因能産生同類芽果,其本具生果之力故;二是種因生芽果爲世間常人現量所見,火焰生黑暗非現量所見,此理不用多言,現量知故;叁是種因生芽果是緣起法的定律,火焰生黑暗非緣起法;四是因生果乃爲法的特性,火焰生黑暗非爲法性。由此不難推知,並非所有的他體法之間皆可互生。再說火焰與黑暗本非能生所生的關系,亦非同一相續、非同類,互爲相違故火焰不能産生黑暗,必須是特殊的自相他體法才能産生。如是他生宗論師回辯爲根據不同有差別。
其次,又繼續以能立等同所立之應成因而破:中觀應成派以此理論分別破析他生宗辯護時所例舉的四種理由。彼許種因有産生芽果之力,火焰不具生黑暗之力。試問,此力是否勝義中存在?若許是者,那麼此力與因是一體還是異體呢?若許一體,就不應存在別體之力,既然不具另外之力,唯因就能生果,那麼在木箱裏放一粒種子亦應産生芽果,汝許生果之力在因中本具故。若許因與力是異體者,應成不是因生果,而是以力生果。然汝自許即因生果,未許因以外之力生果,如是以理觀察推究時,其與所立相同不成能立的真實根據。(相對敵宗而言,其所立他生,即一方許有他生、另一方中觀師說沒有他生,這樣在雙方辯論的過程中,其所立尚未立足。)故汝所許勝義中因生果有自相之力等同所立極不應理。如果在尚未以勝義理論善加觀察時,僅以分別心安立種因生芽果爲現量所見,火焰生黑暗非現量所見等可許無過。在抉擇勝義谛時,試問,汝宗所謂的現量,是聖者無漏智慧的境界還是凡夫分別心的眼識等所現見的境界呢?若許前者,根本無法成立,法界本性空寂離戲故。應許後者眼識所現見的因生果,但是互不觀待、相違之他性能生果的事例從未見過。其實此眼識亦不出無明分別心所攝的部分,在抉擇究竟的勝義谛時,以眼識所見不成正量根據,凡夫人的根識等本來不成如是現量的能立理據故。正如同說因爲晚上有夢境,故于白天亦應成立,此根本不成真實能立的根據,夢境唯由習氣成熟後産生,並非真實有故。因此汝宗以現量所見來作爲成立他生的根據亦決定不能成立。又彼等所計因生果是緣起法,火焰生黑暗非爲緣起法。試問,汝宗所謂的緣起,是否堪忍自體之因與自體之果互爲觀待而成能生所生之緣起呢?若如是者,此許不僅勝義中不成立,且于世俗中亦根本不成立與空性相違並有堪忍自體的因與果,緣起法本非真實有故。如果在世人分別心面前承許因生同類果是緣起法,是互爲觀待而暫時産生,那麼勿須固執爲實有的他生,唯說緣起生即可,因爲果時因滅、因時果未産生,根本無有真實堪忍之他故。又彼等所計因生果是法性,火焰生黑暗非法性。試問,汝宗所謂的法性,是勝義中有還是世俗中有呢?若說世俗中有者,如火的熱性、水的濕性等緣起性在勝義中根本不存在這些差別法,勝義本是一味大平等性、離一切戲論故,此中怎麼可能有因果異體之他生存在呢?如石女兒本來沒有而說石女兒的嬌媚形態之理與此相同。如是以理觀察可知,汝宗所謂的法性,在勝義中亦不成真實能立他生的根據。他生宗又許是在支分的條件上有差別,雖然所有之他不決定皆爲他生,但特殊之他已滿足了能生所生互爲觀待、一相續、同類果幾種不共的條件,所以成立他生應無過失。其實此許如上所說,若在世俗中觀待假立的緣起生可許無過,此在抉擇勝義谛時承許則極不應理,因爲勝義是出世無漏智慧的境界,非分別妄心的境界故。若在抉擇勝義本性時承許有他生者,應成一切生一切,如果一個他體法不能生果,則所有之他體均不能生果,法界本性上本無分別而畢竟平等故。如是分析可知,如果汝許勝義中有自相的他生,則必須承許火焰産生黑暗。如果火焰之他不能産生黑暗,那麼此因同樣不能生彼果,因爲所有的他體在法界本性上是平等的緣故。所以他生派爲辯護自宗觀點而例舉的衆多理由,正如澆油滅火,此舉非但不能息滅火焰反令火勢更猛。這樣有部宗的觀點愈辯愈謬,應成派的觀點愈演愈勝,能促使學者善于明辨取舍,相續中引生對法界空性的堅定信解,樹立究竟的中觀正見,這是應成派以能立等同所立之不共應成因來破析他生派的必要所在。
複次,以他稱叁相之應成因而破:通過上述叁種不共應成理論于他生宗作了較爲系統的破析後說:一切因不能生果,以因果二者自性非異故,此爲他稱叁相理論。應成派在解說此義時,他生宗的論師依此在心相續中直接或間接生起了如是叁相理論引起的比量,且至通達勝義谛的大空性。應成派自宗承許世俗是假立法,著重抉擇勝義谛,這樣好像應成派分了二谛在抉擇勝義谛而作如是念,實際意義卻並非如此。中觀應成派在以勝義理論觀察時根本不分二谛,一切諸法均平等抉擇爲遠離四邊八戲的大空性,爾時既沒有單獨不空之法、亦沒有單獨空性的存在,如是遠離了一切承認。雖然無有任何承認,但所運用的不共甚深理論卻能強有力地破除他宗負有偏袒的觀點,摧毀有無等一切諸邊戲論。其所說的理論亦非應成派自宗本來擁有,而是在與他宗互爲辯駁時,以他宗自應承許的理論爲根據而攻破其自許之觀點。爲此例舉他稱叁相理論爲最有力的破析根據,令其自我反省所許的觀點是否正確,誠如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爾時彼等不得不承認他生沒有立足之處。正因爲應成派無有任何承認,又能強有力地破除一切偏執,對他宗所計有謬誤的觀點發出如降雨般應成的過失,故得名成應派。在《定解寶燈論》第七問答義中有明示中觀應成派自宗的究竟觀點,即法界本性如何,彼自宗亦複如是。如雲:“所謂中觀之自宗,即是以理作衡量,中觀宗之究竟義,此外一切非自宗。”
通過上述理論觀察,有實宗方知若非假立而有堪忍自體之他生決定不能成立,否則難免有火焰必須産生黑暗的過失,唯有應成理論才具有如是殊勝的破析能力。有些論師在《入中論注釋》中講述其作用力時說:在相互辯論的過程中,隨著理論不斷地深入分析後,在遣除他宗分別實執的同時能無間生起應成派所抉擇法界本性的正見,通達勝義谛的真實空性。因爲它不僅只破除他生,且連四邊生亦能一並遮破,一旦破除此等偏執之際,無間就能生起空性的正見。如自生宗首先是以理論詳細觀察過其余叁生,知道此等不僅無有真實能立的根據,且有一定的過失,才轉念承許自生並認爲很應理。對此以甚深理論一旦破除彼許之自生時,其余叁生亦根本不再承許,故于心相續中無間能生起大空性的正見。又如承許諸法他生的小乘有部、經部、隨理唯識,首先亦是詳細觀察過他生以外的其余叁生有一定過失,才轉念承許他生並認爲很應理,同樣若能以甚深正理一旦破除彼等偏執之他生時,其余叁生亦根本不再承許,故于心相續中能無間生起中觀的殊勝正見、通達勝義谛的大空性。
對此全知…
《入中論日光疏(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