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01 爾時薄伽梵告尊者阿難說:「來,阿難,我等去醯連尼耶瓦提河之彼岸,拘屍那羅的烏帕瓦塔那,馬拉之娑羅樹林。」「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于是佛與大比丘僧衆向醯連尼耶瓦提河之彼岸,拘屍那羅的烏帕瓦塔那,馬拉之娑羅樹林進行。到已,語尊者阿難說:「阿難,請爲我敷設床具于娑羅雙樹間,其頭北向,我倦甚,欲偃臥。」「是,世尊。」尊者阿難回答說,即于娑羅樹間敷陳床具,其頭北向。時世尊心境安穩,偃臥右側,將其雙足疊並,作獅子睡。
02 爾時娑羅雙樹忽于非時鮮花開發,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華亦從天下降,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旃陀羅香屑亦從天下降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亦從天演奏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唱亦從天發出以供養如來。
03 于是世尊告尊者阿難說:「阿難,娑羅雙樹忽于非時鮮花開發,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曼陀羅華亦從天下降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旃陀羅香屑亦從天下降缤紛散落在如來身上以供養如來。天上的音樂亦從天演奏以供養如來。天上的歌唱亦從天發出以供養如來。「阿難,並非如此是對如來有適宜的恭敬供養。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繼續擔負大小責任,持身端正,依止戒律--如是,其人是對如來有適宜的恭敬供養和最有價值的敬禮。是以阿難,汝應繼續負擔大小責任,持身端正,依止戒律。阿難,應如此教化。」
04 爾時尊者烏帕宛那立于佛前以扇扇佛。世尊對他不悅並告之曰:「汝退出,比丘,不用立在我面前。」尊者阿難自念:「此尊者烏帕宛那親身奉侍如來已爲時很久。現在于臨終之際,世尊對之不悅並告之曰:『汝退出,比丘,不用立在我面前。』究竟是何因緣,世尊對他不悅而發出此語?」
05 爾時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此尊者鳥帕宛那親身奉侍如來爲時已久。現在于臨終之際對他不悅並向他說:『汝退出,比丘,不用立在我面前。』究竟是何因緣,世尊對他不悅而發出此語?」「阿難,十方世界無數天神雲集來瞻仰如來。環□拘屍那羅的烏帕瓦塔那,馬拉之娑羅雙樹林十二由旬的附近,無一容發尖之縫隙沒有被具大威神的天神所占據。阿難,此諸天神埋怨說:『我等自遠道來瞻視如來,正等正覺阿羅漢如來之出世是甚爲希有。在今晚更末如來將取涅槃,而這位有名的比丘立于其前遮蔽之,我等不得于臨終之際瞻仰如來!』阿難,諸天神如此埋怨說。」
06 「但世尊認彼等爲何等樣的天神?」「阿難,在天上的神祗還有塵世意念,彼等或披發而哭,或挺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轉而哭,當一念及:『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滅何如是其迅速!』「阿難,在地上的神祗還有塵世意念,彼等或披發而哭,或挺臂而哭,或自投地宛轉而哭,當一念及:『薄伽梵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慈尊取涅槃何如是其迅速!世界之光熄滅何如是其迅速!』「但諸離欲的神祗泰然自攝忍受之,並憶念及:『緣會諸法實是無常,若不如此,實不可能。』
07 「世尊,往昔諸比丘于各地坐夏後皆來觐見如來。我等接待諸長老,使晤見及侍候如來。但于如來去世後,我等不能接待諸長老使晤見及侍候如來。」
08 「阿難,有四處,具信仰之族姓王子應朝禮致敬,何者爲四?「(1)阿難,信仰者于一處能說:『此是如來降生處』,則爲應朝禮及致敬之處。」「(2)阿難,信仰者于一處能說:『此是如來證無上正等正覺處』,則爲應朝禮及致敬之處。」「(3)阿難,信仰者于一處能說:『此是如來轉*輪處』,則爲應朝禮及致敬之處。」「(4)阿難,信仰者于一處能說:『此是如來入無余涅槃界處』,則爲應朝禮及致敬之處。」「阿難,此爲四處,具信仰之族姓子應朝禮致敬。阿難,信仰者--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將赴上列各處並說:『此是如來降生處』、或『此是如來證無上正等覺處』、或『此是如來轉*輪處』、或『此是如來入無余涅槃界處』。「阿難,當彼等朝禮諸聖地,其有信心而死去時,彼等于身壞命終將上生快樂的天界。」
09 「世尊,我們對于婦女將何以自處?」「阿難,不要看她們。」「若見了她們,我們將何以自處?」「阿難,不要交談。」「世尊,若她們向我們攀談又將如何?」「阿難,當自警惕!」
10 「世尊,我們對于如來的遺體將如何處理?」「阿難,你們向如來的遺體致敬不必顧慮,我請求你們當自勉、當專重于自善、當自精勤不懈及注法于自善。在刹帝利、婆羅門、居士中有智者,他們對如來有堅固信仰;他們將對如來的遺體致敬。」
11 「世尊,對于如來的遺體當如何處理?」「阿難,如人處理轉輪聖王的遺體,對如來的遺體亦應如此。」「世尊,如何處理轉輪聖王的遺體?」「他們以新布包裹轉輪聖王的遺體,繼以親淨棉,再以新細布,如是一層布、一層棉,至各有五百層爲止。然後將其安放在有油之金(1)棺內,複以另一金棺蓋之,用諸種香□作火葬場以焚燒轉輪聖王的遺體;于十字街頭爲之建塔。此爲人們處理轉輪聖王的遺體之法。「阿難,人們如此處理轉輪聖王的遺體,對如來的遺體亦應如此;也應在十字街頭爲如來建塔。若有人對之奉獻花香、圖繪或禮拜,其人將獲永久福利及快樂。」^2□1巴利文AYASAYA原意爲「鐵」,或「銅」,佛音謂此地應作「金」。
12 「阿難,有四種人應值得爲之造塔,何者爲四?「(1)正等正覺如來應值得造塔。(2)辟支佛應值得造塔。(3)如來的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4)轉輪聖王應值得造塔。「阿難,雲何正等正覺如來應值得造塔?若人念及:『此爲正等正覺如來的塔』之時,那將使很多人內心平靜及愉快。他們既得內心平靜快慰,于身壞命終之後能轉生快樂的天界。阿難,此爲正等正覺如來應值得造塔的理由。「阿難,雲何辟支佛應值得造塔?若人念及:『此爲辟支佛的塔』之時,那將使很多人內心平靜及愉快。他們既得內心平靜快慰,于身壞命終之後能轉生快樂的天界。阿難,此爲辟支佛應值得造塔的理由。「阿難,雲何如來之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若人念及:『此爲如來聲聞弟子的塔』之時,那將使很多的人內心平靜及愉快。他們既得內心平靜快慰,于身壞命終之後能轉生快樂的天界。阿難,此爲如來的聲聞弟子應值得造塔的理由。「阿難,雲何轉輪聖王應值得造塔?若人念及:『此爲公平正值轉輪王的塔』之時,那將使很多人內心平靜及愉快。他們既得內心平靜快慰,于身壞命終之後能轉生快樂的天界。阿難,此爲轉輪聖王應值得造塔的理由。「阿難,此爲四種人應值得爲之造塔。」
13 爾時尊者阿難走入精舍,立于門楣,哭泣自念:『現在我還是一個聲聞,未獲道果,而慈愍的導師即將入涅槃!」爾時薄伽梵告諸比丘說:「諸比丘,阿難在Α魾?」「世尊,尊者阿難走入精舍,立于門楣,哭泣自念:『現在我還是一個聲聞,未獲道果,而慈愍的導師即將入涅槃!』于是薄伽梵語某一比丘說:「比丘,你稱我名告阿難說:『阿難師兄,導師喚你。』」「是,世尊。」該比丘回答說,遂走向尊者阿難所在處。到已,他告尊者阿難說:「阿難師兄,導師喚你。」「是,師弟。」尊者阿難回答說,遂走向佛陀所在處。到已,向佛作禮,退坐一面。
14 當尊者阿難就座後,薄伽梵向他說:「止止,阿難,不要自苦,也不要哭!是否我于往昔曾告訴你萬物實性如此,其與我們最親近者將要與我們分別隔離?當一物既生而成形,即具分離的必然性,不要其解離,此何可能?且必無此理。阿難,很久以來,以你的慈而善的愛行、愛語、愛念親近于我,永不更變及莫可計算,甚堪嘉獎。阿難,當自精勤,不久你也將獲得漏竟。」
15 爾時薄伽梵告諸比丘說:「諸比丘,于過去世正等正覺阿羅漢諸佛有忠誠的侍者爲諸如來服務,正如阿難之對于我。而未來世若有人作正等正覺阿羅漢諸佛,亦有忠誠的侍者爲諸如來服務,也正如阿難之對于我。「諸比丘,阿難爲一智者,他知何時爲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國王、大臣、外道及其信徒等去觐見如來是最爲適宜。
16 「諸比丘,阿難有四種希有特質。何者爲四?」諸比丘,若有(1)比丘衆往訪阿難,谒見後他們充滿欣悅,彼遂向之開示法要。他們對其所說充滿欣喜;當阿難默然不語,則諸比丘殊覺不安。「諸比丘,若有(2)比丘尼、(3)優婆塞、(4)優婆夷往訪阿難,谒見後他們充滿欣悅,彼遂向之開示法要。他們對其所說也充滿欣喜;當阿難默然不語,則諸比丘尼等殊覺不安。「諸比丘,轉輪聖王有四種希有特質。何者爲四?「諸比丘,若(1)刹帝利、(2)婆羅門、(3)居士、(4)沙門等衆往谒轉輪聖王,觐見後他們充滿欣悅,彼遂向之開示法要。他們對其所說充滿欣喜;當轉輪聖王默然不語,則他們殊覺不安。「諸比丘,正如此,阿難有此四種希有特質。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衆往訪阿難,谒見後他們充滿欣悅,彼遂向之開示法要。他們對其所說充滿欣喜;當阿難默然不語,則彼等殊覺不安。「諸比丘,此爲阿難的四種希有特質。」
17 當其作如是語已,尊者阿難白佛言:「世尊,請不要在此鄙陋小城,荒毀之地,證取涅槃。因爲更有大城如:瞻波、王舍、舍衛、薩克陀、柯善必、波羅奈等,請薄伽梵于其中之一證取涅槃,彼處多諸富有的刹帝利、婆羅門、長者居士--信佛弟子。他們對如來的遺體將致敬仰。」
18 「止止,阿難,不應作如是語:此是一鄙陋小城,荒毀之地。阿難,往昔有一王名大善見。他是一正直之人,以正直禦世,擁有七寶,征服全球,爲四天下之主,並爲人民保護者。此大善見王之首都名拘舍婆提…
《南傳大般涅槃經 第五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