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P62

  ..續本文上一頁愚行而已。因此,若真正希求解脫,不應隨順這些外道邪宗,而應遠離彼等,修學真正順解脫行的內道正法。

  就現代末法時代而言,希求解脫者尤應對形形色色的外道宗派作如是鑒別。如現代漢地有種種氣功流派,其創始者東拼西湊一些他派的法義,然後再加上一些凡愚者容易接受的分別臆測,依靠花言巧語诳詐欺騙信衆的錢財、恭敬等等。雖然有些氣功暫時可以解除一些小病苦,然而這些都是于生死大事毫無益處的行爲,不然請看這些功法的創造者,他們自己尚是爲貪嗔癡叁毒系縛的痛苦衆生,又如何以盲導盲,引導他人出離痛苦的生死荒野呢?作爲希求真正的自在解脫之境者,必須隨順智慧所抉擇的內道正法而行,不然定如古代衆多的外道徒一般,最終只有增添生死流轉之苦而已。

  癸二、(劣根于彼宗起恭敬的原因):

  問曰:如果婆羅門教等宗派不能得解脫,爲什麼還有那麼多人恭敬彼等呢?

  恭敬婆羅門,爲誦諸明故;

  愍念離系者,爲自苦其身。

  許多衆生恭敬婆羅門,是爲了誦習四吠陀明處諸論的原因,同樣人們愍念恭敬離系裸形者,是因見他們自己苦逼自身的原因。

  有許多劣根衆生恭敬隨順婆羅門或離系外道,並非是依智慧抉擇了彼等宗派爲正法,而僅僅是因爲某種暫時或表面的原由,才去恭敬隨順。比如說有些衆生無有辨別善惡邪正的智慧,他們聽到婆羅門整齊而悅耳的念誦聲,覺得非常合乎心意,于是也想學習婆羅門的四吠陀諸明處,便愚癡地對婆羅門生起恭敬,依順他們去修習其教意。還有那些崇拜離系裸形派者,其發心也是同樣非隨智慧抉擇,而是因爲見到離系外道徒,經常用五火灼身自拔毛發等常人難忍的苦行逼迫自身,由此而生起悲愍,進而生起恭敬隨順之念,自己也糊塗沖動地進入其宗派,修持這些如同禽獸般自苦其身的行爲。他們進入外道的原因,其實都是因爲沒有深加考慮,而是隨自己的愚癡分別念,懵懵懂懂而行。可是于一般凡愚衆生,若無福緣聽受真正的善知識引導,此種自投火坑般的現象,自古至今仍是難以斷絕,此誠爲內道修習者深可悲愍之可憐有情也!有智者若能于內道正法深加研習,智慧愈廣愈深,對此類有情的悲愍定會愈增深廣。若想檢驗內心智慧者,于此應加留意。

  癸叁、(彼等宗非正法的原因):

  問曰:離系外道受如是難忍的苦行,爲何不許爲正法呢?而同樣諸婆羅門受生于高貴的婆羅門種姓,彼等所行怎麼不是人天善趣的法呢?

  如若業所感,不成爲正法,

  如是生非法,是世異熟故。

  離系外道猶如衆生所受的諸般痛苦,是不善業異熟所感,不能成爲正法;同樣,受生諸婆羅門處,也是過去世的業異熟故,而非是得人天善趣之正法。

  離系外道雖然有種種苦行,婆羅門也是受生于世間高貴種姓的人道衆生,然而這些都不是成立彼等所行爲正法的理由。因爲離系外道所忍受的種種苦行,實際上與輪回衆生所受的苦一樣,唯是往昔惡業所感的異熟惡果。比如地獄衆生的痛苦,是因無明惡習氣所感;同樣離系外道痛苦加身,也是他們的無明愚癡習氣所致。這樣的苦行,顯而易見不是正法若,這些算是解脫正法,那世間的工人、農民等日日勞苦不休,應成早已解脫了!而這顯然是荒誕不經的說法,絕不可能成立。還有婆羅門,他們雖然今世轉生爲善趣人道中的高貴種姓,然這只是宿世的業異熟而致,純爲享受異熟果,並不能算是有善業功德之法。依《俱舍論》中所言,現前異熟果只能是果,而不能爲因;既然是果法,那它不可能産生將來的因。依據這種對異熟果與異熟因的辨別,很顯然可以知道,轉生爲婆羅門是異熟果,並無功德,非今後得人天善趣的異熟因,故生爲婆羅門並非正法。這就象人們今世得到完整的眼根等法,得到這種法只是前世業的異熟果,這種感果並非任何感招後世福業的法,故不應許衆生享受異熟善果爲正法。

  此處有疑,若外道苦行非正法,那內道中的苦行以什麼理由成立是正法呢?答曰:內道修行人的苦行,是以智慧發心爲主要,而以外表堅忍的行爲爲助緣,故不同于外道唯依行不調心;第二、內道修行者的苦行,世世代代依照上師善知識的傳授而行,在曆史上有衆多修行人依此道而淨除了罪業,現前了殊勝菩提道,如那洛巴、米拉日巴尊者等,從現量上即證明了這些苦行是正法,依現在諸修行人的經驗也可完全證明。故無論依理論比量,還是依現量,都可遣除此疑,而外道苦行無論依理論還是依現量,皆不能成立彼等爲正法也。

  庚二、(略示善說)分二:一、正示;二、外道不敬信佛法的原因。

  辛一、(正示):

  問曰:若婆羅門和離系裸形派的生和苦是非法,那麼什麼是釋迦如來所說的法呢?

  如來所說法,略言唯二種,

  不害生人天,觀空證涅槃。

  釋迦如來所說的法,簡略總結而言只有兩種,即不損害其他衆生而上生人天善趣,觀諸法空無自性而證涅槃解脫。

  本師釋迦牟尼佛應各種衆生的根機意樂,廣轉了叁次大*輪,叁轉*輪中包括著八萬四千法門。如是廣大的法門,如果依簡略竅訣總結而言,可以歸納爲兩類:第一即不損害衆生,以此意樂而斷損害他衆等十惡業,修持十善業道,這些以不害爲發心而修的善業,是上生人天善趣的增上生法。不損害衆生是內道最基礎的入門法,釋迦如來曾金口親宣:“損害他衆非沙門。”過去七佛也曾說過:“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自許爲信奉佛法者,于此基本要求應當細細省察,若此條尚不能做到,即無法得人天善趣之果,也非真正的佛教徒。釋迦如來所宣說法,另一類可歸納爲觀諸法自性本空而現證涅槃。觀諸法自性空,此即勝義谛修法,是一切衆生獲證離垢涅槃的不二法門。在大乘諸經論中,有關不害衆生的法包括在慈悲方面,有關觀空證涅槃的法包括在智慧方面,因而若將本師釋迦牟尼佛所說的法再攝略深入而言,即是悲智雙運,此二不可偏廢,如同薩尊者所言:“空性離開悲心,或悲心離開空性,此二皆非正道。”故諸修學佛法者,必須融彙不害衆生與觀修空性二種正法,此乃鵝王雙翼,欲赴解脫光天道者,切切不可忽略此義。

  辛二、(外道不敬信佛法的原因):

  問曰:世人中有許多雖已見釋迦如來的教法,但是對此不害與觀空二種法,爲什麼不恭敬隨順呢?

  世人耽自宗,如愛本生地,

  于能滅彼因,如何能生欣。

  世人耽著自己的宗派見,就象貪愛自己本生的故土一般,因而對于能摧滅耽著自宗惡見的佛法,怎麼會生起欣喜呢?

  世人于無始生死輪回以來,即一直在種種常斷惡見中熏習不息,有著深厚的愚癡執著,因而他們對自己所秉持的外道邪宗,往往十分耽愛,認爲唯有自宗非常正確,超過任何其它宗派,故而難以舍棄惡見而求上進。這種惡習就象世人大多喜歡自己出生的故鄉一樣,因爲對故土有貪愛,人們無論到再美好的他方國土,也覺得比不上故土好,甚至一輩子也會念念不忘這種偏執。藏人民諺語說:“他鄉的天堂宮殿不如故鄉的茅棚。”漢地民諺也雲:“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的狗窩。”在世界各地,尤其于農業社會,這種貪戀鄉土的習慣自古至今相當濃厚,因而作者于此以這種常見的習俗來比喻人們對自宗的耽愛。因爲有這種耽愛偏執,世人對于能夠摧滅自己所持邪宗的正法,即不害與空悲的二種佛法,又如何能生起歡喜心呢?先入爲主,他鄉天堂不如故鄉草堂,因爲這種惡習難以舍棄,最殊勝的佛法現在眼前,頑迷不化的衆生仍然不生欣樂。所以佛陀雖廣轉*輪,曆代高僧大德嘔心瀝血地繼後宣揚,依然有無數世人不信奉不敬順佛法,對這些可憐的頑冥不化者,當以棒喝:若不舍自宗惡見,汝等當永沈生死輪回,永無悟入解脫正道之時!

  庚叁、(教誨求解脫者須求善說):

  有智求勝德,亦愛他真理,

  日輪于地上,有目皆共睹。

  有智慧的人願意希求殊勝功德,雖是他宗的真理也會受持。佛教正法譬如日輪照耀在大地上,一切有眼目者皆應共睹。

  世間有辨別好壞的智慧者,他們不會頑固地抱著陳見不放,比如他們若見自己的故鄉貧困落後或有災難,即舍棄遠離,奔赴其他富饒平安的地方居住。同樣,如果發現自己以前所學的宗派非爲正法,堅持下去無有意義,而他宗所宣揚的教義爲真理,依彼教義而行,能得到人天增上生和決定勝解脫的安樂,雖然是他宗,有智者也應毫不猶豫地學習受持。這是世間一切正直而有智之士,必然會有的治學態度,無論出世間智者抑或世間智者,在這方面都有過很好的言傳與身教。而且佛教的不害與空性二種正法,窮究了宇宙人生萬事萬物的真理,爲沈醉于無明生死黑暗中的衆生,指亮了走出痛苦黑暗,步向解脫彼岸的正途。這樣的真理猶如朗朗虛空中的日輪,其光輝無有任何偏袒地照耀在大地上,如果是有眼睛的人,理應皆能現見這最勝的真理光芒。有分辨勝劣邪正智力之人,當啓開自己的智慧之眼,看看佛教的不害與空性二法,與自己內心原先所秉持的種種宗派見比較一番,作爲正直有智之士,相信定會舍糟粕而取珠玉,于正法殷重精勤修持。若不作如是如理的選擇,則唯有招致損惱,自苦其身而已,華智仁波切曾說過:“于如佛陀般的諸大成就者的教言不以信心修持,反而信任凡夫人以極爲迷亂分別念所說的語言,這種人真是愚笨!”而縱觀今日天下之芸芸衆生,這類無有慧眼的愚笨者,嗚呼日漸滿天下也!堪布阿瓊言:若對高僧大德的論典善說不希求,反而希求世間凡夫的邪論,這是布那亞魔王入心的表現。諸學人于此,當切切日慎叁省自身心!

  第十二品終

  第十叁品 破根境品

  己四、(破根境實有)分二:一、廣釋破境實有的正理;二、明實有空與如幻相同。

  庚一分叁:一、破所取的根境實有;二、破能取的有境(心心所)實有;叁、明無…

《中觀四百論廣釋——句義明鏡論》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