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寂靜馬車—踏上涅槃之旅▪P7

  ..續本文上一頁了這個了解,預流者便不再執著,或相信其它沒有八正道要素的修行方法的功效。

  

  在注釋書中,提到其它兩種根除的煩惱,一是嫉妒—不希望看到別人的快樂或成功;二是悭—不希望看到他人與自己一樣快樂。我個人並不同意這些注釋。這兩種心所屬于﹁瞋﹂的範圍,根據佛陀所說的經典,預流者所根除的煩惱與瞋無關。然而,既然已根除投生于下界的潛在因素,預流者就算遭到嫉妒與悭的攻擊,也不至于投生下界。

  

  在《清淨道論》這部受到高度推崇、非正典的作品中,有段有趣的評論。以正典的參考數據爲基礎,《清淨道論》承認預流者仍會受到貪、瞋、癡的襲擊,且仍有慢。然而,由于聖道心已根除了導致惡趣的煩惱,便可安然下結論:預流者解脫了足以導致投生惡趣的煩惱。

  

  《清淨道論》同時指出,預流者已成功地使得輪回存在的海洋幹涸。只要人還未達到覺悟的第一階段,就必須繼續存在于無始輪回中,輪回的範圍十分廣大,你會一直持續地流轉。但預流者在最後完全覺悟成爲阿羅漢之前,最多只有七次的投生。七世比起無盡的來世,又算什麼呢?對所有修行的目標而言,我們可以說輪回的海洋已經幹涸。

  

  不善業只能在無明與渴愛的影響下發生,當某種程度的無明與渴愛消失,某種不善業果—投生于惡趣的可能性也會消失。受到自我的邪見與懷疑道與業等的煩惱冷酷地攻擊時,惡人什麼事都做得出來,他們所犯下的暴行,無疑地會導致投生下界。預流者沒有這些煩惱,就不再犯導致惡趣投生的可怕行爲,且他過去可能導致投生惡趣的業,也會在達到聖道心的剎那斷除,預流者不再需要害怕這種強烈的苦受。

  

  ﹝不可剝奪的聖財﹞

  

  預流果的另一項功德是明白聖人的七聖財。聖人是品格純淨、高尚,成就四種覺悟之一的人,他們的財産是信、戒、慚、愧、聞、舍與慧。

  

  「信」是對佛、法、僧持久且不動搖的信心,因爲直接的經驗與了解而不會動搖。聖人永遠不會被賄賂或收買,而以任何方式舍棄佛、法、僧。爲了達到此一目的,而使出各種軟硬手段,絕對無法說服聖人舍棄他的知見。

  

  「戒」指的是與五戒有關的行爲之清淨,據說預流者無法蓄意破戒,無有導致惡趣投生的邪思或邪行。他已從叁種身惡行、語惡行與邪命中解脫,最後從戒禁取見解脫出來。

  

  第叁與第四項聖財是「慚」與「愧」,前面已有解釋。預流者紮實地培養慚與愧這兩個層面,也因此不會表現出錯誤的行爲。

  

  第五項聖財是「聞」,指的是對禅修理論以及如何禅修的實際了解。于走在朝向涅槃的八正道上的教師中,預流者確實是博學多聞。

  

  「舍」(cAga) 通常譯爲「施舍」,實際上意指「舍棄」。預流者慷慨地舍棄所有會造成投生下界的煩惱;此外,他在布施上也是慷慨大方,且是真實、持久的。

  

  最後一項聖財是「慧」,指的是觀智與觀慧。預流者的修行解脫了錯誤的念與定,他也將解脫會在內部爆發並顯現于身、口、意的強烈煩惱,同時也解脫對投生惡趣的恐懼。

  

  個人的寂靜是最重要的,解脫畏懼時才能達到,如果許多人能夠理解這樣的寂靜,確實在心中擁有寂靜,你可以想象對世界和平有多少貢獻。世界和平只能從內在開始。

  

  ﹝真正佛陀之子﹞

  

  另一項預流果的功德是成爲真正的佛陀之子,許多人很虔誠,極具信心,每天供養佛、法、僧叁寶,但由于環境中的變量,總是有可能放棄信仰,可能生來就不相信,這一生你也許非常高尚且心地善良,但下一世則變爲惡棍。除非達到覺悟的第一階段,成爲真正佛陀的子女,否則得不到保障。

  

  《清淨道論》中使用的巴利語是 orasa putta (自己的兒子〉,意指真正的、完全成熟的、充滿活力的孩子。putta 通常譯爲「兒子」,但實際上一般用法是指子孫,包括女兒。

  

  依照《清淨道論》所述,預流果可獲得數百種功德,事實上,其功德是數不清的。預流者完全專心致力于佛法,對聽聞真正的佛法興趣強烈,能了解甚深且不易爲人所理解的佛法。當預流者聽到完整陳述的開示,他的心中會充滿著喜與樂。

  

  也因爲預流者已經入流了,他的心將永遠與佛法同在。在執行世間的職責時,他會像母牛一樣,一邊吃草,一邊看顧小牛。他的心傾向佛法,但不會回避世間的責任。預流者如果適當地精進于禅修,希望在道路上往前走更遠,便很容易得定。

  

  

  擁有涅槃車,關閉惡趣門

  

  ﹝適用于每個人的車輛﹞

  

  佛陀清楚地結論:禅修的成就不分性別,不論男女,都可以信賴這輛車將載他到涅槃。從過去到現在,所有的人都可以使用這輛馬車。

  

  現代的我們有無數的交通工具可用,時常有更新的發明,出現在運輸工具的領域中。人類能在陸上、海上或天上旅行,一般人很容易就能環遊世界,人類在月球上行走,宇宙飛船航行到其它星球,甚至更遠。

  

  然而,不論運輸工具可以穿越多遠的太空,皆無法幫助你抵達涅槃。如果實際上有交通工具在涅槃停靠,我也想要擁有它。然而,我還未聽過有這種奇異車輛的廣告或保證,可以載人到涅槃這安全的庇護所。

  

  不論科技多先進,即使是最精巧的運輸工具,也無法保證不出意外。致命的意外在陸地、海洋與太空中發生,許多人以這種方式死亡。我不是說這表示運輸工具沒有用,只是沒有安全的保障罷了,唯一百分之百保險所及的交通工具只有八正道。

  

  現代車輛在性能與安全上都有很高的標准,如果你有錢,就能買得起非常舒適、快速、豪華的房車,方便隨你使用。如果你不富有,也可貸款,或暫時租借一輛大型豪華轎車或跑車,也可以乘坐大衆運輸工具。即使你很窮,永遠可以站在路邊搭便車。

  

  然而,即使是自己的車子,也無法保證性能會完美無缺,還有很多雜事要做—必須爲車子加油,以各種方式保養,損壞時要送修。所有的車輛有天總要拖吊到廢棄場,而且你使用得愈多,就愈接近終點休息站。

  

  以同樣精密與高標准來製造涅槃之車是比較好的,因爲這是輛永不會耗損的車。如果一般人很容易可以接觸這輛車,該有多好啊!如果每個人都擁有一輛涅槃之車,想象這世界會多麼和平?這輛車導向無價之寶,無論你多麼富有也買不到,更租不到涅槃。你必須爲它努力,它才會屬于你,只有它成爲你自己的財産時,才會有幫助。

  

  ﹝涅槃之車須由自己製造完成﹞

  

  在這世上,大部分的車輛都是由工廠製造完成的,但這輛導向涅槃的車必須自己製造,是成套自己動手做的裝備。一開始你必須相信涅槃是可以到達的,相信這條路能引導你到目的地。你也必須有動機—一種誠摯且專心致志爲目標而努力的渴望,但光有動機無法走遠,除非你付諸行動。你必須努力,精進于念,時時持續精勤,因而建立定,智慧得以開花結果。

  

  如果八正道已在生産在線製造完成,那不是很好嗎?可惜的是並非如此,這就是你可憐的心靈爲何必須自行製造的原因。你以信心與了解目標的強烈渴望武裝自己,不屈不撓地經曆艱苦、疲乏與困倦,以及努力奮鬥來組裝自己的車輛。你發揮精進來讓輪子保持轉動,努力保持念的工作完整。你堅實地固定可供倚靠的慚與愧的靠背,訓練車夫筆直前行。最後,在經曆不同的內觀階段後,你會擁有須陀洹道的車輛—預流道心。當這輛車變成自己的財産時,你會很快且很容易地進入涅槃。

  

  一旦這輛預流之車已經完成,它就永遠不會貶值或破損。它和這個星球上現在可以使用的車輛相當不同,你永遠不必加汽油或機油,不必修理或替換。你使用得愈多,它便愈堅固,也愈精密。它完全不會有意外,當乘坐這輛車旅行時,會百分之百保證安全。

  

  只要我們活在地球上,注定會有生命的起伏與變動。有時事情進行得順暢良好,而其它時候,失望、氣餒、痛苦、憂傷則是常規。然而,已經擁有預流道之車的人,會順暢地滑行過艱辛的時光,且在好時光中,也不會興奮過度。惡趣的大門已關閉,他永遠都有進入涅槃這安全庇護所的門路。

  

  這輛偉大之車的功德是歌頌不完的,但請確保你已真正完成並擁有了它,你將進入生命的完成。

  

  請勿存有任何放棄的想法,而是要發揮所有的精進與精力,努力組裝這輛車,並穩當地保有它。

  

  

  八正道是成就究竟解脫的基礎

  

  這輛佛法之車的主要外觀,在大約二千五百二十五年或更早之前,由佛陀在《轉*輪經》的開示中首次揭露,這也是佛陀覺悟後的首次開示。

  

  在佛陀出現之前,這世界完全活在不知八正道的黑暗中。隱世者、出離者、賢者、哲人對于真理,全都有自己的觀點、看法、推測與珍愛的理論。

  

  如同現在一般,有些人相信涅槃是感官愉悅的快樂,因此讓自己熱衷于欲樂。其它人則蔑視這種行爲而有相反的反應,他們克製自己的欲望,不讓身體有感官的舒適與愉悅,而認爲這是神聖的奮鬥。一般而言,衆生活在愚癡之中,無法通達真理,因此,信念與行動都是任意獨斷的,每個人都基于一己的觀點或看法,而做出一千零一種不同的事。

  

  佛陀不接受縱欲與苦行,他的方法居于兩者之間,不偏向任何一方,當他對衆生揭示八正道,以存在的真理爲基礎的真實信心會生起。信心因而得以置于真實之上,而非只是個概念。

  

  「信」對人心有很大的影響,這就是它爲何成爲五根之一的原因。有了信,才會有精進。信心激起修行的動機,而變成其它法—如定與慧的基礎。當佛陀初次揭示八正道,他即啓動了五根,這項對于諸法的見解開始在衆生的心中運轉,因而使得真正的解脫與安樂就在眼前。

  

  願你對修行有誠摯而由衷的信心,願此成爲你成就究竟解脫的基礎。

  

《寂靜馬車—踏上涅槃之旅》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