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寂静马车—踏上涅槃之旅▪P6

  ..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会从心底感受到这点。

  

  与这浮沈的恐惧与压迫感有关,并随之而来的是,了解无人能阻止或控制事物的来去,我们会恍然了悟事物中并无自我。

  

  后面这三种特别与无常、苦、无我有关的观,是观正见的开始。

  

  ◎观正见的生起

  

  随着观正见的生起,马车便蓄势待发。当它面对导入涅槃的正道时,会有点震动与移动,现在则可以真正转动轮子,让车子上路。正确地武装,坚实的背靠,车夫也坐好了,你只需要轻推一下两个轮子,马车便能真正起程。

  

  一旦得到无常、苦、无我随观智,你会更快、更清晰地看到事物的生灭。剎那、剎那生灭,以百万分之一秒、十亿分之一秒出现—愈深入,看的生灭愈快,最后你完全看不到生起,怎么看都只有快速的坏灭一闪而逝,你会有种感觉,彷佛有人突然抽走你脚下的地毯,使你顿失依靠。这种坏灭不是抽象的概念,在那时它涵盖你整个的生命。

  

  你愈深入,便愈驶近目的地。在完成所有的观智阶段后,道心的正见会接手并载你回家,回到涅槃安全的庇护所。

  

  虽然在观智显现时,烦恼没有机会生起,但它们尚未根除,也许被阻隔在外,但正等待机会回复力量。

  

  ◎削弱并去除烦恼

  

  只有当圣道正见生起的剎那,才能根除烦恼。

  

  你也许会想知道根除烦恼是什么意思。已经生起的烦恼无法移除—它们已经过去。同样地,尚未生起的烦恼也无法去除,因为它们还未出现。而即使是现在,烦恼生起又灭去,又如何能将之根除呢?要移除的是随眠或潜伏的烦恼。烦恼有两种,一者与所缘有关;另一者与存在的连续性有关。第一种型态在条件许可时发生,即与名或色法的所缘接触,又缺乏正念时。如果某个所缘占优势,又没有正念以确保心与所缘间接触的清净,潜伏的烦恼便苏醒并变得很明显。然而,如果此时保持正念,便不再有适宜的条件,也就远离了烦恼。

  

  第二种烦恼处在休眠状态,埋藏在意识流中,随着我们一路轮回,这种烦恼只能藉由道心来根除。

  

  古代得了虐疾的病人有两种药可以治疗,虐疾病人要经历体温变化不断的循环,每两天左右会发一次高烧,接着是突然感到寒冷。治疗过程的第一步是先平衡极端的体温,它让病人强壮,而令虐疾细菌变弱,最后当冷热循环减弱了,便开一剂猛药。现在病人比较强壮,而病菌更为虚弱,疟疾便能完全根除。

  

  治疗的准备过程,好比是减弱烦恼的观智,而猛乐则是一次根除烦恼的道心。

  

  另一个例子是经由政府机关的繁复手续,以取得法律证明文件的过程,这可能要花上一整天。首先你到一楼与接待人员洽谈,他会要你到二楼去取文件,并在上面签核。这单位再要你到那单位,你出示一份文件,却得到一大堆要填写的表格,然后等负责者签核。一整天经过许多不同的管道,从一层到另一层,填了许多表格,然后拿去签核,花很长的时间完成每个部分。最后你到达顶层,只花了官员半秒钟来做最后的签核。你的文件现在已经认证了,但须先经过这些繁复的手续。

  

  内观也是如此,有许多的繁复手续,道心出现时甚至比最高官员的签核时间还短,但你必须努力才能得到。当一切都就绪了,正见之道会显现,证明所有的烦恼都已被根除。

  

  观智的第一个部分也许可称作「工人之道」,你必须努力工作,不逃避才能正确地完成它。圣道心就如老板,指挥工作的完成,他不能在前置作业尚未完成的空白表格上签核。

  

  ﹝圣道正见与圣果正见—熄灭烦恼之火、在灰烬上泼水﹞

  

  当观智完成时,圣道心自动生起,接着生起果心。巴利语称这些心为 magga (道) 与 phala (果)。圣道正见与圣果正见则各是道心与果心的要素,也是六种正见中的第四与第五种正见。

  

  当圣道心生起,圣道正见根除会造成人们投生于恶趣、下界—地狱、畜生、饿鬼的烦恼。紧接着而生的是圣果心,圣果正见是当中的一部分。由于已根除随眠烦恼,可能有人会问它的功能为何,果正见只是冷却烦恼的余温,火可能已烧尽,但还留有余火与微热的灰烬,圣果正见就是在余火上泼水。

  

  ﹝观察智正见﹞

  

  第六也是最后的正见—观察智正见,它紧随着果心与涅槃的经验而来。它观察五项事物:(一) 道心的发生;(二) 果心的发生;(三) 作为心的所缘的涅槃自身;(四) 已根除的烦恼;(五) 残余的烦恼。而无其它重要的功能。

  

  第一种自业正见,可说是永恒的—永远不会自存在中消失。这世界的体系也许会破灭或荒芜,但或许在其它的世界系统中,永远会有具备﹁业﹂是自己财产正见的众生。

  

  那些不曾试着了解善业与不善业区别的人,完全远离了光明。他们可以比喻为天生失明的婴儿,在子宫中与出生时都无法看见。这婴儿长大了仍不能看见,无法引导自己,眼盲又缺乏引导的人,必然会发生许多意外。

  

  只要人们禅修并到达禅定,禅正见便一直会存在。佛陀的教诲也许并不兴盛,但永远有人练习定与安止。然而,剩下的正见,唯有在佛陀的教诲仍然存在时才能出现。从乔达摩佛陀的时代直到今日,他的教法仍在盛行,广为现在的世界所知,即使在非佛教国家,也有以他的教诲为基础的团体或机构。以自业正见或禅正见为足的人,无法接触佛法之光,他只能被世间之光所照亮,无法照到佛陀之光。剩下的四种正见,从观正见到观察智正见,都包含了佛陀教诲之光。

  

  当行者可以分别名色,便能从自我的谬思中解脱,而去除第一层黑暗的面纱,我们说这是佛法之光照亮了心。但还有更多层面纱要移除,第二层是无明—认为事物是混沌的、随机而生的。这层面纱即由缘摄受智移除,当行者看到因果,心中的光便更加明亮,他应不会以此为满足,由于心不知无常、苦、无我的特相,所以仍一片黑暗。为了要移除这黑暗,行者必须更加努力,当事物生起时持续地观察它们,让念更敏锐,定更加深,智慧便会自然生起。

  

  现在行者明白在这些无常的现象中,无法寻求庇护所,他会大失所望,但内在的光却更亮了,他清晰地了解现象的苦与无我。此时只留下最后一层面纱,覆盖着涅槃的实相,而唯有圣道心才能移除,佛陀教诲之光现在才真正开始闪耀。

  

  如果发展所有的六种正见,你会容光焕发,不论未来身在何处,永远不会与智慧之光分离,在你剩余的轮回游历中,智慧将更加闪耀。最后,当阿罗汉道与果—最后觉悟阶段的道心与果心—来到时,智慧之光将如盛大的烟火般灿烂。

  

  

  

  

真正佛陀之子

  

──八正道的功德

  

  

班迪达尊者 着

  

钟苑文 译

  

  

  预流者已经入流了,他的心将永远与佛法同在。

  在执行世间的职责时,他会像母牛一样,一边吃草,一边看顾小牛。

  他的心倾向佛法,但不会回避世间的责任,是真正的佛陀之子。

  

  

  证得预流果,令轮回之洋干涸

  

  不论男女,任何人只要拥有这样一辆马车,且驾驶得当,无疑地都会抵达涅槃。

  

  据说当比丘天人听了这段马车的开示,他了解佛陀指出的重点,当下即成为预流者,而拥有这辆称为「八正道」的庄严马车。虽然佛陀的开示直接指向阿罗汉这终极目标,但这位天人还未有得到最终觉悟的潜能,他目前的身心情况最多能证得预流果。

  

  在觉悟的第一阶段,已经解脱落入恶趣的危险。经典说已根除三种烦恼:邪见、疑与戒禁取见。在注释书中,还加入嫉妒与悭。

  

  ﹝根除三种烦恼﹞

  

  ◎断除邪见

  

  我们可以假定天人在前一世身为比丘时,已获得名色分别智。在得到的剎那,他解脱了有个内在永恒的实体—自我的邪见。然而,他只是暂时地舍弃这邪见,要等到初次窥见涅槃,才会永远改变见解,预流者不再相信永恒实体的错觉。

  

  ◎断除疑

  

  第二种根除的烦恼与邪见密切相关。在无法正确了解事物的本质时,很难得到一个孰是孰非的坚定结论。就如人站在岔路口,或突然发现自己迷了路,对于要走那一条路感到怀疑。这种进退两难使人衰弱,精力削减。

  

  当行者看到因果运作的原理时,暂时地舍弃疑,他们看到佛法是真实的,名与色皆是有为法,世间的一切无非因缘和合而生。然而,这种没有疑的状态,只在念与观持续时维持。最后,对于佛法的功效与真实性坚定不移的信念,只有行至八正道的目的地—涅槃时,才会出现。跟随着佛陀的足迹走到道路终点的行者,同时也会对佛陀与其它以同样的道路,到达相同目标的圣人们生起信心。

  

  ◎断除戒禁取见

  

  预流者断除的第三个烦恼是戒禁取见,以一般方式对这点的了解是相当明白的,但若是从四圣谛的观点来检视,就能更完全地了解。当有潜力的预流者首次在自己身上修习八圣道时,他们学会明了第一圣谛—一切皆苦,名色是苦。行者最初的修习包含观察这些苦的事物。当完全明了第一圣谛,将会自动体解其它三个圣谛。意即第二圣谛—舍弃渴爱;第三圣谛—苦灭;第四圣谛—修习八正道。

  

  八正道最初或世间的部分,在每个正念的剎那中发展,在某些点上会圆熟成出世间智。因此,在到达涅槃时,这位天人知道他的修行是唯一成就涅槃的方法。他知道经验到真正的苦灭—无为法,且了解除此之外没有其它的涅槃,所有的行者在此时都会有相同的感受。

  

  八正道是唯一导向涅槃的道路,这种深刻的了解只有透过修行才能达到。有…

《寂静马车—踏上涅槃之旅》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