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燈之光之二 無我的修法▪P3

  ..續本文上一頁了,而且也根本不存在于任何一個時空裏,它們已經徹底消失了。如果“過去”仍然存在于某一時空中,還有可能回去,但是,它已經不存在了。另外,現在的這一刹那之後、尚未發生的一系列刹那,當前是否正存在于另一個時空中,如同還未上臺表演節目的演員,正在後臺准備出場呢?不是這樣的。小乘最低的分別說一切有部有一些這樣的觀點,但這是錯誤的,其上的教派(如中觀派等)都不承認。

  那麼,現在所謂的“我”和“我”的精神就是一刹那而已。可是,我們一直以爲“我”(或“精神”)是延續的,過去世的“我”……;現世的“我”……;來生的“我”……,諸如此類的,從來不認爲“我”就是一刹那。這一刹那和我們的執著是相違的,即使存在一刹那,我們也不承認一刹那是“我”。可是,再繼續觀察,連這個“一刹那”也是不存在的。

  最後,我們就抓不到任何一個東西,外面的物質也好、裏面的精神也好,或者從分解的角度看,或者從過去、現在、未來的角度看,分析到底,一個一個全都消失了。既然肉體和精神都消失了,難道同它們一體的“我”不會隨著它們一起消失嗎?

  還有一種觀察的方法。就肉體而言,它可以分成五個部分。如果這五個部分都是“我”,而平時人們認爲只有一個“我”,不會有很多個“我”,所以,不可能五個都是“我”。如果我們選擇其中一個是“我”、其他的不是,而四肢及頭都同樣是“我”的身體,爲什麼只有一個是“我”、而其它不是“我”呢?這也沒有理由。所以,我們拿不出一個答案。是不是因爲我們太笨了呢?恰恰不是,現在我們開始變得聰明了!沒有的東西,當然拿不出來!對存在的事物一無所知,才叫愚笨;對不存在的事物能如實地認識,這叫作智慧,而非愚笨。此前,把沒有的當作有,才是最愚昧的。在中觀裏,還有很多推理的方法,這裏暫時不講。這是七種因的第一個:抉擇“我”和“五蘊”非一體。

  第二個因,是抉擇“我”和“五蘊”非異體。異體就是單獨存在的意思,這顯然不合理。“我”是不可能像這個桌子一樣地在精神和肉體以外單獨存在的。如果在精神和肉體上沒有“我”的話,我們更不認爲在其他地方有“我”的存在。

  第叁個因,是抉擇“我”並非依止于“五蘊”。“我”是否象人坐在車裏一樣地依止“五蘊”呢?經書裏將這種依止比作“獅子坐在森林當中”,“我”是否就坐在“五蘊”當中呢?也不是。因爲除了精神和肉體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一個我,這是實實在在的。還有,所謂五蘊或者所謂的肉體和精神是可以分解的,在分解後的每一個成分裏都找不到“我”。所以,“我”並不依止于“五蘊”。

  第四個因,是抉擇“五蘊”並非依止于“我”。佛經中將這種依止喻爲“山上生長的樹木依靠山而存在”。那麼,“五蘊”是否依止“我”而存在呢?也不是。因爲,依照前面的思維方法,根本找不到“我”的存在,也不知道“我”在哪裏!所以,“五蘊”並不依止于“我”。

  第五個因,是“五蘊”與“我”相互並不具備。所謂具備,就如同現在我具備這本書(我手裏拿著的這本書)一樣,是不是“我”具備“五蘊”,或者“五蘊”具備“我”呢?不是。如果“我”能夠成立,則可以這樣認爲,但是,因爲我們根本無法找到“我”的存在,那又怎能相互具備呢?

  所以,“我”與“五蘊”既不是一體,也不是異體;既不是相互依止的關系,也不是相互具備的關系。最後,月稱菩薩又加了兩個因:即第六個因和第七個因。

  第六個因,是人體的總形不是“我”。例如,雖然汽車在所有的零件都拆下後就不叫汽車了,但如果各個零件處在一些特殊的位置,如輪子在下面,車框在外面,裏面的所有零件也各就其位,就産生了一個新的總形。人也是這樣,雖然分解後的每一個部分都不是“我”,但是,如果頭在最上面,兩側是雙手,胸部腹部在中間、最下面是雙腳,就産生了一個身體的總形。這個形狀應該是“我”,有人這樣認爲。下面破斥:

  什麼是所謂的總形呢?頭有頭的形狀、手有手的形狀,你說這些肢體的形狀是“我”?還是所有器官組合起來的新總形是“我”呢?我們會否認頭的形狀是“我”,而認爲所有器官組成的一個共同總形狀是“我”。那麼,什麼是所謂的“共同總形狀”呢?除了頭、手、腳……的形狀以外,還存在一個共同總形狀嗎?還是頭的形狀+手的形狀+腳的形狀+……叫做“共同總形狀”?這樣觀察後發現,除了每個器官的形狀外,再沒有別的總形狀了。比如說,汽車的車輪是圓的,它組裝前是圓的,組裝後也是圓的。所有的零件以前是什麼樣子,組裝後還是什麼樣子,這上面沒有産生任何新的東西。所以,從這個總形狀上也找不出汽車或“我”。

  第七個因,是抉擇它們的組合體(綜合體)不是“我”。月稱菩薩對此駁斥道:如果組合體是“我”,那就把車上的所有零件都拆下來堆積在一起,這個是不是“車”呢?當然不是,只是一大堆零件、一大堆鐵,而不叫“汽車”!同樣,我們人的肉體或精神在分解後,也僅是一堆肉或者骨骼,就不叫人了。

  (叁)觀修的次第

  這樣觀察以後,不知道你們怎麼認爲?我雖然是沒有修行、有煩惱的人,但作爲專門學習佛法的出家人,多少年來,我在這個問題上,曾不止一次、兩次地聽聞、思考和辯論……,通過種種方法去尋找,卻從來沒有找到過“我”的存在,而且很清楚地看到:在五蘊上,從來是不存在我的。不過,這只是書面上的理解,而不是修行的證悟。現在,你們回去找一找,不知道會如何回答?

  在剛剛開始思維的時候,可能會有找到的希望,但是越觀察越失望,越找不出來!這時,我們該怎麼辦呢?

  打坐前後的方法,在以前的開示裏講過,我們靜下來開始修“人無我”的時候,不是依照禅宗所講的什麼都不執著,我們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而是要通過語言最後到達 “不可言”的境界,要通過思維,最後到達“不可思”的境界。如果剛剛開始修行,就抱著“不執著”這句話不放,那就不要修行了。

  現在漢地有些出家人或居士認爲,放生等善行都是執著,所以不能做。雖然從最高境界的角度來看,他們說的沒錯,但在凡夫的境界當中,一切都是執著,哪有不執著的呢?若凡是執著的都不能做,那麼學佛、皈依、發菩提心、念咒、六度、四攝、五戒統統都是執著,難道都要放下嗎?世間不學佛的人就更執著。作爲凡夫人,即使是“一了百了”,也無法做到“不執著”。所以這些都是不對的,修行是非常講究次第的,這次第千萬不能亂了。

  對初學者而言,首先要執著,特別要執著出離心和菩提心等善法,因爲有了這些執著,就可以成功地走上解脫道並推翻我執。就像用香皂洗臉一樣,雖然最後連香皂也要沖洗幹淨,但首先必須要用它來洗淨汙垢。同樣,首先可以有執著,以執著去推翻執著!若一開始就不執著,那就是大錯誤。所以,靜下來修“人無我”時,不是象禅宗講的什麼都不想,而是要觀察思維。(我這樣說不是反對禅宗,禅宗不可思議的境界,不是我們現在可以企及的,而是以後要達到的目標。)

  該如何思維呢?靜下來後,就觀察“我”在哪裏,方法是七相木車因。這樣反複地觀察、思維,最後深深體會到“無我”。就像我們在屋裏沒有燈光的時候去尋找一件東西,卻沒有找到,這時誰也不敢說屋內沒有這件東西;若在燈光下仍然沒有找到,我們就敢說屋裏根本不存在這件東西一樣。我們以智慧之光去尋找“我”,反反複複地思維,最後不但不能找到“我”,而且會發現原來根本就不存在“我”。

  當深深體會到“我”不存在的時候,就不再繼續思維,把心放下來,安住在這個無我的信念或感受當中,持續一分鍾、叁分鍾、五分鍾……越長越好。在早期,它不會延續很長時間,只有幾秒鍾而已。在這個體會消失後,又從頭開始思維,再一次深深體會到“我”是不存在的。這如同在有光線的地方看書,書上有的和沒有的都會看得一清二楚一樣。這種“不存在我”的深刻感受,就叫證悟無我,這是一個初步的證悟。

  有時思維累了不想思維,就既不思善也不思惡,讓心平靜下來,這叫休息。然後再去觀察,最後得到的,是“不存在我”的體會,讓心再次專注在這個空性當中,這叫作修無我。

  你們是不是認爲這太簡單了?是不是認爲修空性還有更好的方法?有,那就是大圓滿等密法。但是,現在修大圓滿的機緣還不一定成熟。我們還是要先修出離心和菩提心,然後暫時修此“人無我”的修法,修得差不多了,再將範圍擴大,或者換成更有力的修法。這樣,就可以逐漸靠近密宗了。以上所講是人無我的修法,這些修法全部是顯宗中觀的方法,沒有涉及到密宗修法。希望大家能刻苦精進!

  

  無我的修法(下)

  叁、法無我的具體修法

  (一)何爲法我

  要精通“法無我”,首先要了解什麼是“法我”。“法”是何意呢?本來,輪回和涅槃的一切所知都叫作“法”,但在“人我”和“法我”分開以後,“法”的範圍就縮小了一點。除了“自我”和“我所有見”(執著屬于我的東西)以外的所有的有爲法和無爲法叫作“法”。“我”是何意呢?“人我”的“我”可解釋爲“自我”或“自己”。而“法我”的“我”不是此意,而是“實在”、“實有”的意思。

  在中觀裏有紛繁複雜的斷除“法我”的具體方法,這裏就舍去複雜的,只講最具體的。

  (二)證悟法無我(空性)的方法

  所謂“最具體的”,是指從叁個角度進行的推理:第一是觀察“因”(指因果的“因”),抉擇不生;第二是觀察物質的本體,抉擇不住;第叁是觀察“果”,抉擇“不滅”。這樣從叁個角度進行觀察以後,得到什麼結論呢?就是“不生、不住、不滅”,這是叁個關鍵的問題。…

《慧燈之光之二 無我的修法》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