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答言。我無價也。居士曰。若須蘿蔔當持價來。我若但與汝者。何以供朝夕之膳耶。客言。汝定不與我耶。主曰。吾豈得與汝。客便以咒術令菜幹枯。回自生疑。將無犯不可悔耶。往決如來。佛言。計直所犯可悔不可悔。莖葉華實皆與根同。
現代漢語譯文:有一個居士種植蘿蔔,另外有一個人來到(種蘿蔔者)的田園裏,對居士說:“給我蘿蔔。”居士問他:“你有錢嗎?(如果有錢)我爲你按錢數挑選(蘿蔔)。”回答說:“我沒錢。”居士說:“如果想要蘿蔔,就應該拿錢來買,我如果就這麼給你的話,拿什麼來供給(自己的)早晚飯哪?”來客說:“你是肯定不給我了麼?”(菜園)主人說:“我怎麼會給你呢?”來客就用咒術使(菜園裏的)菜幹枯了。回去以後,他自己心生疑慮:“這麼做是不是犯了不可悔罪呢?”于是去到佛那裏請佛決疑。佛說:“計算(所損失菜的)價值就知道可悔還是不可悔,莖、葉、花、果實(等有價值的)都與根(有價值的)相同。”
原文:有一人在祇洹間耕墾。脫衣著田一面。時有居士四望無人。便持衣去。時耕者遙見。語居士言。勿取我衣。居士不聞。猶謂無主。故持衣去。耕人即隨後捉之。語居士言。汝法應不與取耶。居士答言。我謂無主故取之耳。豈法宜然。耕人言。此是我衣。居士言曰。是汝衣者便可持去。居士生疑。我將無犯不可悔耶。即往佛所咨質此事。佛知故問。汝以何心取之。居士白言。謂言無主。佛言無犯。自今而後取物者。善加籌量。或自有物。雖無人守而實有主者也。若發心欲偷未取者。犯下可悔。取而不滿五錢者。犯中可悔。取而滿五錢。犯不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有一個人在祇園耕種(田地),脫掉衣服放在田地的一邊。這時候有居士四望無人,把衣服拿起來就走,此時,農夫遠遠看見,對居士說:“不要拿我的衣服”。居士沒有聽到,仍然以爲衣服是沒有主人的,所以拿著衣服走了。農夫隨即趕上來拉住居士,對他說:“你們的戒法(規定)應該不與取麼?”居士回答:“我以爲(衣服是)沒有主人的,所以就拿了,哪裏是戒法允許呢?”農夫說:“這是我的衣服。”居士對他說:“既然是你的衣服,你就可以拿走了。”(其後)居士産生疑慮:“我是不是沒有犯不可悔罪呢?”就到佛那裏,請教這件事情。佛(雖然)很清楚(事情的始末),還是故意問(他):“你拿衣服的時候是怎麼想的呢?”居士回答說:“以爲這件衣服是沒有主人的”。佛說:“沒有犯(戒律),從今以後拿取物品的時候,好好考慮清楚。如果一件東西自己在那裏放著,雖然無人看守而實際卻有主人的,如果發心想偷而沒有拿取的,犯下可悔罪;偷了但是不足五錢的,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偷取而值五錢的,犯不可悔罪。”
淫戒第叁
原文:佛告諸比丘。優婆塞不應生欲想欲覺。尚不應生心。何況起欲恚癡結縛根本不淨惡業。是中犯邪淫有四處。男女黃門二根。女者。人女非人女畜生女。男者。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亦同于上類。(注十四)
現代漢語譯文:佛告訴比丘們:優婆塞不應該生起欲想和欲覺,淫欲之心尚且不應該生起,何況發起貪欲、嗔恚、愚癡(叁毒齊具的)煩惱根本不淨惡業。這其中犯邪淫的情形有四種:男性、女性、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女性: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動物。男性: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動物。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的情況也同于以上的分類。
原文:若優婆塞。與人女非人女畜生女。叁處行邪淫。犯不可悔。若人男非人男畜生男黃門二根。二處行淫犯不可悔。若發心欲行淫。未和合者犯下可悔。若二身和合止不淫。犯中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與女人、雌性非人、雌性動物,(口、谷道、産道)叁處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與男人、雄性非人、雄性動物,被閹割者,兩性兼有者,于(口、谷道)兩處行淫的,犯不可悔罪。如果發心想要行淫,沒有和合的,犯下等程度的可悔罪。如果二身和合立即中止淫行,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
原文:若優婆塞。婢使已配嫁有主。于中行邪淫者。犯不可悔。余輕犯如上說。叁處者。口處大便小便處。除是叁處。余處行欲皆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女仆已經婚配有主,在此期間(與之)行邪淫的犯不可悔罪。其它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所謂叁處:口處、大便、小便(産道)處。除了這叁處,其它地方行淫欲都是可悔罪。
原 文:若優婆塞。婢使未配嫁。于中非道行淫者。犯可悔罪。後生受報罪重。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女仆尚未婚配,在此期間(與之)叁處以外行淫的,犯可悔罪,(但)來世將會受罪苦重報。
原 文:若優婆塞有男子僮使人等。共彼行淫二處。犯不可悔罪。余輕犯罪同上說。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有男性僮仆等,與其(口、谷道)二處行淫欲,犯不可悔罪,其它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
原 文: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同妓女行淫,不給錢的,犯邪淫不可悔罪;給了錢的不犯。
原 文:若人死乃至畜生死者。身根未壞。共彼行邪淫。女者叁處犯不可悔。輕犯同上說。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人死乃至動物死後,身根沒有壞,和這些(屍體)行邪淫,(如果屍身是)女性,在叁處行淫,犯不可悔罪。其它輕犯的情況如上所說。
原 文:若優婆塞自受八支。行淫者犯不可悔。八支無複邪正。一切皆犯。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在自己受八關齋戒期間,行淫欲的,犯不可悔罪。八關齋戒期間,不論邪淫還是正淫,都犯戒。
原 文:若優婆塞。雖都不受戒。犯佛弟子淨戒人者。雖無犯戒之罪。然後永不得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即使根本沒受戒,(但是)破壞了佛弟子具清淨戒行之人梵行的,雖然沒有犯(邪淫)戒之罪,但是(這一生)以後永遠不許受五戒乃至出家受具足戒。
原文:佛告諸比丘。吾有二身。生身戒身。若善男子。爲吾生身起七寶塔至于梵天。若人虧之。其罪尚有可悔。虧吾戒身其罪無量。受罪如伊羅龍王。(注十五)
現代漢語譯文:佛對比丘們說:我有兩種身,生身和戒身,如果善男子爲我的生身造立多寶塔,高至梵天,若有人破損此塔,其罪過尚屬可悔,(但)虧損我的戒法身(壞失戒律)所犯的罪無量,所受罪報就像伊羅龍王(一般)。
妄語戒第四
原文:佛告諸比丘。吾以種種呵妄語。贊歎不妄語者。乃至戲笑尚不應妄語。何況故妄語。是中犯者。若優婆塞。不知不見過人聖法。自言我是羅漢向羅漢者。犯不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佛告訴比丘們:“我用種種(方式)呵斥妄語,贊歎不妄語的人,甚至開玩笑也不應該妄語,何況故意說妄語。這其中違犯(戒律)的情形:如果優婆塞並沒有知道和證得超越凡夫的聖法,而自稱我是阿羅漢,或即將成爲阿羅漢的,犯不可悔罪。
原文:若言我是阿那含斯陀含若須陀洹乃至向須陀洹。若得初禅第二禅第叁禅第四禅。若得慈悲喜舍無量心。若得無色定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若得不淨觀阿那般那。念諸天來到我所。諸龍夜叉薜荔毗舍阇鸠盤荼羅刹來到我所。彼問我。我答彼。我問彼。彼答我。皆犯不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自稱:我是(證得)阿那含(不來果位)、斯陀含(一來果位),或者(證得)須陀洹(預流果),乃至即將得須陀洹果的,或者證得初禅、第二禅、第叁禅、第四禅,或者修成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或者得無色定、虛空定、識處定、無所有處定、非想非非想處定,或者修習不淨觀、數息觀(有成就),說各處的天神到我這裏來,各處的龍、捷疾鬼、祖父鬼、啖精氣鬼、甕形厭魅鬼、可畏鬼(等)來到我這裏,他們問我(事情),我回答他們,我問他們(事情),他們回答我。(這類妄語)都犯不可悔罪。
原文:若本欲言羅漢。誤言阿那含者犯中可悔。余亦如是犯。若優婆塞人問言。汝得道耶。若默然若以相示者。皆犯中可悔。乃至言旋風土鬼來至我所者。犯中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本來想說(自己得)阿羅漢果位,誤說成阿那含的,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其它類似說妄語(未遂本心)的情形,也如是犯(中可悔)。如果有人問優婆塞:“你得道了麼?”假如優婆塞默然不答,或者(故意)表現出得道者的樣子,都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乃至(妄)說旋風土鬼來到我這裏的,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
原 文:若優婆塞。實聞而言不聞。實見而言不見。疑有而言無。無而言有。如是等妄語。皆犯可悔。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優婆塞,確實聽到了而說沒聽到,確實見到了而說沒看到,(心裏)懷疑是有,(嘴上)卻說沒有,沒有的而說有,像這樣的妄語,都犯可悔罪。
原文:若發心欲妄語。未言者犯下可悔。言而不盡意者。犯中可悔。若向人自言得道者。便犯不可悔。若狂若心亂不覺語者。無犯。
現代漢語譯文:如果動了念頭想要妄語,沒有說出來的,犯下等程度的可悔罪。說了而沒有完全表達明白(或誤說或說得不清楚),犯中等程度的可悔罪。如果向人自稱得道的,就犯不可悔罪。如果是精神失常,或者心思紊亂、不自覺說出的,不犯(戒)。
酒戒第五
原文:佛在支提國跋陀羅婆提邑。是處有惡龍。名庵婆羅提陀。匈暴惡害。無人得到其處。象馬牛羊驢騾驝駝無能近者。乃至諸鳥不得過上。秋谷熟時破滅諸谷。
現代漢語譯文:佛在支提國賢主城(的時候),這個地方有(一條)惡龍,叫做庵婆羅提陀,凶橫霸道爲害,沒有人能到達它所在的地方,象、馬、牛、羊、驢、騾、駱駝沒有能接近它的,甚至鳥也不可以飛過(他地盤的)上空,秋天稻谷成熟時節,(它就)破毀所有谷物(使農…
《佛說優婆塞五戒相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