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陀告訴彌勒菩薩說:善男子!在修行精神活動狀態下,如果以教法作爲研究對象,在觀察它們時伴隨著明顯的心理感受,這種狀態下的修行精神活動就叫做「既有粗淺思維又有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如果對于研究對象雖然沒有明顯的心理感受,但卻有一種極爲細微的、與智慧相融合的感受,這種修行精神活動就叫做「沒有粗淺思維但有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另一方面如果以教法作爲研究對象,而在進行思考時,下再雜有任何與主觀意志相伴隨的心理感受,這種修行精神活動就叫做既無粗淺思維又無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
再者,善男子!你要知道,修行精神的活動狀態,除了從有無感受活動去判別其層次高低外,還可以從思維的粗細程度去判別之,這就是說,如果在修行精神活動中,有粗淺的推理活動,這就叫做「既有粗淺思維又有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如果只有細致的推理活動存在著,這就叫做「沒有粗淺思維只有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如果把存在的真實本性如實地作爲研究對象,因而突破了一切推理活動,這就叫做「既無粗淺思維又無細致思維的修行精神活動」。
彌勒菩薩又禀告佛陀說:什麼叫做「心念停頓」
什麼叫做「心念躍起」
什麼叫做「心念中容平等」呢
佛陀告訴彌勒菩薩說:善男子!這叁種情況的確是修行生活中容易出現的。在我們努力培養心念相續思維和觀照思維時,如果心思高揚,始終無法專注于思維對象,或者修行人擔心會發生「心思高揚無法專注于思維對象」的情況,這時,將精神活動有意地集中到那些令人厭惡的事物之上,並且使這一心理趨向保持穩定、連續,這就叫做[心念停頓」:如果精神産生疲倦感,無力沈浸于思維對象,或者修行人擔心會發生這種情況時,將精神活動有意地集中到那些令人喜愛的事物之上,並且使這一心理趨向保持穩定連續,這就叫做[心念躍起」:如果修行人的修行精神活動被各種邪惡的心理情緒幹擾著,這時修行人就應把精神趨向有意地超越到具體功用之上,使心理活動有意地隨環境遷變而變化,而不去強行地控製情緒,這就叫做[平等中容]。
彌勒菩薩又禀告佛陀說:那些努力培養修行精神結構的菩薩們能認識存在的現象,也能認識存在的本質。那麼,修行人究竟怎樣才能認識存在之現象,怎樣才能認識存在之本質呢
佛陀告訴彌勒菩薩說:善男子!修行人是從五個方面來認識存在的現象的:一、他們認識現象的名稱;二、他們認識陳述現象的命題:叁、他們認識名稱和命題以之爲基礎的語言文字:四、他們認識事物的特殊性:五、他們認識事物的共性。什麼叫做名稱
這就是在或染汙或淨化的一切存在現象裏,通過感覺知覺賦予事物一定的形狀和特質,然後假借語言稱謂這個形狀、特質。什麼叫做命題
就是把各種名稱按照一定的邏輯結構聚攏到一起,造成一個句子,因而有所判斷有所陳述,染汙、淨化等各種意義即通過命題而發生。什麼叫做語言文字
它指的是名稱和判斷依據的語言符號。什麼叫做對特殊性的認識
這是指以名稱、概念作爲研究對象,從而對名稱概念所陳述的事物特質有所認識。什麼叫做對事物共性的認識
這是指以一個命題、判斷作爲研究對象,從而認識一事物與它事物共有的特性與共性。以上五個方面合在一起,就構成關于存在現象的知識。
善男子!修行人是通過對事物十個方面的研究,來體認存在的本質或本性的。第一個方面,是把生命現象進行詳細的分類,分類的目的是要把生命現象各方面的特性呈現出來:第二個方面,是如實理解事物的本性,這是指完全按照事物本來所是的樣子去認識事物:第叁個方面是指對感覺、知覺及認識活動主觀方面進行研究;第四個方面是指對感覺知覺及認識活動中的對象方面進行研究:第五個方面是指對自然界的研究:第六個方面是指對各種資生方式的研究:第七個方面是指對各種錯誤認識的研究,這裏所謂的錯誤認識,不僅指那些系統化理論化了的認識,而且指各種與生俱來的先天心理傾向;第八個方面是指對正確思維方法的研究,正確的思維方法就是與真理相應的思維方法:第九個方面是指對染汙生命的研究:第十個方面是指對淨化生命的研究。
善男子!現在我們要對以上十個方面作一個更詳細的討論。什麼叫做通過分類顯示事物各方面的特性呢
例如,構成有情生命的五種成分聚集體、六種引發感知覺的物質載體及精神載體以及六種感知活動和認識活動的對象,等等,都屬于這裏所謂的[分類」。
什麼叫做「事物本來所是的本性」呢
它就是指「事物本來的樣子」,指或染汙或淨化的一切存在現象的本質,這個「本質」是事物本來具有的,人的認識活動既沒有在它上面增加什麼,也沒有在它上面減少什麼,所以稱它爲[事物本來所是的樣子」。關于存在的真實本性,我們又可以作出下面七種說明,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陳說存在的七種本性。第一,流轉變動中的真實本性,這是說,所有物質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事物,其變化發展都既可以上推至無窮的過去、下推至無盡的未來,運動、變化和發展等既無開端又無終結:第二,感知對象及意識對象的真實本性,這是說在感覺知覺及認識中被構造或被當作爲「對象」的東西沒有實體存在,生命現象中的主體主宰及存在現象中的客體實體都只是意識的虛構:第叁,認知活動本身的真實本性,這是說所有認知活動中的認知對象都是主觀認識功能的變現、顯現,認知活動本身是能知與所知、主觀與客觀方面之統一:第四,關于生命現象日常狀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苦」這一真理。苦,有逼迫、痛苦義,它是對流轉生命身心拘束不得自由的真實情狀之描述:第五,邪惡行爲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集」這一真理,集即招集、招致之義,它說明由于心理上的各種邪惡情緒及身心錯誤行爲,從而導致生命痛苦的現實狀態,它是對「苦」的原因之探究:第六,淨化狀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滅」這一真理,滅即寂滅之義,它表示痛苦煩惱悉已消除,生命達到自由安樂的境界;第七,由染汙而淨化的修行過程的真實本性,這就是我所說的「道」這一真理,道是道路、方法之義,它指通向真理的道路、也指認識真理的方法。
你們應當知道,根據流轉變動的真實本性、生命日常狀態的真實本性以及邪惡行爲的真實本性,一切生命是完全平等的,這就是說,宇宙世界中的所有世俗生命普遍處于無始無終的流轉變動、煩惱痛苦中,而導致這兩者的根本原因又同樣由于生命自身的邪惡行爲。根據認知對象的真實本性以及認知活動過程的真實本性,一切存在現象是完全平等的,這就是說,它們都是沒有主宰實體的存在,都是認知活動構造的結果。根據淨化狀態的真實本性,一切要求解除生命活動的修行人、參悟生命流轉過程的修行人以及追求最高覺悟的修行人,他們的最終覺悟都是平等的。根據由染汙而淨化的修行過程的真實本性,修行人通過改變自己的世俗思維結構,通過培養心念相續的思維方式和觀照思維方式,由此引發的智慧是完全平等的,它們一無例外地包含了叁個方面,即:聽聞所得的智慧,研究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
什麼叫做感覺知覺以及認識活動中的主觀方面呢
它包括叁個方面,即五種細微物質構成的感覺器官、引發意識功能的深層心識以及心理上的情緒活動等。
什麼叫做感覺、知覺以及認識中的客觀方面呢?它是指感覺、知覺以及意識活動的對象,此外,當感覺、知覺以及認識活動中的主觀方面被思考和認識時,它們也就成了認知活動的對象。
什麼叫做自然界呢
自然界就是指可以容納生命的地方,這就是說,生命現象均以之爲生存和活動的家園:此外,這個被人們稱作自然界的東西,其範圍是極其廣大的:比方說一個村落,成百個、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村落,就構成四面環海的一片大陸: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大陸就叫做一個贍部洲,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贍部洲就組成一個四大洲: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四大洲就叫做一個「小千世界」: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這樣的小千世界就叫做一個「中千世界],成百、成千個乃至于十萬個中千世界就叫做一個…[叁千大千世界」;成百成千乃至于十萬個叁千大千世界就叫做「拘胝」:成百成千乃至于十萬個拘胝就叫做「無數」;成百個、成千個、十萬個無數,乃至于叁千大千世界個無數的塵埃之數目或可與十方上下能容納生命的無窮無盡的自然界之數目相當,你們據此或可了解那宇宙的浩瀚無邊、那生命的浩瀚無邊!
什麼叫做有關資生方式的研究呢
這是說,生命爲了存在和發展,就攝取自然、改變自然、取自然爲己之用,于是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以及依據自然界爲基礎改變而成的一些事物就成了有情生命的資生工具,同時,在生命和自然之間,以食物爲紐帶,就形成一個臨界點、一片中間地帶。
什麼叫做錯誤認識呢
這就是指以實體執著爲根本原因從而引發的對存在的一切錯誤的心理傾向、觀念、見解、知識和學說等。
什麼叫做正確的認識呢
正確認識即真理性的認識,它是指透破一切實體執著後的存在之認知。
什麼叫做染汙生命呢
這是指染汙生命真實本性的叁種事物,包括邪惡情緒、生命行爲及生存苦痛等。
什麼叫做淨化生命呢
這是指所有那些能淨化精神結構、幫助生命從染汙性的困境裏擺脫出來的方法。
善男子!你應當明白,以上所說對事物十個方面的認識已經把存在的一切本性呈現出來了。
佛陀又說:善男子,那些菩薩因爲對存在的五個方面情況有著透徹的把握,我就說他們全面領會了真理教法中的道理…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