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解深密经▪P10

  ..续本文上一页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在修行精神活动状态下,如果以教法作为研究对象,在观察它们时伴随着明显的心理感受,这种状态下的修行精神活动就叫做「既有粗浅思维又有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如果对于研究对象虽然没有明显的心理感受,但却有一种极为细微的、与智慧相融合的感受,这种修行精神活动就叫做「没有粗浅思维但有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另一方面如果以教法作为研究对象,而在进行思考时,下再杂有任何与主观意志相伴随的心理感受,这种修行精神活动就叫做既无粗浅思维又无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

  

  再者,善男子!你要知道,修行精神的活动状态,除了从有无感受活动去判别其层次高低外,还可以从思维的粗细程度去判别之,这就是说,如果在修行精神活动中,有粗浅的推理活动,这就叫做「既有粗浅思维又有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如果只有细致的推理活动存在着,这就叫做「没有粗浅思维只有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如果把存在的真实本性如实地作为研究对象,因而突破了一切推理活动,这就叫做「既无粗浅思维又无细致思维的修行精神活动」。

  

  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什么叫做「心念停顿」

  什么叫做「心念跃起」

  什么叫做「心念中容平等」呢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这三种情况的确是修行生活中容易出现的。在我们努力培养心念相续思维和观照思维时,如果心思高扬,始终无法专注于思维对象,或者修行人担心会发生「心思高扬无法专注于思维对象」的情况,这时,将精神活动有意地集中到那些令人厌恶的事物之上,并且使这一心理趋向保持稳定、连续,这就叫做[心念停顿」:如果精神产生疲倦感,无力沈浸于思维对象,或者修行人担心会发生这种情况时,将精神活动有意地集中到那些令人喜爱的事物之上,并且使这一心理趋向保持稳定连续,这就叫做[心念跃起」:如果修行人的修行精神活动被各种邪恶的心理情绪干扰着,这时修行人就应把精神趋向有意地超越到具体功用之上,使心理活动有意地随环境迁变而变化,而不去强行地控制情绪,这就叫做[平等中容]。

  

  弥勒菩萨又禀告佛陀说:那些努力培养修行精神结构的菩萨们能认识存在的现象,也能认识存在的本质。那么,修行人究竟怎样才能认识存在之现象,怎样才能认识存在之本质呢

  

  

  佛陀告诉弥勒菩萨说:善男子!修行人是从五个方面来认识存在的现象的:一、他们认识现象的名称;二、他们认识陈述现象的命题:三、他们认识名称和命题以之为基础的语言文字:四、他们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五、他们认识事物的共性。什么叫做名称

  这就是在或染污或净化的一切存在现象里,通过感觉知觉赋予事物一定的形状和特质,然后假借语言称谓这个形状、特质。什么叫做命题

  就是把各种名称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聚拢到一起,造成一个句子,因而有所判断有所陈述,染污、净化等各种意义即通过命题而发生。什么叫做语言文字

  它指的是名称和判断依据的语言符号。什么叫做对特殊性的认识

  这是指以名称、概念作为研究对象,从而对名称概念所陈述的事物特质有所认识。什么叫做对事物共性的认识

  这是指以一个命题、判断作为研究对象,从而认识一事物与它事物共有的特性与共性。以上五个方面合在一起,就构成关于存在现象的知识。

  

  善男子!修行人是通过对事物十个方面的研究,来体认存在的本质或本性的。第一个方面,是把生命现象进行详细的分类,分类的目的是要把生命现象各方面的特性呈现出来:第二个方面,是如实理解事物的本性,这是指完全按照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去认识事物:第三个方面是指对感觉、知觉及认识活动主观方面进行研究;第四个方面是指对感觉知觉及认识活动中的对象方面进行研究:第五个方面是指对自然界的研究:第六个方面是指对各种资生方式的研究:第七个方面是指对各种错误认识的研究,这里所谓的错误认识,不仅指那些系统化理论化了的认识,而且指各种与生俱来的先天心理倾向;第八个方面是指对正确思维方法的研究,正确的思维方法就是与真理相应的思维方法:第九个方面是指对染污生命的研究:第十个方面是指对净化生命的研究。

  

  善男子!现在我们要对以上十个方面作一个更详细的讨论。什么叫做通过分类显示事物各方面的特性呢

  例如,构成有情生命的五种成分聚集体、六种引发感知觉的物质载体及精神载体以及六种感知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对象,等等,都属于这里所谓的[分类」。

  

  什么叫做「事物本来所是的本性」呢

  它就是指「事物本来的样子」,指或染污或净化的一切存在现象的本质,这个「本质」是事物本来具有的,人的认识活动既没有在它上面增加什么,也没有在它上面减少什么,所以称它为[事物本来所是的样子」。关于存在的真实本性,我们又可以作出下面七种说明,换句话说,我们可以陈说存在的七种本性。第一,流转变动中的真实本性,这是说,所有物质的、生理的和心理的事物,其变化发展都既可以上推至无穷的过去、下推至无尽的未来,运动、变化和发展等既无开端又无终结:第二,感知对象及意识对象的真实本性,这是说在感觉知觉及认识中被构造或被当作为「对象」的东西没有实体存在,生命现象中的主体主宰及存在现象中的客体实体都只是意识的虚构:第三,认知活动本身的真实本性,这是说所有认知活动中的认知对象都是主观认识功能的变现、显现,认知活动本身是能知与所知、主观与客观方面之统一:第四,关于生命现象日常状态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苦」这一真理。苦,有逼迫、痛苦义,它是对流转生命身心拘束不得自由的真实情状之描述:第五,邪恶行为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集」这一真理,集即招集、招致之义,它说明由于心理上的各种邪恶情绪及身心错误行为,从而导致生命痛苦的现实状态,它是对「苦」的原因之探究:第六,净化状态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灭」这一真理,灭即寂灭之义,它表示痛苦烦恼悉已消除,生命达到自由安乐的境界;第七,由染污而净化的修行过程的真实本性,这就是我所说的「道」这一真理,道是道路、方法之义,它指通向真理的道路、也指认识真理的方法。

  

  你们应当知道,根据流转变动的真实本性、生命日常状态的真实本性以及邪恶行为的真实本性,一切生命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说,宇宙世界中的所有世俗生命普遍处于无始无终的流转变动、烦恼痛苦中,而导致这两者的根本原因又同样由于生命自身的邪恶行为。根据认知对象的真实本性以及认知活动过程的真实本性,一切存在现象是完全平等的,这就是说,它们都是没有主宰实体的存在,都是认知活动构造的结果。根据净化状态的真实本性,一切要求解除生命活动的修行人、参悟生命流转过程的修行人以及追求最高觉悟的修行人,他们的最终觉悟都是平等的。根据由染污而净化的修行过程的真实本性,修行人通过改变自己的世俗思维结构,通过培养心念相续的思维方式和观照思维方式,由此引发的智慧是完全平等的,它们一无例外地包含了三个方面,即:听闻所得的智慧,研究所得的智慧,修行所得的智慧。

  

  什么叫做感觉知觉以及认识活动中的主观方面呢

  它包括三个方面,即五种细微物质构成的感觉器官、引发意识功能的深层心识以及心理上的情绪活动等。

  

  什么叫做感觉、知觉以及认识中的客观方面呢?它是指感觉、知觉以及意识活动的对象,此外,当感觉、知觉以及认识活动中的主观方面被思考和认识时,它们也就成了认知活动的对象。

  

  什么叫做自然界呢

  自然界就是指可以容纳生命的地方,这就是说,生命现象均以之为生存和活动的家园:此外,这个被人们称作自然界的东西,其范围是极其广大的:比方说一个村落,成百个、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村落,就构成四面环海的一片大陆: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大陆就叫做一个赡部洲,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赡部洲就组成一个四大洲: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四大洲就叫做一个「小千世界」: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这样的小千世界就叫做一个「中千世界],成百、成千个乃至于十万个中千世界就叫做一个…[三千大千世界」;成百成千乃至于十万个三千大千世界就叫做「拘胝」:成百成千乃至于十万个拘胝就叫做「无数」;成百个、成千个、十万个无数,乃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个无数的尘埃之数目或可与十方上下能容纳生命的无穷无尽的自然界之数目相当,你们据此或可了解那宇宙的浩瀚无边、那生命的浩瀚无边!

  

  什么叫做有关资生方式的研究呢

  这是说,生命为了存在和发展,就摄取自然、改变自然、取自然为己之用,于是自然界中的一些事物以及依据自然界为基础改变而成的一些事物就成了有情生命的资生工具,同时,在生命和自然之间,以食物为纽带,就形成一个临界点、一片中间地带。

  

  什么叫做错误认识呢

  这就是指以实体执着为根本原因从而引发的对存在的一切错误的心理倾向、观念、见解、知识和学说等。

  

  什么叫做正确的认识呢

  正确认识即真理性的认识,它是指透破一切实体执着后的存在之认知。

  

  什么叫做染污生命呢

  这是指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三种事物,包括邪恶情绪、生命行为及生存苦痛等。

  

  什么叫做净化生命呢

  这是指所有那些能净化精神结构、帮助生命从染污性的困境里摆脱出来的方法。

  

  善男子!你应当明白,以上所说对事物十个方面的认识已经把存在的一切本性呈现出来了。

  

  佛陀又说:善男子,那些菩萨因为对存在的五个方面情况有着透彻的把握,我就说他们全面领会了真理教法中的道理…

《解深密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佛说信佛功德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