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P2

  ..續本文上一頁育、隨著生命活動的展開而逐漸孕育出來的,它們也落實到深層心識中,化爲心理上的潛在力量,——

  

  現在,深層心識也把種種心理上的潛在力量領會爲是自己生命整體中的一個部分,因此對它産生感受。以上說的是欲念世界中擁有潛能的深層心識之一般狀況,在沒有欲念但有肉體的生命世界裏,此種潛能心識仍然包含上面兩個方面的內容,到了既無欲念又無肉體但殘存思想活動的生命世界裏,潛能心識在內容、對象上就有了一些變化  。

  

  廣慧!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執持識」 ,爲什麼把它叫做「執持識」呢

  因爲它始終追逐著身體的一切活動,身體在哪兒,它也就在哪兒,它把身體中的感覺器官和肉體統攝爲一個整體,從而才能使生命的一切活動表現爲某一個生命的活動。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藏識」,爲什麼把它稱作「藏識」呢

  因爲它把身體活動統攝著,對身體的一切活動都能産生感受,就好像身體是藏在它的框架中似的,同時它又像是隱藏在身體中似的,它與身體同安共危。深層心識也可以叫做「心」,「心」是什麼意思呢

  心是集聚、生起的意思,就是說,由于這個心識,就能把視覺可及的顔色、聽覺可及的聲音、嗅覺可及的香氣、味覺可及的味道以及觸覺可及的細滑冷暖等一切事物都貯藏起來、收集起來,使它們在精神結構裏穩定地積澱下來,而一旦條件成熟的時候,這些積集在深層心識裏的事物又會滋生出來、顯現出來,而這也就是表層心識活動的發生過程。

  

  廣慧!讓我們對表層心識活動的發生過程作一個更仔細的觀察。以執持身體的心識作爲依靠之處,這個生命活動的統攝者就會使表層心識的現實活動成爲可能。具體地說,表層心識就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和意識這六種心識。六種表層心識發生現實作用的情況是這樣的:以眼睛這一視覺器官和視覺可及之顔色、物體作爲條件,就會産生出眼識——視覺活動來,隨著視覺活動的展開,在同一時刻、面對共同的感知對象,就會有對感知材料進行分析、整理和判斷的意識産生出來。同樣道理,以耳朵、鼻子、舌頭、身體以及聽覺可及之聲音、嗅覺可及之香氣、味覺可及之味道、觸覺可及之細滑冷暖等作爲條件,就會産生出耳識——聽覺活動,鼻識——嗅覺活動,舌識——味覺活動,身識——觸覺活動,同以上感覺活動一起,伴隨著諸種感覺活動,在同一時刻、面對同一感知對象,就有對感知材料進行分析、整理和判斷的意識活動産生出來。

  

  廣慧!如果感知活動發生時,只有視覺功能的展開,那麼此時就只有一個能分析、整理、判斷的意識與這個視覺功能一起展開,如果感知活動發生的時候,不僅僅只有視覺的展開,而且其它諸種感覺活動也同時展開著,那麼此時仍然只有一個能分析、整理、判斷的意識與諸種感覺活動同時展開。

  

  廣慧!生命現象中精神活動的這種展開是比較難理解的,打個比方說,這就奸像是一片巨大的水流,在此湍急的流水中,如果有引發一個浪花的外部條件存在,那麼就會有一個浪花從平整的水體中飛濺而出,如果有引發兩個浪花乃至多個浪花的條件存在著,那麼就會有兩個浪花乃至多個浪花從水體中飛濺出來,可是,不管浪花是多是少,也不管每一個浪花是生起還是消失,那整個一片巨大的水流始終延續著,作爲一個整體,它穩定地存在著,絕不會有間斷,也絕不會有終結。再比方說,這就好像有一個擦得很幹淨的鏡面,如果有産生一個影像的條件存在,此時鏡面上就會呈現出一個影像來,如果有産生兩個乃至多個影像的條件存在著,那麼鏡面上就會呈現出兩個乃至多個影像,這絕不是說鏡面直接變成了影像,不管鏡面上的影像是産生還是消失,鏡面本身則既無産生、又無消失可言。

  

  廣慧!你應當知道,統攝生命一切活動的深層心識就像是那湍急的水流,也像是能映現萬像的鏡面,它是生命現象一切展開活動的依據,它的存在乃使其它顯在心識表層的現實活動成爲可能。當使視覺活動發生現實作用的內外條件成熟時,這時就會依據深層心識引發出視覺活動來,當使五種感覺功能發生現實作用的內外條件成熟時,就會有五種感覺活動同時展開出來!

  

  廣慧!正如前面所說的,如果菩薩們根據因果作用的道理來觀察心靈世界的結構,他已認識到,精神活動的一切展開都被深層心識統攝著,由于深層心識的統攝功能,一切表層心識的現實運作才有了可能,到此地步,可以說菩薩對精神活動的結構已經極其透徹的理解,然而,那些與真理相應的覺者們,並不承認到此地步就可以把他叫做徹底理解了精神奧秘的修行人。

  

  廣慧!如果那些菩薩在修行生活裏,確確實實地再也不執著于深層心識的統攝作用,不執著于那個統攝心識的存在,不執著于藏識的作用,也不執著于藏識的存在,不執著于深層心識引發表層心識的作用,也不執著于這個心識活動展開的依據者之存在,也不執著于深層心識貯藏生命活動潛能的作用,不執著于視覺的作用,也不執著于視覺功能的存在,不執著于聽覺的作用,也不執著于聽覺功能的存在,不執著于嗅覺作用,也不執著于嗅覺功能的存在,不執著于味覺的作用,也不執著于味覺功能的存在,不執著于觸覺的作用,也不執著于觸覺功能的存在,不執著于意識的作用,也不執著于意識功能的存在,到此地步,修行人就已經徹底認識了真理。那與真理相應的覺者,根據菩薩在修學上的這種進步,就說他們已經透徹領會了精神世界的奧秘,我就是根據這一點才成立一類菩薩,說這類菩薩已經完全洞徹了心靈世界的奧妙。

  

  當時佛陀想把以上教法中的道理用極爲簡略的語言概括起來,以便于一般人記憶和掌握,就說了下面這個偈頌。他說:

  那統攝生命活動的深層心識幽微難覩,它貯存著生命活動的一切潛能,它自身雖然變動不居,卻又持續穩定,維持著生命現象的同一,就像那湍急的水流,雖然浪花四濺,但卻從無間斷。對于一般衆生,我不敢把精神結構中的這一層次直接揭示出來,因爲他們將會執著于深層心識的存在,把它看成生命內部的自我和主宰。

  

  當時德本大菩薩禀告佛陀說:世尊!您曾經說過,有透徹了解、領會了存在樣態的菩薩。現在我想知道,什麼叫做透徹認識了存在樣態呢

  您根據什麼成立這樣一類菩薩,說他們「已經透徹認識存在樣態」了呢

  

  

  佛陀告訴德本菩薩說:德本!你這個問題問得太好了!你今天能提出這樣深奧的問題來,我知道,你是爲了利益衆生,爲了讓他們得到安樂,才提出這個問題來。你同情那無窮無盡的世界上無量無數的苦難衆生,你想救濟他們,想用真理使他們得到真實的安樂,所以你才提出「存在樣態」這個極有意義的問題來了。一個修行人如果認識了有關存在樣態的教法道理,又能根據這一道理悉心體會,勤勉修學,他最終就必然能獲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

  

  所謂存在的一切樣態,歸納起來不外叁種,哪叁種呢

  其一是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存在樣態,其二是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其叁是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什麼叫做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樣態呢

  我們所謂的一切存在現象,這都是假借語言名稱成立的,我們用語言指謂一個事物自體,說一個事物是什麼,我們又用語言指謂事物的特性,說一個事物怎樣怎樣等;這樣做從本質上來說是爲了認識事物的方便,但是一般人並不了解語言的這種特性,在語言名稱稱謂的一切事物上,用意識虛構出實體來,這就是存在的第一種樣態。

  

  什麼叫做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呢

  這是說一切存在現象、一切生命現象都依據因緣條件而産生、變化和發展,這樣,如果有了甲事物,那麼也就有了乙事物,如果甲事物産生出來,乙事物也就隨之而産生了;就生命具體的流轉過程來說,以愚昧無知作爲條件,就引發出生命行爲來,由生命行爲,就引發出貯藏生命行爲的心識,如此輾轉下去,最後就會招致痛苦煩惱的現實生命,這種因緣流轉的生命樣態就是存在的第二種樣態。

  

  什麼叫做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呢

  這就是指一切存在的真實本性,對于存在的真實本性,菩薩們用勤勉不懈的意志力推促著自己去反複研究之、反複體會之,最後菩薩達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他才使一切存在的真實本性完完全全地顯示出來,使最圓滿的存在狀態顯示出來,這個最圓滿的存在狀態也就是「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

  

  善男子!讓我們通過一些比方使存在的這叁種樣態之間的關系清晰地顯露出來。一個眼睛有毛病的人,因爲視覺官能上的毛病,他看見的視覺圖像往往與正常人有著很大的不同,可是他並不明白他的視覺圖像之所以和其它人不同,問題全出在他病變的視覺器官上,他堅持自己看到的圖像一定是正確的,而他人的視覺圖像則一定有問題,意識處處計較所虛構的實體樣態,其過錯正與此相同:一個眼睛有毛病的人,他的病變眼睛所造成的一些視覺幻像,例如在細毛發上看見周圍有一個輪圈,把蜜蜂蒼蠅看成巨勝,或者看到青黃紅白諸種缤紛的色彩,等等,這些視覺幻像同他的病變器官是相互依存互爲條件的東西,你應當知道,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情形正與此相同。一個視覺功能正常的人,只要睜開眼睛就能看到對象本身的面貌,他的眼睛沒有撓亂、沒有改變對象的面貌,沒有在對象身上增加什麼,也沒有減少什麼,你應當知道,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其情形也正與此相同。

  

  善男子!我們再打一個比方來說明叁種存在樣態相互之間的關系。我們知道,潔淨的頗胝迦寶,其本身是沒有確定顔色的,如果它與青色染在一起,它就變成了青色,看上去就像帝釋的青如意珠一樣,一些人不明就裏,就對別人說:這就是帝釋的青如意珠,旁人不知道內情,也就給他弄胡塗了,就把頗胝迦寶當成了如意珠…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信佛功德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