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解深密經▪P5

  ..續本文上一頁原因條件,修行人就能正確厭惡流轉著的生命現象,能正確地舍棄再度墮入流轉生命的心理欲念,能夠正確地解除邪惡情緒,生存行爲及生存苦痛對于生命本性的種種染汙。

  

  勝義生!我希望你弄懂這一點:那些藉思索四種真理而對存在本性深有所悟的修行人歸根結底也是依據我上述的教法或者這一教法的一些變形,來親自體會那圓滿自由安樂的生命境界:那些通過研究流轉生命過程而深有所悟的修行人,還有那些成就最高覺悟的生命,他們也都依據我上述的教法或這一教法的一些變形來親自體會那圓滿安樂自由的生命境界。這叁類追求真理的人們都同樣依據那一條奇妙的淨化道路,他們也都歸于終極完美的存在真理!世界上只有一個真理,它存在于一切事物、一切現象、一切生命活動之中,除它之外,宇宙裏再也沒有其它的真理了。我就根據這個道理得出結論:在所有的佛教教法中其實只有一個教法,它就是關于真理的教法。勝義生!你要好好思考,這是一個極富蘊味的命題。

  

  我這樣說,並不意謂在一切可能的宇宙世界中沒有種種生命類型的差別,也不是說在每一個生命類型中沒有或愚昧或聰慧或既不愚昧又不聰慧等種種生命德性的差別。在現實世界裏,人們不僅有凡聖智愚之別,而且也有愛好和趣味上的諸多不同。

  

  善男子!像那些思考四種真理,自始至終要求完全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既使有許許多多的覺者爲他們安排種種方法,既使這些方法都能極有力地破斥染汙生命本性的邪惡情緒,覺者們的這些方便教誨最終也不能使他們將來坐到真理的苑囿裏,透徹體會那最高最圓滿的覺悟。這究竟是什麼緣故呢

  道理很簡單,因爲這些修行人本來只具備低劣的生命德性,因爲他們向來缺乏對其他生命的同情和救助,他們從來感受不到其它生命的生存苦痛,那種宇宙一體、衆生一如的同情感在他們是連想也想不到的:因爲他們向來恐懼于生命的痛苦和煩惱,所以他們在修行實踐中從來都極力舍棄流轉生命的一切活動:我說過,真理事實上只有一個,教法也只有一個,但我最終不承認那些向來鄙棄一切利群濟生的救度事業、向來害怕生命現象中一切活動的修行人,將來會坐到真理的苑囿裏,會獲得最高最圓滿的覺悟,所以我稱他們是最終放棄一切生命活動的修行人。

  

  如果他們中的一些人,後來有機會扭轉自己的思維方向,向著真正的覺悟邁進,我也在另外一些場合說他們是菩薩。爲什麼這樣說呢

  他們既然已經淨化了障礙生命自由的痛苦煩惱,如果有覺者能巧妙地開導他們,他們也可使心靈從知識上的障礙裏擺脫出來。由于這些修行人最初只是爲了自我利益的動機才接受佛法,他們極力消除痛苦煩惱,也都只是出于解脫自己的初衷,所以盡管他們後來在向上發達的道業中大大邁了一步,以致于將來會達到最高最圓滿的覺悟,我還是把他們叫做要求放棄生命活動的修行人。

  

  勝義生!我希望你能弄懂的另外一個極爲重要的問題就是,不同德性、不同品性的衆生,對于我陳述真理的全部教法,會産生不同的理解。善男子!你們必須了解這一點:雖然我的全部教法都依據上述叁種沒有實體存在的存在本性,雖然我的全部教法都與那存在之真理相契合,但是,在一些闡述真理的經典中,我只是以一種隱密的方式、間接的方式暗示了真理的要領。這就是有關「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生命活動沒有産生也沒有消亡、生命中本來沒有痛苦煩惱的擾動以及生命就其自身即圓滿而安樂」這一教法的真正意蘊所在。

  

  對于我陳說「無實體性」的那類經典,如果有一些衆生已經培育了引發未來一切善行的珍貴心理品性,已經消除了染汙生命本性的各種障礙,已經可以在流轉生命中把握到向上進化的方向,已經確立起與真理相契合的正確觀念和正確知識,已經積累了美德與智慧的資糧,他們在聽到「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的教法後,對于我隱伏著深廣意蘊的真理言說方式就會心領神會,他們會對之産生信念和覺知,他們能用智能去如實體會和掌握這一教法中包含的道理;此後,這類生命能用「無實體性」的教法道理來勤勉不懈地修正自己的生活,他們將很快地親自體會那最後的真理,同時他們也會對陳說這一真理的覺者産生出深切的信心,知道他是真理的顯現,知道自己的新生命乃追隨覺者而來:簡略一句話,這類修行人已經能不分別、不執著一切的存在,他們已對存在産生出平等的覺悟。

  

  另外一些有情衆生也已培育出引發未來一切善行的良善心理品性,已經消除和淨化了染汙生命本性的痛苦煩惱,已經在流轉的生命進程中把握到向上進化的方向,已經對真理形成確定性的知識和見解;但是,這些人還沒具有積累起修行生活的美德與智慧的資糧,他們心性平和,樸質坦蕩,從下矯飾,他們雖然在知識上和智能上有著下同的欠缺,沒有那種高度的理性能力來對我的教法做各方面的細致研究,但是,彌  足珍貴的是,他們並不隱瞞自己的欠缺,從不自以爲是,從不執著于自己的偏見。在聽到「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這一高深的極具蘊味的理念後,雖然他們沒辦法運用自己的理性能力對之進行觀念上的把握,但是他們在精神中印可這一真理性的理念,並由此在內心裏激發出了純潔的信念,相信闡述「無實體性」的這類經典是與真理相應的覺者陳說的,是真理的顯現,是與「空」的特性相契符的;這一真理,或者說這一「空」的深刻性格是難以見到、難以領會的,它絕不是我們凡俗的肉眼能夠看得出來的,我們鄙陋的理性能力也絕難望其項背:「無實體性」的教法真理絕非以概念分析爲能事的知性思維的認識對象,只有那些具有極高智慧的人才能透徹地體會它。

  

  于是,這類謙虛的修行人就對上述經典陳說的真理以及它的陳說方式采取了這樣一固態度,他們打消了自己知識上的傲氣,承認自己的淺薄和凡俗,他們在真理的苑囿裏安住著,覺得佛陳說的教法理所當然的就是自己的家園。他們說:佛的覺悟是世間深刻無比的東西,一切存在現象的真實本性也是深刻無比的東西,這兩樣事物只有作爲真理化身的佛才能如實地通達,只有佛才能親身使得它們在自己的生命、生活裏圓滿地實現出來:這兩樣東西絕不是我們這些德性淺薄的衆生可以妄加議論的,我們深信我們最終也將獲得,但我們與真理還相隔得太遙遠。

  

  諸佛爲那些追求真理、追求解脫、追求智慧的有情衆生陳說正確無妄的教法,佛的知識和智能像大海那樣深廣無邊,我們的知識和智能就像牛蹄印中的一點積水。這類修行人雖然也能恭恭敬敬地向他人轉述「無實體性」的教法,能書寫經典,保護經典,閱讀經典,傳播經典,能情真意切地供養經典,乃至于能幾十年如一日地溫習誦讀經典,然而他們仍然不能去實踐,不能按照「無實體性」的教法指導如實的實踐,不能按照這一教法理念所提示的修行方法去展開切實的修學,所以,他們對我那極富蘊味的真理言說就始終做不到心領神會。

  

  由于上述的原因、條件,這類修行人也能夠增長其善行和智慧的二種資糧,他們生命的流轉狀態將漸漸地自行得到調禦,此後,他們的生命活動將走到淨化的道路上來。

  

  第叁類修行人沒有培育引發未來一切善行的良善心理品性,乃至于不具有修行生活的美德智慧的資糧,他們禀性不質樸、也不坦誠,他們在思想、行爲上喜歡矯飾,更多的則是虛僞;這些人往往有極其高明的思維能力,他們能對我的教法進行抽象的分析、比較和綜合性研究,然而他們又很自以爲是,固步自封,總是把生命的靈性束縛在自我偏見的重重牢籠裏。在聽到我「一切存在現象都沒有實體存在」的教法後,對于那極富蘊味的真理陳說方式,他們就無法如實地進行理解和把握,他們雖然也能對「無實體性」的理念産生信心,認爲它是覺者的言辭,然而對于教法陳說的深刻道理,他們卻又只根據表面的言辭而執著著。他們說:一切存在現象都絕對沒有任何實體,生命現象無所謂産生、也無所謂消亡,一切生命本來就絕對沒有任何痛苦煩惱的擾動,生命自身早已是完美安樂的了;以上這些話是覺者所說,以上這些道理是覺者的教誨。

  

  由于這樣理解有關「無實體性」的教法,對于存在的認識,他們就獲得下面這兩個極端錯誤的見解:其一,一切存在現象都是「無」,一切存在現象都絕對不存在:其二,存在的任何表像也都是「無」,存在沒有任何相狀存在著。由于把一切現象都看成是「無」,把存在的任何相狀、任何表現、任何顯像都看成絕無存在,他們就認爲意識處處計較所執著的實體樣態、流轉生命樣態以及存在的真實本性都是絕對不存在的。這類修行人既然說一切的存在現象都絕無存在,那麼他們事實上就完全破壞乃至完全抛棄了關于叁種存在樣態的學理。爲什麼這樣說呢

  因爲我們只有在承認依據因緣條件流轉的生命樣態和圓滿成就的存在實態之後,才能依據這兩種存在樣態假說意識虛構的實體樣態,現在,假若把流轉的生命現象和存在的真實本性都看成是絕對不存在的,那麼自然也就不可能承認有意識虛構的實體樣態這麼一回事了。所以,我說這類修行人事實上完全破壞了乃至于完全抛棄了有關叁種存在樣態的學理,他們事實上將存在的叁種樣態一概予以排斥了。他們「消滅」了存在,在自己的錯誤觀念裏他們完完全全地徹底地取消了一切存在的任何存在性。

  

  他們雖然承認我所說的真理教法,但他們卻把自己的錯誤觀念看成爲對教法的真理性诠釋,由于承認覺者所說一切教法的真理性並同時把自己的錯誤見解等同爲這一真理,于是他們就把「無實體性」的教法執持著,這就同時把自己關于「無實體性」的錯誤見解執持著,視之爲珍藏。由于這類修行人對佛的教法有著信心,對佛的德性有著信心,所以他們的善行將會增長…

《解深密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佛說信佛功德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