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百業經▪P33

  ..續本文上一頁之方便言詞爲他授了近圓戒(譯者:受戒的十種舊儀規與現在的儀規不同,舊儀規中有十種得近圓戒,于《花鬘論》中廣明。)出家後,他身披叁衣、手持缽盂濾水器,成了一位很如法的出家人,世尊爲他傳授了一些相應的教言,他自己也是勇猛精進,滅盡了叁界輪回的煩惱,獲證了阿羅漢的果位。時諸比丘請問:“世尊,在拜見您的成千上萬個男人中,沒有一個像這位老人一樣如此對待您的,今老人之舉是以何因緣?唯願爲吾等演說。”

  世尊告曰:“這位老人在此世之前的五百世中作我父親。他往昔的習氣現前,所以,才會有今天這些行爲。”“世尊,既然他五百世中作世尊您的父親,那爲什麼今生不作您的父親呢?”世尊複言:“凡大菩薩好行布施,具足出離心,但這位老人在五百世中,經常對我布施與生出離心造的違緣太多了。最後我發了一個願:願他以後不要再作我的父親。另外我今生的父親淨飯王曾發願作佛的父親,這兩個因緣和合,所以,他今生沒作我的父親。”“那麼請問世尊,淨飯王往昔是如何發願的呢?”世尊告曰:“早在九十一個大劫(Maha Kalpa)前,有如來正等覺俱留遜佛(Krakucchandha Buddha)出世,有一位大商主供養佛陀時,見佛身相十分莊嚴,就發了一個願:願將來我能有一位象佛陀一樣的兒子。當時的商主就是今世的淨飯王,以此願力他今生作我的父親。”“請問世尊,那位婆羅門老人以何因緣今生貧窮,人已年邁,才值遇佛陀出家?”世尊曰:“因爲他生生世世對大菩薩行布施與生出離心造種種違緣,尤其是對我出家造種種違緣(師言:在《賢愚經》中講,對出家不能作違緣,若作違緣,罪同毀壞佛塔無別。凡是個人想出家時說明因緣已成熟,任何人不得阻攔,而應隨喜。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信心具足就可以出家,上至國家元首下至乞丐都可以出家,任何人不應作違緣,否則,將生生世世受貧窮之苦,難遇佛法等之許多果報。所以,自己出家勸人出家功德很大。)故他今世貧窮,老年時才遇佛出家。”“世尊,他以何因緣對佛生歡喜心,于佛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世尊說:“這是他往昔的願力。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有一位比丘,在臨終時發願:我一生中出家修持,雖然沒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將來在釋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斷盡叁界煩惱,證得阿羅漢果。(譯者:小乘觀點《俱舍論》中也說:若要證羅漢果必須現僧人相。故此經中得羅漢果者都是在教法下出家才證果的。但大乘中不一定現僧相才能成就,也有居士身、沙彌、沙彌尼得成就的。如國王恩劄布德、赤松德真、維摩诘居士等都是很好的例證。)因此他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得證阿羅漢果。”

   (43) 土地變金地

   ——農夫供佛 土地變金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郊祗陀園附近有一位貧窮的農夫,他的田地在祗陀園附近不遠的地方。這位勤勞的農夫每天都是早早地起來,准備犁鋤等種莊稼的工具,然後去田裏作農活。因田地離家遠,所以,中午他妻子就把午飯送到田裏,一起吃。他們能經常見到佛陀及僧衆著衣持缽去城中化緣來回的情景。每次見到時,他都心中數數歡喜,贊歎不已:“不可思議!佛陀如此莊嚴!僧衆如此之多,個個威儀具足!”內心有說不出的喜悅。

  一次,農夫夫婦互相說:“我們前世肯定沒造什麼善業,才致于今生福報

  很薄,又這麼貧窮,若再不供養布施,那來世我們會更可憐,更造業,怎麼辦好呢?”想了想,農夫對妻子說:“賢妻,我們家中有沒有可以作布施供養的物品?”妻子說:“家裏雖然沒有太多的供品,但供養不在于供品的多少,只要心清淨,即使對世尊作個小小的供養,功德也是很大的,所以,爲了今世與來世不再受貧窮之報,我們應該好好地對世尊作供養。”農夫高興地說:“那可以,您愛怎麼作就怎麼作吧!”這麼商定後,妻子回去准備了家中最精美的飲食,第二天早上,將備好的飲食全部拿到田野去,在那裏一直恭候著佛陀來應供。

   佛陀具足種種智慧等無量功德,時時刻刻觀照著衆生的苦樂,即便是大海離開波浪,佛陀對衆生的悲心(Karuna)刹那也不會離開的。世尊已經觀察到農夫該調化的機緣已成熟,就著衣持缽前來化緣。

   農夫夫妻倆看見世尊遠遠地走來,就欣喜不已,身不由己地跑上前,親近世尊,並祈求道:“世尊能否能接受我們的供養?”世尊默許了。他們請世尊入座,親手供養甘美的飲食,供養圓滿後,世尊觀察他們的根基,給他們傳了相應的法,之後世尊就返回祗陀園了。他們倆夫婦當下就在田地裏發願:“以此供養世尊的善根,願我們從此不再受貧窮之苦,願我們的田地莊稼全變成黃金。”

   剛發願畢,以其清淨心供養之功德力和佛陀不可思議的加持力,他田地裏的莊稼全變成了黃金,夫妻二人欣喜若狂,不知該如何是好。這時賢慧的妻子對農夫說:“現在,地裏全變成了黃金的願果真實現了,這固然是很好,但我們應該先得到薩迦國王的開許,否則,我們不一定能享受到這些黃金。您先去宮中禀告國王並獻給國王一份黃金,這樣比較好通融。”于是農夫就去了宮中,將田地變成了黃金的事實禀告了國王,並說:“現在,我們的田地全變成了黃金,這就供養國王一份,請國王笑納。”聽了這話,國王有點不相信,心想:這個農夫可能精神有問題,但仔細觀察他,又是個正常人,就半信半疑地問農夫:“真有這樣的事嗎?”農夫說:“確實是事實,若不相信,那就請陛下親自去看一下。”國王就專門派人去觀察一下真假,可所派的這個人怎麼也看不到黃金,只看到一般的田地莊稼,他回禀國王:“我沒見到什麼黃金?”但農夫又祈求:“國王陛下,請您最好親自去看一下,在我們的眼前田地確確實實已變成了黃金,與市上流通的黃金一樣。”對世尊很具信心的薩迦國王想了想,問農夫:“你是造了極大的福報,還是遇到了很殊勝的福田?”農夫說:“我是遇上了殊勝的福田。”國王才覺得可信。就隨農夫去田地裏,親自去觀察確實是真的。農夫就獻給國王一塊,國王拿著黃金仔細看了看,誠覺稀有,便問:“你能現前這樣的福報,究竟是怎樣的因緣?”農夫如實地回答說:“是中午我們供養釋迦牟尼佛並至誠發願而得到的。”明達的薩迦國王聽了,告訴農夫:“不必擔心,這都是你自己供養發願的功德力所得的福報,你自己有權享用,不過,我希望你能上供下施,這個很重要。”(譯者:由此大家要知道對上師叁寶以清淨心供養少少的食物,其果報也是不可思議的!)農夫心想:國王所說的,頗有道理。現在的富裕全是世尊加持而來的,我應該報佛恩——上供下施。于是,他就在叁個月中以飲食供養佛陀及僧衆,並以其它的物品供養他們。世尊爲他傳了法,聞法後,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證得了預流果位。爾後,他于世尊前祈求出家,出家後,他守持清淨的比丘戒,勇猛精進,摧毀了叁界煩惱,證得了羅漢果位。

   時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農夫的田地變成了黃金,最後,他又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獲證羅漢果位?唯願爲說,吾等欲聞。”

  世尊告曰:“這是他前世和今世的兩種因緣。前世的因緣是在賢劫人壽兩萬歲時,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迦葉佛出世,他是一位婆羅門的兒子,長大後出家了,臨終時他發願:我在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雖然沒有得到什麼境界,但願我來世在釋迦佛的教法下,令佛歡喜,出家證得羅漢果。以此往昔的願力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證得羅漢果位。這是前世的願力。現世的因緣是他作農夫時,平時見到我時數數心生歡喜,並以清淨心對我供養,以他清淨心供養的功德力和我的加持力,使他的田地變成了黃金。”世尊如是言。

   (44) 升天的先父

   ——先父升天 引子證果

   一時,佛在舍衛城,有一婆羅門與妻子共享著美好的生活。後來,妻子生下了一個端嚴的兒子,他們爲兒子舉行了隆重的誕生儀式,爲他取了適合其種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餅等喂養著。他如海蓮般很快地長大了。他對世間的一些學術精通無礙。婆羅門對叁寶極具信心,並皈依了佛門,受持居士戒,經常供佛及僧,世尊也親自對他宣說法要。但不久,婆羅門生了病,家人用根、莖、葉等配製成藥來醫其病,終因醫療無效而去世。去世後立即轉生到叁十叁天(Tavatinsa)。婆羅門兒子把父親的屍體拿到靈鹫山附近的大屍陀林中,准備火化(Sarira Nissanda),他看著父親的遺體,萬分悲痛,一邊處理屍體,一邊大哭大喊:“爸爸,我的爸爸……。”極度的悲傷使他精神使去了正常,從此,他四處流浪,邊哭邊喊“我的爸爸”,看上去很可憐。

   他的父親轉生叁十叁天(Tavatinsa)後,按天人的規矩要作叁觀察:觀察從何處來,以後到何處去,以何因緣而來。他作這叁種觀察時,知道自己是從人道來,因皈依佛門,親聞佛陀之法要而得生叁十叁天(Tavatinsa)的。他深感世尊的恩德極大,爲報佛恩,他決定在未過夜之前去拜見世尊。于是他身著天人衣,佩帶著項鏈、耳環、臂環、手镯、頭飾等等璎珞珠寶,手持青蓮、白蓮、曼陀羅等各種天上鮮花來到佛前供養頂禮,右繞叁匝,世尊觀其根基爲他傳授了相應的法,他當時獲得了預流果,繞佛叁匝,就准備返回天界。這時,他看見原來的兒子在屍陀林裏到處哭喊,就到兒子前問:“你這是幹什麼?何必這麼悲傷?”“您是誰呀?”“我是你的父親。”“那您現在在…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