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供花、供香後于塔下發願:以此善根,願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貴之家,將來在比此獨覺更殊勝的如來面前作供養,令佛歡喜,不作令佛不歡喜的事。發願後,他返回自己的住處。施主去世後,升入梵天界。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施主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以他對獨覺恭敬供養的功德,生生世世生于富貴之家,並且在超勝于那位獨覺的我面前,令我歡喜,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複次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角宿大象的妻子誘他還俗?”佛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也曾引誘他,使他破梵淨行。很早以前,鹿野苑的梵施國王手下有一執掌重權的侍者大臣,名字叫火施。火施的妻子生了一對雙胞胎兒子,大兒子取名火子,小兒子取名火焰,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著。火子和火焰長大後,學習了文字、婆羅門行爲等世間學問,精通了十八種學術。當他們看到父親爲了輔佐朝政,經常作一些如法和不如法的事情時,覺得父親的事業沒有任何意義。他們想:與其這樣爲了爭奪政權而損害其他衆生,倒不如到寂靜的山林中過以草蔽體的生活殊勝。他們對在家的生活生起了猛厲的厭離心。同去祈求父母希望能得到開許,但父母都不同意,勸告他們說:“孩子們,很多仙人到森林中去苦行是爲了得到王位,而你們的王位唾手可得,何必如此呢?”兩個孩子說:“我們並不是害怕得不到王位,而是害怕得到王位以後會造無邊的罪業,我們不願意享受這種世間的生活,要到寂靜的山林中去修行。”父母不得已,勉強地說:“你們到靜處出家,我們也不反對,但你們若得到了不共境界時,希望你們能回來讓我們看看。”他們答應父母的請求,便到靜處出家了。兩個孩子出家以後,精進修行得到了四禅五通。他們憶起往昔對父母的誓言便回到家中,飛于空中,在父母面前顯示種種神變。父母都很高興說:“你們是出家人,是要到處化緣的,我們很想積累資糧,你們就住在花園裏接受我們的供養吧。”火子和火焰答應了父母,他們在花園裏用樹枝、樹葉等修建了一個茅蓬安住下來。當時鹿野苑的很多人都來親近他們,對他們恭敬供養,依止他們。久而久之,梵施國王也得知火施婆羅門的兩孩子出家苦行得到成就,具有種種神變。國王親自前往對二人作了供養,恭敬頂禮後祈請:“二位尊者,請求你們以後能經常到我的王宮中受供。”二人欣然應允,經常乘神通飛到王宮,每一次國王都是親自迎接,把他們抱到法座上,然後奉上甘美的飲食,並且在他們面前聽法。一次,國王要帶領衆眷屬外出,臨行前囑咐王女說:“我外出期間如果那兩位出家人來宮中受供,你一定要象我對待他們一樣,好好相待。“說畢帶衆眷屬外出了。一日,火子有事處理就讓火焰一個人到宮中應供。火焰飛到王宮上空時,王女見到一出家人飛來,便按父王吩咐學著父王的樣子,抱起他將他放到法座上。因與女人接觸,就象與毒蛇接觸一樣,(師言:格蒙王布單增洛吾曾在《贊戒論》中講過:沒有破根本戒,僅只接觸女人也會失毀很多戒律,所以行持梵淨行的人一定要注意。)瞬間,火焰的神通已經退失了。因火焰的相貌非常莊嚴,王女對他生起了貪心,後來在靜處二人作了不淨行。王妃們已知道二人的行爲不如法,但又懼于其神通,不敢禀告國王。火焰失去神通以後,不能再飛,他又不好意思步行回住處,只好住在王宮裏。國王回宮後聽說火焰在宮中,非常高興,馬上准備了許多食物,親自供養火焰,王女也拿著飲料去供養。火焰見到王女,生起了猛厲的貪心,以貪心所至猶如迷醉,在國王前,怔怔地伸手撫摸王女的手。國王看見他的越軌行爲生起大嗔恨心,拿起寶劍便要殺他。王女急忙替火焰掩飾說:“尊者,您拿錯了。”國王聽到此言以爲是自己看錯了,急忙收回寶劍,繼續恭敬供養,于火焰前聞法。
火子一直不見弟弟回來,很擔心他會出現意外,以神通觀察才知道弟弟犯了戒,神通也已退失,若仍繼續住在王宮裏會有生命危險,于是顯示神變來到了王宮,國王照例迎接、供養他,在他面前聽法。火子傳了一個簡單的法便帶著弟弟飛回住處。他又給弟弟重新傳授了教言,火焰精進修持,又重新得到了四禅五通。此時國王的眷屬王妃們因怕遭到國王的詈罵,而將火焰與王女二人的行爲如實禀告了國王。國王怒火中燒,率領四大軍隊往森林中准備殺死火焰。火焰已經知道梵施國王是來取他性命的,爲令國王生信,他躍入空中,顯示種種神變。國王見此情景,嗔心已退,暗自琢磨,是不是自己聽到的話是假的。他問火焰:“婆羅門兒子呀,我聽別人說你已犯戒,這是真的還是假的?”火焰告訴他:“國王啊,你聽到的是真實的,我是因爲生起了猛厲的貪心而迷誤一時。”國王仍是疑惑不解,如果犯了戒是不可能有神變的,他又跑到火子面前,問火子。火子告訴他:“國王,您聽到的話是真實的,火焰確實曾因貪心作不淨行,他犯戒後神變已退失了,後來我重新傳給他教言,他自己精進修持後又得到了神變和神通。”國王聽後,對火子、火焰生起無比的歡喜心,並對二人恭敬頂禮後返回了。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火子就是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火焰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當時的王女就是現在的角宿大象的妻子,當時是她以各種方法引誘他破戒,是我救了他使他重新得到四禅五通,現在也是他還俗時我救了他,使他得到阿羅漢果位。另一段因緣是在迦葉佛時,角宿大象爲出家人,諸根調伏,以此因緣今生中獲得解脫。”
(89) 薩Ra那
——前世鞭打 今生受報
一時,佛在王舍城,附近另有兩個城市:一個是由猛光國王掌管的金佳城;一個是由恰嘎國王統管的華Ra城。這兩國之間經常作戰,互相殘殺了很多民衆。
世尊座下的嘎達雅那,從世尊前聞思修行,已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他想:我之所以能獲得斷證的一切功德、安樂及如理取舍的一切善法,唯依世尊對我的賜教,爲報答世尊,唯一的方法是饒益有情,方能令佛歡喜,(師言:令善知識和諸佛菩薩歡喜,唯有度化衆生饒益有情。《入菩薩行論》中說,若損害衆生,諸佛不歡喜;《華嚴經》中說,令衆生歡喜即是令諸佛菩薩歡喜。)他便用自己的聲聞智慧觀察到:恰嘎國王統轄下的華Ra城的民衆與自己有緣,故應去調化他們。便去世尊前恭敬頂禮合掌祈求:“世尊,弟子想出遊。”世尊叮囑道:“嘎達雅那,你可以出遊,使未得度者令得度,未解脫者得解脫,未安慰者得安慰,未涅槃者令涅槃。”嘎達雅那尊者依教奉行,頂禮于世尊足下。
嘎達雅那尊者率領五百眷屬出遊了很多地方,到了金佳城時,猛光國王在尊者前皈依了,到華Ra城,恰嘎國王也皈依了,他統管下的很多民衆對佛法都生起了信心。不久,恰嘎王妃懷孕九個月,生下一個非常莊嚴的王子,並爲王子舉行隆重的賀生儀式,取名薩Ra那,用牛奶、酥油、油餅等精心地喂養著。長大後,薩Ra那王子學習並精通了世間的一切學術,又從嘎達雅那國師學習,不久,他對佛法生起了信心,在國師前皈依受戒。日久,他觀察到:父王的行爲有時如法,有時不如法。心想:在父王駕崩之後,肯定我要繼王位,如果我繼王位後,行爲也是如此,倒不如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還能斷除一切煩惱和痛苦。如此觀察後,王子決定一定要出家。便在父王母後前祈求,征得了同意。薩Ra那隨嘎達雅那尊者出家,受了近圓戒,在尊者前聞思修行。(譯者:尊者覺得他離家太近,可能對他修行不利。)便帶他去了猛光國王掌管的金佳城。
一天早上,薩Ra那著衣托缽到城裏化緣,因他是新來的,對城市不太熟悉,(師言:弟子們若不得不去城市裏的話,一定要先熟悉城裏的一些情況,否則很危險。城裏有妓院等不如法的地方,凡夫僧很易受環境的影響,對清淨戒行有很多違緣,所以,無論去哪裏一定要多方面仔細觀察。)化緣化到王宮去了,他進王宮時,門衛沒看到而衆妃們看見了,因他青春飽滿、相貌莊嚴,衆妃都對他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爲他敷座、供養他甘美的飲食,在他面前聞法。這時,國王四處尋找卻不見衆妃,後來,才發現她們正在薩Ra那前聞法。本來,每次國王駕臨時,衆妃都歡喜迎接,可這時她們正在聞法都沒去迎接,頓時,猛光國王, 生起了很大的憎恨心。懷疑他們倒底在作什麼?那個僧人是不是與我的王妃有越軌行爲?走近他們後,國王想:這個僧人如果是凡夫,他心不一定清淨,如果是聖者那就沒什麼,不過,我今天一定查個清楚。便問:“尊者,您是否得證了阿羅漢的果位?”“國王,我沒證得阿羅漢果位。”“那是否證得了不來果、一來果或預流果乃至第二禅第一禅的境界?”“我都沒證得。”聽到這樣的回答,國王心想:一個什麼境界都沒證得的出家人,竟然溜進我的王宮對衆妃傳法,肯定是他的上師沒好好地教他,那讓我來好好地教訓教訓他。便抽出長長的鞭子,狠狠地抽打他,打得他幾欲昏厥。此時薩Ra那心想:我又沒對國王作什麼壞事,怎麼他這樣狠狠地抽打我,竟是這般的惡劣?便發了一個惡願:(譯者:這個出家人在遇到違緣時,不能轉爲道用,卻發了一個惡願。所以,我們出家人無論遇到什麼違緣時,一定要發起大悲心,應該象《入菩薩行論》中所宣講的“願彼損我者,及余害我者,如是辱我者,皆具菩提緣!”那樣;另一方面,要反省是自己往昔沒結順緣才至于今生遇到違緣,自己多忏悔才對。)對這個惡劣的國王,我一定不客氣,回去告訴我的父王,率領四大軍隊來消滅他。回去後,他對嘎達雅那尊者滿腹委曲地祈求道:“尊者,弟子在您面前頂禮忏悔,請尊者開許弟子舍戒,回去准備四大軍隊去消滅掉那個惡劣的猛光國王,他無緣無故快把我打死了,我不會饒過他的……。”尊者道…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