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孩子:身色金黃,頭如寶傘、黝黑
的眉毛、鼻形妙高等等,貌美非凡勝于常人,猶如人非人⑴,故爲其取名人非人,施主夫婦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著。他如海蓮般迅速成長,學習並通達了文學曆算藝術等一切世間學問,在印度六大城市頗有名望。人們也都互相傳聞舍衛城內有這麼一個相貌非凡的人非人,並絡繹不絕地去親睹其美貌。他也恃意貌殊而生起了大傲慢心。(師言:貌美沒有什麼值得傲慢的。世間的美貌容顔如落花、如流水,一晃即失,也不值得執著一時的貌美而生傲慢心;出家人恃己貌美生傲慢心,對善知識不理不恭,給自己的修法帶來很大的障礙更不應該傲慢。)對任何人都不頂禮不接近、不恭敬,自以爲是世上獨一無二的佼佼者。後來,他父母覺得:這孩子如此傲慢(Atimana),這樣下去將對他的前途不利,應想法讓他去拜見釋迦牟尼佛,世尊肯定能折報他的傲慢心。便對人非人說:“孩子,你不要自以爲了不起,你如果與釋迦牟尼佛的身相相比,你不及佛陀的千分、萬分、十萬分之一,佛之身相,莊嚴無比。”他聽後,急切地想去拜見世尊,一睹尊容。一天,人非人帶著衆眷屬往舍衛城去拜見世尊,遙見世尊的莊嚴相好時,他的傲慢心頓時消失,對世尊生起了極大的歡喜心,急去世尊前于足下恭敬頂禮合掌求法。世尊觀察他的根界意樂,爲他傳了相應的法,他以智慧金剛摧毀了二十個薩迦耶見,證得了預流果。並得父母同意,于釋迦佛教法下出家,精進修持,滅盡煩惱,獲證羅漢果位。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人非人恃己貌美生大傲慢?以何因緣見佛陀時,傲慢頓時被摧毀,並出家獲證羅漢果位?請爲吾等演說。”世尊告諸比丘:“不僅是今生,前世我也曾摧毀過他的傲慢,並使他得到四禅五通。汝等谛聽:很
注:⑴人非人: ㈠人與非人之並稱。「非人」謂天龍八部、夜叉、惡鬼王衆等。㈡樂神名。乃天龍八
部衆之一,爲印度俗神緊那羅(Kimnara)之別名,以其形態似人,而實則非人,
故稱人非人。又作緊捺羅、緊陀羅、真陀羅、緊捺洛、疑神、歌神等。彼等雖非人
類,然參詣佛陀時,皆現人形。
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婆羅門,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妻子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十分莊嚴的孩子,用牛奶、酸奶、油餅等精心喂養著。長大後,他自恃相貌殊好,不理、不采、不恭敬任何人,極爲傲慢。他父母覺得孩子如此下去將對他無益,應想辦法摧毀他的傲慢。當時,在鹿野苑一個寂靜處,有
一位具足五神通、大神變的仙人,其相貌非凡。他的父母想讓孩子拜見這位仙人,便對他說:“孩子,你不要自恃貌美無比,如果與鹿野苑的那位仙人相比,你不及他的千萬分之一。”聽到這話,他就前往仙人那裏去,當他見到仙人的非凡美貌時,傲慢心立即被摧毀,並對仙人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于仙人前恭敬頂禮,聽授妙法後,在仙人座下出家修行,獲得了四禅五通。諸比丘,你們是怎麼想的?當時的仙人即現在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孩子即現在的人非人。當時我摧毀他的傲慢,使他證得了四禅五通,現在也是我摧毀他的傲慢,使他獲證了羅漢果位。另有一段因緣:他曾在人天導師迦葉佛的教法下出家、調伏諸根,所以,現在他得到了解脫。”世尊如是對衆等宣說。
(93) 人非人
——耶輸陀羅 爲夫殉身
一時,佛在迦毗羅城,佛子羅睺羅和父王淨飯王親來此拜見世尊,世尊也回父王淨飯王宮受供。一次,世尊在昔日王妃的宮殿裏應供畢,返回時,王妃耶輸陀羅登上二樓依依不舍地目送世尊的遠去,直至不見世尊的身影,她當時難忍內心的感受,便縱身從樓上跳了下來,然而承蒙世尊的加被,大地變成柔軟的棉絮一般,耶輸陀羅王妃安然無恙。
諸比丘請問:“世尊,以何因緣,王妃耶輸陀羅爲您而甘願置自己的生命于不顧?請爲我等演說。”世尊告曰:“不僅是今生,往昔她也曾爲我殉身過。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國王,一日率軍去林中狩獵,突然國王的馬脫缰狂奔,他又不敢松下缰繩跳下來,只好任馬跑,衆眷屬也望塵不及,他便單身匹馬到了一個寂靜的地方,覺得身心疲乏,准備依樹小憩,卻見一對人非人的夫婦,悠閑地彈著琵琶,享受著舒適甜美的生活。他對此非常羨慕,又見人非人夫人嬌美非凡,不禁生起了猛厲的貪心,想:殺掉她的丈夫,我就可以得到她。便當下射了一支毒箭殺死了她的丈夫。梵施國王上前懇求人非人的夫人共享生活,人非人的夫人說:“丈夫的屍體在我身邊,我是不可能與你共享生活的,待我安置好丈夫的屍體後,再滿你的心願。”國王信以爲真。人非人的夫人堆積柴薪,將丈夫的屍體放上,點燃柴薪,當火燃得正旺時,即縱身跳入火堆,爲夫殉身。見此,梵施國王深感失望,便作了一偈:“爲得他人婦,而使其夫亡,婦爲夫殉身,婦亡吾不得,使夫婦喪命,吾罪重苦痛!”諸比丘,當時的人非人即今行持菩提的我,當時的人非人夫人即今耶輸陀羅,當時,她也是爲我而置自身不顧,今生亦如是。”
(94) 剛 布
——神變生信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王舍城,毗鄰此城有個日劄城,城中有大施主富如多聞天子,這位慈悲的施主以慈愛心善待每一個衆生。常把自己的財産供施給索求者,並且他經常舉行較大的供施法會,迎請很多婆羅門及其教主來應供,並觀察他們中哪一個宗派最究竟。他經常學習各派的論典並作是否究竟的觀察,但多次的觀察都使他覺得:這些婆羅門及其教主的觀點都不究竟,總不能使自己滿意,後來,來自王舍城的一位居士對他宣說、贊歎了世尊的功德,他便生起了很大的信心,想:我經常舉行供施大法會,集聚了成千上萬的人,但沒有一個象這位居士所講的世尊那樣功德圓滿,讓人生信,如果能有機緣供養世尊,將是何等的幸運啊!大施主如此盼望著。
我等大師、如來、正等覺釋迦世尊早已了知大施主的心願,想:這位大施主具有不退轉的善根,將來能獲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依靠他能調化饒益很多衆生。于是,一天早上,世尊率領一千名僧衆來到了日劄城。世尊作了一個加持:讓人們見不到僧衆,只能見到世尊獨自一人。之後,世尊獨自徑往施主家去,施主遙見世尊走來,欣喜地說:“世尊善來!世尊善來!恭請世尊一定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開許道:“大施主,用各種飲食何時裝滿我的缽,我何時享用你的供養。”剛布施主遵言,裝了很多飲食,可是不見缽滿,他就發起了最大的心,令眷屬把所有的飲食取來盛在缽裏。這時,世尊觀知:千僧的飲食足夠了。以神變,缽顯現滿了,就對施主說:“可以,缽已滿。”施主很高興。世尊突然又把千僧顯現出來,一一入座,一一受供。施主親眼目睹世尊這個不可思議的神變,覺得:稀有!奇哉!一缽能供千僧食!對世尊生起了很大的歡喜心,于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請世尊及僧衆接受我叁個月的飲食衣藥等供養。”世尊默許了。大施主供佛及僧叁個月,最後一天,以厚禮供養每個僧人,以最貴重的衣物供養世尊。大施主並在世尊前發願:願我將來能度化無明的衆生,成就人天導師、如來正等覺的果位。世尊贊歎並授記曰:“善哉!善哉!以汝之願力,汝將成爲度化無明衆生的如來——剛布如來。”授記畢,世尊率諸比丘返回了王舍城。
(95) 供 施
——供施功德 得佛授記
一時,佛在舍衛城,城中有一大施主,長大娶妻,共享生活。其妻懷孕九個月後,生下一個很莊嚴的孩子,施主夫婦爲孩子舉行了隆重的賀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酥酪等精心喂養著。長大後,他學習文字和婆羅門行爲等十八種世間學問,精通後,又學習研究各種論典,已經是辯才無礙。他恃自己的才貌雙全,非常傲慢。後來他的父母去世了,有些婆羅門勸告他:“您父母在世時好行供施,您也應該作供養布施吧。”他說:“我相貌如此莊嚴,智慧如此高超,讓我對別人供施,那是不可能的。”聽了這些話,婆羅門都認爲他人格不好,就在內部秘密規定:以後任何人不得與他接觸。他知道後也憤然與那些婆羅門絕交。
世尊觀知這個傲慢的婆羅門兒子具大善根,他能發起無上的菩提心,便從祗陀園刹那間來婆羅門兒子家,從地縫中徐徐露出地面,顯現在他的眼前。見此他生起極大的歡喜心,忙敷座請世尊入座。世尊對他宣講了有關供施方面的教言。他想續父母生前之善舉——上供下施,就向世尊祈求:“世尊,我很想供施,積累資糧,但只苦于財産不具足。”世尊給他指點,他得到了寶藏,在世尊前恭敬頂禮祈求供佛及僧叁個月,世尊默許了。同時,他對所有祗陀園和舍衛城的人們宣布:某某時間,自己將作廣大的布施,願意來者可以享用。那些與他絕交的婆羅門得知後,都認爲他的人格不好,不准備去享用。後來他又再叁宣布:如果你們婆羅門不願享用的話,我將把供施的所有財物,都供養世尊及其眷屬,我自己也在佛的教法下出家。那些有約在先的婆羅門心想:這個人是有言必有行的,如果出家,把全部財物作供養,我們誰都得不到。他們就解除了舊約,去領回了很多財寶。婆羅門兒子在供佛及僧叁個月的最後一天,對僧衆作了一一的供養,對世尊…
《百業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