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尊者,當我請問布蘭迦葉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造業無效(的教理)給我聽。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布蘭迦葉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造業無效(的教理)給我聽。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
因此,我對布蘭迦葉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末伽梨瞿舍梨的教理
18. 尊者,又有一次,我去見末伽梨瞿舍梨。互相寒暄與問安之後,我坐在一旁,請問他說:(與第14節相同的話),他是否能指出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19. 當我說完之後,末伽梨瞿舍梨對我說:『大王,衆生的煩惱沒有因或緣;不具備任何因緣,衆生就生起煩惱。衆生的淨化沒有因或緣;不具備任何因緣,衆生就得以淨化。沒有自決定、沒有他決定、也沒有個人決定。沒有能力、沒有活力、沒有個人力量、也沒有個人剛毅。一切有情、一切衆生、一切生物、一切靈魂都是無助、無力、無能的。他們透過命運、環境與本質而進行轉變,在六類人當中經曆苦樂。
(衆生)有一百四十萬種主要的生起形式、六千種(其它形式)及六百種(其它形式)。有五百種業、五種業、叁種業、滿業及半業。有六十二道、六十二小劫、六類人、八個人生階段、四千九百種謀生法、四千九百種修行人、四千九百種龍宅、二千根、叁千地獄、叁十六塵界、七個有想有情界、七個無想有情界、七種節生植物、七種神、七種人、七種阿修羅、七大湖、七種主要的結、七百種次要的結、七種主要的絕壁、七百種次要的絕壁、七種主要的夢、七百種次要的夢、八百四十萬大劫。愚者與智者在這些當中流轉之後,就會同樣地達到苦的止息。
雖然有人會想:「借著道德修養、或持戒、或頭陀行、或梵行,我將能使未成熟的業成熟,以及去除已成熟而現起的業。」──那是不可能的,因爲苦樂都是早已決定。
輪回的界限是固定的,既不能縮短,也不能延長;既沒有前進,也沒有後退。就好像一粒線團被抛擲出去時,它會松開地滾下去,直到線的盡頭爲止;同樣地,愚者與智者流轉(固定的期限),然後他們都達到苦的息滅。』
20. 如是,尊者,當我請問末伽梨瞿舍梨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透過在輪回中流轉而淨化(的教理)給我聽。
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末伽梨瞿舍梨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透過在輪回中流轉而淨化(的教理)給我聽。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因此,我對末伽梨瞿舍梨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教理
21. 尊者,又有一次,我去見阿耆多翅舍欽婆羅。互相寒暄與問安之後,我坐在一旁,請問他說:(與第14節相同的話),他是否能指出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22. 當我說完之後,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對我說:『大王,沒有布施、沒有供養、沒有解脫。沒有善惡業的果報。沒有今生、沒有來生、沒有父親、沒有母親、沒有投生的衆生。
在這個世間上,沒有能以其親身現知與領悟來解釋今生及來生的正證正行沙門與婆羅門。
人由四大組成,死時,(他身體中的)地回歸及並入(外在的)地體;(他身體中的)水回歸及並入(外在的)水體;(他身體中的)火回歸及並入(外在的)火體;(他身體中的)風回歸及並入(外在的)風體;他的感官歸于虛空;四個人以棺架擡著他的屍體,對他的贊頌被唱誦到墳場爲止,他的骨頭轉變成鴿子色,他的慈善布施終歸于灰燼。
布施是愚人的教理。宣示有(來生)的人只是在講虛假空話。身體分解之後,愚者與智者同樣地滅絕與完全消失,他們死後不再存在。』
23. 如是,尊者,當我請問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斷滅(的教理)給我聽。
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阿耆多翅舍欽婆羅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解釋斷滅(的教理)給我聽。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因此,我對阿耆多翅舍欽婆羅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波拘陀迦旃延的教理
24. 尊者,又有一次,我去見末波拘陀迦旃延。互相寒暄與問安之後,我坐在一旁,請問他說:(與第14節相同的話),他是否能指出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25. 當我說完之後,末波拘陀迦旃延對我說:『大王,有七身是未經製作、未經形成、未經創造的、沒有創造者、不生、穩定如山峰、堅立如柱的。它們不變化、不更改、不互相障礙。它們不能造成彼此苦、或樂、或苦樂。
是那七身呢?地身、水身、火身、風身、樂、苦及靈魂爲第七身。在這些當中,沒有殺生者,也沒有令別人殺生者;沒有聽聞者,也沒有令別人聽聞者;沒有認知者,也沒有令別人認知者。若有人以利劍砍掉(別人的)頭,他並沒有殺害(別人的)生命,利劍只是通過七身之中的空間而已。』
26. 如是,尊者,當我請問末波拘陀迦旃延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以完全不相關的話回答我。
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末波拘陀迦旃延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以完全不相關的話回答我。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因此,我對末波拘陀迦旃延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尼幹陀若提子的教理
27. 尊者,又有一次,我去見尼幹陀若提子。互相寒暄與問安之後,我坐在一旁,請問他說:(與第14節相同的話),他是否能指出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28. 當我說完之後,尼幹陀若提子對我說:『大王,尼幹陀教徒是無結者,受四重戒的約束。何以如此?在此,大王,尼幹陀教徒禁絕涉及一切水;他天生免離一切罪惡;他透過免離一切罪惡而淨化;他充滿免離一切罪惡。大王,當尼幹陀教徒受到這四重戒約束時,他被稱爲自圓、自製、自立的無結者。』
29. 如是,尊者,當我請問尼幹陀若提子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向我解釋四重戒。
尊者,就像有人被問到芒果時,卻談論有關面包果的事;或者被問到面包果時,卻談論有關芒果的事。同樣地,當我請問尼幹陀若提子可見的沙門果時,他卻向我解釋四重戒。
尊者,那時我心裏想:『像我這樣的人不應該想要刁難活在他自己領土的沙門或婆羅門。』因此,我對尼幹陀若提子的話既不隨喜,也不反駁。然而,盡管既不隨喜也不反駁他的話,我卻仍然感到不滿意,但是一句不滿意的話也沒說。我沒有接受、沒有信奉他的教理,就從座位上起身、離去。
薩若毘耶梨弗的教理
30. 尊者,又有一次,我去見薩若毘耶梨弗。互相寒暄與問安之後,我坐在一旁,請問他說:(與第14節相同的話),他是否能指出當下可見的沙門成果?
31. 當我說完之後,薩若毘耶梨弗對我說:『如果你問我:
甲、1. 「是否有來世?」若我認爲有來世,我會告訴你:「有來世。」但是我並不說:「是這樣。」也不說:「是那樣。」也不說:「是別樣。」我不說:「不是如此。」也不說:「非不是如此。」
同樣地,你可能會問我下列的問題:
甲、2. 「是否沒有來世?」
3. 「是否既有來世,又沒有來世?」
4. 「是否既非有來世,也非沒有來世?」
乙、1. 「是否有衆生再投生?」
2. 「是否沒有衆生再投生?」
3. 「是否既有衆生再投生,又沒有衆生再投生?」
4. 「是否既非有衆生再投生,也非沒有衆生再投生?」
丙、1. 「是否有善惡業的果報?」
2. 「是否沒有善惡業的果報?」
3. 「是否既有善惡業的果報,又沒有善惡業的果報?」
4. 「是否既非有善惡業的果報,也非沒有善惡業的果報?」
丁、1. 「如來死後是否還存在?」
2. 「如來死後是否不存在?」
3. 「如來死後是否既存在,又不存在?」
4. 「如來死後是否既非存在,也非不存在?」
若我認爲是如此,我會告訴你「是如此。」但是我不說:「是這樣。」也不說:「是那樣。」也不說:「是別樣。」我不說:「不是如此。」也不說:「非不是如此。」』
…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