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沙门果经

  白话佛经

  沙门果经

  

  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 丛林寺院Forest Hermitage 肯地Kandy.斯里兰卡

  

  中译 德雄比丘 助译 不成道人 于思危小轩

  

  中译序

  

  此书中文版的主译者是尊敬的德雄比丘(The Ven. Bhikkhu Gu

  av

  ra),在翻译了大部份的内文之后,法师决定专心修禅,以期证悟至上的沙门果,因此由不成道的助译人来完成剩下的一小部份翻译工作。不成道人在此感谢法师给与翻译此书的机会,以累积导向成道解脱的资粮。

  

  对于能够有机会翻译如此殊胜的佛书,在此要感谢尊敬的菩提比丘(The Ven. Bhikkhu Bodhi)允许翻译。也感谢协助此书顺利出版以利益大众的所有法友。

  

  愿一切众生速离苦海。

  

  助译者:不成道人 2002年9月 于思危小轩

  

  开示的背景

  

  《沙门果经》是佛陀向阿阇世王开示的。阿阇世王是中印度的强国摩羯陀国的国王,当时该国已经开始侵占邻国,成为印度第一个帝国的核心。该经的历史背景在它的序言里只是简略地提到,但注释则为我们详细地叙述其故事:阿阇世如何受到提婆达多的不良影响,篡夺公正的父王频婆娑罗王的王位,把父王关进监牢,进而杀死他,使得自己过后饱受懊悔折磨。虽然知道这故事对于要理解该经并非必要,但却能够凸显及加深感受开示该经的气氛。若以对比来思惟,佛陀的开示和它的背景形成了一个令人心酸的强烈对比:一边是佛陀所赞叹的出家生活、清净戒、独处及禅修;另一边则是使得阿阇世弒父篡位的非法权力欲望、令他无法入眠的悔恨痛苦、导致他前往拜见世尊寻求安宁的渴望。

  

  《沙门果经》应当是佛陀在晚年时开示的。观察安详寂静的比丘僧团时,阿阇世王提及其儿子优陀夷跋陀地发出欢呼,这给与我们有关开示该经的更准确年代的提示。根据注疏,在佛陀开悟后的第三十七年,也就是七十二岁时,提婆达多才开始想要领导僧团。所以阿阇世王应当是在同一年篡位。执政之后,阿阇世王向其舅父波斯匿王宣战,最后波斯匿王把女儿金刚公主(Vajirà)嫁给他而暂时平息了战争。优陀夷跋陀王子就是这项婚姻的结晶。因此,如果我们假设阿阇世王打仗、迎娶金刚公主、获得该儿子一共享了至少三年的时间,那么《沙门果经》应该是在佛陀一生的最后五年里开示的。

  

  国王接着向佛陀透露自己犯下的弒父罪行,佛陀也接受其忏悔,以便该国王在未来能够自制。阿阇世王离去之后,佛陀向诸比丘解释,如果该国王没有杀死父亲,当他坐着听闻该部经时,他就能够获得法眼,证悟须陀洹道果。然而阿阇世王的未来将会完全不一样。根据记载,虽然他跟佛陀讨论了佛法,但是他还是继续其扩大领土的政策,直到他被自己亲爱的儿子优陀夷跋陀杀死。注释说,由于犯了弒父的罪行,他投生到地狱里,但在久远的未来他将会证悟辟支菩提而达到般涅槃。

  

  沙门果经   (Sàma¤¤aphala Sutta)

  

  群臣之言

  

  1. 如是我闻,一时世尊住在王舍城(Ràjagaha)耆婆王子育(J

  vaka Komàrabhacca)的芒果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众在一起。那时,正值十五日布萨,乃是第四个月 拘物提 的月圆之夜。摩羯陀国韦提希王后之子阿阇世王(King Ajàtasattu)在群臣围绕之下,正坐在皇宫上层的阳台。那时阿阇世王发出如此的欢喜赞叹:

  

  「诸位贤友,这是多么宜人的月夜啊!这是多么美丽的月夜啊!这是多么可爱的月夜啊!这是多么宁静的月夜啊!这是多么吉祥的月夜啊!今晚,是否有那一位沙门或婆罗门,能在我们去拜访之后带给我内心安宁?」

  

  2. 这时,有一个大臣说:「陛下,布兰迦叶(P

  ra

  a Kassapa)是一方教团之首、群众之首、群众之师、声名显赫、是众人尊为神圣的精神领袖。他高龄、出家已久、年长、已达到生命的后期。陛下应当拜访他;他或许能带给您内心安宁。」然而,当他如此禀告时,阿阇世王只是沉默不语。

  

  3-7. 其它的大臣禀告说:「陛下,末伽梨瞿舍梨(Makkali Gosàla)……阿耆多翅舍钦婆罗(Ajita Kesakambala)……波拘陀迦旃延(Pakudha Kaccàyana)……萨若毘耶梨弗(Sa¤jaya Bela

  haputta)……尼干陀若提子(Niga

  ha Nà

  aputta)是教团之首、群众之首、群众之师、声名显赫、是众人尊为神圣的精神领袖。他高龄、老迈、年长、耆宿。陛下应当拜访他;他或许能带给您内心安宁。」然而,当他如此禀告时,阿阇世王只是沉默不语。

  

  耆婆之言

  

  8. 这时,耆婆王子育正沉默地坐在距离阿阇世王不远之处。于是阿阇世王问他说:「贤友耆婆,你为什么保持沉默?」

  

  耆婆禀告说:「陛下,世尊、阿罗汉、圆满觉悟者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众正住在我们的芒果园。关于世尊,如此的善名遍传各处:『世尊是阿罗汉、圆满觉悟者、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陀、世尊。』陛下应当拜访世尊。陛下若拜访他,或许他能带给陛下内心安宁。」

  

  9. 「那么就将象乘准备妥当吧!贤友耆婆。」

  

  耆婆回答说:「遵命!陛下。」

  

  于是耆婆准备了五百只雌象,以及国王御用的雄象。然后禀报国王说:「陛下,象乘已备妥,听候您的吩咐。」

  

  10. 阿阇世王就命令他的五百位王妃乘坐雌象,一人乘坐一只,而他本人则乘坐御用的雄象。在他的随从们各执持火炬的拥护下,皇威显赫地从王舍城出发,朝向耆婆的芒果园而去。

  

  到了距离芒果园不远的地方,阿阇世王突然被恐怖、疑惧与惊骇所笼罩,基于害怕、焦虑及被怖畏所侵袭,他问耆婆说:「你不是在欺骗我吧,贤友耆婆?你不是在出卖我,要使我落入敌人的手中吧?若真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住在这里,怎么可能完全寂然无声,连一点喷嚏或咳嗽的声音都没有?」

  

  「不要害怕,大王,不要害怕。陛下,我并没有欺骗您、出卖您或使您落入敌人的手中。向前走,大王,向前走!那些正是点燃在会堂中的灯火。」

  

  沙门果之问

  

  11. 阿阇世王骑坐象乘直到象乘所能达到的尽头,然后从象乘上下来,步行到会堂门口。到了门口,他问耆婆说:「耆婆,世尊在那里?」

  

  「那位就是世尊,大王,就是坐在比丘众之前、背向中柱、面向东方的那一位。」

  

  12. 于是阿阇世王走近世尊,站立在一旁。当他站在那里,环视如一片宁静湖水般安详默然坐着的众比丘,他发出如此的欢喜赞叹:「愿我的儿子优陀夷跋陀王子也能享有这些比丘现在享有的安宁!」

  

  (世尊说:)「大王,你的意念是否听从情感的感召?」

  

  「尊者,我爱我的儿子优陀夷跋陀王子,愿他能享有这些比丘现在享有的安宁。」

  

  13. 于是阿阇世王礼敬世尊,虔诚地向比丘众致敬,坐在一旁,然后对世尊说:「尊者,我想请问世尊一件事,可否拨空为我解答?」

  

  「尽管问吧,大王。」

  

  14. 「尊者,世间有各种行业,如:驯象师、驯马师、马车夫、弓术家、搬运工、兵营将官、突击兵、皇家重臣、前线军、骑牛军、军队勇士、铠甲兵、家奴、糖果商、理发师、侍浴者、厨师、制花环者、洗衣工、织工、编篮者、陶艺家、统计学家、会计师及类似性质的其它行业。所有这些人都享有他们行业当下可见的成果:他们本身得到快乐与欢喜,并且将快乐与欢喜带给他们的父母、妻儿、朋友及同事;他们对沙门与婆罗门所作出的殊胜供养能导向善趣、结成乐报、引生天界。尊者,可否指出同样当下可见的沙门成果?」

  

  15. 「大王,你是否记得曾经问过其它沙门与婆罗门这个问题?」

  

  「我记得曾经问过他们,尊者。」

  

  「如果你不觉得麻烦的话,请告诉我们他们是如何回答的。」

  

  「尊者,当有世尊或与世尊同样的人在场时,我不觉得麻烦。」

  

  「那么就说吧,大王。」

  

  布兰迦叶的教理 回首页

  

  16. 「有一次,我去见布兰迦叶。互相寒暄与问安之后,我坐在一旁,请问他说:(与第14节相同的话),他是否能指出当下可见的沙门成果?

  

  17. 当我说完之后,布兰迦叶对我说:『大王,如果有人自己做,或指使别人做;自己切断他人手脚,或指使别人切断他人手脚;自己折磨他人,或指使别人折磨他人;自己使他人遭受悲痛,或指使别人使他人遭受悲痛;自己压迫他人,或指使别人压迫他人;自己威吓他人,或指使别人威吓他人;如果他杀生、偷盗、闯入人宅、劫夺财物、窃盗、拦路抢劫、通奸、说谎──他并没有造下罪恶。

  

  如果有人用边缘锋利的圆盘将大地所有众生切成一整堆的肉块,这样做既没有罪恶,也没有罪恶的果报。如果有人沿着恒河南岸杀生,或指使别人杀生;断人手足,或指使别人断人手足;施加酷刑,或指使别人施加酷刑,如此做既没有罪恶,也没有罪恶的果报。

  

  如果有人沿着恒河北岸行布施,或指使别人行布施;做供养,或指使别人做供养,如此做既没有善业,也没有善业的果报。奉行布施、自制、持戒及说诚实语既没有善业,也没有善业的果报。』

  

  如是…

《沙门果经》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梵网六十二见经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