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沙門果經▪P5

  ..續本文上一頁呢?在此,大王,比丘滿足于保護身體的袈裟與果腹的缽食,無論去到那裏,他都隨身只攜帶著(衣缽)。就像鳥兒一樣,無論飛到那裏,都只以兩翼爲牠的唯一負擔;同樣地,比丘滿足于覆身的袈裟與果腹的缽食,無論去到那裏,他都隨身只攜帶著(衣缽)。大王,比丘如此知足。

  

  棄除五蓋

  

  67. 具足了此聖潔的戒蘊、聖潔的諸根律儀、聖潔的正念與正知及聖潔的知足之後,他前往寂靜的住處──森林、樹下、山丘、幽谷、山洞、墳場、叢林、空地、草堆。托缽回來,用過餐後,他盤腿而坐,保持身體正直,建立正念在自己面前。

    

  68. 舍棄對世間的貪欲之後,他以無貪的心來安住,使心從貪欲中淨化出來。舍棄惡意與瞋恨之後,他以慈愛、關懷一切衆生幸福的心來安住,使心從惡意與瞋恨中淨化出來。

  

  舍棄昏沈與睡眠之後,他覺知光明、保持正念與正知地安住,使心從昏沈與睡眠中淨化出來。

  

  舍棄掉舉與追悔之後,他以舒坦、平和的心來安住,使心從掉舉與追悔中淨化出來。

  

  舍棄懷疑之後,他像已超越懷疑、對善法毫無疑惑之人那般地安住,使心從懷疑中淨化出來。

  

  69. 大王,假使有一個人向別人借款來運用于自己的事業,並且事業成功,因此不但能清還舊債,而且剩余的錢足以養活妻子。他會思惟此事,因而感到歡喜,心情愉快。

  

  70. 再者,大王,假使有一個人生病、苦惱、重患,因而不能享用食物,體力衰退。過了一段時間,他從該病痊愈,能夠享用食物,並且恢複體力。他會思惟此事,因而感到歡喜,心情愉快。

  

  71. 再者,大王,假使有一個人被囚禁在監獄。過了一段時間,他被釋放出獄,平安無險,並且財産沒有損失。他會思惟此事,因而感到歡喜,心情愉快。

  

  72. 再者,大王,假使有一個人身爲奴隸,沒有自主權,隸屬于別人,不能隨意到想去之處。過了一段時間,他被解除奴隸的身分,能夠自主,不再隸屬于別人,而是一個自由的人,能夠隨意到想去之處。他會思惟此事,因而感到歡喜,心情愉快。

  

  73. 再者,大王,假使有一個攜帶財物的人,走在一條食物稀少、遍滿危險的荒野道路上。過了一段時間,他越過荒野,平安地到達一個安全無險的村莊。他會思惟此事,因而感到歡喜,心情愉快。

  

  74. 同樣地,大王,當比丘見到自己內心的五蓋還未棄除時,他將之視爲負債、患病、被監禁、身爲奴隸、荒野的道路。

  

  75. 然而,當他見到內心的五蓋已被棄除,他視之爲還清債務、健康無病、獲釋出獄、免爲奴隸、安全之地。

  

  76. 當他見到內心的五蓋已被棄除時,內心就會生起愉快。當他內心愉快時,喜悅就會生起。當他內心充滿喜悅時,身體就會變得輕安。身體輕安之後,他就會感到快樂。由于快樂,他的心就會變得專注。

  

  初禅

  

  77. 他遠離感官欲樂,遠離不善法,進入並安住于有尋有伺、充滿由遠離而生起之喜樂的初禅。他以由遠離而生的喜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他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喜樂所充滿。

  

  78. 大王,假設有一個善巧的侍浴者或他的學徒,將肥皂粉倒入金屬盆中,灑上水而將它揉捏成粉球,使得此肥皂粉球內外都被水分所滲透、包含、充滿,但還不至于有水滴下來的程度。同樣地,大王,他以由遠離而生的喜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比丘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喜樂所充滿。大王,這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第二禅

  

  79. 再者,大王,止息尋與伺之後,比丘進入並安住于伴隨著自信與定心、無尋無伺、充滿由定而生起之喜樂的第二禅。由定而生的喜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他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喜樂所充滿。

  

  80. 大王,假設有一個湖水由底部湧上來的深湖。既沒有從東、西、南、北各方向而來的水流入此湖,也沒有時而降下的雨水注滿此湖,但是從湖底湧上來的一道冷水灌注、滲透、浸泡、充滿了這整個湖,因此這整個湖沒有任何部份不被冷水所充滿。同樣地,大王,由定而生的喜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比丘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喜樂所充滿。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第叁禅

  

  81. 再者,大王,喜消退之後,比丘安住于平靜、正念與正知,並且他的身體感受到快樂。于是他進入並安住于聖者們所宣示:『他以平靜與正念快樂地安住。』的第叁禅。此無喜之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他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樂所充滿。

  

  82. 大王,假設在一個蓮花池中,有生于水中、長于水中、從未長出水外、就在水中繁茂的青色、白色、或紅色蓮花,冷水灌注、滲透、浸泡、充滿它們,從頂部到根部,因此那些蓮花沒有任何部份不被冷水所充滿。同樣地,大王,無喜之樂灌注、滲透、浸泡、充滿比丘的全身,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此樂所充滿。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第四禅

  

  83. 再者,大王,由于舍棄了樂與苦,以及先前喜與憂的消逝,比丘進入並安住于無苦無樂、具有因舍心而完全淨化之正念的第四禅。他以清淨、光明的心遍布全身地坐著,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清淨、光明的心所遍布。

  

  84. 大王,假設有人以白布從頭到腳覆蓋自己地坐著,使得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白布所遍布。同樣地,大王,比丘以清淨、光明的心遍布全身地坐著,因此他的身體沒有任何部份不被清淨、光明的心所遍布。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觀智

  

  85.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 、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智見。他了解到:『這是我的身體,擁有色身,由四大所組成,源自父親與母親,依靠飯與粥來增進它、它是無常的、會受到觸痛與壓迫的、會解體與分散的。而這是我的心,依靠色身的支持,並且與色身有密切關系。』

  

  86. 大王,假設有一顆具有最純淨光澤的美麗綠寶石、它具有八個截面、精雕細琢、透明、清澈、完美無瑕、具足一切優越的質量,而且有一條青、黃、紅、白或棕色的線穿過其中,視力敏銳的人將它拿在手中,會如此思惟它:『這是一顆具有最純淨光澤的美麗綠寶石、它有八個截面、精雕細琢、透明、清澈、完美無瑕、具足一切優越的質量,而且有一條青、黃、紅、白或棕色的線穿過其中。』

  

  同樣地,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智見。他了解到:『這是我的色身,由四大所組成,源自父親與母親,依靠飯與粥來增進它、它是無常的、會受到觸痛與壓迫的、會解體與分散的。而這是我的心,依靠色身的支持,並且與色身有密切關系。』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意生身智

  

  87.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造成意生身。由本來這個身體,他能變出另一個具足色法、由心意所生、一切器官俱全、諸根完整無缺的身體。

  

  88. 大王,假設有人將蘆葦從它的莢中抽出來,他會想著:『這是蘆葦,這是莢。蘆葦是蘆葦,莢是莢,它們是不同的東西;但是蘆葦是從莢中抽出來的。』

  

  或者假設有人將劍從劍鞘中抽出來,他會想著:『這是劍,這是劍鞘。劍是劍,劍鞘是劍鞘,它們是不同的東西;但是劍是從劍鞘中抽出來的。』

  

  或者有人將蛇從牠的蛻皮中拉出來,他會想著:『這是蛇,這是蛻皮。蛇是蛇,蛻皮是蛻皮,它們是不同的東西;但是蛇是從蛻皮中拉出來的。』

  

  同樣的,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造成意生身。由本來這個身體,他能變出另一個具足色法、由心意所生、一切器官俱全、諸根完整無缺的身體。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神變智

  

  89.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神變智。他能夠顯現各種神變智:他能從一身變成多身,從多身變成一身;自在地出現與隱沒;毫無障礙地穿過城牆、壁壘、山丘,猶如穿過空間一般;鑽入與鑽出土地,猶如出入于水一般;在水面上行走而不會沈沒,猶如在地上行走一般;盤腿坐著遨遊于空中,猶如飛鳥一般;以手觸摸日月,如此神通廣大;他能使身體通行無阻地去到梵天界。

  

  90. 大王,假設有一位善巧的陶藝家或他的學徒,要將已調製好的黏土塑造他想塑造的器皿;或者善巧的象牙雕刻師或他的學徒,要將已處理好的象牙雕刻成他想雕刻的作品;或者善巧的金匠或他的學徒,要將已處理好的金子製作成他想製作的作品;同樣地,大王,當比丘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動搖時,他引導其心,使心傾向于神變智,他能夠顯現各種神變智。大王,這也是比前面那些更殊勝與崇高的可見之沙門果。

  

  天耳智

  

  91. 當他的心如此專注、清淨、光明、無垢、無瑕、柔軟、適業、穩固與達到不…

《沙門果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梵網六十二見經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