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 圓 滿 見 修 行 果
無論你以前享受過快樂還是經曆了痛苦,都已煙消雲散不知所蹤,自己不應再跟隨它們。對我們來說,以前在年輕的時候享受過美妙的生活,然而我現在還貪著它們也沒有任何意義,後來遭受過各種非人的困苦,現在我想著這些也沒有任何意義。不應該對以前曾害過自己的人抱怨,就象是水中的花紋自動消于海水中一樣,已經過去的一切苦樂的感覺都不要追隨。
雖然以前曾感受過各種痛苦和快樂,但這些與晚上的夢已經沒有任何差別。昨天發生過的事情,和昨天晚上的夢,這二者在當時確實曾經存在過痛苦和安樂,但是今天我去觀察,原來自己曾受過的痛苦和快樂,現在看來都是無利無害的,猶如空中鳥迹,一點兒都不存在了。
現在我們觀察這種心是存在,還是已經滅盡了呢?那麼曾經感覺苦樂的心,首先沒有産生,中間沒有安住,最後也沒有去處。因此對自己曾經感受的這些快樂和痛苦,我們都不要過于在意,不要經常留戀不舍。
雖然這種心本來沒有産生過,但當我們執著並生起分別念的時候,也有表面上的一些痛苦和快樂。比如對親人的貪心和對怨敵的嗔恨心,不觀察的時候似乎真實存在,一旦我們觀察它們的本性,就變成石女的兒子一樣。因爲以前沒有觀察的原因,所以直到如今我們仍在輪回中不間斷地流轉。
我們沒必要憶念往昔,也不要過份地計劃未來。自己的心裏不要經常有太多的後悔或希求之心。對將來的希求和對過去的後悔心,就象是陽焰水那樣,跟隨希求它沒有任何實義。
無論是細分別念還是粗分別念,我們的心都自然安住。生起分別念的時候,不要直接摧毀,應該用正知正念來護持它。這樣,就會了知自己分別念虛僞的形象,才能證悟空性。曾經,象這樣虛僞的分別念,已經成了叁界輪回的因,如果我們知道了它的本性,就能獲得殊勝的安樂,但若將此假相當成真實而繼續跟隨,那痛苦就永遠不會間斷。
哎瑪吙!極爲奇妙稀有之法。空中的雲霧,雖然顯示白雲蒼狗,如駿馬、如仕女等各種形象,但真正觀察卻是子虛烏有。同理,世間上一切關于我執及我所執的諸法,實際上也是幻化不實。我們把本來不存在的事物反而執著,就象是有人說,烏龜的毛做成的繩子把我捆得緊緊的一樣。同樣,輪回當中的各種痛苦,就象是用烏龜的毛繩把我們緊緊地捆著一樣,真實意義上是不存在的。
如果我們明了一切諸法的本性,認清了本來無有束縛的本性,那我們就會獲得殊勝的解脫。因此,在我們還沒有獲得最殊勝安樂的果位之前,就不要懈怠放逸,應該精進地依靠智慧與方便而修持。
我們觀察自心的本性,就象是虛空一樣。在大圓滿的修法當中,也有這樣的觀察方法。首先,觀察心是從哪裏産生的?是從外面的地水火風還是從自己的五蘊而産生。然後安住的時候,又觀察心安住在什麼地方?如果認爲是存在于自己的心髒當中,那又從心髒的東南西北等各個方面去觀察。最後心滅盡的時候,它又跑到哪兒去了呢?這樣觀察,也是得不到一點兒的結果,就象是石女的兒子從來沒有産生,怎麼會有他的死亡呢?所以從心的産生、中間的安住到最後的滅盡全都是虛假不實的。
在我們看電視時,電視裏面雖有各種貪嗔癡的影象,但這些也是無來無去的。同樣,我們的心若是真正存在,那應該能找到它的去處,因爲不存在的緣故,所以它的去處也沒有。如一個人從色達到爐霍,他有去處,這個心卻完全不相同,並沒有任何去處。
因此所謂的産生、存在和滅盡,都是一種虛僞的假名,真正觀察時,無論是從時間還是地點上,自己的心從來就沒有存在過,就與夢中的顯現無有任何差別,無法給我們帶來絲毫的損害和利益。
因爲我們沒有知道自己心的本性是如此,所以從無始以來就漂流在輪回之中。如果我們現在還不懂這個道理,那將來在輪回中的流轉仍是無邊無際。
從色法到涅槃之間的一切法,也可以說爲基道果所攝的,或者是賢劣所攝的一切諸法,在中觀當中都是抉擇爲本來離戲空性,除了空性之外,這些法都是無有而假立的。自己的心本來即不生不滅、不來不去,我們應該要了解其本義。
我們若想抉擇外面的萬法,首先必須抉擇自己的心。如果我們連自己心的根本都沒有找到,那對外境如何觀察抉擇,也得不到一個最究竟的結論。在修學大圓滿時,也是首先將一切諸法抉擇爲自己的心,然後把心抉擇爲自然本智,所謂的自然本智,也就是如理如實地通達自己心的本體,這叫做是證悟大圓滿。
實際上,外境的諸般顯現全部是自心的一種幻化和遊舞、或者是心的一種莊嚴,如果我們沒有對分別念執著,那就可以說是對心的本體已經通達了。我們的心就象是夢中的顯現一樣,實際上它從來沒有離開過法界。對以上內容,大圓滿中的心部、法界部和竅訣部也有不同的說法。
依靠上師的竅訣,雖然知道了心的本性,但僅僅是這樣一個境界,還不能斷除貪嗔癡等煩惱。智悲光尊者曾經說過:"初學者所證悟的這種大圓滿,就象是雲間看見日輪一樣。"但你若證悟了密法之後,再繼續修持,則閉關六個月也能明顯減輕自己的煩惱。從此之後,即使自己不太精進,也是能斷除輪回的根本。
我想,在六個月當中就可以得到成就,唯有大圓滿自宗才有如此殊勝的竅訣。另外我認爲,依靠信心也非常重要,你自己認識之後,對根本上師和密法還應具有一個堅定不移的大信心,只有這樣,才能具有殊勝的定解。
現在很多人的煩惱爲什麼總不能滅盡,主要原因是與自己的修行有密切的關系。你可能認識之後,沒有繼續去修持。上師原來給你講過,你就已經認識證悟了本性,但過後,自己還應該每天都不間斷地修。也許以前證悟的經常會顯現,或者是不顯現,但無論如何,只要自己的修行沒有間斷,我相信以後逐漸一定會成就。
在我們這裏,有聞思者和修行者。作爲聞思者按規定必須參加考試,應該以各種辯論方法來抉擇,然後竅訣修行者應該經常內觀自心,修行也比較重要。去年我在尼姑經堂給藏族老年尼衆傳講了一些密法的修法,我當時覺得她們大多數人已經基本上認識了本性,但後來卻沒有繼續修持。若認識本性後能繼續修持,我相信依靠傳承上師的竅訣和加持,證悟本性並非十分困難。
心本來無有束縛也無有解脫,猶如虛空一樣。我們若是證悟了如虛空那樣的本性,哪裏還會存在對痛苦和安樂不同的執著呢?以前的大圓滿中講過,如果證悟如虛空那樣的境界,那就沒有疑網,這就是本來覺性。這是顯宗和密宗共同涉及的內容。
從本體上看,沒有任何執著,也沒有任何障礙,但因衆生不明本性,就被迷亂顯現所縛。外面的顯現,既不是自己的心,也不是心以外的事物。一切外面的顯現只是心的遊舞,或者是心的一種幻變。
心的幻變是不是心呢?嚴格來說也不是自己的心,但是心的幻變,除了心以外有沒有呢?也是沒有的。因此我們在輪回中流轉,是依靠這個心,獲得解脫和智慧,也是依靠這個心。就象《入中論》中所講,先執著我,再執著外境,一切顯現都是自己的心所造。我們應當了知一切外境和內心都是心的一種幻變,若認識了心的本性,就會從輪回中獲得解脫。
密宗當中經常提到普作王,在《普作續》中如是雲:"哎瑪吙!衆生和涅槃全部是我所作,我是誰呢?就是普作王,所謂的普作王就是自己的心。"以前薩哈尊者也說過:"心能造作輪回和涅槃。"
我們只要認識了心的本性,就可獲得解脫,否則,就流轉在輪回當中,因此觀察自己的心非常重要。在大圓滿當中一般提到普作王比較少,經常講到的是自然本智。
在寂靜的地方觀修無常,並且依止根本上師,一心一意地安住觀察自己的心。心猶如閃電風雲,無有任何依靠處;心也象虛空當中的雲霧一樣,顯而無自性,雖無自性也是會顯現。自己心的本體實際上就是文殊師利菩薩,它是一切功德的來源。
那麼世人所謂的痛苦和安樂,除了自己的心以外再也沒有其它的作者。因爲分別念假立痛苦和安樂,然後我們又再繼續地執著它,就象夢中遭遇到外境一樣,如此不斷地感受,不斷地痛苦。如果自己的心安樂,則一切安樂,如果心痛苦一切痛苦。比如在一個生活條件低劣又不潔淨的房子裏,如果心快樂,則生活得幸福愉快;否則,即使是住在天宮裏,也會煩惱重重,痛苦萬分。
總之一切諸法皆是由于心,若真正對諸法自性獲得了自在,那我們就會真切地感知一切都是自心的幻變,地獄、餓鬼等實際上也是心的幻變。雖然一般人以爲外境爲自己招來痛苦和安樂,但實際上一切的根本就是自己前世的業障和自心的執著。
若是自己貪執的外境,就認爲這是好的,若是沒有執著,那外境再好也不會生貪心。比如具貪者看見女人的身體,會感到美好悅意,而其它一些傍生看到她的身體時,從來就是無動于衷。又比如我們看見不淨糞時,誰也不願意去接觸,但是有些老豬和老狗看見了,就會生起依依不舍般的歡喜。是故,一切都是自己的心所造,若在外境上真正絕對存在有清淨或不清淨的本性,那也就不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
在貪心生起並增長時,雖然外境沒有絲毫可取之功德,但自己反而會以爲奇妙無比;相反,即使外境具有再大的功德,自己也不會生起歡喜心。比如一個大阿羅漢,他看見女人的身體,就一點都不會生起貪心。貪心也是分別念的一種執著,看見外面的色相端嚴妙好,傳來的聲音悅耳動聽,這些都是自心所假立而造成。
就象吉祥草尖遇到稍許微風也是會飄動一樣,我們這個長期串習的分別念遇到外境時也會立刻變動。例如一個人受到贊歎或誹謗時,馬上就會生起歡喜和憂苦。一方面心的力量非常弱小,外境稍微的變化就能影響它,就象吉祥草尖一樣,另一方面來看,心的勢力又是非常強…
《竅決寶藏海 11、大圓滿見修行果》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