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普賢行願品講解(阿貝仁波切·講解 堪布澤仁紮西·譯)▪P9

  ..續本文上一頁者是指欲界六天、色界的天以及人間。

  總而言之,無論行者生在何處,都堪爲供養的對境。

  (B)究竟的功德

  在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之後,成就佛果是一個逐漸的過程,並非立刻就能成就。

  這部經是成就佛果必不可少的一個因,尤其是在登上初地的時候,更需要多次讀誦受持。因爲菩提樹王下的發願是極其重要的,必不可缺的。

  我們很多人在修持供十萬遍曼紮,但是卻沒有念誦十萬遍《普賢行願品》,所以,我認爲修十萬遍《普賢行願品》也是必須要做到的。

  

“速詣菩提大樹王,坐已降伏諸魔衆,

  

成等正覺轉*輪,普利一切諸含識。”

  “菩提樹王”指的是如金剛座的菩提樹那樣的樹王,“速詣”是指爲了成佛,普賢行願的行者疾速到達樹王下。

  當年,我等大師釋迦牟尼佛在去往菩提樹下的路上遇到吉祥草的商販紮西,佛說:“這種草對我來說很重要,請給我一些吧。”紮西就把吉祥草供養給了佛陀。

  佛陀把它們鋪在菩提樹下,以跏趺坐而入座,然後發願:“哪怕我的身體枯幹、骨頭和皮膚腐爛,只要在未證得多劫難證的菩提之前,我誓不起身離開此坐墊。”在發了這樣的誓願之後,佛陀終于證得佛果。

  在這裏,所謂的在菩提樹王下觀修、降服諸魔、成佛、轉*輪等,對于本師釋迦牟尼佛來說,都僅僅是一種示現而已,但是對于我們來說,是需要以菩提願王爲本願來做真實發願的。

  C此生和來生功德的總括

  

“若人於此普賢願,讀誦受持及演說,

  

果報唯佛能證知,決定獲勝菩提道。”

  “受持”可以理解爲在心裏面執持,也可以理解爲把《普賢行願品》的經文帶在身邊;

  “演說”指的是把《普賢行願品》的內容講給別人;“讀誦”指的是讀誦或者背誦《普賢行願品》的法本。

  “果報”本身有很多種,以異熟果的角度來講的話,就是得到善趣的族姓、容色等,這些不可思議的果報只有佛陀能夠真實了知;以離系果(五果之一,依妙智力斷盡各自應斷,即以修習聖道永斷煩惱的所證得者)和等流果的角度來說的話,就是得到殊勝的佛果。對于能否得到這樣的果位,在心裏不能存有一絲一毫的猶疑。

  其實,做任何事情,修行也好,世間俗事也好,具足信心都是成就事業的重要基礎。

  叁、詳細解釋回向

  此處分五部分內容:

  1、趣入菩薩智而做回向:

  

“文殊師利勇猛智,普賢慧行亦複然,

  

我今回向諸善根,隨彼一切常修學。”

  什麼是“勇猛智”呢?文殊菩薩手中持有一把寶劍,象征著智慧,能夠勇猛地斷除一切執著之敵。如同文殊菩薩一樣,普賢菩薩也同樣以智慧來了知一切回向的方法,我們爲了能隨學于他們而把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的廣大善根做回向。

  2、趣入佛智而做回向:

  

“叁世諸佛所稱歎,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回向諸善根,爲得普賢殊勝行。”

  在諸多種回向的方式中,叁世諸佛最稱歎的是叁輪體空的回向,“普賢殊勝行”在這裏指的是佛的果位,爲了得到普賢行,我應把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的所有善根做叁輪體空的回向。這段偈頌宣說的就是隨學于諸佛的智慧。

  3、爲往生淨土而做回向:

  

“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

  

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刹。”

  爲了往生極樂淨土,我要把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的善根做回向,願我生命即將終止的時候,一切障礙能夠得以盡除。

  在這裏,“一切諸障礙”指的是煩惱障、業障、異熟障。願我真實親見阿彌陀佛,並得以往生極樂淨土。

  

“我即往生彼國已,現前成就此大願,

  

一切圓滿盡無余,利樂一切衆生界。”

  願我往生極樂淨土之後,能夠現前成就一切普賢大願(也就是以上講的無量的普賢願),滿足一切衆生的心願,在世間流轉沒有窮盡之間,對一切有情衆生能夠成辦暫時的和究竟的利益。

  4、爲得到授記而做回向:

  什麼是“授記”呢?授記在這裏指佛的一種預言,告訴我們何時何地能夠得到圓滿佛果。

  

“彼佛衆會鹹清淨,我時于勝蓮華生,

  

親睹如來無量光,現前授我菩提記。”

  願我往生時,出生于阿彌陀佛清淨海會的淨土中,因爲沒有過患的原因而所現清淨,因爲有無量功德而心生喜樂。出生處不是如母胎那樣汙穢的地方,而是從極爲莊嚴的以珍寶形成的殊勝蓮花中化生。

  在那裏,我將親自面見無量光佛,他授記給我:你于將來會成就佛果。

  願我如此這樣,在極樂淨土中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

  5、爲利益衆生的諸多事業而做回向:

  

“蒙彼如來授記已,化身無數百俱胝,

  

智力廣大遍十方,普利一切衆生界。”

  在極樂淨土中得到阿彌陀佛的授記後,願我並不住于淨土之中,而是以智慧的力量、禅定的力量、神變的力量化身爲無數身,去往十方世界中,在一切衆生界普遍利益一切衆生。

  第叁章 末義

  此處分兩部分內容:一、讀誦此經的功德回向給他人;二、此經的後跋。

  一、讀誦此經的功德回向他人。

  此處分叁部分內容:1、願實現衆生暫時的心願;2、願衆生得到究竟佛果;3、以藏文版本的願來結尾。

  在印度的釋論中,最後的兩頌是沒有的,即“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這幾句。

  至尊達日啊那塔說過:“在西藏的《華嚴經》裏面,沒有這兩段偈頌,在各類注疏中也沒有這兩頌,但是在釋迦善友的解釋中就有。在一個獨立的印度《普賢行願品》版本中,也出現過這兩頌,益西疊也曾經講解過這兩頌,所以,這兩頌的詞句我們應該把它理解爲《華嚴經》中的內容。”

  1、願實現衆生暫時的心願:

  

“若人誦此普賢願,我說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圓,成就衆生清淨願。”

  在這裏,“少分”並不是說讀誦《普賢行願品》只能得到細微的功德,而是說在所有無量功德中,哪怕僅僅是極細微的功德,也能夠使一切衆生的心願得以實現。

  衆生的心願有很多種,在這裏是指賢善的、清淨的心願,成就衆生的心願不是在很長的時間才得以實現,而是在一念之間即悉皆圓滿。

  讀到這裏時,我們應該發願,如果有人能夠讀誦受持《普賢行願品》,即使其中極細微的功德也能夠在一念之間圓滿成就所有衆生的一切清淨心願。

  2、願衆生得到究竟佛果:

  

“我此普賢殊勝行,無邊勝福皆回向,

  

普願沈溺諸衆生,速往無量光佛刹。”

  發起普賢行願是有殊勝功德的,我們需要藉由這樣的無量功德成就什麼呢?

  輪回中的衆生沈溺在叁苦的河流裏,我們把這樣無量的功德回向他們,願他們能夠速速往詣無量光佛的刹土,並得到究竟佛果。

  有些版本只提到了速往無量光佛的刹土,並沒有提到成就佛果,而印度的版本裏是“在無量光佛的淨土中成就佛果”的意思,這樣的解釋更容易讓人理解。

  3、以藏文版本的願來結尾:

  以下四句藏文版的結尾是智者毗盧遮那加進去的:

  

“願此普賢勝願王,利益無量諸衆生,

  

圓此勝妙普賢教,無余空盡諸惡道。”

  願以讀誦受持《普賢勝願王》的善根,成就圓滿佛果,從而能夠利益到無量的衆生。

  “普賢教”指的是普賢菩薩所著的此經。願此經的內容在一切有情的相續中生起並圓滿。

  也有些釋論中說“圓此勝妙普賢刹”,意思就是發願到普賢淨土。我們把所有的功德做回向,願諸惡道無余盡空。

  二、此經的後跋:

  勝妙願王------《普賢行願品》終

  我(堪布阿貝仁波切)以前在堪布昂旺智美那裏聽聞過一次《普賢行願品》的開示,後來又在喋雄龍日活佛那裏聽聞過一次,(這兩次聽聞使我受益良多。)

  此釋論是根據薩迦法王的老師大堪布阿貝仁波切講解的音頻整理而成。

  

《普賢行願品講解(阿貝仁波切·講解 堪布澤仁紮西·譯)》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