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普贤行愿品讲解(阿贝仁波切·讲解 堪布泽仁扎西·译)▪P9

  ..续本文上一页者是指欲界六天、色界的天以及人间。

  总而言之,无论行者生在何处,都堪为供养的对境。

  (B)究竟的功德

  在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之后,成就佛果是一个逐渐的过程,并非立刻就能成就。

  这部经是成就佛果必不可少的一个因,尤其是在登上初地的时候,更需要多次读诵受持。因为菩提树王下的发愿是极其重要的,必不可缺的。

  我们很多人在修持供十万遍曼扎,但是却没有念诵十万遍《普贤行愿品》,所以,我认为修十万遍《普贤行愿品》也是必须要做到的。

  

“速诣菩提大树王,坐已降伏诸魔众,

  

成等正觉转*轮,普利一切诸含识。”

  “菩提树王”指的是如金刚座的菩提树那样的树王,“速诣”是指为了成佛,普贤行愿的行者疾速到达树王下。

  当年,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在去往菩提树下的路上遇到吉祥草的商贩扎西,佛说:“这种草对我来说很重要,请给我一些吧。”扎西就把吉祥草供养给了佛陀。

  佛陀把它们铺在菩提树下,以跏趺坐而入座,然后发愿:“哪怕我的身体枯干、骨头和皮肤腐烂,只要在未证得多劫难证的菩提之前,我誓不起身离开此坐垫。”在发了这样的誓愿之后,佛陀终于证得佛果。

  在这里,所谓的在菩提树王下观修、降服诸魔、成佛、转*轮等,对于本师释迦牟尼佛来说,都仅仅是一种示现而已,但是对于我们来说,是需要以菩提愿王为本愿来做真实发愿的。

  C此生和来生功德的总括

  

“若人於此普贤愿,读诵受持及演说,

  

果报唯佛能证知,决定获胜菩提道。”

  “受持”可以理解为在心里面执持,也可以理解为把《普贤行愿品》的经文带在身边;

  “演说”指的是把《普贤行愿品》的内容讲给别人;“读诵”指的是读诵或者背诵《普贤行愿品》的法本。

  “果报”本身有很多种,以异熟果的角度来讲的话,就是得到善趣的族姓、容色等,这些不可思议的果报只有佛陀能够真实了知;以离系果(五果之一,依妙智力断尽各自应断,即以修习圣道永断烦恼的所证得者)和等流果的角度来说的话,就是得到殊胜的佛果。对于能否得到这样的果位,在心里不能存有一丝一毫的犹疑。

  其实,做任何事情,修行也好,世间俗事也好,具足信心都是成就事业的重要基础。

  三、详细解释回向

  此处分五部分内容:

  1、趣入菩萨智而做回向:

  

“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

  什么是“勇猛智”呢?文殊菩萨手中持有一把宝剑,象征着智慧,能够勇猛地断除一切执著之敌。如同文殊菩萨一样,普贤菩萨也同样以智慧来了知一切回向的方法,我们为了能随学于他们而把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的广大善根做回向。

  2、趣入佛智而做回向:

  

“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

  在诸多种回向的方式中,三世诸佛最称叹的是三轮体空的回向,“普贤殊胜行”在这里指的是佛的果位,为了得到普贤行,我应把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的所有善根做三轮体空的回向。这段偈颂宣说的就是随学于诸佛的智慧。

  3、为往生净土而做回向:

  

“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

  

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

  为了往生极乐净土,我要把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的善根做回向,愿我生命即将终止的时候,一切障碍能够得以尽除。

  在这里,“一切诸障碍”指的是烦恼障、业障、异熟障。愿我真实亲见阿弥陀佛,并得以往生极乐净土。

  

“我即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

  

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

  愿我往生极乐净土之后,能够现前成就一切普贤大愿(也就是以上讲的无量的普贤愿),满足一切众生的心愿,在世间流转没有穷尽之间,对一切有情众生能够成办暂时的和究竟的利益。

  4、为得到授记而做回向:

  什么是“授记”呢?授记在这里指佛的一种预言,告诉我们何时何地能够得到圆满佛果。

  

“彼佛众会咸清净,我时于胜莲华生,

  

亲睹如来无量光,现前授我菩提记。”

  愿我往生时,出生于阿弥陀佛清净海会的净土中,因为没有过患的原因而所现清净,因为有无量功德而心生喜乐。出生处不是如母胎那样污秽的地方,而是从极为庄严的以珍宝形成的殊胜莲花中化生。

  在那里,我将亲自面见无量光佛,他授记给我:你于将来会成就佛果。

  愿我如此这样,在极乐净土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

  5、为利益众生的诸多事业而做回向:

  

“蒙彼如来授记已,化身无数百俱胝,

  

智力广大遍十方,普利一切众生界。”

  在极乐净土中得到阿弥陀佛的授记后,愿我并不住于净土之中,而是以智慧的力量、禅定的力量、神变的力量化身为无数身,去往十方世界中,在一切众生界普遍利益一切众生。

  第三章 末义

  此处分两部分内容:一、读诵此经的功德回向给他人;二、此经的后跋。

  一、读诵此经的功德回向他人。

  此处分三部分内容:1、愿实现众生暂时的心愿;2、愿众生得到究竟佛果;3、以藏文版本的愿来结尾。

  在印度的释论中,最后的两颂是没有的,即“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这几句。

  至尊达日啊那塔说过:“在西藏的《华严经》里面,没有这两段偈颂,在各类注疏中也没有这两颂,但是在释迦善友的解释中就有。在一个独立的印度《普贤行愿品》版本中,也出现过这两颂,益西叠也曾经讲解过这两颂,所以,这两颂的词句我们应该把它理解为《华严经》中的内容。”

  1、愿实现众生暂时的心愿:

  

“若人诵此普贤愿,我说少分之善根,

  

一念一切悉皆圆,成就众生清净愿。”

  在这里,“少分”并不是说读诵《普贤行愿品》只能得到细微的功德,而是说在所有无量功德中,哪怕仅仅是极细微的功德,也能够使一切众生的心愿得以实现。

  众生的心愿有很多种,在这里是指贤善的、清净的心愿,成就众生的心愿不是在很长的时间才得以实现,而是在一念之间即悉皆圆满。

  读到这里时,我们应该发愿,如果有人能够读诵受持《普贤行愿品》,即使其中极细微的功德也能够在一念之间圆满成就所有众生的一切清净心愿。

  2、愿众生得到究竟佛果:

  

“我此普贤殊胜行,无边胜福皆回向,

  

普愿沉溺诸众生,速往无量光佛刹。”

  发起普贤行愿是有殊胜功德的,我们需要藉由这样的无量功德成就什么呢?

  轮回中的众生沉溺在三苦的河流里,我们把这样无量的功德回向他们,愿他们能够速速往诣无量光佛的刹土,并得到究竟佛果。

  有些版本只提到了速往无量光佛的刹土,并没有提到成就佛果,而印度的版本里是“在无量光佛的净土中成就佛果”的意思,这样的解释更容易让人理解。

  3、以藏文版本的愿来结尾:

  以下四句藏文版的结尾是智者毗卢遮那加进去的:

  

“愿此普贤胜愿王,利益无量诸众生,

  

圆此胜妙普贤教,无余空尽诸恶道。”

  愿以读诵受持《普贤胜愿王》的善根,成就圆满佛果,从而能够利益到无量的众生。

  “普贤教”指的是普贤菩萨所著的此经。愿此经的内容在一切有情的相续中生起并圆满。

  也有些释论中说“圆此胜妙普贤刹”,意思就是发愿到普贤净土。我们把所有的功德做回向,愿诸恶道无余尽空。

  二、此经的后跋:

  胜妙愿王------《普贤行愿品》终

  我(堪布阿贝仁波切)以前在堪布昂旺智美那里听闻过一次《普贤行愿品》的开示,后来又在喋雄龙日活佛那里听闻过一次,(这两次听闻使我受益良多。)

  此释论是根据萨迦法王的老师大堪布阿贝仁波切讲解的音频整理而成。

  

《普贤行愿品讲解(阿贝仁波切·讲解 堪布泽仁扎西·译)》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