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見、聞、嗅、嘗、覺、知都是妄體,所以說無體可得。若你不隨著明、暗、動、靜、通、塞、有味、無味、離、合十二種有爲相,隨揀一根,不讓它和妄塵交往,脫黏內伏,回歸原本的妙明真心,照天照地,耀古耀今,不是外塵所能滯礙,亦不是內根所能局限了。其余五根,自然隨著這一根同時解脫。過去根塵引生的妄知妄見,現在由真心發出的真知真見,脫離六根而獨立,不專靠浮塵 根和淨色根,但亦可以寄托在浮塵根和淨色根二根中,互相發揮偉大互調的作用,真個自在無礙了。阿難!你是知道的,在會阿羅律陀,雖然盲眼,但他得到天眼,能見到大千世界中的一切哩!跋難陀龍,是沒有耳朵,他用龍角去聽一切聲音;殑伽河的女神,不用鼻子能知香嗅;驕梵缽提的舌不正常,亦能知味;舜若多虛空神,曆劫無身,在我身光中,暫時得到觸覺和身體的顯現。還有其它的聲聞,已證入九次第定,滅除前六識受想二心所,不起現行的,證得滅谛,如大迦葉,早滅意根,能圓明了知一切法。
阿難!若你的六根解脫了,內心發出瑩亮的智光,一切世間變化的塵相,如將沸水澆冰一樣,消溶淨盡,心光變成無上知覺。你那時才知道,不但根身得到自在,連外面的器世界亦是自在。像世間上的人,從來都集中視力在眼,如教他在一眨眼後,馬上將眼閉合起來,他眼前所見,是漆黑一片的;若有人站在他前面,他雖然一無所見。但他如用雙手,循著那人身體摩一圈,雖不見他形貌,但頭足摸著便知,和張眼時所見的是一樣。本來能緣的見,要靠光的,沒有光便見黑暗而無見。閉眼的人無光亦會産生知覺,亦不能使他因在黑暗而無見;這可以證明,人的見性,亦不一定要靠光緣,何況根塵既銷,那有不成就圓滿的妙用?
阿難說:依佛說;在因地發心時,和果上的覺心必須相同。如因地以生滅心爲修因,求不生滅的佛果,是不可能的。例如果位中的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庵摩羅識、空如來藏和大圓鏡智,有七個名字。文字上是不同,義理上同是包含清淨圓滿、體性堅固、常住不壞,是不生滅的真心。不過在我的見聞,若離明、暗、動、靜、通、塞等塵相,就沒有能覺可得。如意識心不緣法塵,亦無所有。爲甚麼佛將這畢竟斷滅的根性爲修因,企圖得到佛果呢?由于我想不通,故懷疑是不是佛自語相違,請你對我的愚昧,慈悲啓導吧!
佛說:阿難!你只知多學多聞,但沒有實踐所得的力量,正是諸漏未盡。心中只知道迷真執妄是顛倒因,顛倒現前,實未能識。我恐怕你對我所說的,不能心悅誠伏。現在我把世間的事情問你,來解決你的懷疑。于是令羅候羅敲鍾一聲,問阿難說:你聽聞嗎?阿難和大衆都說:聽聞!聽聞!鍾聲停止了,佛又問:你們聽聞嗎?阿難等衆說:沒有聽聞。停了一會,羅候羅又來敲鍾,佛又問:你們聽聞嗎?阿難等衆說:聽聞!聽聞!佛問阿難:怎樣叫做聽聞?怎樣叫做不聽聞?阿難等衆說:敲鍾有聲,有聲就聽聞。鍾聲過了,聲響都停止,就叫做不聽聞。佛再令羅候羅敲鍾,問阿難說:有聲嗎?阿難和大衆都說:有聲!有聲!鍾聲停止了,佛又問:有聲嗎?阿難等衆說:沒有聲。停了一會,羅候羅又來敲鍾,佛又問:有聲嗎?阿難等衆說:有聲!佛問阿難:怎樣叫做有聲?怎樣叫做沒有聲?阿難等衆說:敲鍾響了,就叫有聲。鍾聲過了,聲響都停止,就叫做沒有聲。佛說:你們爲甚麼自語矛盾?阿難等衆說:你爲甚麼說我們說話是自相矛盾?佛說:我問你們聽聞不聽聞,你們說聽聞。又問你們有聲嗎,你們說有聲。一句答有聞,一句答有聲,聞和聲的答複不定,還說不是自語矛盾?當知鍾聲停止了,你就說無聞,你真的無聞嗎?若是真的聞性消滅,就同枯木無知,後來再敲鍾,又怎樣知道?知有知無,是聲塵的有無,難道亦是你聞性的有無?若說聞性沒有,那人知道你的聞性沒有?當知聲音聽聞不聽聞,是聲塵的生滅,和你聞性無關,不是你聞性隨聲塵變成有無或生滅。你們顛倒,將聲塵作聞性,怎能怪你把常作斷哩!你是不該說;沒有動靜的聲和通塞的耳根,就沒有聞性。聞性是常住的,譬如熟睡的人,鼾聲大作,他家裏的人卻在舂米,他雖在熟睡中,仍聽到舂米聲音,不過他弄錯了,以爲是锺聲或鼓聲罷。他醒來才明白是舂米聲,便對家人說,自己在睡時竟把舂米聲,錯認是锺聲或鼓聲。阿難!熟睡的人,連自己都忘記了,那裏記得甚麼動、靜、通、塞等,可是聞性並不胡塗,縱使你身體消滅,命根斷絕了,而這個聞性、不會隨它們斷絕和消滅的。你們無始以來,根塵相對便妄起分別,隨波逐流爲物所轉,從來沒有明白到六根的本來,就是清淨妙明真常的。不去隨順它,反去追逐生滅的識心,故長流生死苦海中淪轉。若能舍棄生滅的識心,守住真常的真心,自然常光現前,六根、六塵、六識十八界,同時消溶,了不可得。見思二惑,俱得遠離,你的法眼立即明亮,怎不可以成無上智覺!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