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回去時應見到體內髒腑。如從外入,應先見到面孔的。阿難說:見是眼見,知是心知,心知不是眼見,難道心亦能見嗎?這好像有點不妥吧!佛說:如眼能見、眼睛等于打開的門窗,你認爲門窗能見嗎?又已死的人、雙眼仍存在,如果能見、又怎能說他是死人呢?我再問你,你覺了能知的心、若是有體的話,是一個心體還是多個心體?在身體中,是遍于全身?還是不遍全身呢?如果是一個心體,當你用手捉腳時,全身都應該感覺到的,而事實只有被捉的腳感覺到。這證明不是一個心體,如說是多個心體,那一人變成多人,那個心體是你的呢?至于遍于全身,如上例用手捉腳一樣。若是不遍的話,你用手摩頭,又用手摩腳;如果頭有感覺、腳就不應該有,事實頭和腳都有感覺。故此你說能夠考慮的便是我的心,隨所考慮的法相合;心亦隨法而生。這些話仍然是不合理的。
阿難說:過去曾聽到你和文殊菩薩等衆、談說實相即心相時,亦說心不在內、亦不在外;在我的想法,在內又看不見、在外本和我沒有瓜葛,但內外身心是彼此相知的、所謂眼見心知。那可能就在中間吧?佛說:你說的中間、不能遊移不定的,必須指定一點才對。在身表面嗎?在身內嗎?在身表面不能說中、在身內叫中間等同在內。如指是身外某一點,這一點有確實地方嗎?如不能指出就等于無處可指。如果有確實一點的地方,仍是不准確的;如人在地上豎一標志說是中間,若從東方看它、就變成西方,西方看變成東方,南方看變成北方、北方看變成南方,所安立中間的標志就有問題;心性標志亦應同樣雜亂。阿難說:我所說的中間,不是指身外或身體。我是依據你所說;眼根和色塵相對互爲助緣、而生起的眼識,中間就是指這眼識。因爲眼根有分別功能、色塵是沒有知覺,兩者相對時;眼識便發生,這就是心所在處。佛說:你的心如果是在根塵中間,這心體是不是夾雜根塵在內呢?如果是的話、就和物體混亂不分。物體是無知的、心體是有知,兩者是相對矛盾的、怎可以說是中間?如說心體是不兼兩方面的,那就根本找不出心的體性來;你所說的中間、就不知道是怎樣了,這亦是不合理的。
阿難說:過去我亦曾經見佛,對大目連、須菩提、富樓羅、舍利弗四位學長,弘揚佛法時;常常說到這個能知、能覺、能分別的心,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一切處俱不在、一切處俱不著,這個便是心。那我現在無住著、可以說是心嗎?佛說:你說這心俱不在一切處麼?你目前所見世界虛空中;水居的、陸上的、空中的一切所有。你說不住著,是有心還是無心呢?如果是無心、就等同龜毛兔角,根本是沒有的、說甚麼住不住著呢?如果是有心、有這個不住著心,就已經住著了、又怎可以說是無著?心若是無相、就等于沒有東西,心如果不是無相、就是有相;有相必有所在,不能說是無著了。故此應該知道,你所說無住著的心,就是能知、能覺、能分別的心,仍是不合道理的。
阿難當時心中很難過,于是起座、袒露右肩、右膝跪下來說:我是你的弟弟,向來都得到你的慈悲愛護、現在雖然出家,仍恃著你一向的憐愛。所以學會許多理論,但沒有修證得無漏境界,連催眠術亦無力抗拒、被人操縱、不得自由,這都是由于沒有明白自己的真心。我今再求佛大慈哀憫、指示我們修習空觀方法,使世間沒有善根的人、消除不正確的知見。于是再行敬禮,同會的大衆、亦渴望著佛慈悲教誨。
這時由佛的不思議力,在佛慈悲的面上、表現出異常的光彩,好像百千個太陽一樣,普照十方世界無量國土;一時都出現大衆眼前、各別國土中的大菩薩們,都在他們本國中安坐合掌,靜聽我們釋迦牟尼佛將要宣揚的道理。佛說:阿難!世間上所有的人,從無始久遠到現在、由種種顛倒心態、運作的力量,成爲現實的結果;這叁個層次是相續無間斷的。許多修行人,又不能得成無上覺道,最高境界;只成就阿羅漢或緣覺、或其它的天王、專業的學者、和他們的徒衆罷了。爲甚麼呢?這是由于不知道根本的兩種原理,盲修瞎練、猶如煮沙不能成飯一樣。就算經過億劫的時光、到底亦不能成就佛果的。是那兩種根本原理呢?第一、是從無始久遠到現在,生死相續流轉根本。這即是你和其它的人,用攀緣妄想、認爲是自己本來的心性。第二、從無始久遠到永恒的覺道、不生不滅、本來就是每一個生命體清淨的覺性;亦即是第八識中精明的識體、能幻出能緣所緣,隨緣無住的無念真心。而你們就忘失這本有的真心,雖然是沒有離開它;但不認識它,故此枉受生死流轉。阿難!你現在想知道空觀方法,出離生死的圈套;實時佛舉手屈五指說:我再問你,你看見嗎?阿難說:看見。佛說:你看見甚麼?阿難說:我見佛舉手屈五指成拳,接觸到我的心和眼。佛說:你用甚麼來看見呢?阿難說:我和大衆都是用眼看見。佛說:你說見我舉手屈五指成拳,接觸到你的心和眼。你的眼不錯是見到我的拳,而你怎知得我的手形是拳狀?阿難說:現在佛是追問我能知的心,我是用心去推想、窮究、搜尋、追逐知道的。原來這推想、窮究、搜尋、追逐知道的就是我的心。佛大聲說:咄!這個不是你的心。阿難不禁一怔,瞠目窒息,起座合掌說:這個不是心,又是甚麼?佛說:這是過去知識經驗遺下虛妄的影子,翻覆迷惑、覆蓋了你的真心。而你是從無始久遠到現在,一直錯認了:像認賊作子一樣,不識真心、故受生死流轉。阿難說:我是佛寵愛弟弟,因愛佛相好莊嚴、故此出家。我心不但供侍你一人、甚至前往無量佛國中去供侍一切佛,承事大善知識,乃至發心去做難行利益他人的事,都是用這心;即使毀謗正法、永退善根,亦是用此心。如果我這推想、窮究、搜尋、追逐知道的不是我的心,我便等于沒有心、和泥塑木刻偶像有何分別?我們實在驚惶疑惑。惟望慈悲、多多開示。
這時佛爲了教育阿難和大衆,使他們都能夠明白自己的真心。就在座上伸手撫摩阿難頭頂說:我常對你們說的,世間一切事物、全是自心幻現出來的;所有因果、不論是大的山河國土、或小的一點微塵,亦是依著自心幻現生起。在所有事物中,最細小易見的草、木、縷、結,如追究它們的根本緣由,都各有它們的體性。縱然是虛空、亦有名字和相貌,何況你本有的、清淨的、妙明的真心,怎能沒有自己的體性呢?如你要堅持自己的看法;認爲這推想、窮究、搜尋、追逐知道的是你的心,那就該離開五塵和一切事物,而單獨有個能知的真心體性。但你現在聽我說法,不過是因聲音才有分別,即使滅了見、聞、覺、知,安靜下來,仍不過是前塵落謝的影子罷了。我不是強逼你、不承認你認同的心不是真心,但你要考慮清楚,如果離開上來所聽到的,仍單獨有心的分別性,才是真心。若離開聲音、就沒有分別功能,那不過是前塵遺留的影子罷。法塵不會常住,法塵變滅時,你的心豈不是等于龜毛兔角一樣,法身亦斷滅了,還有誰人去修學無生法忍呢?
這時阿難和大衆,無話可說。佛繼續說:世間上的修行人,現前雖得九次第定的境界,但仍未得到漏盡成阿羅漢。全由執著第六意識妄想認作真心。同樣你雖然學了不少佛法,依然沒有甚麼成就。阿難聽了開示,才明白自己實在沒有力量,傷感地哭泣起來。接著說:我自從隨佛出家、恃佛的威德神力,以爲不需要自己修行,就可以得到佛賞給我正受;怎知道心身是不能互相代替的,自己的真心,還沒有認識清楚,只是身出家心未入道。猶如貪窮孩子,因舍離父親、流浪異鄉一樣。今日才知道;
過去學了不少的方法、如果沒有真實修習,就等于沒有學到。如人說食、終不能飽腹,佛啊!我今日被煩惱障和所知障纏縛,原因是不知本有無念同時清楚的覺性。我請求佛憐憫我們流浪的一族,開示我們的真心、打開大衆道眼。
這時佛從胸前吉祥海雲相的卍字,湧現出光芒的瑞相;遍照十方世界、灌沐十方世界佛的頭頂,然後又遍及阿難和在會大衆。接著說:各位!我今日爲你們直指人心、明白自己、見性成佛,開啓自己的寶藏、得正法眼。阿難!你剛才說見到我的拳,這拳因何而有?又爲甚麼會成爲拳呢?你又用甚麼來看見它?阿難說:佛手五指屈握成拳,這都是我用眼看見的。佛說:我老實告訴你,世間有理智的人、亦要由譬喻而得明白;假如我沒有手,就根本沒有拳,由手指屈握,故有拳相。你若沒有眼睛,亦沒有你的見。現在以你的眼根,來比喻我的拳,這是不是恰當呢?阿難說:對的,如沒有眼就不成我見,你若沒有手,亦不會成爲拳的。佛說:你的比喻錯了,沒有手的人、是不會有拳。沒有眼的人,並不是連見都沒有!你試在路上問那些盲人;你看見甚麼?盲人必回答你說:我眼前只看見黑暗、其它的就一無所見。
由此就可以知道,色塵是有明暗,能見的見性、是沒有減少的。阿難說:盲人眼前全是黑暗,又怎樣可以說是看見。佛說:如果一個有眼的人,和盲人同在一黑暗房間,這兩個人所見的黑暗,有沒有不同呢?阿難說:暗室中二人,所見的黑暗是沒有不同的。佛說:若盲人眼睛醫好,恢複視覺功能,立即就見到各種色像,就可以叫做眼見。另一個有眼的人、若得到燈光,同樣亦可以見到各種色像,可以說是燈見嗎?燈能見物的話,就不能叫它做燈。燈能不能見、和你扯不上關系。所以燈不過顯示色塵,實際上是眼見而不是燈見,有眼的人同樣能見色像、實際是心見而不是眼見。
這時阿難和大衆,心裏仍沒有明白、各各默默無語,合掌希望佛還有詳細解說。佛于是伸手張開手指、對大衆說:在我成道後,曾到鹿野苑中、爲阿若多五比丘等人說,一切有生命的人、爲甚麼不成佛果?或阿羅漢果?這是由客塵煩惱所耽誤。請問當時在坐的人、明白了甚麼道理,今日得證阿羅漢果呢?這時阿若多起立說:我是最初聞佛說法的一分子、同時得到佛的印證,叫我做解本際。我是因明白客塵兩個字,證到阿羅漢果。譬如旅客出外,途中要到旅館住宿、或一兩天時間,做妥所辦的事情、又整理行裝,向別處出發去、不會留下耽擱時光的。若是旅館主人、就不會這樣來去匆匆的。我想;不常住的是客、常住的叫主人,那客字就不是主人的意思。又在大雨過後,太陽出來時,陽光射入隙縫裏,就見到許多微塵在光中往來。微塵是搖動的,虛空是不動的。我想;澄寂的叫虛空,搖動的名微塵、能動的就是塵的意思。佛說:對了!對了!實時佛在大衆中,伸出手來、將手指屈伸數次,對阿難說:你看見甚麼?阿難說:我見佛手屈伸開合。佛說:你見我手屈伸開合,是我的手有開合?還是你的見有開合?阿難說:我見佛手有開合,並不是我的見性有開合。佛說:誰在動?誰在靜?阿難說:佛手屈伸開合動著,而我的見性、尚且不是靜,那裏有個甚麼動?佛說:對了!對了!接著伸掌指向阿難右邊,阿難迥頭向右邊看。佛再伸掌指向阿難左邊,阿難又迥頭向左邊看。佛說:你的頭、爲甚麼左右搖動?阿難說:我見佛手指向我左右兩旁,所以迥頭左右搖動觀看。佛說:是你的頭左右搖動?還是你的見性左右搖動?阿難說:是我的頭左右搖動,而我的見性,尚且不是靜,那裏有個甚麼動。佛說:對了!對了!若所有的人,以搖動的名塵、以不常住的名客。你們見阿難的頭左右搖動,他的見性並沒有搖動。我的手有屈伸開合,而阿難的見性並沒有開合。爲甚麼你們誤認動是身?動是境?從無始以來,念念在生滅中,遺失本有的真心,妄認外物是自己,致流轉不息,自尋煩惱。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一(優婆塞盧榮章譯)》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