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大佛頂首楞嚴經》(上) 唐天竺沙門般剌密帝 譯 烏苌國沙門彌伽釋迦 譯語 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
這時候,如來弟子富樓那從座中起立,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禮如來,並對如來說:大威德的世尊啊!你最善于爲衆生演示如來佛法第一義谛。世尊,你常常推舉我是「說法第一」,現今我聆聽如來的微妙法音,就像聾人聽百步之外的蚊蟲鳴叫。本來我不能看見,現在更不得有所聞見了。佛雖然已宣示了如此妙明法音,使我等拔除疑惑,但是現在我仍然不能詳解這第一奧義,不能達到無疑無惑的境地。世尊啊!阿難他們雖然有所開悟,但是積聚的煩惱並未漏除,法會中許多已盡滅種種煩惱的修習者,既使在領承了如來所說的法要之後,仍然存有疑惑。世尊,如果世間一切根塵,一切蘊、處、界,就是如來所說五蘊,六根六塵、十二處、十八界這些,且都是如來自性,本然清淨,爲什麽他們突然現出山河大地等等有爲相,而且這些有爲事物相續相繼地遷變流轉,周而複始?另外,如來又說地、水、火、風等本性圓融,盈布法界,湛靜常住不動。世尊,如果說地性遍在,那麽,什麽地方去容載水呢?又如果說水性遍在,就不會有火生出。爲什麽又說水和火都遍在于虛空,相互間並不抵觸逼迫?世尊啊!地性阻塞障礙,空性虛廓通闊,爲什麽說這二者都遍在法界而並不抵觸競爭?我不知這個奧義的根本所在,祈願如來流布慈力,撥開我等心上迷雲。說完這些,富樓那即五體投地,渴盼如來發布無上教誨。
這時,如來告訴富樓那以及法會中其它漏盡無學與各位阿羅漢:今日如來在此楞嚴法會中宣示了無上勝義,但你們這些聲聞修行者和所有未能明了空和無空的二空奧義的修行者們,以及所有回向上乘阿羅漢的修者,都能獲致成佛的唯一寂滅湛靜境地,都能駐持在菩提道場,也能登上無上修行的道路。你們仔細谛聽,我將爲你們宣說。富樓那和大衆一起默然承聽如來法音。
如來說:富樓那啊!正如你所說,世間一切本然清淨,爲什麽突然現出山河大地?你沒有聽如來宣說覺的真性是無上的明,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本真的覺亦是認知了別的無上靈明嗎?富樓那說:世尊,我曾常聽聞佛宣說這個義谛。如來說:你所說的覺明,指的是覺的本性是無上認知了別智慧呢?還是只是無了別智慧的覺,即不明的覺,而我們則要去明了它,所以稱它爲明覺?富樓那說:如果以不明來稱名覺,那麽覺就無聽明了,如來說:如果覺沒有能認知別的明的智慧,那就不會有什麽明覺。有無覺的事物,但是沒有無明的事物,無明也不是覺的湛淨妙明,而是癡暗。覺的本性一定是明,即一定是無上認知了別的智慧,妄亂生起,欲去認知了別這個覺的體性。覺知的體性並不是能被認知了別的事物,所以,覺知的體性,如果依妄想認知而成爲對象,覺知就被會妄亂建立起來,其巳經是妄亂的建立,從而依此妄立的覺知,就生發起作的種種妄亂作爲。妄亂覺知一經功用,就在本來的無同無異中,分成了覺知的主觀自我一方面,和覺知的客觀存在另一方面,從而生發相異出來,相異中又疊加相異,並且只能在此相異對立之中建立起種種相同,在覺知的相同與相異間互相又生發顯示,因此又産生了無同無異的事物。這樣相互間雜亂搖動,和相互間的依持、對待,就生發起了種種煩勞作用,煩勞久了就生發出塵物世界。塵物世界間事物的種種相互擾動混雜,引起了塵物世界的煩勞、煩惱,由此也生發起了世界。平靜不起擾動,就成爲虛空。虛空間只是同一,塵物世界間只是對立。而這當中無同異之分的,都是有爲法界。
覺知的認知了別本性是空,由于妄想執起而晦昧不明,覺知間的對立、異同生發起搖動,于是有風輪執持在世界之中。依持著虛空生出搖蕩,堅執欲明之心凝結,于是有滯礙事物的生起,那些金屬物,就是因明覺而建立起來的硬形物質,于是有金輪出現保持看各方國土。堅硬的東西成爲金寶,搖動的東西成爲風力,風和金相激相摩,于是有變化無端的火光生起。由于這些事物體上有水氣出來,水氣被火蒸發上升爲水,于是有水輪含蘊了十方世界。火向上升騰,水向下降落,它們交相生發建立起形質物體,濕的成爲大海,幹的成爲陸地。如此情形,所以大海之中常常會有火光騰起,陸地上常有江河流注。水勢弱于火時,就聚結成爲高山,所以山石相擊能出火光,山石碎融了就成爲了水。土勢弱于水時,就抽形成爲草木,所以林木被火燒以後就會成爲土灰,擠壓林木就會擠出水來。這種種事物相互爲種子而交相妄亂生發,由于這些因緣,世界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另外,富樓那,欲明的妄想發生,妄相建立,責任在你不明白性覺的妙明,卻妄想去明白它,一念妄動,妄相就建立起來。所覺知的妄亂一經建立,認知的理序也就不可逾越了。由于這個因緣,聽覺不能超出聲之外,視覺不能超出色物之處,色、聲、香、味、觸、法等塵物亦只能由眼、耳、鼻、舌、身、意等認知而妄亂成立,于是種種見聞覺知就被分別開來。它們又常因欲求思念的作用而相互糾纏,如是分分合合變化無端,靈現一見緣處的一點明色,即生發出色塵,色塵生發就産生了想念,不符合想念的色塵互相間對立仇恨,符合想念的色塵間就融合爲愛欲,愛欲流行結成種子,想念集納于根門,就結爲胚胎,如此交相作用下,吸引各種相同的欲求思念,于是有種種因緣關系,由精血孢卵而胚胎成形等過程,而産生種種胎生之物、卵生之物、濕生之物、化生之物,這些生物都是隨其所感而生發出來的。卵生之物生發于想念勝妙境的妄念,胎生之物有情于欲樂境而生發,濕生之物往附于新境而生,化生之物厭離于舊境之可憎而生。如此種種想念,有情、往附、厭離的愛生形式,各自相互間又有種種變化移易,一時之間所有欲求、思念、想象,等等衆生的業力,紛紛逐趨著衆生往這些起伏沈淪的事物之處去受生。由于這種種因綠,衆生也就相續相繼下來。
富樓那啊!想念和愛欲糾結在一起,相互珍愛不願分離,如此,世間的父母子孫才相生相繼不曾間斷,這樣一類衆生,他們就是以貪欲爲本。貪欲和愛戀一起滋生,貪欲便不會停止,那麽,世間種種生物,如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等,就會依持各自力量的強弱,相互間競爭吞食,這一類衆生,就會以貪殺爲本。人爲吃而殺羊,羊死後轉爲人身,人死後又轉爲羊身,這樣直至卵生、胎生、濕生、化生等十種生物之間,其生生死死,都是如此吞食殘殺,由此,種種惡業欲求都與生命共生,一直窮盡到未來無際之時永無休止。這一類衆生,就是以貪盜爲本。你欠我的命,我還你的債,如此種種因緣,曆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生生死死之中。你珍愛我的心,我憐愛你的姿色,如此種種因緣,曆經百千劫的時間,都是在纏裹不清之中。以此貪殺、貪盜、貪淫立爲根本,如此種種因緣,惡業果報相續相繼竟不停息。
富樓那啊!這叁種相續的顛倒妄相,都是由于本覺妙明,卻妄爲明覺的緣故而生發,由此認知了別的妄爲而生種種相,由妄亂的明覺而生出山河大地等等。種種有爲事相,就是如此相續相繼,次第流轉,都依持著虛妄覺見流轉不息,周而複始。
富樓那說:如果這個覺見本來是妙覺明見,其與如來本心一樣,不增也不減,于無狀之中忽然現出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那麽,如來,現在明覺已是妙明空性,山河大地以及種種事物,種種有爲習漏,它又怎麽能再生出呢?如來告訴富樓那:譬如有一個迷路之人,他來到一個村落,誤以爲南面即是北面,這個迷途之人是因爲無明而迷路的,還是因爲本覺而生出迷惑的?富樓那說:這個迷途之人,並不是因爲其無明,也不是因爲其本覺而迷路的。爲什麽呢?因爲無明本來就沒有根,又爲什麽是因爲無明呢?本覺不會生出無明,而說是從本覺生出?如來說:這個迷途之人正迷惑時,突然有一個明白方向的人指示他,令他開了悟,富樓那,這是什麽意思呢?這個人縱然在這個村落裏有了迷惑,以後他會不會又生出迷惑來?富樓那說:不會的,世尊。如來說:富樓那,十方如來佛也是這樣。這個迷惑本來沒有自己的根本,它的本性畢竟是空。本來沒有迷惑,只有迷惑了的覺見。覺見到迷惑,迷惑也就滅絕了,覺見並不會再生出迷惑來。猶如眼睛長有翳膜的人會看見虛空中的花,一旦除去翳膜,這花也就從空而滅了。這時,忽然有個愚蠢的人,在那空花已滅去的虛空地方,等待著空花再生出來,你認爲此人,他是愚蠢還是聰明?富樓那說:虛空本來沒有花,妄見到花的生滅,看到空花已滅的虛空上這已經是顛倒,怎麽還要等待那空花的再生呢?這實在是又癡又狂啊!哪裏還說得上這個狂癡之人是愚還是慧?如來說:正如你所悟解的,爲什麽還要問各方如來佛的妙覺明本是空、怎麽才能再生出山河大地呢?又比如金礦與種種金屬物質雜亂處在一起,但是金礦一經過煉成精純,就不會再成爲原來混雜的狀態。又好比木頭燒成了灰、就不會再成爲木頭,各方如來佛的真如菩提涅槃,也是這樣的情形。
富樓那,你又問,地、水、火、風本性圓融,盈布一切世間。但是爲什麽水火二性並不會相抵觸而毀滅,爲什麽虛空及大地等,都是遍布于形質世界之中,它們本來並不是兼容相和的?富樓那啊!譬如那個虛空,它的形質不是種種物相群集而成,但是它並不拒斥那種種物相在其中生發。爲什麽這樣?富樓那啊!那個巨大的虛空,太陽照射時它就明亮起來,雲層遮障時它就昏暗起來,風吹拂時它就搖動起來,天氣澄澈時它便清朗起來,雲氣凝結時它又渾濁起來。塵土聚積就成爲土堆,水澄靜就可以映物。這些又是什麽意思呢?這些種種不同的事物是從那些事物之中生出,還是從虛空中生出?如果這種…
《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四(北京社科院宗教研究所 編譯)》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