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竅決寶藏海 06、自我教言▪P5

  ..續本文上一頁我沒有死,我還是不會滿足的,只因這些建築與我們的聞思修行有極大利益。世間人的分別念就是這樣,一個願望達成了,馬上又生起一個新的希求心,比如有些人有了房子還需要院子,有了院子還需要花園,這種希求心永遠也沒間斷的時候。

  整個世間上,希求安樂和厭離痛苦的分別念,乃至我執未盡之前始終沒完沒了。根登群培大師說:"乃至小螞蟻在內的所有動物,都是爲了自己的利樂而奔波。"所以我們不要再等待,不要想我明年、後年再修學,現在就立即要開始調伏自己的心。

  我們的心狡猾多端,不可能從外面來調伏它,自己應該觀察心的本性,然後在沒有任何希冀和疑惑的境界中安住。我們應約束自己的心,不要去希求今生當中的世間八法,成天追求財産,天天生起各種貪心,這樣並沒有很大的必要,應經常使心安住在一個善法當中。

  我們狂亂的心就好比熊熊烈火、飛卷的狂風、海中的波濤或是山上滾下來的石頭,直接製止和對抗它則是困難重重,讓它自然停止也不可能,所以我們應該依靠種種的善巧方便來對治自己的心。

  修心的方法應該是不緊不松,希望大家對叁寶應該生起信心,特別是對自己的根本上師要作猛厲祈禱:祈禱上師您心中的智慧完全溶入我的心間,願我將來能弘法利生,請好好地加持我的相續。這樣,哪怕是一刹那祈禱自己的傳承根本上師,上師的大悲加持也會對我們有很大的意義。

  分別念猶如空中的雲霧漫無邊際,也象無有阻擋不斷下流的河水一樣連綿不絕,如是我們不應追隨未來的分別念,而應自然安住于當下內心之本性。分別念,猶如空中飛禽或平原上豺狼的腳印,既尋覓不到,跟隨它又有何義?也如夢中的買賣,雖然有時贏利、有時虧本,但這都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我們要全部斷盡這些無實義的分別念,就必須觀察自心,然後自然安住。

  若自己的分別念如風起雲湧越來越增上,則好象連整個虛空界也無法容納,但只要我們以觀察的智慧去斷除它,那分別念在刹那間將全部消失無蹤。作爲一個大修行者,當他一開始觀察自心時,所有的分別念就都溶入于心的本性虛空當中,一切煩惱也就消于法界。

  心如幻化的軍隊,與這個幻化的軍隊對壘的時候,希望大家不要畏懼,應充滿信心,因爲它本無自性。如果沒有調伏自心,則在叁界中會感受無量痛苦,而今生又象閃電非常短暫不可靠,所以希望大家再也不要往後拖延,應該盡快去行持。

  如果心中存有世間八法,這樣僅在表面上修持正法、持守戒律或是具有一定的智慧,那實際上並無太大意義,所以我們應當一心一意地觀察自己的心。若自心不能安住,就注視釋迦牟尼佛的心間,若産生沈掉,就往上觀他的肉髻,在大手印當中,也有觀文字或標幟,這樣觀想佛在心裏面,就容易調伏自己的心。

  在大圓滿和大手印當中,心安住時要觀察,心散亂到外面時也要觀察,總之隨時皆應觀心,這樣就能將所有的煩惱分別念全部斷除,能取和所取自然消于法界,顯現出覺性的本來面目。

  當我們安住的時候,那就象水泡溶入水中,所有的分別念全部溶入于心的本性當中。以前日穹巴與米拉日巴相逢的時候,米拉日巴就幻化出一百匹野馬,然後又從中幻化出了成千上萬的野馬,接著一刹那間這些野馬全都變成一匹,最後這匹馬也溶入了法界。當時日穹巴已經看楞了,米拉日巴就給他唱了一首金剛歌,意思是講凡夫的一切分別念即是如此。

  若心真正能安住,那所有的分別念就會消于法界;我們若沒有認識其本性,那分別念就會越來越強大。比如對一個年輕的女子,最好一開始就不要看她,然後不要去想她,也不要與她講話,不要跟她接觸,當內心産生小小的貪心時,就應該立即斷掉。否則若你跟她接近,與她說話,然後與她一起做一些不清淨的行爲,最後你們的後果就會越來越嚴重。所以,在一切分別念萌發之際,我們就應立即加以斬掉。若有分別念,就不能成就寂止,因爲所謂的寂止,就是指斷滅分別念而言。

  分別念就象盜賊,一旦認識了它的本來面目之後就再也不會危害我們。又如一個惡人,我們對他越來越好,他就會越來越變本加厲加害我們,如果懲治他或徹底斷絕關系,這個惡人就再也無能爲力了。同樣,對于分別念,若我們去對治它,它就會軟弱無能,若因害怕而逃遁,那它反而會緊追不舍,直到擊倒我們爲止。

  分別念就象惡人,當它來到面前時,如果我們用無分別的智慧去觀察對治它,那它就失去了肆虐的能力,也沒有其他幫凶,它就會束手就擒。所以我相信,只要我們肯下功夫,調伏心也並不困難,只不過我們沒有在這方面痛下苦功而已。

  當年我在石渠求學的時候,有一天托嘎如意寶說:"如果我們沒有去調伏,心的力量就會非常凶猛可畏,但如果去調伏它,則會發現它只不過是一只假老虎。"他又說:"如果你們七天當中,好好地祈禱上師,認真地調伏自己的心,那心的狀況也會與從前有極大的不同。"我對金剛上師的話深信不疑,如果大家真正依此修持七天,到時就會知道這個教言確實非同凡響。

  如前一段時間,天寒地冷,寒風凜凜、枯枝籁籁,有如八寒地獄,但過了九九之後到現在開春的時候,就逐漸暖和起來了。分別念也如此,沒有對治時,它是異常冥頑不化,但修持過後,就象今天的天氣,它就慢慢地變得溫暖祥和了。獲得地下的各種寶藏,並無深遠廣大的意義,但如果我們能調伏心,獲得輕安,則其意義非同尋常。

  有些人說,我已經閉關九年了,但修行還是沒有什麼進展和收益。這可能是他們並不通達修法的竅訣,調心的最佳竅訣就是以心來觀察心,這也是大圓滿的竅訣。當然也還有觀佛像、觀文字等其它很多修法。觀察自己的心,祈禱叁大傳承上師,讓曆代傳承上師的加持溶入你的心間。這個修法就比較簡單易行,並不那麼困難,否則,大圓滿的法就不殊勝了。

  比如在肮髒的洞穴中隱藏有一條毒蛇,如果我們去靠近和貪求它,那痛苦立即就會出現並纏繞著我們。分別念就象是毒蛇,若不將它抛棄,暫時和究竟、今生來世它都會讓我們飽受無窮的痛苦。因此,我們不應隨順這些惡劣的分別念。

  分別念猶如猛火,要撲滅這種猛火就必須具有清淨的智慧水。禅定和勝觀好象清淨的甘露水和天人的花園,如果我們去飲用和享受,暫時和究竟的安樂都會得到。即使希望得到天人或人間轉輪王的果位,都需要有一顆寂靜安祥的心,因此我們就不應去思維一切世間八法,而對即生和來世都有意義的事情,尤其是現見法界和清淨禅定的法,我們應當去思維。正念猶如甘露水,我們應該飲用,分別念猶如毒藥,我們應該斷絕。

  我們的分別念飄忽不定,不可捉摸,有時候生起歡喜之心,有時候生起痛苦之心,有時候則生起迷茫無記的世俗意念。如果我們不想方設法對治,那它就在無意義當中永遠地流轉,因此爲了斷除分別念,我們應精進修持寂止。

  若不如是精進地修持,則無始以來串習的分別念很難以療治,若沒有專注修持,始終不可能成就清淨的禅定。因此當內心生起各種分別念,不管是粗的還是細的分別念,我們都不能跟隨,我們應該堅定專注地修持,立即斷除之。

  無始以來串習的分別念猶如卷煙,已經成爲習慣之後要想直接斷掉決非易事。因此我們要象調馴野馬一樣,通過各種方法逐漸調服自己的心,經常要以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心,努力使自己現前無有分別的無二智慧。

  世間上的任何妙欲,我們從中所享受到的安樂都非常微薄,但緊隨而來的痛苦卻是無窮無盡。世間的人們好象並不清楚妙欲的衆多過患,在濁世短暫的人生中,他們日日夜夜地使身心都沈溺在世間的妙欲泥坑中不能自拔。

  希求世間妙欲的這些愚笨之人,不但違背上師的教言,也違背了親友們的忠告。他們雖然聽聞了衆多良益真實語,但心裏卻毫不在意。

  貪著世間的妙欲,不但能使我們舍棄清淨戒律,也舍棄了已擁有的名譽和財富。實際上希求世間的妙欲,將摧毀自己的一切安樂。仲秋的寒霜摧折美麗的鮮花,妙欲將凡夫暫時和究竟的一切利樂全部摧毀。在短暫的人生當中,這種人把充滿希望的青春時光,就在惡業和無義之中,轉眼間即消耗怠盡。

  許多人在年青的時代,都會以爲人生旅程悠遠漫長,但與之恰恰相反,事實上人的一生的確非常短暫,很多老人對此深有感觸。從一歲到十幾歲之間,都是孩童貪執玩耍的時期,這如夢境一般恍恍惚惚就過去了;然後從十幾歲一直到四十來歲之間,可以算是人生的盛壯時期,但這也轉眼即逝,並且在此期間,經常遭遇病魔等各種違緣,抽不出時間修持善法,也沒有勸別人修持善法,有些人的中年就這樣度過了;等自己年老體衰了,就已經五、六十歲以上,這時候身體也變得極爲孱弱,並飽受各種病痛的折磨,心中雖然也想行善斷惡,比如我心想即使遇到生命危險也是要轉繞一次壇城佛塔,但是身體就沒有這個能力,老年人修持善法就有如是的困難。到年邁體弱的時候,我們會想:我在年青時應該修持善法,可當時我已經在放逸當中虛度了寶貴人生。到人老時自己一定會生起後悔心,但那時可能已經是後悔莫及!

  當貪欲的鐵鈎鈎住了我們的心,那這時對所貪的朋友、財産以及身體等,我們應通過各種方法來了知它的本性,不要被貪欲所役使。因爲所有猛厲的分別念都是因各種緣起暫時所生,本性上沒有一個恒定不變的東西,因此只要我們依靠對治法,它就沒有任何能力,取勝于這些分別念也就輕而易舉痛快淋漓。

  對于世間上具有智慧和清淨戒律的堪布活佛等高僧大德,你們應該去接觸和依止他們。如果依止和居住在具足聞思修功德的僧團裏面,那自己就會有一個慚愧心和羞恥心,始終不會有做非法事情的機會。

  若一個人依止賢善的上師和善知識,自然而然就會生起一種慚愧之心。當你依止很好的善知識和金剛道友的時候,仍然是放逸而行,那誰還能救你呢?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親自來,那你也就象是善星比丘和提婆達多一樣,照樣還是要墮入惡趣的。如果在僧團也不能好好持守戒律,那還有什麼辦法能使你持守清淨的戒律呢?所以自己應該好好地思維,在遇到這麼好的金剛上師和殊勝環境的時候,最好杜絕一切非法的行爲。

  雖然密宗裏可以享受妙欲,但密法深奧莫測,現在世間上有不少人錯認爲密宗只有雙運法和降伏法。他們以爲在大衆面前依止幾個空行母這才是密宗行者的行爲,似乎空行母越多,密宗的境界就會越高。還有些人把不信仰佛教的女人也攝受爲自己的"空行母",不管到哪裏去,也是出雙入對,而于降伏法,他沒有真正的菩提心,更沒有生圓次第的境界,並且對那些真正弘法利生的高僧大德們發惡心,妄想用各種降魔法來損害他們。如果這種不良作法蔚然成風,將會對密宗産生極壞的影響。

  能夠如理如法行持密法的人,在當今世界確實罕見。本來對密法是必須要加以保密,不能隨便公開,如象印度八十四位大成就者,如果大家閱讀過他們的傳記,就會知道他們是象野獸一樣在寂靜的地方行持雙運和降伏法的,而並不是在衆多人面前行持密法的甚深行爲,因此我們對密法不能顛倒行事。

  如今有些人以密宗爲借口,做出許多非法的行爲,如殺生、偷盜、邪淫等等,但這些實際上都是毀壞佛教的標志,同時也違犯了密乘的根本戒。學密的人不應該這麼做,我們應該是相合世間而弘揚佛法和行持佛法。真正行持佛法的人就應該象阿日班欽、蔣揚欽哲旺波等許多前輩大德那樣,實際上他們修持密宗的生圓次第的境界已非同凡響,但在外面上他們守護所有的別解脫戒也非常圓滿,並不象如今我們看到的這些"密宗師"。

  希望你們應好好地修持,不要以密宗爲借口,把自己惡劣的行爲都認爲是密宗的修法,然後自己作雙運降伏等等,這樣不但于己而且對佛法也會造成極大的損害。比如真正在密宗裏,高僧大德根本不會生嫉妒心而對別的高僧大德作降伏,也不會以貪心邪淫,否則,其結果必將摧壞自己的心相續。

  很多古德說:作爲大批僧衆的住持人,必須是一位清淨比丘,若是修持密行的瑜伽士來主持教法則比較困難。如果同時具有出家人和在家人二種福田,那必須由出家人來作住持。

  即使內心的證悟高不可攀,但外面的行爲也應該如法。對密法必須秘密去行持,並且密宗裏的法物也不能隨意給別人宣說,尤其是對自己本尊的名號及修法最好保持緘默,可是現在末法時代的很多密宗行者好象是商人做廣告,唯恐天下人不知。

  許多人以修持密法爲借口,不斷增長自己的貪欲心,他們經常尋找一些"空行母"。一些女人在沒有依止這些上師之前,本來出身貧寒,但當她變成"空行母"後,她的頸項上也就挂滿了一串串的珊瑚等奇異珠寶。這位上師也是穿著一件黃色的上衣,以爲自己很了不起,隨身帶著他的"空行母",仿佛自己是密宗中最大的一個瑜伽士,但這種惡行所造成的後果是令世人漸漸不恭敬出家人。他認爲自己的修行境界很高,得意洋洋,但實際上他的這種行爲是非法的,因爲密宗裏面的很多行爲都是必須要保密。

  現在非法之徒,將自己的某些密法行爲暴露于人前,這就是屬于魔衆的一種舉止。如果是真正的密宗行爲,那就必須要遠離一切世間八法到寂靜的地方去秘密行持,這樣就免得遭受到別人的誹謗,對佛法也不會造成各種危害。比如以前瑪爾巴譯師依止那若巴,在最後,那若巴已變成爲密咒師,而在外面根本看不出,爲了保密,當時即使是具無比信心的瑪爾巴親自去朝見,接見的時間也相當短暫,那若巴對他說:"你不要依止很長時間。"修持密法就必須要如此保密。

  如果內心具有清淨密法的境界,那五肉五甘露也可享用,雙運和降伏也能行持,比如誅殺敵人後就可以超度他。但在外面的形象應該以別解脫戒的要求去做,必須要受持比丘戒律。對此蓮花生大士和阿日班欽具有同樣的觀點,堪布菩提薩埵也曾講過:"在外面應遵守小乘的戒律,裏面則是密乘的境界。"

  如果具有智慧、福德和方便,那就能享受世間的一切幻化,實際上這也就是我們心中最殊勝無比的一種安樂。

  如此善說猶如甘露,哪怕此中的一句一滴也是能遣除世間的痛苦和疾病。可是對于如此甚深的教言,有許多業力深重的人卻是不願意接受,就象是一只蛤蟆不會去享受甜美的蜂蜜一樣。

  爲了末法時代的受苦衆生,我以慈悲心宣講了上面的教言,凡是想利益自己的人,對此都應該精進地修持。

  

《竅決寶藏海 06、自我教言》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