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一乘章第五

  

  白話佛經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一乘章第五

  

  

  佛對勝鬘夫人說:「你現在再進一步演說所有的佛都講授的攝受正法。」

  

  勝鬘夫人對佛說:「好啊!世尊!那我就講,請您指教。」

  

  勝鬘夫人隨即對佛講了起來:「世尊!攝受正法,就是大乘教法。什麼緣故

  大乘教法,生出一切聲聞乘、緣覺乘,生出一切世間的與超脫世間涅槃成佛的善法。世尊!就像那雪山上的無熱湖,分出八條大河,如此大乘教法,産生出一切聲聞乘、緣覺乘、世間的與超脫世間而涅槃成佛的善法。世尊!又像一切植物種子,都只有依賴土地才能生長,如此一切聲聞乘、緣覺乘、世間的與超脫世間而涅槃成佛的善法,都只有依賴大乘教法才能增長。所以,世尊!堅定地安住、信仰和奉行大乘教,施行攝救教化衆生的大乘法門,也就是堅定地安住、信仰和奉行聲聞乘教、緣覺乘教,施行攝救教化人的聲聞乘和緣覺乘的、一切世間的與超脫世間而涅槃成佛的善法。

  

  「比如世尊說到的六處,什麼是六處

  說的是正法住世(佛法住世);正法衰滅;受持比丘比丘尼戒,身、口、意的惡業,即得別別解脫;如法修學戒律,對于身口七支的惡業,就能降伏而滅除,離開家室親人,專門修習佛道、接受一切防止違悖佛道行爲心念的戒法。您是爲了闡揚大乘教法才講述這六處的。爲什麼這樣說呢

  安住真正的佛法,是爲闡明大乘教法才說它的,因爲安住大乘教就是安住真正的佛法。依真正的佛法涅槃,也是爲闡明大乘教法才說它的;依大乘教法涅槃,也就是依真正的佛法涅槃。防止邪惡過非以至處處解脫、調和身、口、意造作趨善和製伏邪惡過非,這兩種法門,義理是同一的,只是名稱不同,調和身、口、意造作趨善和製伏邪惡過非,也就是修習大乘教法。什麼緣故呢

  因爲歸依佛門學大乘教,得離開家室親人修習佛道,接受一切防止違悖佛道行爲心念的戒法,所以要講明大乘教的維護儀態威德的種種戒法。大乘的這些戒法,也就是能降伏而滅除身口七支的惡業,也就是離開家室親人修習佛道,也就是接受一切防止違悖佛道行爲心念的戒法。

  

  

  「所以,阿羅漢,沒有別異的出家與受具足戒。爲什麼是這樣的呢

  因爲諸阿羅漢是依如來出家、依如來受具足戒的。阿羅漢歸依佛門,阿羅漢還懷有微細的恐怖心,爲什麼呢

  因爲阿羅漢雖說已了生死,于涅槃中住,但還有變易生死,不能通達生死涅槃的平等性,所以仍然深懷恐怖心念,好像擔心有人提著利劍時時刻刻要殺害自己。

  

  

  「所以,即使修到阿羅漢也不能獲得徹底覺悟、涅槃作佛、法身無上、功德無量的無比悅樂,什麼緣故

  世尊!自己已得究竟自在,不須再別求歸依,就像世間的衆生無依無怙,有種種不同的恐怖,因爲有種種的恐怖,所以別求歸依。如此阿羅漢懷有恐怖心,所以歸依如來。世尊!阿羅漢、辟支佛懷有恐怖心,故知阿羅漢、辟支佛還有有余變易生死的法不盡,所以還有生;他們沒有成就最高果位的涅槃清淨,所以修的清淨行不純淨,雜有情欲汙垢;他們所修佛事沒有達到最高境界,應當修習精進不懈;他們還沒有完全度到涅槃彼岸成佛,當有煩惱須斷,正是因爲有煩惱沒有斷絕,聽以他們離無上的涅槃成佛境界還遠著。

  

  

  「爲什麼是這樣的呢

  因爲只有如來才能受到一切衆生的供養,才能真正覺知一切法,才能證得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成就一切功德;阿羅漢、辟支佛不能成就一切功德,說他們獲得了入滅超脫,那是佛爲了引導他們達到脫離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因爲只有如來才能證得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成就無量的功德;阿羅漢、辟支佛成就的只是有限量的功德,說他們獲得了入滅超脫,那是佛爲了引導他們達到脫離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因爲只有如來才能證得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成就不可思議的功德;阿羅漢、辟支佛成就的只是可以思議的功德,說他們獲得了入滅超脫,那是佛爲了引導他們達到脫離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因爲只有如來才能證得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把一切應該斷滅的煩惱,全都斷滅了,成就清淨行的最高果位即究竟超脫;阿羅漢、辟支佛沒有斷盡一切應該斷盡的煩惱,沒有成就清淨行的最高果位究竟超脫,說他們獲得了入滅超脫,那是佛爲了引導他們達到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所采用的巧妙方法。因爲只有如來才能證得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被一切衆生恭敬地仰望,超出阿羅漢、辟支佛、菩薩修行所能達到的境界,所以阿羅漢、辟支佛離無上的涅槃成佛境界還遠著。

  

  

  「說阿羅漢、辟支佛在內心裏領悟到斷絕煩惱超脫生死的四種智慧,到底達到灰身滅智、水遠清寂的涅槃境界,也是如來爲了引導他們達到超脫生死的最高理想境界所采用的巧妙方法,是佛爲隨順阿羅漢、辟支佛所講的,尚未顯示真實究竟的佛法理義。什麼緣故

  這要說到有二種死。哪二種死呢

  說的是分段生死、不思議變易生死。分段生死,說的是處在虛妄不實的叁界六道中輪回的衆生,按各自的形體段別、壽命限數生生死死。不思議變易生死,說的是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爲了濟度衆生,隨意受生而獲得形身,以至究竟獲得徹底覺悟。在這二種死中,以分段生死,說阿羅漢、辟支佛「我已脫盡生死果報的智慧」;因爲阿羅漢、辟支佛只領悟契合小乘修行的果位,尚未達到究竟果位,仍受著生死果報,所以說「清淨涅槃行已建立的智慧」;凡夫與人天是不能辦到的,七種修學佛道的僧伽也還未作到,因爲阿羅漢、辟支佛因斷盡虛僞煩惱,所以說他們「所作已辦」。

  

  

  「阿羅漢、辟支佛所斷絕的煩惱,更不能受作爲未來果報的後世身心,所以佛說他們「不再受有未來果報身」。因爲阿羅漢、辟支佛畢竟還未斷盡一切煩惱,也還沒有斷盡未來生死果報,所以佛說他們「不再受有未來果報身」。什麼緣故呢

  因爲有些煩惱,是阿羅漢、辟支佛斷絕不了的。煩惱有二種,哪二種煩惱

  指的是根本煩惱和隨起的具體煩惱。根本煩惱有四種,哪四種

  說的是叁界的一切見惑(即不能通達真如理體的錯誤見解),欲界的一切思惑(即迷戀世間色、聲等事物所産生的戀念思慮的妄情妄想),色界的一切思惑,無色界的一切思惑。這四種根本煩惱,能産生一切隨起的具體表現的煩惱。起的意思是,在極短時間內閃過的妄心都能使一定的具體煩惱相應生起。

  

  

  「世尊!與心不相應的,是爲無始無明住地。

  

  「世尊!這四種根本煩惱力,雖然是一切現起的煩惱所賴以産生的種地,但與無明煩惱相比,無論計數還是譬喻都表明比不上,世尊!如此無明煩惱力,與包涵著貪愛的四種根本煩惱相比,無明煩惱的力量最大。就像諸天中的魔王「殺者」,在他化自在天中,他的色身、法力、壽命、隨從,全都具備,神通力自在特殊勝妙,如此無明煩惱的力量,與包涵著貪愛的四種根本煩惱相比,它的力量最強大,是恒河沙那樣多的現起煩惱賴以産生的處所,它也使一處住地、欲愛住地、色愛住地、有愛住地等四種煩惱恒久不退。它是阿羅漢、辟支佛的智慧所不能斷絕的,只有如來無上覺悟的智慧才能斷絕它。如此,世尊!無明煩惱的力量確實是最大的。

  

  「世尊!又如取著爲緣,招致生死果報的身、口、意造作爲因,並由此因緣導致叁界中的生死果報,如此無明煩惱爲緣,證悟涅槃果的修行爲因,並由此因緣産生阿羅漢、辟支佛、大力菩薩的隨意變化身的變易生死。這叁種境界中他們叁種隨意變化身的現起産生,和他們修習證悟涅槃的産生,都是憑依無明煩惱而生起來的;無漏業與叁種意生身,都是有緣而生起的,並不是無緣,所以,他們的叁種隨意變化身和對證悟涅槃的修習,都只是與無明煩惱存在著因緣關系。世尊!如此包涵著貪愛的四種根本煩惱所導致的行爲,與無明煩惱導致的行爲是不相同的。根本的無明煩惱不僅與四種根本煩惱不同,而且與四種根本煩惱脫離的,只有修行證得佛的境界才能斷絕,只有憑借佛的徹底覺悟的無上智慧才能斷絕,什麼緣故呢

  阿羅漢、辟支佛雖然斷絕了四種根本煩惱,但是根本無明煩惱未斷,未得究竟,所以不得自在力,也沒有能達到領悟契合絕對真理的真如境界。斷盡了導致六道生死輪回的煩惱,剩下的就是根本的無明煩惱。

  

  「世尊!阿羅漢、辟支佛不再受生死輪回得最後身的菩薩,由于受無明煩惱的遮蔽不能證得最高理想的無上涅槃境界,對那些能斷絕無明煩惱佛智諸法不能理解,不能領悟。正是因爲對佛智諸法不能理解、不能審度抉擇,所以對應該斷絕的無明煩惱,不能斷絕,不能斷盡。因爲沒有斷絕無明煩惱,還只能說得上是有今生身果報的解脫,並非是斷絕一切煩惱的徹底解脫;只能說得上是有今生身果報的清淨涅槃功德。由于只是獲得了有今生身果報的解脫、有今生身果報的清淨涅槃行、有限的功德,由于領悟苦谛不徹底、斷離因緣果報不徹底、契合滅谛不徹底、修習道品不圓滿,…

《勝鬘師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廣經 一乘章第五》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