虔誠恭敬善知識的重要性
傳喜法師開示(10.05.23)
居士1:師父,我還想請師父開示,在家裏早上、晚上做煙供儀軌,我手勢就不打啦,就觀想一下。
師父:不用打。
居士1:這樣也可以哦?
師父:可以,就按照這個來,召請衆生的時候要悲憫心,就好像召自己的孩子一樣,施食要有觀音菩薩的大悲心。
居士1:靜不下來。
師父:靜不下來,要把它轉換。大悲,觀想叁惡道衆生就是自己過去的爸爸媽媽。但是現在末法時代,我們對爸爸媽**孝心有時候還沒有對小孩子的那個執著大,對不對?真的是這樣。還不如觀想那就是自己的小孩掉到了叁惡道裏去了,一想到這個,哎呀!要流淚的了,想到爸爸媽媽流淚的很少的。
居士2:師父,我好幾次在師父這裏受了不殺生戒,但是菜有的時候我還得買啊。
師父:哦,買菜那你就買叁淨肉。我過幾天去常熟,有一個寺院請我去,我去一下。關公叫武聖人,關聖帝君,封帝。在我們中國來說也是大家學習的榜樣嘛,他是不貪財不貪色,這兩樣就不得了,重義氣,義氣放在第一位,不重財不重色,曹操那樣收買他,那麼多的錢,送美女給他,他不要。送美女給他,他馬上送給嫂嫂做傭人了,服侍嫂嫂。那麼多黃金收買不了他,沒有座騎送他最好的座騎---赤兔馬,比現在的那個奔馳600還要厲害。送他,收買不了他,這就是重義氣,拜了兄弟了,不能出賣兄弟,背叛大哥。
所以過去我們中國的晉商他們主要就是崇拜關公,關公現在在全國各地被做生意的人供奉,這也是跟晉商分不開的,山西晉商自古就是供關公,現在很多人不知道也都跟著後面供。他在智者大師那裏皈依佛門,護持佛法,特別也是我們天臺宗的護法,我師父在最危難的時候,關公都現身保護,鼓勵安慰,所以我師父對關公有特別深的情懷,關聖帝君。
海濤法師他愛人家裏就有臺灣最有名的關聖帝君廟,他的出家因緣裏面有,臺北行天宮就是供奉關聖帝君的。我跟DB法王第一次見面的時候,DB法王還特意問我,關聖帝君的故事你們知道嗎?我說:“我知道啊!”“你們知道他現在的那把刀還在不在了
”我說:“這我倒不知道。”這到要好好打聽打聽,這把刀到底到哪去了。青龍堰月刀,他這把刀是血淋淋的,殺人無數。所以你看他的報應也是這樣的,死的時候也是斷頭而死,身首異處。
居士2:師父,像他這樣死了之後會去哪呢
師父:死了之後,做一個大蟒蛇嘛,殺心很重,殺心重就做個蟒蛇。因爲他的忠義,所以他有福,就做個山神。他真的身體就是個大蟒蛇,但是他會變,他會變人的形象,但是不能持久的,他是一個山神。我們現在的土地公啊、山神廟啊都塑長者的形象,其實它們真正的形象就是蛇,山神就是蛇。我這水庫請山神幫我護佑,顯過它的真身,有人就看到一條大蛇。後來我造第二個水庫的時候,它又來跟我弟子說,叫我再加持它的後半身,它整個身體有叁十六米長。
關聖帝君當時也是做一個大蛇,但是,他怨氣很重,還喊來喊去:“還我頭來,還我頭來。”這樣,怨氣很重。後來,師父們就開導他:還我頭來,你殺了那麼多頭,怎麼還?你這一輩子殺了多少頭啊?他還有一個形象就是什麼呢,關聖帝君坐在那邊,手捋著胡子,然後一個周昌,一個關平二個人,周昌扛大刀,關平拿帥印。他兒子也死掉了,他不僅自己被砍頭,他兒子也是戰死沙場,所以這個因果是很厲害的。
居士2:像他這樣,什麼時候他的業才能了啊
師父:他一皈依佛門就了掉了,皈依佛門那個怨氣一沒有了之後馬上就不一樣,品位增高。第一次叁皈依的時候,是在一位老和尚那,後來在智者大師給他受五戒。到智者大師那的時候,他人馬已經很多了,很威武了,衣袍銮駕什麼的,很威武的形象走過來。智者大師一看這就是一個福德的善神嘛,一番交談了之後,他非常地敬佩智者大師,就願意求受五戒,然後他供養了玉泉寺。
居士2:師父,他皈依的時候是以神的形象去皈依的?
師父:對,皈依的時候當時是一個山神,級別還不是很高的,但五戒的時候級別就很高了,現在是不得了了,現在是菩薩一樣了。
居士2:師父,對這些神明作爲一個受五戒的弟子來說我們禮拜他嗎?
師父:他是我們佛教的護法嘛,我們作爲弟子可以禮拜、感恩,他是護法,已經是菩薩了,他是佛教徒,而且是佛教的護法。對護法呢你禮拜也可以,問訊也可以,但你好好修就行,你好好修他不會那個的。我師父是對他很恭敬的,是很感激他的,合掌問訊,非常贊歎,每次見到了伽藍菩薩都很贊歎,非常贊歎。我們中國的伽藍神數量不多,在印度總共有十八位,以給孤獨長者爲首,護持佛教的十八位,全部是在家的大富長者。在中國呢,關聖帝君算,天臺山還有位道士,他也算一個。
居士3:師父,請慈悲開示,作大夫的他們也會替衆生背業嗎?
師父:會,病人到他那邊去的話,如果他是很善良的人,心態好的就會。所以過去做大夫特別是中醫,他每天都要打坐,而且特別重醫德,如果學佛、學《藥師經》那更好了。背業,人與人擦肩而過都會有。
居士3:有的人他發心就是重視衆生,那種醫德很高尚的大夫,他可能是自願的,還有一些人他是無意之中的,他不了解,也是會的。
師父:也會,因爲職業的關系,病人坐在那邊,他給他聽診啊,給他開藥啊,這已經發生關系了,醫患之間的關系。
居士4:師父,我們幾個人想跟您請教關于依師的問題,怎麼樣覺知善知識,怎麼樣依止善知識,包括依止善知識以後該怎麼做,想聽下您這方面的開示。
師父:《如何依止善知識》你們看到了嗎?我們印的。
居士4:還沒看過.
師父:這次請了好好看,專門是講這個。因爲佛法就這樣一代代傳下來的,所以對善知識的信心越大,我們業障消除越多,我們得到佛、叁寶的加持越大,才有可能成就。否則的話,不要說成就了,你自己學的話,自己過去的業力甚至也會被魔加持到。這麼多年來,我也是在現實生活中看到,這個情況越來越嚴重。
因爲現在末法時代,能夠明白依止善知識重要的,能夠如理如法依止的越來越少。相對來說出岔的越來越多,縱使很有善根,有的人很有善根,因爲我自己也是這麼走過來的。我以前也認爲自己蠻有善根的,但好在我對善知識有非常大的一種恭敬心,對他們有高的一種恭敬心,但我自我感覺也算蠻好的,這也是一種那個嘛,我看現在社會當中這種通病蠻多的。
但是經過多年,畢竟我有比較好的緣分,遇到這麼多好的善知識,對他們有很大的信心,在他們的加持下,這麼多年來越來越意識到,越來越感受到,真的太幸運了,也好危險。如果不是遇到這些善知識,我內心裏對他們生起非常高的恭敬心的話,如果就按照自己的那種狀態,那也不知道偏到哪裏去了。
我們現在受教育的嘛,讀書,自己也會思維,會覺得大概自己善根蠻高的嘛。如果心裏面再對善知識生不起那種恭敬心的話,我們這個時代還找得到善知識啊,現在越來越少,對不對,這些大善知識現在都圓寂的差不多了,剩下來的比較少,如果我們的信心上再不是很強的話就更找不到善知識了。
居士4:因爲對善知識有很多很多的標准,然後你要在現實生活中能夠依著一條一條這樣的標准去找,那個度也把握得不是那麼的好,是選擇有名的師父呢,還是明白的明師呢?兩個名(明)師到底如何去決擇?
師父:像《善才童子五十叁參》裏,他是依止文殊菩薩開智慧的,然後再經過一個一個推薦,對不對。自己如果去找,那如大海中尋針一樣的,還是應該有人推薦的,推薦是比較穩妥一些,這種會比較負責的。像書,書我看也不能太那個,有的人他進入寫作狀態也會寫得很好。有的比如說我們確定的,這位師父確實很好的,那他的書我們要認真地去看。不是說僅僅只憑一本書就能夠去決定,這不行。這個人我接受了,我接受他的書,有時候這也是很重要的。
老和尚哪怕他修行非常的好,傳承非常清淨,但是一本書也沒出,他也不善于言談。但是你從他身上找到一種感覺,你能護念住,你一直恭敬他像佛一樣的,在你身上都會越來越得到他老人家的那種功德加持,也不一定是要表達多少。我們現在年紀輕沒辦法,要多講一點,因爲很多人並不懂得那樣子去恭敬,不懂得無言也是一種說法。很多人不懂,很多人連我這樣講還聽不懂呢,很多最基本的東西還不知道呢。所以我們必須要去講,但是,真正比如說有一些成就者,他不一定要講,不一定喜歡講,像這種現在真的有。
居士4:就是有一種一直以來你會把他,以爲你是一個幸福的人,你找到了你的目標,可是當有一天不像你想像中的那個樣子,然後你信心會慢慢的一點一點沒有掉,包括所有的東西,當徹底無遺的表露在你面前的時候,那時候你會不知道該往哪裏去。遇到這樣的情況,我們是選擇離開呢?還是怎麼辦?
師父:如果說言、行這些跟佛的這個是違背的,跟善知識的相是違背的,又沒有別的善知識給你保證他是一位大成就者,你不能對他起邪念,沒有誰能證明他,只不過是你自己跟他的一個緣,你把他當善知識了,但是最後表現出的言行,都表現出了違背于佛教,違背于善知識的行爲的,還是應該遠…
《虔誠恭敬善知識的重要性》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