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讓佛光照亮生命前程

  讓佛光照亮生命前程

  傳喜法師臺灣開示(10.01.07)

  冷風中的思考

  我們先來唱《叁寶歌》,那個不需要看歌詞的,簡版的,南無佛陀耶!南無達摩耶!南無僧伽耶!南無佛法僧!皈依叁寶,我們一起唱。

  這樣皈依祈禱的時候,贊頌!用我們的生命去贊美,去皈依叁寶的時候,我們會得到一個很大的、安慰的力量。特別這兩天冷空氣來了,大家走在冷風當中的時候,更加會有一種孤獨感,生命的那種孤獨感。

  我以前沒學佛的時候,走在街上,很安靜的馬路上,風吹過來頭腦很清醒,但是會覺得很孤獨,但是又很喜歡走在街上那個感覺。

  那個時候就覺得,人啊,這麼渺小,就如秋風中的那片搖搖欲墜的葉子一樣。覺得生命這麼渺小,那我們每天活著的意義是什麼,我那時候常常會想這個問題。

  後來學佛了之後,慢慢地體驗。我現在所感受到的,皈依住持的叁寶,更進而皈依理體的叁寶,這已經徹底改變了我以前的那種生命的狀態。

  過去可以這麼說,是孤獨的。那時候我在上海,上海也是很熱鬧的城市。雖然那時候也開始有歌廳、有舞廳。但是很奇怪,再熱鬧的地方我都覺得沒意思,不喜歡那種熱鬧的地方。就是陪別人一起去,他們唱歌跳舞我都不喜歡的,我最多邊上坐著看看,別人來邀請我,我說不會,就是很奇怪的那種感覺。那時候就喜歡享受那種孤獨和寂寞,但是又找不到生命的答案,所以就很痛苦,感覺好像陽光都是黑白的,學佛了之後,這個心才越來越安定。

  《心經》裏面說,以一種智慧來看我們人的話,來分析我們生命的話,才知生命是由五蘊和合的,色蘊、受蘊、想蘊、行蘊和識蘊,是由色受想行識這五蘊和合的,我們這生命的感覺就是那五種和合的。

  但是你逐一的去分析的時候,沒有一蘊是真實的存在著。以前不懂得這個道理的時候,就是這個泡沫當中的我,你想找到一個真實的找不到,但是又明明就這個我天天在過日子,衣食住行,所以你這個生命沒有腳踏實地。我們中國人說腳踏實地,我們那裏有地,沒有地啊,所謂的這個我,這個時候只有痛苦。

  學佛了之後才開始有點明白這個道理,那開始打坐,享受這個道理。哦,五蘊是空的,我觀觀看,如果五蘊是空的,那自然的就像《金剛經》裏所講的,你不應該住任何一個狀態而生其心啊,對不對,因爲哪一蘊都是空的嘛,你不能住色生心,也不能住受生心,也不能住想、行、識,都不能住的。你住這個心,那心就迷亂了嘛。那你心應該什麼?應該是智慧的,智慧的狀態是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時候生命的位置開始慢慢的撥正過來了,撥正過來的時候,就可以度一切苦厄。

  長說短說皆奧妙

  佛陀講了叁藏十二部,講了八萬四千法門。《心經》裏面第一句就解決了,“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也就是一切顛倒輪回的衆生,如果你能了達五蘊是皆空的,那是什麼?大事已辦,生死已除,苦海已出,就已經結束了。

  那還可以更簡單,更簡單是什麼?觀世音菩薩名號的德,是什麼?觀自在菩薩。這個“觀自在菩薩”,後面的都可以省略了,“觀自在菩薩”。

  我們現在是怎麼樣呢?這個觀不自在,我們觀都是落種種境界。這個五蘊的泡沫把我們的觀,這一個佛性給淹沒掉了,所以叫背覺合塵,背著我們這個觀的佛性,而合到五蘊的泡聚中,聚沫之中,所以我們的觀不自在,我們的觀都淹沒掉了,故有生死輪回流轉。

  如果觀自在,不住色身香味觸法而生其心,你能把我們的佛性作爲主體的話,明明曆曆,不迷昧,那你就一念清淨心,便是法王印,那個觀就是佛性啊!如果這個觀作主了,能夠自在了,那我們也度一切苦厄了。所以佛法真的是很奧妙。《心經》我們可以把它放長了說,也可以縮短了說。像智者大師講《妙法蓮華經》,題目當中的一個“妙”字就說了九十天。

  我前兩天在桃園心屋講堂那一課,我講了《法華經》、《華嚴經》,在場聽過的還有幾位在,那天講了幾部經?五部經。一堂課講了五部經,而且很大的經哦,《法華經》、《華嚴經》、《金剛經》、《心經》、《阿彌陀經》,一堂講了五部經。智者大師一個字可以講九十天。我們現在大家有沒有這麼一個福報,你坐在這邊,我們講九十天試試看。那糟糕了,不要說回去了,家裏人找到這裏來了,馬上把我們告上法庭,所以我們現在人的福報跟過去不一樣啊。

  少欲知足是加行

  現在大陸已經是冬天了,在古時候,是農業社會的結構,以農業爲主的,整個冬天是沒有事情可以做的,所以大家這個時候可以修行。秋收之後,十月十五號就進入精進禅七了,山門可以關了。山門一關,到場的人,除了做義工護持的,其他人都可以精進用功了。一直可以到正月十五號元宵節,打十個七。

  有一些住山的就更不用說了,住山的九月份就封山了,一直要到來年的叁、四月份。像終南山就封山了,我們虛雲老和尚,種叁百六十五顆山芋就行了,要吃的時候,地裏面拔一顆出來,多少就那一顆,過去的人少欲知足啊,他可以把精神都用在修行上。

  我們現在多麻煩,我們在座的,你家裏有多大?打掃衛生夠不夠麻煩,所以有的人就請阿姨。我們中國人一般雇保姆不叫保姆,叫請阿姨。有的說請工人,有的就喊傭人。像我們臺灣有的家裏房子太大,自己打掃不過來,請菲傭。

  但是你自己很費事的,就這個衣服好了,衣服就很多套。物質越發達,我們的心就越疲憊。怎麼樣能夠簡潔明快、少欲知足,這是修行的一種加行啊,修加行。這個不能夠完成的話,你進入禅定,或者是提升生命的一種佛法的經驗就很難,很難體悟。

  精進無畏菩薩行

  像行菩薩道,又是另外一種不同的修行方式,它是什麼?它是一種奉獻。所以菩薩修法就是自未度者而度衆生,乃菩薩發心。他關心別人超過關心自己,所以在菩薩的修法裏面,他是要修到一點利已的心都沒有,心心念念是想著衆生。

  像現在我們尊貴的海濤法師也是,排得滿滿的,每天就是爲衆生忙,忙到連起煩惱的時間也沒有,想生煩惱沒時間,煩惱的這個魔想追也追不到,一直沖沖沖。所以他總結不能停下來,一停下來就會被業障追上,魔的力量就會追上你,這也是一種修法。停下就被業障追上了,和五十條狗那個比喻蠻像的,五十條惡狗在後面追著,不能停啊。

  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是衆生業力幻化出來的,但是發了菩提心之後,就要轉衆生業力,叫轉染成淨。如果你轉的力量小一小,怎麼樣?好像赤道熱帶的地方,很熱很熱,空調的力量稍微小一小,那熱就會平衡不了,它就會超過你的冷氣,讓你熱的不得了,所以冷氣不能停,這都是師父比喻的。我們在海外弘法的時候,師父這樣比喻,大家感受最強烈了。

  我們也是的,我們菩提心不能沒有的,菩提心一消失了,好了,你又被這個幻化的業力給罩住了。菩提心一減少,我的觀念就放在第一位了。我的觀念是什麼?我的觀念就是痛苦的源泉,一切的苦難是從我生的,一切快樂的源泉是從無我生的。所以這也符合于我們前面講的《心經》的道理,“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如果你的五蘊不空,不單單度不了苦厄,自己還在苦厄中。所以佛講這個《心經》,像觀音菩薩救苦救難的,首先他滅苦。因爲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就在苦海中,所以,五蘊皆空,滅一切苦,度一切苦厄。

  佛陀有時候講另一個角度,他說如果你能夠這樣修的話,你得一切樂,得極樂,你能夠無量光無量壽,你就往生極樂。無量光無量壽,跟照見五蘊皆空,是不是一個道理啊,就是一個道理啊。你能無量光無量壽,你就能照見五蘊皆空;你能五蘊皆空,你就有無量光無量壽的佛性智慧啊。你能滅一切苦、度一切苦厄,那你肯定就是極樂的,這都是一樣的,滅苦也好,得樂也好,這個都是一樣的。

  所以佛在說《無量壽經》的時候也是這樣,說極樂世界多麼快樂,反過頭來再說我們這個世界五痛、五燒、五濁。然後又告訴我們,要超越出五痛、五燒的這個世界,哪怕叁千世界滿中大火也要沖出去,不要畏懼,不要被這個假相嚇住,沖出去,超越出去。

  有的人他智慧比較小,你叫他直接理解佛法,他很難理解,那就讓他進入這個遊戲規則吧,這個遊戲規則會教育他,這個遊戲規則也會讓他成長。他如果"我"很膨脹,如果貪嗔癡很熾盛,這個社會自然就會處罰他。

  一個我執很重的人,讀書是讀不好的。這種貪嗔癡很重的人,他不能夠把大腦騰空來學習知識,他對老師所講的很難完全的去接受,所以首先一個他讀書成績就不太好,不會得到好的學位,他研究也不能夠掌握到社會很核心的那些生産力,所以他就要受貧窮沒有地位的這種逼迫。

  我執越強,越是受別人領導,種種地束縛著他。他如果用貪嗔癡的方法去擺脫,家裏人也不會接受,社會也不會接受,所以有警察還有監獄。他摧殘自己,那還有醫院。摧殘過份了,那就開始死掉了,就活不下去了。所以這個時代,從我來看,它對有些下劣根器的人,是有好處的,這個遊戲規則它驅趕著大家,有很多就被這個時代淘汰掉了。

  對低劣根器的人,它是有好處的,這個遊戲規則能驅趕他。但是對于有佛性的人,上根利器的人,那這些東西又不是一個好東西,這個遊戲規則有它的缺點,你要超越出去。你不超越出去,就被它卷進去了,雖然這個遊戲規則它也是虛幻的。它對活著的,好像五彩缤紛,但是對死了的是毫無用處,萬般皆不去,唯有業隨身。這業不是覺悟的業,恰恰是惡業,有漏的業。

  心靈迷失于物質世界的恐怖

  就好像我們現在坐高鐵、坐飛機,對活著的人好像覺得很方便,我一下就可以到這裏,我一下可以到那裏。但是機械化程度越高的東西,它本身的人性的含量就越來越少。人性的含量,我們不會感受,我們活的人用覺得很方便,像這個樓梯啊、電梯啊,好像設計的…

《讓佛光照亮生命前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