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行布施饒財富
傳喜法師正月初五法會開示(10.2.18)
布施波羅密
大家新年好!我們現在還屬于春節期間,特別今天,是什麼日子?我們民間說是接財神的日子。除了接財神,我們爲了今天也做了很大的准備。念《金光明經》,也有跟大家具體講解財富來自于哪裏。昨天我們特別還看了那個電影《智美根登》,這是佛陀往昔行菩薩道的時候,修布施波羅密,波羅密是印度話,到彼岸,圓滿的意思。修布施而圓滿功德,圓滿布施功德,所以我們甯波人說量大福大。
我們昨天看了那個片子,在座有不少昨天看過,也有一些新來的沒有看。量大福大,我們這個量跟菩薩比起來怎麼樣,就顯得我們有必要拓展我們的心量。
菩薩作爲王子,得到爸爸媽**寵愛,和群臣百姓的擁護,他的與生俱來的悲憫心,覺得自己的富貴能夠幫到很多的苦難衆生,所以他跟爸爸提出請求,能不能給他財富甚至給他國庫這樣來幫助苦難的衆生。
爸爸對孩子這種仁慈的心非常支持,所以爸爸給他權力,但是爸爸跟他說除了你的性命和鎮國之寶兩樣不能給人之外,其他任你怎麼樣的布施,滿你的願。但是在布施的過程當中,他甚至把國寶也給了來乞討的人,違犯了爸爸的意志,所以得到懲罰,罰他去一個條件艱苦的偏遠的地方,流放十二年。
他的妻子孩子跟著他一起流放,他發的願是滿一切衆生,所有人只要需要,他有就會給與,他發的這樣的願。結果在路上,別人又分別要去了他的小孩,天上的天神被感動了,來試試看,這個人真的假的,就要去了他的王妃,他的愛子。他自己在十二年的流放生涯當中系念叁寶修行,甚至在十二年圓滿之後,當別人來乞討他的眼睛的時候,他還是完成自己的願力,把自己的眼睛也給對方。
所以看這個電影我們很感動,但是我個人也是覺得很慚愧,我們的心量能不能這麼大。人分好幾種,看了這個片子有好幾種心態,有的人看了之後會覺得我們也應當像這樣學習啊,有一種人會有這種心態。
有一種人對王子的這種行爲沒有敬重的心生起,因爲什麼?完全不能理解,甚至還反感,那他就生不起隨喜的心。
有的人生不起隨喜心,但是自己有慚愧心,能生起慚愧心,我們的心量達不到,標准達不到,我們的心量連理解的這個份都沒有,會有慚愧心。
有的人不僅沒有隨喜心,甚至連慚愧心也生不起來,甚至還會生起怎麼樣的心呢,逆反的心。
每個人看到這樣是有不同反應的,這也表明我們每個人學佛,心裏面平時的功德積累不同。我簡單的講一下的話就是我們在今天,接財神的這天,我們說量大福大,這句話基本上都能接受,特別是我們甯波人。但是具體怎麼樣,這個量怎麼大?你跟菩薩比一比看,所以佛爲什麼福慧圓滿,福慧兩足,我們不足,我們是嚴重不足。甚至當今世界發生了經濟危機,經濟危機就是什麼危機,就是福報的危機,經濟危機就是福報危機,世界性的。那就說明我們這個世界離量大,差的越來越遠。現在的人標准的都自私自利,個人都只管自己,甚至自己還管不過來,還坑蒙拐騙去害別人,損人來利己。
菩薩是奉己爲人,早期也有提出我們這句話的,曾經是政治口號每個人都熟悉,叫毫不利己專門利人,這句話是佛菩薩修行的境界啊。不管怎麼樣,過去還提倡啊,毫不利己專門利人,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對不對,這是佛菩薩的一種境界。所以我曾經跟一些領導我也說,要想達成這個,那要好好認真學佛才行,我們中國確確實實也以佛教爲主,佛教得到大家認可。
但是修行的過程是很不容易的一個過程,怎麼樣拓展我們的心量,我們現在福要大,福要大那量要大,你這個量怎麼才能大?拓展,你能不能有效的拓展。我們中國有一句話叫“舍得舍得”。“舍”就是布施。所謂“布”就是不分對象的,不是說你兒子來了你就可以布了,別人的兒子來了,你說跟我不相幹,那就不叫布。布是什麼?就是平等的意思。“施”是施與,平等的施與,所以布施是很難的。
昨天那個影片裏大家有看到吧,我們甚至已經替他擔心了,心裏面又揪起來了,不知道我們這個王子菩薩又要布施什麼了,也不知道這個要飯的要來乞討什麼了,我們都替他擔心,替他生氣了,這個可惡的要飯的怎麼又來了。但是這個菩薩怎麼說,菩薩很尊敬的對他合掌:尊者,我看到你我很高興。你看,喊對方是尊者。甚至包括那兩個來乞討要他老婆要他王妃的,說我們家裏窮,什麼都沒有,你能不能把你的王妃給我兩個人呢?他就:尊者,尊者。不僅這樣,還交代他的王妃,說你要像尊重我一樣的尊重他們,服侍他們。你看,不容易吧。
所以這個片子裏有好幾個,一個菩薩要成就菩薩的行爲,這個叫孤掌難鳴,那這個王妃你看品格好不好?我們現在還沒領結婚證呢先到公證處公證家産去了,那肯定是沒有這個境界的,根本談不上。布施的所有都有我半份,我的一半,那還行。
今年春晚趙本山演的什麼,正好演的《捐款》。捐款是什麼,捐款就是布施。捐款,一不小心把他親家的那一半也捐掉的時候就有戲了,這個戲就從這展開的,今年春晚這個話題也不錯,大家要思考這個問題。
如果是捐到你的錢,你怎麼樣,這個就是這樣的。所以菩薩的行爲,爸爸媽媽這麼愛他,妻子也是這麼通情達理,可以知道那個時候人的素養還是非常高的。
久久的思考
我們現在真的很難去理解的,我看經典看了多少年了,這一直是我心裏面的一個公案,一個謎,不同區域對佛法了解程度不同,所表現出的境界都不同。包括我們中國的法師要到印度去取經,印度那邊學佛法學得比較深入的人跟我們這邊表現的境界是不同的。
印度也是一個農業國家,像這種山是很稀奇的,很少的,基本上都是平原。喜馬拉雅山一過,下面基本上都是平原。大家知道,印度人很多,國土面積比中國小。但是到那邊我才了解到,雖然比中國小,但是他大多數都是可耕用土地,而且一年可以出産兩季到叁季,冬天最冷最冷就是現在這種氣候,所以他的麥子冬天就可以長到很好,只要一到春天麥子很快就成熟了。有大面積的耕用土地,他溫暖的季節又比較多,陽光啊、氣候都比較好,所以他們糧食饑荒的問題我看暫時還不會有。
有位去取經的師父到了印度之後,他到田裏面,別人種地,他問別人能不能給我一些吃的呢,我肚子餓了。他說前面不遠就是我家,你到我家裏可以給你的,他還讓他帶一句話,說你到我家裏面順便跟我家裏人說一下,兒子跟著我在這裏犁地。蛇是冬眠的嘛,有時候一犁把蛇給犁出來了,他的小孩子跟在爸爸後面玩,結果蛇出來之後,大人倒是過去了,小孩子看到蛇,冬眠的蛇是很毒的,越是冬眠的蛇越毒。這個大家動物世界看多了應該都會了解,蛇如果冬眠期過了,吃食物會把它的毒液稀釋,所以那個時候毒性不是很大,冬眠的蛇最毒了。
小孩子跟在爸爸後面,結果就被犁出來的蛇咬一口,當場死亡,爸爸看小孩子被蛇咬死了,也不傷心也不哭。碰到一個師父來化緣還跟他說前面不遠就是我家,你去跟我愛人說飯送一份就可以了,不要送兩份了,兒子剛死了。讀到這點你怎麼理解?很難理解的。
後來我去西藏學習的時候,西藏人對小孩一生下來很值錢的,馬上請活佛、上師來加持念經,忏悔他前世的罪。小孩子身上護身符渾身帶得都是,別人帶一個,他幾十個,堆得滿滿的,那一條線上綁的滿滿的,都是護身的小袋袋。
人生下來小時候比較值錢,一個死了比較值錢,死了之後家裏變賣家産,想盡辦法來超度他。但是半路不是很講究,半路就是追求修行。修行的時候要有吃苦耐勞的品德,這我看了也是不理解。他們那個地方醫療條件比較差,小孩子死了也就死了,沒覺得什麼,拿個布包著到師父那邊請念破瓦法。我去就念了很多,我們在寺院裏參加法會,過一會兒有人來獻哈達,給錢,法會休息的時候就出去,到草坪上往那一坐,前面放一個就念。我一開始不知道,以爲什麼小雞小狗呢,不知道是什麼,念好了之後我才問他們,他們說是家裏的小孩。
我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傷心,沒有的,沒有這種傷心。但是,是不是他們沒感情,不是這樣。他們對上師叁寶的那種情感,他們的合掌,他們的眼神,他們祈禱上師的時候淚水會流下來,祈禱佛菩薩的時候。自己有時候真的信仰上不是說你一看到就會理解,就會接受的,很久要去思考的。
安貧樂道和諧共存
像我們現在,包括去印度,你去朝聖。你看到印度那些人那麼貧窮,你也會想他們真貧窮啊。但是你有沒有反過來想一想,到底是他貧窮還是你貧窮,這要花好久去想的。我們在坐的今年去了很多,跟海濤法師,我們內地的就有六十多個人去印度朝聖,朝聖回來大家基本上都會有這種感覺,很窮。
那反過來是他窮還是我們窮,這個就要問了,你是指物質上還是指精神上。物質上好像是他窮,我也深入去考察,很多印度的農民真的是家徒四壁,房子都矮矮小小。因爲你造大房子需要多的財物,房子小小的,有窗的形狀,當中沒窗的,有門的形狀,光有門框沒有門的。最多門上面飄一塊布簾子。
有時候我特意看,我還走進去,一般性的房子不會超過十個平方,矮矮小小。進去有什麼家具呢?沒有什麼家具,很少,我是看一般性的那些,也是算印度比較貧窮的地方,他就是這樣。進去沒有什麼家具的,靠著窗子的地方有一個像床的位置,爲什麼說像床呢,其實沒有床,好像拿像土的磚,也…
《廣行布施繞財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