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說我一定要當了官了,考了公務員了,我才幸福了,我一定要賺了大錢才幸福,幸福跟那是不相幹的。正因爲這樣我們有希望了,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幸福的。什麼可以擺脫煩惱?智慧,智慧就可以擺脫煩惱。所以學佛是學一種生命的陽光狀態,賦予生命一種智慧的狀態。
真實不虛的聖者——釋迦牟尼
今天我主要還是讓大家了解,因爲很多人一想到佛教,就想佛教是迷信。有的人讀書,甚至有的黨員說我是無神論。也有的人說我信是信,我現在沒辦法,我們黨員是無神論。我跟他說我們佛教不是神啊,佛不是神,佛是曆史上真實的人。釋迦牟尼佛是不是二千多年前真實的一位人,考古學家都有考證的。
我們印度八大聖地朝聖剛回來,每一個聖地都確實有啊。像我們到聖地,最主要的一個曆史證據就是佛涅槃之後二百年建的阿育王石柱,阿育王之前他沒學佛稱爲叫黑阿育王,後來覺悟了,有個出家人把他度化了之後,他開始信佛了,這個時候稱爲白阿育王。白阿育王的時候他去拜祭佛陀聖迹,每到一個地方,他都下一個指令,比如說我們在瓦拉那西鹿野苑,這個地方阿育王石柱上刻的什麼字呢?他說:不恭敬僧寶這是有罪的!他是皇帝耶,他在這邊定法律一樣的,他到了這邊說不恭敬僧寶是有罪的,那誰敢不恭敬僧寶。
他在佛涅槃二百年後去朝拜佛陀的八大聖地,留下了很多石柱,阿育王石柱。現在考古界挖出來,證明佛陀是在的。甚至很多的考古挖出佛陀的真身舍利,我們中國有很多,中國北京有佛的牙齒,靈光寺佛的牙齒舍利;西安以前是中國的政治中心,唐朝時候國都是在西安,西安有佛陀的手指舍利;南京去年出土了佛頂骨舍利,南京以前也做過中國的政治中心。你有沒有發現,哪裏住皇帝,佛的真身舍利就供在哪。杭州以前做過中國的政治中心的,杭州以前供過佛陀的頭發螺髻,供在雷峰塔。
我們甯波,甯波這個地方人口繁多,佛陀以前觀過,相繼要出現二億人的地方,就有舍利伏藏在那邊,到因緣成熟的時候,這舍利就現到人間來教化衆生,做衆生福田。像我們甯波阿育王寺,就有阿育王供養的佛陀的頭發,佛陀頭頂頭發燒出來的舍利供在那裏,這些遍布我們中國。現在世界上很多地方學佛的因緣成熟了,舍利都開始現到人間來了。因爲阿育王曾經造了八萬四千塔,每一個塔當中都有佛的真身舍利,這是鐵證如山的。
佛是曾經來到人間的,他叫什麼名字,爸爸叫什麼,媽媽叫什麼,兄弟叫什麼,都有的。他幾歲出家,幾歲在哪裏成道,幾歲在哪裏開始弘化,度了哪些人,不要說佛是真的,佛經典裏提到每一個人都是真實的,是這個世界上真實的人,發生的事情都是真實的。佛講的話被記載下來,這是佛的智慧語言,這也是真實的,我們叁寶沒有一個是虛構的。跟神和鬼是不相幹的。你說無神論,我們佛教又不是神又不是鬼,佛教是客觀曆史存在的,是被當今社會公認的,對人類影響最大的人物——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什麼意思?釋迦族的聖者,祂本來是迦毗羅衛國的太子,祂可以做皇帝的,他爸爸就生他這一個兒子,指望他繼承王位的。但是他看到人間很多現象不是政治可以解決的,所以祂就通過一種修道的方法來拯救人類,這條路祂走圓滿了。同時也給我們證明,我也是爸爸媽媽生的,我就在我的有生之年完成了人生的覺悟,這條道是可行的。
佛陀當時把這個思想傳遞給他的信徒,追隨他的人的時候,大家聽到之後,很快地證得了聖果。佛陀摸索了很多年,我們漢傳佛教裏說五年參訪,六年苦修,至少我們知道佛陀摸索了很多年。祂跟弟子們講,度喬陳如等五個人的時候,叁轉四谛**,他們就都證阿羅漢果了。在小乘佛教裏認爲佛陀也是阿羅漢,最大果位就是阿羅漢果位,佛陀也是大阿羅漢。那五個人聽佛陀講講,沒幾天時間就全部證阿羅漢了。說明只要方法有了,那就很簡單了。
像我們如果生一個病,有可能會病很久,但是一個好的醫生遇到了,他對症下藥,一貼藥下去,馬上病就好了,妙手回春啊。佛的方法也是這樣的,這就是我們的財富。佛把法留在我們人間,方法留在人間,這是我們整個人類的財富,祂也沒有國界,因爲文化本身沒有國界,智慧也沒有國界,幫助人的慈悲心也是沒有界限的。
僧寶呢,也是一代一代的,從佛陀那個時候,佛就跟繼承人大迦葉尊者說,你沒有把法傳給下一代的時候,你不能離開人間。一代一代佛都安排好了。對阿難尊者也說,你的徒弟沒有遇到之前,他沒有開悟之前,你不可以入滅。然後交待你那個徒弟將有一個徒弟,是誰,他在什麼城,名字叫什麼,以後你遇到他,他會開悟,你要找到他,他是法的繼承者。
認識有漏修無漏
佛陀一代一代授記到達摩祖師,達摩祖師是西天第二十八祖,到我們中國來他是東土初祖,第一祖。達摩祖師先從廣州登岸,那時候梁武帝的皇城是在南京,派大臣把達摩祖師接到南京來跟梁武帝見面。梁武帝被稱爲菩薩皇帝,每天都帶大家念經的。有時候梁武帝自己還講課,披上袈裟講課。從後宮到大臣,大家都跟他一起學,他護持叁寶,叫叁裏一庵,五裏一寺,別人想學佛了他就護持,所以那個時候女衆出家,男衆出家很多,度了很多比丘、比丘尼。自己建寺安僧做了很多工作,甚至自己都出家過叁次,被皇太後拿重金把他贖回來。有時候一不小心人沒有了,皇宮裏皇帝沒了,趕快派人打聽,原來跑到哪個廟裏出家去了,出家過叁次。每次都是皇太後帶著大家哭哭啼啼的,拿黃金到那個廟裏,對方丈說不能讓他出家,黃金給你們,把梁武帝帶回來。
所以他碰到達摩祖師的時候就問他,像我這樣這麼信佛,您是西天的祖師,我建寺安僧,這個功德有多少?你想想看,我們前面講過了,如果你的生命只是建立在你看的見摸的著的這上面,這有沒有功德?沒有功德的。這是什麼?這是生滅法,這是在低級狀態。低級狀態有沒有功德?沒有功德,那最多叫福德。福德是有漏還是無漏的?有漏的。有漏的不叫功德。即是功德就是無量,我們說功德無量、功德無量。無量是形容功德的本質,功德是無量的,功德是無漏的。你在低級層次裏面這不叫功德。
所以達摩祖師跟他說:無。他一聽不爽,我這樣子還無啊!他繼續問:那有沒有凡聖呢。我問你們有沒有凡聖,你們怎麼回答?你如果在低級的狀態裏面,那就是有凡聖對不對,在低級狀態是凡,聖者是不生不滅的,那是有凡有聖。但是從聖的角度來說有沒有?聖的角度是沒有的。佛性遍一切處,佛光是普照的。
我們現在外面的光,這是物質的光,是有黑暗的吧,有明有暗。真的佛的光有沒有明有沒有暗?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所以他問,那有沒有凡聖呢?祖師跟他說:無。那他一聽也糟糕了,無。他繼續問:那現在在我面前的人是誰呢?他意思就是說,你說聖人也沒有,那你在我面前,我把你當聖的。他也不好意思直接說,他只是說在我面前的人是誰呢?梁武帝問達摩祖師,這時候語氣已經有點不太高興了。達摩祖師還黑著臉說:我也不認得。你也不認得,好了僵在那邊,話講不下去了。
這叫什麼?法不投機啊,這個因緣錯過了。達摩祖師出皇宮的時候,天色已經快黑了,他走到江邊的時候已經沒有船夫了,沒有擺渡的了。摘了個蘆葦往江中一丟,踩著蘆葦過江,一葦過江。
梁武帝還想,我這樣子把他從廣州請過來,心裏就憋在那裏。問他們那大胡子和尚哪去了?他們說大胡子和尚踩一根蘆葦過江了,到江北去了。哦,這時候有點後悔,這麼厲害,踩著蘆葦就過江了。梁武帝派人追,追不到。
達摩祖師過江到了現在的嵩山,那有個洞,現在叫通玄洞。那個洞非常好,在那一坐九年,影子都印在石壁上。可惜石壁被砸掉了,破四舊砸掉了,那是無價之寶啊!還好,我這次到泰國,泰國還留有達摩祖師的影子。因爲達摩祖師來中國之前,在泰國的一個山洞裏面打坐,那時候的影子留在石壁上,但那個時候比較瘦。後來來中國走了一圈回去,在中國吃的比較好,達摩祖師胖了,又到那個洞裏打坐,又留了一個影子,所以那個洞裏,一個瘦的達摩祖師影子,一個胖的達摩祖師影子。
我前不久剛剛去過,那個片子已經出來了,你們可以繼續關注,一出來就挂在網站上,叫《迎請佛足迹》。因爲佛也去過那地方,並且踩下過腳印,這次那裏的方丈給我一份,代表中國給我一份。給海濤法師,臺灣也一份。現在已經寄到我們甯波了,但是腳印還沒取回來,還在通關,通好關之後請出來,供在寺院裏。以後歡迎你們去頂禮,頂禮膜拜,那是佛的腳印。
達摩祖師在人間,我前面講這個故事,也就是通過這個故事讓大家知道什麼是生滅法,什麼是低級的法,什麼是有漏的法。我們平時做人就是活在低級的生命狀態裏,學佛要追求高級的,要追求解脫的,追求不生不滅的。那你念那一句阿彌陀佛,你知道無量光無量壽,它是可以超越時間、超越空間的,在時間上可以超越時間,在空間上可以超越空間,在時間上可以超越空間,在空間上可以超越時間,叫無障礙。
挖掘內在的佛性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手裏拿著念佛珠“阿彌陀佛”念著,心裏想的還是世間的。你心要與這句佛號相應,如果不能相應,那你還是要聽師父講法。比如說我們今天來開示一下,那有的人也會進入這種狀態,無分別狀態,無內無外,無分別狀態。經過我們佛性的這種四維以上的,五維、六維、七維以上的,無內無外,佛性的狀態。
但是這不是一天、二天就可以,有信心然後多聽法,會破執著,破我執。佛陀以前也說,跟聲聞弟子們講,他們就是因爲佛陀真理的聲音破我執而證道的,所以叫聲聞,因聞聲而悟道的,破了我的執著,而證得了漏盡通。
我們現在很難辦到,但是像我們今天下午在這裏講,我在講的時候,你慢慢越來越進入狀態,你會覺得越來我執越小了。有時候聽法不一定要睜著眼的,也可以眯著眼聽,聲音在你耳邊,講的內容無內無外的,你的佛性就是無內無外的,我現在是把你裏面的佛性挖掘出來,讓你的佛性也會放光。
放生的時候講無明無性本是諸佛的不動之體,我們的無明,我們無所了知的這個,對佛性一竅不通的,但是它不是固定的,慢慢慢慢我們在講的時候,我們在思維的時候,請問我在講這個的時候我是不是在念佛?(衆:是)。你們在聽的時候,是不是在教你們怎麼念佛?(衆:是)。哎,教你們怎麼念佛。如果你們會了,當然不要我教了。已經會了的請舉手,哦,不錯。鼓掌鼓掌,他已經會了,有一位已經會了。畢竟會的只有他一個有膽子敢舉手,其他都說還不會。
但是你們平時會不會念佛,都會念吧,南無阿彌陀佛!不管方言念還是梵文的南無阿彌陀佛,大家都會念。那爲什麼佛要跟舍利佛尊者講,甚至舍利佛尊者也只有聽的份,舍利佛是大阿羅漢智慧第一。請問阿羅漢的空跟阿彌陀佛的空一不一樣?不一樣的,阿羅漢裏面的空是福慧沒有圓滿的。那初果的見性的,法眼淨的人須陀桓,須陀桓他有沒有開悟?他有沒有證悟空性?須陀桓他是開悟的,他也證悟了。但是須陀桓果跟阿羅漢有沒有距離?有的。
這個比喻我們書上也有,有的見太陽如初生之日,有的如日上叁竿,有的是如日當頭,不一樣的。那阿羅漢的空性跟菩薩的空性一不一樣?空性上本體是一樣的。比如房子,你走進一個八平方的房子,跟走到一個八十平方的房子,裏面的空一不一樣?這空本身來說是一樣的。但是空的體積一不一樣?空的體積不一樣。因爲面積的緣故,你這個八平方,你的體積多少?比如說叁米高,那就八乘以叁,二十四立方米。那你八十平方也是乘叁是多少?二百四十,二個空雖然都是空,但是空的體積不一樣。
你現在到一個大禮堂,八百平方米,空一不一樣?一個毛坯房,沒裝修的,你走進去,那個空一不一樣?空一樣的,但是莊嚴一不一樣?莊嚴不一樣。毛坯房還沒裝修對不對,這是不同的。所以五十叁位菩薩他們的空都是一樣的,但是空的體積不一樣,空的莊嚴不同,還是不一樣。
那阿彌陀佛的空跟菩薩的一不一樣?(衆:不一樣)。阿彌陀佛跟釋迦牟尼佛的一不一樣?(衆:不一樣)。那是一樣的,到佛都是一樣的,佛都是福慧圓滿的,都是一樣莊嚴的。但是在半路上那是不同的,還是不一樣的。所以念一句阿彌陀佛還是不容易的,爲什麼?祂是圓滿的。
《讓佛性放射光芒》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