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就是說,你要達到這個程度那是不容易的,爲什麼?方法很簡單,但是需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就是這個道理。
現在我們佛的這些遺教弟子們,爲什麼要讀《高僧傳》呢,讀諸佛菩薩的傳記啊,也是增加一種信心。
這個佛法超越世間的,世間的苦雖然說不盡。回過頭來說,要了生脫死,出世間之道,看上去好像比較苦,其實啊其樂無窮,修行的快樂是人很難想象的。所以還是要常常看那些《高僧傳》。
你像我們看虛雲老和尚傳記好了,有多少的傳奇,有一些師父呢,他本身的修行就很具有傳奇色彩。包括近兩年又出的那個《喜馬拉雅的聖者》,好像是印度的一個修行者,他在喜馬拉雅山南部,因爲在喜馬拉雅山的南部啊,到現在還保存著非常好的這些修行者。
像我自己這幾年去過印度、尼泊爾,也都很留心這方面。大多數的人還都是生活在平坦的土地上,高山部分的話,最多也就是生活在不超過兩千米的地方。
你像加德滿都也在一千八百米左右,還有一個稱爲東方瑞士的地方,海拔只有九百米,盡管它距離海拔七千多米的大山很近。但他本身的話,人群居住地一半只有在一千米左右,很多在兩叁千米、叁四千米高的地方。基本上,對他們來稱叫高山族,這些高山族都保持著非常古老的這種修行的習慣。
所以包括我們講《米勒日巴尊者傳》好了,上面涉及到馬爾巴尊者的上師,那諾巴,蒂洛巴,他們常常都是居住在、隱居在這種高海拔的地方,山洞裏隱居著,到現在還是有這些個修行者。
所以前兩年出現的那個人,在印度靠近尼泊爾的這樣一個森林裏面,那一個年輕人,一個小夥子,入定了半年多,不吃、不喝、也不動,就震驚世界,很多人去朝聖。
他坐在那裏不動,後來忽然之間消失掉了,不知哪去了,有的人以爲被餓死了“大概餓死了吧”。雖然說下落不明,但是像這樣子有禅定功夫的人呢,他肯定會轉到人煙更少的地方去。
在我們中國,傳統的修行的這些老修行們也是這樣,爲什麼都在深山密林裏面,得了法之後,都隱藏起來。佛教界這個叫什麼呢?身行派,他們實踐佛法的。
從外表上看,那個修行者臉也不洗哦,黑黑的、油油的,手指甲也不剪,指甲裏面也是黑黑的,衣服破破爛爛的,身體也是不洗澡的,一年四季都光腳的,那個腳黑的像黑碳一樣的。
我是經常看到的,像這種形象。他腳背是黑的,腳掌心卻是白白的。所以我們那個時候自己去西藏的時候,參學一段時間下來,我們也是這樣子的,就是鞋子的外面,那個現象啊鞋底子比鞋面幹淨,鞋子的面比鞋裏子幹淨,就形成這個現象。因爲好久好久這個鞋不換也不洗,腳麼也不洗。
像西藏的老修行,以前連鞋也不穿的,一年四季光腳的,所以腳掌心白白的,腳麼黑黑的,有很多大活佛也是這樣。有時候開大法會了,特殊的情況,或者是要去見上師了,不好意思洗個腳。那個腳表面看很黑的,洗出來還是很白的,都是灰附著的。
睡覺就更是了,我們現在還是很幸福的嘛,我到現在去看很多老佛爺,睡覺就是地下一個木頭框,底下鋪的亂七八糟的,每天坐在那邊念經。厚厚的經要念到晚上一、兩點,念了之後就靠在一邊。小小的,腳也伸不直的,就一個木頭框子,然後就是靠著窗子睡。
窗子有木頭縫,能透出亮光來。早上天暗蒙蒙的快要亮時又起來了。很多是床邊上放一個大轉經筒,拿一個繩子就可以拉的,一拉“咕吱”,這樣轉的“嗡嗎呢呗美吽”,大轉經筒。這邊拉著轉經筒,這邊一個小火爐,火炭在裏面,他的侍者等師父睡了,幫師父蓋蓋好,就在師父邊上也是這樣睡,這樣很簡單的。一個什麼東西地下一鋪,上面一個棉袍子,一卷縮就睡在師父邊上,師父有什麼動靜馬上就知道的。
早上師父還沒起來呢,他都先起來,到廚房去燒水,燒那個熱的糌粑,糌粑湯湯茶,裏面加一點酥油什麼的,然後就端到師父這邊。下面的這個木炭呢,就掏出來放到師父的小鋼爐裏面,又一個小鋁盆,把火炭放在那裏面,然後撒一點熏煙的那個柏草,往火炭上一撒,房間裏“呼”就噴香的味道。
然後把那個桶吊往上面一放,師父起來了就倒一碗熱茶放在師父這邊。這個很奇怪的,西藏雖然冬天很冷很冷,零下二十度,但是房間裏面,只要沒有風它也還都可以。它本身空氣幹燥,就是很好的絕熱的一個東西,然後這個小火爐只要有火炭,馬上就暖和和的,很奇特的。
我在那段時間也是哦,冷的時候零下二叁十度,不知不覺頭就縮到被子裏了,被子要蓋叁層,穿保暖衣也是要穿叁件,不知不覺,什麼時候頭縮到被窩裏去的也不知道。然後早上頭伸出被窩的時候,鼻子一呼氣被子上面冰就結上了。
我是兩間房間,小廚房在外面,小鋼爐在外面,後來我就研究,怎麼樣把這個溫度能保的更長一點,我就把那個火燒得更耐久點,火炭燒得沒有煙了之後,那個通向房間外面煙筒有一個插銷的,我就把那個插銷一插擦上,這樣好了,所有的熱不會被抽到外面去了,全部悶到裏面。
悶到裏面的話能睡著,否則的話很難睡著覺,因爲太冷。後來那個鋼爐燒的熱了之後,不要緊了,外面燒的很熱,那個熱度也能映到裏面房間來一點,一般性十二點之前房間都是熱的。等那個爐子慢慢冷下去的時候,房間裏的溫度跟外面的差不多了。因爲什麼?因爲那個是木頭房子嘛,茅棚,所謂的茅棚就是木頭房子。
我那個木頭房子呢,接縫也不是很密,外面一刮風就呼呼的刮到裏面,我就到縣城裏去買了一些花布,花布用按鈕按上,(用)布隔了一層,布隔了一層風一吹還是吹進來,所以就特別冷。
但是對于西藏人來說,他們基本上就是這樣子,我基本上算舒服的了,我是按照漢地的這麼一個標准,去了之後不久就買了一個床,藏地最高級的禅床,幾百塊就買了一個,被子可以蓋叁床。
後來我到了牧區,到了那個古老的寺院裏面一看,那些老佛爺們非常非常的艱苦的。
他們跟我說,我們漢人沒去之前他們基本上都不穿鞋的,穿鞋是跟漢人學的。所以我們後來去西藏的寺院,因爲有點熟了嘛和我們要鞋,我們走的時候就把穿過的鞋留給他們,我們自己穿一雙鞋就下山了。有時候他們穿鞋很搞笑,左邊的腳穿的是拖鞋,右邊的腳穿的是涼鞋,不一樣。之前他們不大穿的,
現在汙染情況西藏也越來越嚴重。玻璃瓶西藏以前沒有這東西的,都用牛皮囊,裝水也用牛皮囊,背水也用牛皮囊,鼓風機也是牛皮的股風機。
現在有玻璃瓶了,有可口可樂了,塑料瓶不說,還有玻璃瓶,他們西藏人的環保意識也沒有,酒瓶子玻璃瓶喝完了就石頭上“啪”一摔,玻璃碎了,本來他們是赤腳的習慣,後來糟糕了嘛,一踩到玻璃腳要破的。
所以現在也開始穿鞋,他們也有那種牛皮的靴子,但是牛皮靴子是在那種盛大的節日、法會當中才會穿上牛皮的靴子,紮上帶子,在以前的西藏。
現在慢慢汙染越來越多,塑料啊玻璃瓶啊汙染開始有了,人居住的地方這些都的有,被逼迫的要穿鞋。現在真正到藏區那些偏僻的地方,西藏人到現在還是不會用筷子。他們還是習慣于在碗裏抓糌粑,用手抓,自己捏,捏完了就用手這樣吃。如果吃其它的東西就用刀切割,有點和西方人用的西餐具差不多,用刀,用筷子不大會。
我在藏地的時候有一個好朋友老喇嘛,他跟我是忘年交。我第一次去那邊的時候,法會當中我正好和他坐對面,法會結束之後,把我用的坐墊啊、臉盆啊有一些用具就都送給了他。
他也很喜歡我,然後我們就有約,他說我一個老人也很貧窮,他是一位出家師父,他說我沒有什麼可以給你的,但是我看到你跟其他的漢人不一樣,看了很親切,我願意每天念《普賢行願品》回向給你。
因爲這樣一種緣,從第一次去我認識他,第二次、第叁次,每次去的時候我們都很好,不是有意的要怎麼樣,一碰到就開心的不得了。他漢話也不太會說,我也不會說藏話,但是還是非常深的感情。
有一次法會結束了之後,我說您不要回去吃糌粑了,我請您客,下飯店吃飯。結果下飯店炒了幾樣菜之後,我們按照漢人的方法燒了幾盤菜,然後盛上飯,擺上筷子。
他不知道怎麼吃,拿著筷子,看著我們他又不好意思不拿筷子,拿著筷子夾菜也不會夾,吃飯也不會弄,後來把兩只筷子放下一只,拿一只筷子挑,還是不好挑。
我看實在不行,算了吧您一只筷子也別用了,您還是拿手吧。他看著我也笑,唉,不好意思。老喇嘛也不要緊,我們倆也好嘛,用手拿菜往嘴裏放,拿飯往嘴裏放。平時沒有這種習慣都是用手。
他們那種純真,人擁有的物質少,在這個世界上占有的物質少,享受的物質非常貧乏。有時候我看,不一定是一個生命悲哀的地方。因爲看到他們的精神世界,純潔的、光明的、超越物質的那種生命的偉大的一面。
這時候反而我覺得爲什麼一次一次的要去學習,就是學習這個世界最缺少的那種東西,豐富的精神財富,這是這個世界最缺的。也就是這個豐富的精神財富才能救我們這個心靈貧瘠的世界,才能讓這個世界精神和物質達到平衡,才能夠挽救我們這個世界的危機,是要學那些東西的。
確實好像我們看那地方物質不是很發達,但是他們有精神的修養,人的光明的一面。所以我平時也很喜歡買關于西藏風光的這…
《慈心一夜話 欲喚夢中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