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大乘入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世尊,請爲我等說心、意、意識及五法、叁自性等衆妙法門,這是一切諸佛薩入自心境界,離所行相之真實佛心,但願世尊爲此山中之諸菩薩,隨順過去諸佛,演說此如來藏識法身境界。
其時,世尊告訴大慧菩薩及諸大菩薩說:有四種因緣而眼識生:一者不覺知外境是自心之所顯現,而虛妄分別執著:二者從無始以來,爲色之妄想所迷惑熏習:叁者識之自性即在于思量、了別;四者喜樂見諸色相。大慧,正是由此四緣,故藏識大海生眼識等諸識浪。眼識是這樣,耳、鼻、舌、身諸識也是如此,于一切根塵毛孔,眼等諸轉識頓生,譬如明鏡一照,衆色像頓時顯現;或漸生,如風吹大海,波浪隨著生起。如來藏心海也是如此,外境風吹,諸轉識則起,造業受報,生死不絕。
大慧,因(即第八之如來藏識)所作相(即余七轉)既非一,亦非異。第八識所變現之根身境界(即生相),六、七二識執爲實我實法,由此引起前五識之種種造業,感諸果報,生死不絕。這都是不明了色等諸塵皆是由妄心分別所現。大慧!眼等五識與色等五塵俱時,因爲了別色等差別之相故意識生,所以應當了知,根塵諸境皆是衆生自心妄識互爲因果之所現。但諸識不知一切均是自心之所妄現,以爲各自能了自分境界。因此分別各自境界,執著自識之名。大慧,有些修行者入于叁昧時,以爲諸識俱滅,不知諸識習氣種子,依于藏識不滅,自以爲已滅諸識,人于叁昧境界,實則未入叁昧境界,因爲其所謂滅識,只是六識不取諸塵境界,而未滅習氣種子。
大慧,藏識生住異滅四相,甚微甚細,唯佛與住地菩薩方能了知,此外,修二乘及諸外道之禅定、智慧者,皆不能知。只有修習如實行者,以其智慧,方能了知諸地性相,善達種種句義,覺了無邊佛所廣集善根,不虛妄分別取著自心所見,是爲能知。大意,諸修行者晏處山林,上中下修,能見自心之兩種生住滅,得無量自在力神通叁昧,諸佛爲其灌頂授記,知心、意、意識自心自體境界,離脫愛業無明生死大海,所以,你等應當親近諸佛菩薩,如實修行。
其時,佛重說偈頌曰:
譬如巨海浪,乃由大風而起,
風高浪急,此伏彼起,水無斷絕之時。
如來藏識亦如大海,因無明境界風,起各種識浪,
輾轉相生,無有斷絕。
青赤諸顔色所起之眼識,珂貝等音聲所起之耳識,
檀乳等芳香所起之鼻識,鹹淡諸味所起之舌識,
如是七識,與之藏識,既非同,亦非異。
譬如水與波浪,日月與光明,非同非異,
七識與藏識非同非異亦是這樣。
意等七種識,有如海波浪,
因風而水動,種種波浪轉。
其時,大慧菩薩以偈頌問曰:
爲何青赤等色像,乃由眼竿諸識所顯現;
如大海中所起的波浪,請世尊加以解說。
世尊當即以頌作答,曰:
青赤諸色像,如海中波浪,
均空無自性,故言不可得;
青赤諸色像,均依如來藏而起,
故亦非一無所有,應知此非一非異之道理。
然彼如來藏清淨心本無有生起,
只是衆生虛妄分別、虛妄執著;
一切能取及所取,與大海中之波浪毫無二致。
一切衆生及以一切資生財物,乃是由衆生之心識,虛妄分別所現。
因此,一切諸法,森羅萬象,與大海中之波浪毫無差別。
此外,大慧,大菩薩若欲了知能取(眼等諸識攀緣色等外境)、所取(爲眼等心識所攀緣之色等諸外境)的分別境界,皆是自心之所現者,應當遠離愦鬧、昏滯、睡眠諸障,勤加修習,遠離曾所聽聞之外道、二乘之法,了達諸法悉是自心分別之相。
大慧,大菩薩若欲了達自心分別之相,應于聖智叁相勤加修學。何謂叁相
亦即無影像相、一切諸佛願持相和自證聖智所趣相。諸修行者若獲此相,即舍離跛驢(喻未得無功用慧者)智慧心相,入于菩薩第八地,于此叁相修行不舍。大慧,所謂無影像相者,即由于慣習,外道二乘種種相生,此種相本爲佛所呵斥,但爲使其回心歸正,故應觀察修習;一切諸佛願持相者,謂諸佛本發誓願,住持世間,利樂有情,嚴淨國土;自證聖智所趣相者,謂對一切法相皆不執著,得如幻叁昧身,于諸佛地進趣修行。大慧,若修習此叁相,即能到如來佛地。你及諸大菩薩應勤加修習。
其時,大意菩薩知道一切菩薩心中所想,承佛之威力,對佛說:請佛爲我等再說一百零八句差別所依,五法聖智事,叁自性法門等。一切諸佛,爲諸大菩薩墮自相、共相,說此妄計所執自性,知此妄計所執自性之義,即能清淨人人無我、法無我境界,善解諸地,得超越一切外道聲聞緣覺之叁昧樂,見諸如來不可思議境界。徹底舍離五法自體行相,以佛智慧入于如幻叁昧境界,住一生補處菩薩所居處,成就如來之身。
佛說:大慧,有一種外道,見一切法隨因而滅,遂生分別想。兔本無角,起于無見,如兔角無,一切諸法也是這樣。又有外道,見四大和合而能生物,一切根身塵境緣末散時,形量千差萬別,故而生兔無角、牛有角之想。大慧,此墮虛妄分別之見,不明了萬法唯是自心,但于自心妄加分別。大慧,一切衆生及國土世間,一切正報及與依報,一切諸法皆是自心虛妄分別所現。大慧,應知兔角離于有無,諸法也是這樣,勿生分別。爲什麼說兔角離于有無呢
此乃是相待而言,因牛有角,而兔則無角,相對待而言,故言兔角無。但牛角之有,乃至世間一切諸法,其自體性,都不可得,佛之智慧遠離此種種有無之見,因此,于此不應妄加分別。
其時,大慧菩薩又對佛說:彼既離有見,不以作牛有角想,豈不又妄計無了嗎
佛答道:不以分別心來觀待相而說無,爲什麼呢
彼妄見者,以虛妄分別爲生因,以角之有無作爲分別之依據,既以所依爲因,即妄計有無,但是,分別與角,都無自性,離異不異,非由相待牛角而顯兔角無。大慧,若此分別不同于兔角者,則不是兔角的因,若不異者,又是因兔角無而生起。大慧,分析牛角乃至各種事物,都無自性,都不可求。相對于有角而言無角,如此分別不合于道理。牛角兔角均無自性,都不可求,又是誰待于誰呢
相待既不能成立,待于有故言兔角無,不應妄加分別,非正因故。有無論謂有以無爲因,無以有爲因,二因既不正,言有言無、執有執我皆屬戲論。
大慧,又有外道見虛空無形相分齊,色相異于虛空,有形狀質礙之變異,而生執著,言色異空,起妄分別。大慧,虛空即是色,以色大入于虛空故;色即是虛空,色與虛空互爲能所,以依色分別虛空,依虛空分別色故。色與虛空之關系應如是知。大慧,四大所生,其相各異,不住于虛空,然四大中非無虛空,色性即是空。大慧,兔角也是這樣,相對于牛角而言兔角無。大慧,分析牛角乃至世間萬物,均無其自性,兔角又何所待而言無呢
若相對于其它事物言,也是如此。大慧,你應遠離兔角牛角、虛空與色等種種分別,和諸大菩薩,應當善于觀察自心所現之種種虛妄分別之相,于一切國土爲諸佛子說觀察自心修行之法。
其時,世尊即說頌曰:
一切諸法均無自性,唯由自心顯現而起;
衆生及一切器世間,都是藏識之所顯現。
心、意及意識,自性及五法,
無人我、法我,諸佛如是說。
長短及各種互相對待之物,輾轉互相生;
因有故成無,因無故成有。
分析微塵及一切法,不起色與虛空之分別;
都是自心之所安立,一切惡見邪說都不可置信。
不可取外道及二乘之修行方法,
應學諸佛之所說所行之自證智法門。
其時,大慧菩薩爲淨衆生自心現流而問佛言:世尊,如何淨除衆生心習現流
是漸淨
還是頓淨
佛說:大慧,漸淨非頓淨。如庵羅果,漸熟非頓,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是漸淨非頓淨;如陶匠造器,漸成非頓,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是漸非頓;譬如大地生草木,漸生非頓生,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是漸非頓。大慧,譬如人學音樂書畫等種種技藝,漸成非頓成,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是漸而非頓。另外,譬如明鏡頓現衆像而無分別,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頓現一切無相境界而無分別;如日月一時遍照一切色像,諸佛如來淨除衆生心習現流,也是這樣,頓爲示現下可思議諸佛如來智慧境界;譬如藏識頓現一切衆生及諸佛國土,報佛如來也是這樣,頓能成熟一切衆生,令其于色究竟天清淨修行;譬如法身佛頓現報身佛及與化身佛,放大光明照諸世間,自證聖智境界也是這樣,頓現法相而爲照耀,令一切衆生離于有無之惡見(以上所說淨衆生盡心習現流之四漸、四頓,乃是對不同根機而言,對鈍根者漸淨,對利根者頓淨)。
又,大慧,報身佛說一切自相、共相法,是自心本識習氣因相,及妄計所執因相,更相系縛,種種幻事,衆生虛妄執著,以爲真實,實皆無自性,悉不可得,譬如幻術師以幻術用草木瓦石,幻化而成各種色像,令見者生種種分別,實際上皆不真實。大慧,自相、共相一切諸法也是這樣,本無自性,依他緣而起,猶如幻事,而諸衆生虛妄計度,執以爲實,此即是妄計自性執著緣起自性而起,此即是報身佛所說法相。
又,大慧,法性佛所說法者,離一切妄想心相,建立自證聖智所證境界。大慧,化佛廣說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及五蘊、十二處、十八界,及解脫、諸識行相,隨宜建立諸法差別,超越外道惡見,超無色所行。大慧,法性佛遠離一切攀緣妄念,遠離一切所緣妄法,亦遠離一切所作妄業,非凡夫二乘外道執著我相所取境界。所以,大意,于自證聖智境界相當勤加修習,于自心所現的分別見相二分宜速遠離。
…
《楞伽經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