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P3

  ..續本文上一頁、僧、解脫也是如此。因此一念在無量世中自在的果報隨意而得。爲什麼呢?我在往昔因爲四倒的原因把非法看作法而受無量惡業的果報。我今已消滅那些知見而成佛正覺。這叫做道聖谛。如果有人說叁寶無常,修習此見則是虛妄修,不是道聖谛。如果修此法爲常住的就是我的弟子。持正見修習四聖谛法就叫做四聖谛。迦葉菩薩又對佛說:世尊。我現在才知道如何修習甚深的四聖谛法。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什麼是四倒呢?在非苦中認爲是苦,叫做顛倒。非苦就是如來。認爲是苦,即說如來無常變異。如果說如來是無常,可稱的上大罪之苦。如果說如來舍棄此受苦之身進入涅槃猶如薪盡火滅,就叫做在非苦中而認爲苦。就是顛倒。如果說言如來是常就是執著我見。因我見而有無量的罪,所以應說如來無常。如果這樣說我則感覺快樂。如來無常就是苦,如果這是苦又怎麼能快樂?因爲在苦中生起快樂的感覺所以叫做顛倒。樂生苦想也叫作顛倒。樂就是如來,苦就是如來無常。如果說如來是無常,就叫做在樂中生起苦的感覺。如來常住就是至樂,如果我說如來是常,如果又要進入涅槃?如果說如來不是苦,爲何要舍身而取滅度?像這樣因爲在樂中而感覺苦所以叫做顛倒。這是初倒。

  

  將無常認爲常,將常認爲無常,叫做顛倒。無常叫做不修空,不修空所以壽命短促。如果說不修空寂能得長壽就是顛倒,這是第二顛倒。將無我認爲我,將我認爲無我是顛倒。世間之人說有我,佛法之中也說有我。世間之人雖說有我,這個我卻沒有佛性。這是在無我中而認爲有我。這是顛倒。佛法中的我就是佛性。世間之人說佛法中無我,則是在我中認爲無我。如果說佛法必定無我,所以如來讓弟子修習無我,叫做第叁顛倒。將淨認爲不淨,不淨認爲淨,叫做顛倒。淨即是如來常住,不是雜食身、不是煩惱身、不是肉身,不是由筋骨組成的身體。如果說如來無常是雜食之身,或者筋骨構成的身體。法僧解脫都是滅盡,就是顛倒。如果說我的身體中沒有一樣是不淨的,因爲沒有不淨一定能進入清淨之處。如來所說的修不淨觀是虛妄的說法。這叫做第四顛倒。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我今日才得到正見。世尊。在此之前我們都是邪見之人啊。世尊。二十五有中有我嗎?”

  

  佛說:“善男子。“我”即是如來藏之義。“一切衆生悉有佛性”就是我之義。此中“我”從開始已來常常被無量的煩惱所覆蓋,所以衆生不能知見。善男子。好比貧窮女人的房子裏面有很多真金寶藏,家裏的人無論大人小孩都不知道在哪裏。這時有個異人知道其中方便就告訴貧窮的女人:“我想雇你爲我除草”。女人回答:“我不能。你如果能告訴我那裏有金子,我就爲你作事。”此人又說:“我知道其中的方便,能爲你指示”。女人回答:“我家中大小尚且不知,你怎麼能知?”此人又說:“我真的能。”女人回答:“我想看到,請爲我展示。”此人就在女人家中掘出真金。女人看到非常歡喜,認爲奇特,景仰此人。善男子。衆生佛性也是如此。一切衆生不能得見,就像那有寶藏的貧人一樣不知。善男子。我現在普告一切衆生都有佛性,被煩惱所覆蔽。如同那貧窮的人有真金藏卻不能見。如來今日普示衆生諸覺寶藏,即佛性。而諸衆生見到此事,感覺歡喜歸仰如來。善知方便者即是如來。貧女人就是一切無量衆生。真金藏就是佛性。

  

  另外善男子。比如女人有一個孩子得了病,非常愁惱,四處求醫。醫師配了叁種藥:酥、乳、石蜜。給他並告訴女人:“孩子服藥後且莫給他喂奶。要等藥力消除才能。”于是女人就用很苦的東西塗抹他的乳房。母親告訴兒子:“我的奶有毒不能吃。”兒子饑渴想吃母乳,可聞到苦味就躲得遠遠的。等到藥力消退母親用水洗幹淨乳房。又對孩子說:“我來喂你。”之時小兒雖然饑渴,卻不肯吃。母親又說:“因爲你吃了藥所以用毒塗抹,你的藥力消除我已經洗幹淨了。你來吃奶吧,不苦。孩子聽後于是開始吃奶。善男子。如來也是如此。爲度一切衆生而讓衆生修無我法。如是修法之後永斷我執而入涅槃,爲了除去世間諸妄知見,爲了示現過世間法,又爲了示現世間認爲我是虛妄不真實的,爲了修無我法能清淨身體。猶如女人爲其子用苦味塗抹乳房。如來也是如此,爲了讓大家修空而說言諸法無我。如同彼女人淨洗乳房呼喚孩子,我也是如此而說如來藏。說已比丘不應害怕。如那小兒聽聞母喚還來吃奶。比丘也是如此,要自己分別如來秘藏不會沒有。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實在是無我的。爲什麼呢?嬰兒出生時無所知曉,如果有我那他一出生就應該知道。因此而知一定無我。如果有我,出生已後應該不會死。如果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的,那就應該沒有壞相,如果沒有壞相爲何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以及旃陀羅、畜生等等差別?現在看到業緣種種不同、諸趣各異。如果一定有我的話一切衆生應該沒有高下,因此佛性不是常法。如果說佛性是常,爲何又說有殺盜淫兩舌惡口妄言绮語貪恚邪見呢?如果我性是常,爲何酒後迷荒醉亂。如果我性是常,盲人應該能見,聾人應能聞聲,啞人應能說話。瘸人應能行走。如果我性是常,不用躲避火坑、大水、毒藥、刀劍、惡人、禽獸。如果我性是常,所經曆的事情應該不會忘記。如果不忘怎麼會說我在哪裏見過此人這樣的話呢?如果我是常則不應有少壯衰老衰盛之事以及憶念往事。如果我是常應該住在何處?在涕唾青黃赤白諸色中嗎?如果我是常應遍布全身,如同胡麻油沒有空隙,如果身體破損,我也應一同破損。”

  

  佛告訴迦葉:“善男子。譬如國王有大力士,其人眉間有個金剛珠。與其它力士較量時,對方的頭碰到他的額上,寶珠就沒入膚中,人們不知道找不到寶珠。力士額頭那裏長了瘡就讓良醫來治。有明醫知道瘡是因爲寶珠進入身體而成。于是良醫尋問力士:“你額上的寶珠呢?”力士驚答:“大師醫王。我額上寶珠丟了,讓我非常愁苦。”這時良醫勸慰力士:“你不要愁苦。你打鬥時寶珠進入你的身體,現在在皮裏卻表現在外面。你爭鬥時嗔恚的毒太盛所以寶珠陷入身體而不自知。”力士不相信醫生的話。如果在皮裏,膿血不淨爲何不出?如果在筋裏不應能見。你爲何要騙我。這時醫拿鏡照他的臉。珠在鏡中明了可見。力士見到後非常驚訝,認爲奇特。

  

  善男子。一切衆生亦是如此。因爲不能親近善知識,雖有佛性皆不能見。而被貪淫嗔恚愚癡之所覆蔽,墮落地獄、畜生、餓鬼、阿修羅、旃陀羅、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生在如是種種家中。因心所起的種種業緣。雖受人身卻有各種殘疾。在二十五有中受各種果報。貪淫嗔恚愚癡覆蓋了心而不知佛性。如那力士寶珠在體內卻說丟失。衆生也是如此。不知道親近善知識,不知如來微密寶藏,而修學無我。如同凡人一樣,雖說有我又不知我之真性。我的弟子也是如此。不知道親近善知識所以修學無我卻不知無我之處,尚且自不知無我的真性,何況能知有我的真性?善男子。如來說諸衆生皆有佛性。如同良醫告訴力士金剛寶珠。衆生被無量億煩惱所覆蔽而不識佛性,如果煩惱消除也就能夠證知了了。如同力士在明鏡中看見寶珠。善男子。如來秘藏如此的無量不可思議啊。

  

  另外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藥,名叫樂味。味道極甜,長在叢林深處無人能見。有人聞到香氣知道那裏有此藥。過去往世中有轉輪王,在此雪山爲得此藥,到處製造木筒用來接此藥。此藥成熟時從地上流出集中在木筒中,味道純正。王死後此藥的味道或醋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此一味隨其流處味道各異。此藥的真味停留在山中猶如滿月。凡人薄福,雖用用種種方法搜集卻不能得到真味。又有聖王出現于世,因福德因緣得到此藥真正之味。善男子。如來秘藏也是如此。被煩惱叢林所覆,無明衆生不能得見。一味者喻如佛性,因煩惱故而出現種種味道。所謂地獄、畜生、餓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難可沮壞,所以沒有能殺害的。如果有能殺者則斷佛性。所以佛性終不可斷,性如果可以斷滅是沒有道理的。如我性者即是如來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不能沮壞燒滅。雖然不可壞卻又不可見,只有成就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才能證知,因此因緣不能傷害。

  

  迦葉菩薩對佛說:“世尊。如果無殺,應當沒有不善之業。”

  

  佛告訴迦葉:“實在是有殺生的。爲什麼呢?善男子。衆生的佛性住在五陰中。如果破壞五陰則叫殺生,如果殺生即墮惡趣。因業力因緣而有刹利、婆羅門、毗舍首陀及旃陀羅,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別之相、流轉生死。凡人計較于我的大小諸相,猶如稗子或如米豆乃至拇指,如是種種妄想。妄想之想無有真實。出世的“我相”就是佛性,這樣的我才是最善的。

  

  另外善男子。譬如有人善于挖掘土中寶藏。用利刃掘地,盤石沙礫都不能阻擋。只有金剛不能穿過。金剛是所有刀斧不能沮壞的。善男子,衆生的佛性也是如此,一切天魔波旬以及諸人天所不能壞。五陰之相是起作(作用),起作之相如同石沙可穿可壞。佛性猶如金剛不可沮壞。因此壞五陰就是殺生。善男子。要知道佛法如此的不可思議。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畢

  

  

《大般涅槃經卷第七》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