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P3

  ..续本文上一页、僧、解脱也是如此。因此一念在无量世中自在的果报随意而得。为什么呢?我在往昔因为四倒的原因把非法看作法而受无量恶业的果报。我今已消灭那些知见而成佛正觉。这叫做道圣谛。如果有人说三宝无常,修习此见则是虚妄修,不是道圣谛。如果修此法为常住的就是我的弟子。持正见修习四圣谛法就叫做四圣谛。迦叶菩萨又对佛说:世尊。我现在才知道如何修习甚深的四圣谛法。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什么是四倒呢?在非苦中认为是苦,叫做颠倒。非苦就是如来。认为是苦,即说如来无常变异。如果说如来是无常,可称的上大罪之苦。如果说如来舍弃此受苦之身进入涅槃犹如薪尽火灭,就叫做在非苦中而认为苦。就是颠倒。如果说言如来是常就是执着我见。因我见而有无量的罪,所以应说如来无常。如果这样说我则感觉快乐。如来无常就是苦,如果这是苦又怎么能快乐?因为在苦中生起快乐的感觉所以叫做颠倒。乐生苦想也叫作颠倒。乐就是如来,苦就是如来无常。如果说如来是无常,就叫做在乐中生起苦的感觉。如来常住就是至乐,如果我说如来是常,如果又要进入涅槃?如果说如来不是苦,为何要舍身而取灭度?像这样因为在乐中而感觉苦所以叫做颠倒。这是初倒。

  

  将无常认为常,将常认为无常,叫做颠倒。无常叫做不修空,不修空所以寿命短促。如果说不修空寂能得长寿就是颠倒,这是第二颠倒。将无我认为我,将我认为无我是颠倒。世间之人说有我,佛法之中也说有我。世间之人虽说有我,这个我却没有佛性。这是在无我中而认为有我。这是颠倒。佛法中的我就是佛性。世间之人说佛法中无我,则是在我中认为无我。如果说佛法必定无我,所以如来让弟子修习无我,叫做第三颠倒。将净认为不净,不净认为净,叫做颠倒。净即是如来常住,不是杂食身、不是烦恼身、不是肉身,不是由筋骨组成的身体。如果说如来无常是杂食之身,或者筋骨构成的身体。法僧解脱都是灭尽,就是颠倒。如果说我的身体中没有一样是不净的,因为没有不净一定能进入清净之处。如来所说的修不净观是虚妄的说法。这叫做第四颠倒。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我今日才得到正见。世尊。在此之前我们都是邪见之人啊。世尊。二十五有中有我吗?”

  

  佛说:“善男子。“我”即是如来藏之义。“一切众生悉有佛性”就是我之义。此中“我”从开始已来常常被无量的烦恼所覆盖,所以众生不能知见。善男子。好比贫穷女人的房子里面有很多真金宝藏,家里的人无论大人小孩都不知道在哪里。这时有个异人知道其中方便就告诉贫穷的女人:“我想雇你为我除草”。女人回答:“我不能。你如果能告诉我那里有金子,我就为你作事。”此人又说:“我知道其中的方便,能为你指示”。女人回答:“我家中大小尚且不知,你怎么能知?”此人又说:“我真的能。”女人回答:“我想看到,请为我展示。”此人就在女人家中掘出真金。女人看到非常欢喜,认为奇特,景仰此人。善男子。众生佛性也是如此。一切众生不能得见,就像那有宝藏的贫人一样不知。善男子。我现在普告一切众生都有佛性,被烦恼所覆蔽。如同那贫穷的人有真金藏却不能见。如来今日普示众生诸觉宝藏,即佛性。而诸众生见到此事,感觉欢喜归仰如来。善知方便者即是如来。贫女人就是一切无量众生。真金藏就是佛性。

  

  另外善男子。比如女人有一个孩子得了病,非常愁恼,四处求医。医师配了三种药:酥、乳、石蜜。给他并告诉女人:“孩子服药后且莫给他喂奶。要等药力消除才能。”于是女人就用很苦的东西涂抹他的乳房。母亲告诉儿子:“我的奶有毒不能吃。”儿子饥渴想吃母乳,可闻到苦味就躲得远远的。等到药力消退母亲用水洗干净乳房。又对孩子说:“我来喂你。”之时小儿虽然饥渴,却不肯吃。母亲又说:“因为你吃了药所以用毒涂抹,你的药力消除我已经洗干净了。你来吃奶吧,不苦。孩子听后于是开始吃奶。善男子。如来也是如此。为度一切众生而让众生修无我法。如是修法之后永断我执而入涅槃,为了除去世间诸妄知见,为了示现过世间法,又为了示现世间认为我是虚妄不真实的,为了修无我法能清净身体。犹如女人为其子用苦味涂抹乳房。如来也是如此,为了让大家修空而说言诸法无我。如同彼女人净洗乳房呼唤孩子,我也是如此而说如来藏。说已比丘不应害怕。如那小儿听闻母唤还来吃奶。比丘也是如此,要自己分别如来秘藏不会没有。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实在是无我的。为什么呢?婴儿出生时无所知晓,如果有我那他一出生就应该知道。因此而知一定无我。如果有我,出生已后应该不会死。如果一切皆有佛性,是常住的,那就应该没有坏相,如果没有坏相为何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以及旃陀罗、畜生等等差别?现在看到业缘种种不同、诸趣各异。如果一定有我的话一切众生应该没有高下,因此佛性不是常法。如果说佛性是常,为何又说有杀盗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恚邪见呢?如果我性是常,为何酒后迷荒醉乱。如果我性是常,盲人应该能见,聋人应能闻声,哑人应能说话。瘸人应能行走。如果我性是常,不用躲避火坑、大水、毒药、刀剑、恶人、禽兽。如果我性是常,所经历的事情应该不会忘记。如果不忘怎么会说我在哪里见过此人这样的话呢?如果我是常则不应有少壮衰老衰盛之事以及忆念往事。如果我是常应该住在何处?在涕唾青黄赤白诸色中吗?如果我是常应遍布全身,如同胡麻油没有空隙,如果身体破损,我也应一同破损。”

  

  佛告诉迦叶:“善男子。譬如国王有大力士,其人眉间有个金刚珠。与其它力士较量时,对方的头碰到他的额上,宝珠就没入肤中,人们不知道找不到宝珠。力士额头那里长了疮就让良医来治。有明医知道疮是因为宝珠进入身体而成。于是良医寻问力士:“你额上的宝珠呢?”力士惊答:“大师医王。我额上宝珠丢了,让我非常愁苦。”这时良医劝慰力士:“你不要愁苦。你打斗时宝珠进入你的身体,现在在皮里却表现在外面。你争斗时嗔恚的毒太盛所以宝珠陷入身体而不自知。”力士不相信医生的话。如果在皮里,脓血不净为何不出?如果在筋里不应能见。你为何要骗我。这时医拿镜照他的脸。珠在镜中明了可见。力士见到后非常惊讶,认为奇特。

  

  善男子。一切众生亦是如此。因为不能亲近善知识,虽有佛性皆不能见。而被贪淫嗔恚愚痴之所覆蔽,堕落地狱、畜生、饿鬼、阿修罗、旃陀罗、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生在如是种种家中。因心所起的种种业缘。虽受人身却有各种残疾。在二十五有中受各种果报。贪淫嗔恚愚痴覆盖了心而不知佛性。如那力士宝珠在体内却说丢失。众生也是如此。不知道亲近善知识,不知如来微密宝藏,而修学无我。如同凡人一样,虽说有我又不知我之真性。我的弟子也是如此。不知道亲近善知识所以修学无我却不知无我之处,尚且自不知无我的真性,何况能知有我的真性?善男子。如来说诸众生皆有佛性。如同良医告诉力士金刚宝珠。众生被无量亿烦恼所覆蔽而不识佛性,如果烦恼消除也就能够证知了了。如同力士在明镜中看见宝珠。善男子。如来秘藏如此的无量不可思议啊。

  

  另外善男子。譬如雪山有一味药,名叫乐味。味道极甜,长在丛林深处无人能见。有人闻到香气知道那里有此药。过去往世中有转轮王,在此雪山为得此药,到处制造木筒用来接此药。此药成熟时从地上流出集中在木筒中,味道纯正。王死后此药的味道或醋或醎或甜或苦或辛或淡。如此一味随其流处味道各异。此药的真味停留在山中犹如满月。凡人薄福,虽用用种种方法搜集却不能得到真味。又有圣王出现于世,因福德因缘得到此药真正之味。善男子。如来秘藏也是如此。被烦恼丛林所覆,无明众生不能得见。一味者喻如佛性,因烦恼故而出现种种味道。所谓地狱、畜生、饿鬼、天、人。男、女、非男、非女。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佛性雄猛难可沮坏,所以没有能杀害的。如果有能杀者则断佛性。所以佛性终不可断,性如果可以断灭是没有道理的。如我性者即是如来秘密之藏。如是秘藏不能沮坏烧灭。虽然不可坏却又不可见,只有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才能证知,因此因缘不能伤害。

  

  迦叶菩萨对佛说:“世尊。如果无杀,应当没有不善之业。”

  

  佛告诉迦叶:“实在是有杀生的。为什么呢?善男子。众生的佛性住在五阴中。如果破坏五阴则叫杀生,如果杀生即堕恶趣。因业力因缘而有刹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及旃陀罗,若男若女、非男非女,二十五有差别之相、流转生死。凡人计较于我的大小诸相,犹如稗子或如米豆乃至拇指,如是种种妄想。妄想之想无有真实。出世的“我相”就是佛性,这样的我才是最善的。

  

  另外善男子。譬如有人善于挖掘土中宝藏。用利刃掘地,盘石沙砾都不能阻挡。只有金刚不能穿过。金刚是所有刀斧不能沮坏的。善男子,众生的佛性也是如此,一切天魔波旬以及诸人天所不能坏。五阴之相是起作(作用),起作之相如同石沙可穿可坏。佛性犹如金刚不可沮坏。因此坏五阴就是杀生。善男子。要知道佛法如此的不可思议。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毕

  

  

《大般涅槃经卷第七》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