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能善除 一切諸煩惱
猶如日出時 除雲光普照
是諸衆生等 啼泣面目腫
悉皆爲生死 苦水之所漂
以是故世尊 應長衆生信
爲斷生死苦 久住于世間
這時純陀的歡喜就像死去的父母忽然轉活一般。又站起來頂禮佛陀,說道:“我在人間得到這樣的利益如此讓人快樂,遠離叁毒煩惱永離叁惡道。能夠供養佛陀如同得到無量寶藏一樣快樂,再也不用害怕墮落畜牲道。佛陀現世就像優昙花一樣難逢,相信佛陀教誨種下善根,遠離了惡鬼道,也能減少阿修羅的數量。佛陀現世就像芥子落在針尖上一樣稀有,我憑借最後施食這稀有機會成就了檀波羅蜜,遠離了生死輪回。佛就像蓮花出淤泥而不然,雖然生在世間卻不被世間的俗事染汙,善于度化六道衆生,直達色究竟天。生在人間非常難得,能夠供養佛陀就難上加難。猶如茫茫大海一只瞎眼的烏龜偶然浮起來的時候腦袋正好套進一個小鐵環裏難逢難見。(參考盲龜浮海的典故)我希望因爲這次的供奉得到無上的福報,摧毀一切煩惱,我不求得到人天的福報,那樣的福報不值得快樂。如來接受我的供養,叫我像伊蘭花我發出了栴檀香氣一般歡喜。我今天得到了無上的利益,連梵天都要來供養我。雖然我這樣歡喜,可是一切衆生卻都很苦惱,因爲佛就要涅槃了。大家都說佛不應該舍棄衆生而入涅槃。佛陀在僧衆中演說無上妙法,好像大海中的須彌寶山。佛陀斷處衆生的無明,就好像虛空中湧起無邊的清涼;佛陀驅除終生的煩惱,就好像太陽照耀令烏雲散盡;世間的衆生哭泣的臉都腫了,都沈浸在無邊苦水之中,所以世尊,爲了增長衆生的解脫信心,應該久住世間,不要涅槃。
佛告訴純陀:“是啊,是啊,就像你說的一樣。佛陀出世就像優昙花一樣難得,供養佛陀相信佛陀更加難得。佛涅槃前能接受你的最後施食,更是稀有難逢。你今天不要悲傷愁苦,應該高興,能夠得到最後供養如來的機會,成就圓滿的檀波羅蜜。不應該求佛住世,你應該觀照諸佛境界一切都是無常的,一切性相也是如此。
即爲純陀。而說偈言
一切諸世間 生者皆歸死
壽命雖無量 要必當有盡
夫盛必有衰 合會有別離
壯年不久停 盛色病所侵
命爲死所吞 無有法常者
諸王得自在 勢力無等雙
一切皆遷動 壽命亦如是
衆苦輪無際 流轉無休息
叁界皆無常 諸有無有樂
有道本性相 一切皆空無
可壞法流轉 常有憂患等
恐怖諸過惡 老病死衰惱
是諸無有邊 易壞怨所侵
煩惱所纏裹 猶如蠶處繭
何有智慧者 而當樂是處
此身苦所集 一切皆不淨
扼縛癰瘡等 根本無義利
上至諸天身 皆亦複如是
諸欲皆無常 故我不貪著
離欲善思惟 而證于真實
究竟斷有者 今日當涅槃
我度有彼岸 已得過諸苦
是故于今者 純受上妙樂
以是因緣故 證無戲論邊
永斷諸纏縛 今日入涅槃
我無老病死 壽命不可盡
我今入涅槃 猶如大火滅
純陀汝不應 思量如來義
當觀如來住 猶如須彌山
我今入涅槃 受于第一樂
諸佛法如是 不應複啼哭
佛陀對純陀說道:“這世間一切有生就有死。壽命雖然有長有短但是一定會有盡頭。有盛就有衰,有合就有離。壯年很快就過去,完好的色身轉眼就被病魔侵蝕。生命終會被死亡吞沒,沒有例外。帝王雖然有很大的勢力,可是也無法改變死亡的結局。衆生無邊無際的痛苦,就是這樣流轉不息。叁界無常沒有快樂,所謂“有”的本來面目皆是空無。都是可以被破壞的,充滿了各種憂患。生老病死八苦的危險無處不在,這一切都無休無止,很快就被毀壞,被煩惱纏繞,就像蠶繭一樣。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喜歡如此。這個身體聚集了各種苦,沒有清淨之處。被各種束縛和瘡毒困擾,沒有一點好處。甚至天人也是如此。所以我不貪著這些無常的東西。離開貪欲仔細思維去修證這世間真實的東西。爲了徹斷無常只有進入涅槃境界。我經曆了無數的困苦到達了“有”的彼岸,從今天起得到真正無上的快樂。因爲這個原因駁斥執著“無”的戲論。離開所有束縛進入涅槃境界。不再有生老病死,也就有了無盡的壽命。我今天進入涅槃境界就像撲滅了大火。純陀啊,你不應該用自己的想法揣摩如來的意思。應當觀想如來就像須彌山一樣安住。我進入涅槃境界,享受無上的快樂,一切如來都是如此,所以你不應該悲傷啼哭。”
這時純陀向佛進言:“正如世尊教導的一樣,我的智慧就像蚊子飛虻一樣淺薄。怎麼能夠思量如來涅槃的深意。世尊,我現在已經與諸大龍象菩薩摩诃薩一起斷除有漏之身猶如文殊師利法王子一樣。世尊,就好像小孩子出嫁,盡管沒受具足戒也成爲僧人。我也是這樣,因爲佛菩薩的神通力,成爲大菩薩。所以我才希望如來住世,不要進入涅槃。好像饑餓的人沒有東西可吐,希望世尊也是如此,常住于世不入涅槃。”
這時文殊師利法王子告訴純陀:“純陀,你不應該希望如來常住于世不取涅槃。好像饑餓的人沒有東西可吐。你應該觀察諸行(因緣生法)性相(無爲法爲性,有爲法爲相)。這樣觀察諸行所具有的“空叁昧”(叁叁昧之一)。欲求正法就要如此。
純陀問道:“文殊師利。如來是天上人間之中最尊貴殊勝的。如來怎麼能算作“行”(此處應該做有爲法解)呢?如果是行就是生滅法。就像水泡一樣忽生忽滅。像車輪一樣往來流轉。一切諸行都是這樣。
我聽說天人的壽命很長,爲何作爲天中天的世尊壽命還不足百年?比如一個部落的大王有自在力,憑自在力製服他人。如果這人後來福報用盡變成貧賤之人失去了勢力,就要被人輕蔑被他人驅使。世尊如果跟這些因緣所成一樣,那就不能算作天中天了。因爲諸行都是生滅法。所以文殊菩薩,不要認爲如來跟諸行一樣。
文殊菩薩,你是真正了解而如來跟諸行一樣呢,還是根本就不了解就這麼說呢?假設如來跟諸行一樣,那就不能說如來是叁界中天中天自在法王了。比如人間的帝王有大力士,力氣能比的上千人,沒有人能打敗。所以稱此人:一人當千。這樣的力士被帝王寵愛,經常賞賜他。之所以稱他做“當千人者”,不是因爲他的力氣能抵擋一千個人,而是因爲他種種的武藝勝過千人,才稱爲當千。如來也是如此,能降服四魔所以稱作叁界尊,好像力士一人當千。因爲這種因緣成就無量的真實功德,所以稱如來爲正遍知。
文殊師利。你不應該把如來等同于諸行。就好像大富長者親生孩子。算命的認爲有短命之相。父母聽到後知道他不能光耀家族,就不再疼愛這個孩子。因爲這樣的短壽人沒有福報也不能被沙門婆羅門所尊敬。如果如來等同諸行,也就不能被一切世間人天終生尊敬了。如來所說的不變不異真實之法也就沒人相信了。所以文殊,不應該說如來同于諸行。
再者,文殊。比如貧窮的女子無家可歸,加上病重饑渴。四處行乞,寄住在別人的地方生下一子。這家主人就把她們驅逐出去。她新産不久身體虛弱,打算抱著兒子投靠其它的國家,在路上遇到惡風暴雨,被毒蟲叮咬,經過恒河的時候被河水吞沒,也不放棄兒子,于是母子一起淹死了。這個女人因其慈悲功德,命終之後生在梵天。文殊師利,如果有善男子維…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