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我們需要終極的皈依▪P2

  ..續本文上一頁而已,宗教,你也可以叫宗教,還是叫religion,是嗎?其實叫宗教也好,或者叫religion也好,都不重要啦,關鍵就是這麼個意思而已。

  弟子:就是說自己要走出一條路,把這些東西真正找到明白。

  釋寬見:對啊,你不要管老師或者是宗教,其實它叫什麼並不重要,你說它是面包也好,或者說是bread也好,都可以啊!關鍵是要能填飽肚子啊,對不對?叫什麼都可以,關鍵是我需要它,把它吃下去填飽我的肚子,是不是啊?你叫它宗教也好,你叫它老師也好,關鍵是我們要趨向真實啊, 我們要讓自己更加接近真理啊,對不對?而不是讓自己處于很多變數當中,不確定當中,一加一就是等于二,不會等于其他啊?也許等于叁,也許等于四,也許等于五,是嗎?真實是不會變化的,比如說,你看你們倆是姐弟關系,那就永遠是姐弟關系,不會變化,這就是真實啊,今天是你弟,明天就變成你哥啦,有可能嗎?是不是啊?慢慢來。

  弟子:這個真實它是不是不變的,我也想不清楚,因爲真實它總是有很多條件的,某種事情在這種條件下它是看起來是真實的,那麼要換一個環境,它又變了……

  釋寬見:你可以去考慮考慮,不是我要說服你什麼,我真的沒有想要說服你什麼,我剛才已經跟你講的很清楚了,真實就是不會變化啊,比如說,太陽會從東方出來,這就是真實的呀,比如說,你就是他的姐姐,這是真實的呀!

  弟子:那下一生的目標是什麼呢?

  釋寬見:下一生是下一生的,我們講這一生就這一生的真實啊,比如說現在你在天開寺,這就是真實,你不會說,既在天開寺又在另外一個地方,又在八大處靈光寺,對不對?這就是真實性的東西。所謂真實就不會說也許這樣子,也許那樣子,這個就是真實,比如說萬有引力定律,如果你把蘋果丟上天去它一定會掉下來,這個就是真實的,而不會說它也許會掉下來,也許會飛上去。

  弟子:那麼是在哪個星球上呢?

  釋寬見:就在這個星球上,這個就是所謂的真實的,你不要脫離這種環境。比如說我現在講這個,比如說你現在就在天開寺,這就是在這個角度講,你不要說那我夢中呢,我夢中又沒在,這個就不要胡攪蠻纏了。語言其實啊,它本身是不夠的,你要知道語言是在一種環境中它才有意義,就說你是叫它面包也好,還是bread也好,其實這都是指的一樣東西,你說它叫面包是真實,叫bread 也是真實,它還可以叫bread呀,沒錯,這是在一個語言環境裏頭啊,是不是啊?

  弟子:好像有一點沒懂,但是不知道心裏哪一點沒懂.....

  釋寬見:不要緊,打個比方,比如說這個面包,我們不一定需要,我們餓了,需要吃面包,你說不一定啊,我不一定需要吃面包,吃其他的也可以啊,等到有一天,你肚子餓得受不了啦,這個時候只有面包是唯一選擇啦,你就什麼也不想,就把它拿來吃啦,到那個時候,你就不會懷疑了。

  我們無法認識到一切都是無常的事實,我們現在覺得似乎生命好像對于我們來講還很遙遠,還很悠長,所以我們很多時候覺得好像還兩可,我們覺得並沒有那麼迫切,真的又怎麼樣?假的又怎麼樣?我覺得我有很多選擇的余地,等你發覺當沒有選擇的余地的時候,也就是當無常到來的時候,你就會不再選擇啦,就好像說那個小孩子喊狼來一樣,第一次喊狼來啦,大家上當受騙,發現狼沒來。第二次喊狼來啦,再看狼又沒來,第叁次,狼真的來了,他再喊的時候,大家不來,他這時候就後悔了,再想我不應該這樣子,可是後悔也來不及了,他想:“爲什麼我不可以呢?我們開個玩笑不行嗎?”事實是,有些時候是不能開玩笑的!時光不等人,錯過了不可以再來!在現實中,我們無法replay!

  因爲你沒有認識到它對我們影響有多麼重大!雖然我們人生可能過得很順,我們會不覺得有些東西真的是那麼重要。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這個時候對人生的感覺會跟你完全不一樣,他需要“確定”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就不需要那些不確定性了,但是人往往到這個時候才明白,可是恐怕就已經有點晚啦,爲什麼不可以早一點確定下來呢?何必要等到臨終才抱佛腳呢?何必要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如何呢……人不要把自己逼到那一步的時候才……那樣子的話,往往就已經很倉促了。

  釋寬見:因爲你沒有認識到它對我們影響有多麼重大!雖然我們人生可能過得很順,我們會不覺得有些東西真的是那麼重要。但是你知道嗎,如果你是一個七八十歲的老人,這個時候對人生的感覺會跟你完全不一樣,他需要“確定”的未來。這個時候他就不需要那些不確定性了,但是人往往到這個時候才明白,可是恐怕就已經有點晚啦,爲什麼不可以早一點確定下來呢?何必要等到臨終才抱佛腳呢?何必要等到萬不得已的時候才如何呢……人不要把自己逼到那一步的時候才……那樣子的話,往往就已經很倉促了。

  等到臨終的時候,你所有那些不確定性都已經完全沒有任何意義了,就好像我們在森林裏迷路,我們剛開始覺得可能我們不需要向導,然後我們走了叁天四天五天,最後發覺還是走不出去,可以我已經餓得不行了,已經沒有力氣了,這時候才想,我確實需要向導,向導你來吧!何必要等到那個時候呢?等到那個時候向導不一定出現了,因爲他已經來過了。就好像我們平時不管是工作也好,做朋友也好,我們要隨時准備去迎接這個機會,而不是說等著機會來找我們,我們要去找這個機會,機會來了,我們不去抓住它,然後等機會錯過了之後,我們再想,啊,爲什麼機會不來找我呢?這個時候往往就已經晚了。

  再打個比方講,一個小孩子,他站在學校門口,他說你怎麼可以證明我要是在你的學校學習,將來我就一定能成爲一個有學問的人呢?你能保證嗎?沒有學校可以爲你做保證,但是你不進入學校去學習是你自己的損失,我們要主動去選擇學校,而不是等著被動地讓學校來選我們,我們要去適應這個社會,而不是讓社會來適應我們!其實人生有一些逆境是好事,人有一些逆境會幫助我們更加正確地認識自己的位置,所以人其實有一些逆境是好事啊,逆境能夠幫助我們成長,逆境能夠去掉我們很多的包袱,逆境能夠讓我們把面子放下來,逆境能讓我們學會謙虛,逆境能夠去掉我們的僞裝,逆境可以去掉我們不必要的固執,我們其實並不需要向別人顯示或證明我的強大,其實這正是因爲我們心虛才這樣啊。

  比如有些人說我不需要任何人來幫助我,我也不需要任何人來拯救我,我就可以拯救自己,我甚至可以拯救這個世界,其實這是很狂妄的想法。你說宇宙這麼浩瀚,我們真的認爲自己可以認識整個宇宙嗎?這個宇宙有多少的未知數啊!我們需要站在巨人肩膀上來認識這個世界,我們不能想,我不一定要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就可以自己使勁吃,我要吃到巨人這麼高。有一個故事說,七十年代有一個發明家,有一天在大街上看見有黑白電視,他覺得這個太了不起了,于是他就回去就開始准備發明黑白電視。等過了二十年,他終于把黑白電視發明出來的時候,全世界都早流行壁挂大彩電了。

  我們要多讀聖賢書,繼承幾千年以來大家公認的智慧,學會繼承,承前啓後,牛頓尚且還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何況我們?學會認識到我們自我的卑微,這樣子我們才能完成自我的偉大。所以古人講,天人合一,你不肯天人合一,我們認爲我可以比天比地還要偉大,那麼我們終究會認識到這是很荒謬的想法,對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主性,尚且有自己的個性的認識,結果呢,一百個人就有一百種認識,大相徑庭,那到底聽誰的啊?

  弟子:那您說的是用自主性去尋找一番道理,然後借助外力,能夠發展得更好,能夠更有意義。相對來說沒有成爲巨人的野心的時候,反而已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了。

  釋寬見:那你試一試。

  弟子:我不明白您的意思,你是說……

  釋寬見:就是說你要好好思考我剛才講的這些。比如說,我不需要向導,我也有可能走出這個森林,難道我就沒有可能嗎?不是沒有可能,但這個問題我就不跟你談了。就好像那個波音747,是不是很複雜呀?波音747有上億個零件,然後我們工人把這些零件組裝起來,組裝一個波音747。但是你又說了,這些零件擺在這,即使是一只猴子,它也有可能組裝成一個波音747來,有沒有可能?理論上有可能,但是這個問題我就不跟你講了,你說不一定沒有可能呢,你要是這麼講,我就沒有什麼好說的了,你能聽得懂嗎?不是沒有可能,的確不是沒有可能,就像我剛才講的,難道我自己就不能發明出一個電視機來嗎?不是沒有可能,沒有必要,別人早已走過的路,我們現在已經有現成的、前人的知識,我們只是要繼承下來,沒必要我們再去重新把這個電視機發明一遍,您能聽明白嗎?這是前邊無數人幾千年心血的結晶,從理論上來講,你也有可能把他們再發明一遍、發現一遍,理論上有可能,但是這就不是我跟你談的領域啦,這是一件很笨拙的事情啊。現成的東西爲什麼不去繼承呢?我倒不一定說你非要去學佛教,你也可以學任何一個其他宗教,這都可以,但是原理也是一樣的,

  弟子:就是應該找到一條路。

  釋寬見:你學任何一個也是一樣的,學任何東西你都必須這樣子的,但是佛教跟你這麼講,其他宗教不一定會跟你這麼說,佛教給你很寬容的範圍,尊重你個人的選擇。你要自己選。也許我也可以做上帝啊,也許我也可以做佛陀啊,釋迦牟尼佛之前他不也是自己成佛嘛,也許我也可以啊,那我就不好在說什麼了。理論上你可以啊,沒有什麼不可以的,自己好好考慮考慮吧。

  弟子:好,謝謝您,我再想想。

  釋寬見:阿彌陀佛!

  

《我們需要終極的皈依》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