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去除猜疑 學習感恩——寬見法師答居士問

  去除猜疑 學習感恩

  多“撿寶貝” 加強熏習 選好環境

  ——寬見法師答居士問

  2011年2月27日于天開寺客堂

  (弟子根據錄音整理)

  居士:師父您好!我的疑心一直很重,從小如此,越大越嚴重。概括來說,就是對別人沒信任,對自己沒信心。事情無論大小,第一反應就是疑心,除了對家人和特別好的朋友以外,都很難信任。嚴重的情況是,別人幫助我我會懷疑他爲什麼幫助我,爲什麼對我好?這個心結總也解不開,也影響到人際關系。事情從表面上看也是有其原因的,但是現在因爲開始學佛了,知道了疑心是不對的,不能因爲有自己認爲的原因,就繼續這樣疑心下去。自己也覺得學佛後有好轉,但是如何真正改變這種狀況?

  釋寬見:其實這種情況可以理解。不過你今天的態度很好,你自己願意面對並且認識、肯承認這個問題的存在。一個問題的解決,首先,第一步你要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然後才有解決的可能。這是第一步,你具備了,你走出了第一步。實際上,這第一步很多人都走不出來。

  你看我的“煉心二十四字”,“別不平,莫抱怨”,首先學會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問題,聽過這句話嗎?

  居士:聽過是聽過,但我以前抱怨特別多。

  釋寬見:永遠從自己身上找問題,永遠不要從別人身上找問題。從自己身上找問題的人他就能超越這個問題;從別人身上找問題的人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因爲你從別人身上找問題,你無法改變別人。就算是別人身上的問題,那又怎麼樣呢,你改變不了。但是如果你從自己身上找問題,你可以改變自己,是不是?它具有改變的可能性。這個問題,現在你實際上走出了第一步,很好,很可喜。這一步恐怕也不太好走啊,事實上也是很大的一步。所以我很恭喜你。所以你也不用自卑,你現在走出了這一步,以後接著這個步伐邁下去。

  人生有些習慣,就是不好改。習慣的改變剛開始是很痛苦的,但是只要你不斷地去練習,練習得多了,習慣成自然,慢慢地習慣就可以改。要學會去欣賞。

  過去有句話“同行是冤家”,越是在這個領域裏有些才華的人越容易這樣。其實要超越它,真正的才華是什麼?真正的才華,如果沒有包容心做支撐的話,這個才華是會很容易郁郁不得志的,很容易帶來很多負面效應的。人生需要沖過很多關口,剛開始可能是我們沒有才華,沒有才華的時候是一個問題。當我們有才華的時候,面對的是另外的問題。有才華的時候會把它執著住,把它作爲一個驕傲的依據。它會使自我堅固化。你要知道啊,要認識到,其實一切都是無常的,包括我們的這個才華本身,也是無常的。包括我們所猜疑的對象其實本身也是無常的。

  居士:本身自己就多疑,再加上以前一些事情,就把它們……

  釋寬見:就把它們聯系到一起,因爲有豐富的聯想力……

  居士:也是確有其事的。一方面有真實發生過,另一方面是過去的延續下來的,那麼現在只要跟那個地方那群人有關系,我第一反應一定是“他們是故意怎麼樣的”,心情都不對。其實如果換一個對象也未必那麼嚴重。可能是積冤太深,應該有個方法真正地改變吧?如果不是根本改變的話,也還不是修行的真正的結果吧?

  釋寬見:提供一些意見供你參考。你可能對那個地方或者哪個人有積怨,對不對?

  問:是一群人。

  釋寬見:首先,第一個問題,假如說其實他們沒有這樣,只是你誤會他們了。假如說是這樣,那你就完全不應該積怨;如果他們真的是曾經對你不好,就算他們現在對你還是不好。我們先不講用佛法,用現實來講,那你更沒必要積怨,知道爲什麼嗎?比如說,他們想要給你穿小鞋,目的是什麼?

  居士:這曾經幾乎就發生了,就是想把我趕走。

  釋寬見:就是想傷害你呗。或者讓你痛苦。如果說你對他們有積怨,如果你在意這個事情,那麼你恰恰就中了他們的計了。

  問:對。但是,我控製不住啊。

  釋寬見:是啊,所以這樣真的很傻。有這麼一句話:“你要氣我不氣,我要生氣就中了你的計,所以我不能中你的計。”你對我不好不就是讓我生氣嗎,不就是你的目的嗎?我爲什麼要滿足你的目的呢?但你恰恰就中了人家的計。

  真正佛法的方法應當是什麼?他在氣我,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有因緣的。那麼你上一世,或者上上世,以至于某一世一定這樣對待過他,否則他沒來由(這樣做)。就像釋迦牟尼佛過去的族人,釋迦族整個被滅族啊,是被琉璃王大軍踏平了,把族人都殺死了。釋迦牟尼佛也曾經頭疼了幾天。 這都是有因緣的啊。一切事物都是有因緣的。明白嗎?受苦就是了苦,就是他們真怨你,就是幫你了了苦,幫你還了債,你不但不應該怨他,還應該感恩他。你說你受的怨算什麼啊?你看,釋迦牟尼佛,提婆達多是他的堂弟,用種種手段要害他,你說他們所謂害你,既不會讓你沒吃的,沒喝的,也不會讓你沒穿的,你現在好的很呐。

  居士:師父, 如果他們把我趕走了,把我的飯碗砸了,那我就是沒吃的,沒穿的。

  釋寬見:你會活得更好。

  居士:可能嗎?

  釋寬見:可能嗎?!說句老實話,你這個傷害真的很小。打個比方,你現在有沒有六根不全,有沒有缺胳膊少腿,有沒有?

  居士:沒有。

  釋寬見:有沒有大腦糊塗?

  居士:沒有。

  釋寬見:你的父母還在不在?

  居士:在,還都不錯。家裏人都還不錯。

  釋寬見:現在有沒有關心你的人?

  居士:有。

  釋寬見:你現在有沒有好朋友?

  居士:有。

  釋寬見:你現在有沒有接觸到殊勝的佛法?

  居士:有。

  釋寬見: 你怨什麼?有多少人沒有你這些東西?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你總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還有很多你想擁有而沒有擁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對你怎麼怎麼的。有這麼一句話:“憑什麼別人就不能傷害我,憑什麼別人不能給我穿小鞋?”憑什麼?哪個人沒被別人穿過小鞋?古人說“哪個背後無人說”?我問你,你有沒有委屈過別人,有沒有冤枉過別人?

  釋寬見: 你怨什麼?有多少人沒有你這些東西?你有沒有想過他們?你總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還有很多你想擁有而沒有擁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對你怎麼怎麼的。我有一句話:“憑什麼別人就不能傷害你,憑什麼別人不能給你穿小鞋?”憑什麼?哪個人沒被別人穿過小鞋?古人說“哪個背後無人說”?我問你,你有沒有委屈過別人,有沒有冤枉過別人?

  居士:應該有吧。

  釋寬見:對啊,但是你已經記不太清楚了。

  居士:或者不覺得,或者不知道。

  釋寬見:當你這樣對別人的時候,你很容易就忽略不計了。別人這樣對你,你就不能忽略不計嗎?“以苛人之心律己,縱己之心容人”,你看啊,我博客裏有,要以苛刻挑剔別人的心規範自己,以縱容包庇自己的心包容別人。我們恰恰相反,允許自己犯任何錯誤,不管我對你怎麼不好,你都必須原諒我;不管我怎麼對你不好,我都完全地基本上很容易忽略;不管我怎麼對你不好,我都希望你原諒我。比如說,如果我對你不好,我希不希望你記我一輩子仇?會不會給自己找借口:我只是那天有點不冷靜,就是心情不太舒暢……總之,你得原諒我。但是如果你這樣對我,不行,一丁點都不行,我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居士:自己肯定也是這麼做過的。但好象,只要是跟“那堆人“有關,就格外地敏感……

  釋寬見:假如說那個人在我眼中是“那堆人”,可是在另外一個人眼中,我可能又是“那堆人”。我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但是你怎麼樣呢,可能就完全漠不關心了。你應該反過來注意到,我是不是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那我對他們應該怎麼樣?我希不希望他原諒我呢?你希望別人怎麼樣對待你,那你就要先這樣去對待別人。難道你不可能就是在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嗎?那你希望這些人怎麼樣對待你?恨你一輩子嗎?永遠猜疑你嗎?

  居士:我想問的是,現在具體到還是那堆人,我具體地應該怎麼做?

  釋寬見:很簡單。你就想,當現在我就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那堆人”, 我希望他怎麼對我,那麼我就怎麼對這些人。應當反過頭來,因爲想到,哦,我是這樣怨恨這部分人,那麼他也是這樣怨恨我的。我不希望他這樣怨恨我啊,所以反過頭來反省自己,其實我這樣對待別人也是不應該的。這就是一個智者的思維方法。

  居士:猜疑的心怎麼辦?

  釋寬見:一樣。我猜疑某個人,那一定我也是另一個人猜疑的對象。有沒有?有沒有這樣的人存在?

  居士:有過。

  釋寬見:他也是這樣猜疑我的。我希望他怎麼樣對待我,那我也這樣對待他好了。你要多注意,就像我這樣猜疑他一樣,他也在這樣猜疑我啊。我希望永遠被他猜疑嗎?我希望他永遠也不原諒我嗎?你希望嗎?

  居士:不希望……

  釋寬見:所以他也跟我是一樣的感覺,不希望永遠猜疑他,不希望永遠不原諒他。所以,我希望他怎麼樣對待我,那我就應該怎麼樣對待他,將心比心。實際上他這樣對待你是消了你的業。如果你能夠“別不平,莫抱怨,會欣賞,勿強求”,你們之間的恩怨就此了掉了,你欠他的已經了了,報過了。但是你這樣猜疑下去,永遠互相地生生世世糾纏下去,這一世你疑我,下一世我疑你……

  居士:又造了很多新的業。

  釋寬見:是啊,現在趕緊從這種糾纏中跳出來。

  居士:那麼如果碰到具體情況,還是控製不住自己怎麼辦?

  釋寬見:趕緊多想,按照這個思維方法去想。當我控製不住,那個人也這樣控製不住地對待我呢。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做消業想。

  居士:還有一個問題,好象我們得到別人幫助了,應該感恩。但是這種感恩的心並不是真的那麼強烈或者那麼持久。比如來了一件事,別人幫助我了,也很感動,但是過去就過去了,並沒有那種我想…

《去除猜疑 學習感恩——寬見法師答居士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