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问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

  多“捡宝贝” 加强熏习 选好环境

  ——宽见法师答居士问

  2011年2月27日于天开寺客堂

  (弟子根据录音整理)

  居士:师父您好!我的疑心一直很重,从小如此,越大越严重。概括来说,就是对别人没信任,对自己没信心。事情无论大小,第一反应就是疑心,除了对家人和特别好的朋友以外,都很难信任。严重的情况是,别人帮助我我会怀疑他为什么帮助我,为什么对我好?这个心结总也解不开,也影响到人际关系。事情从表面上看也是有其原因的,但是现在因为开始学佛了,知道了疑心是不对的,不能因为有自己认为的原因,就继续这样疑心下去。自己也觉得学佛后有好转,但是如何真正改变这种状况?

  释宽见:其实这种情况可以理解。不过你今天的态度很好,你自己愿意面对并且认识、肯承认这个问题的存在。一个问题的解决,首先,第一步你要面对它,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有解决的可能。这是第一步,你具备了,你走出了第一步。实际上,这第一步很多人都走不出来。

  你看我的“炼心二十四字”,“别不平,莫抱怨”,首先学会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不要从别人身上找问题,听过这句话吗?

  居士:听过是听过,但我以前抱怨特别多。

  释宽见:永远从自己身上找问题,永远不要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从自己身上找问题的人他就能超越这个问题;从别人身上找问题的人永远无法解决问题。因为你从别人身上找问题,你无法改变别人。就算是别人身上的问题,那又怎么样呢,你改变不了。但是如果你从自己身上找问题,你可以改变自己,是不是?它具有改变的可能性。这个问题,现在你实际上走出了第一步,很好,很可喜。这一步恐怕也不太好走啊,事实上也是很大的一步。所以我很恭喜你。所以你也不用自卑,你现在走出了这一步,以后接着这个步伐迈下去。

  人生有些习惯,就是不好改。习惯的改变刚开始是很痛苦的,但是只要你不断地去练习,练习得多了,习惯成自然,慢慢地习惯就可以改。要学会去欣赏。

  过去有句话“同行是冤家”,越是在这个领域里有些才华的人越容易这样。其实要超越它,真正的才华是什么?真正的才华,如果没有包容心做支撑的话,这个才华是会很容易郁郁不得志的,很容易带来很多负面效应的。人生需要冲过很多关口,刚开始可能是我们没有才华,没有才华的时候是一个问题。当我们有才华的时候,面对的是另外的问题。有才华的时候会把它执着住,把它作为一个骄傲的依据。它会使自我坚固化。你要知道啊,要认识到,其实一切都是无常的,包括我们的这个才华本身,也是无常的。包括我们所猜疑的对象其实本身也是无常的。

  居士:本身自己就多疑,再加上以前一些事情,就把它们……

  释宽见:就把它们联系到一起,因为有丰富的联想力……

  居士:也是确有其事的。一方面有真实发生过,另一方面是过去的延续下来的,那么现在只要跟那个地方那群人有关系,我第一反应一定是“他们是故意怎么样的”,心情都不对。其实如果换一个对象也未必那么严重。可能是积冤太深,应该有个方法真正地改变吧?如果不是根本改变的话,也还不是修行的真正的结果吧?

  释宽见:提供一些意见供你参考。你可能对那个地方或者哪个人有积怨,对不对?

  问:是一群人。

  释宽见:首先,第一个问题,假如说其实他们没有这样,只是你误会他们了。假如说是这样,那你就完全不应该积怨;如果他们真的是曾经对你不好,就算他们现在对你还是不好。我们先不讲用佛法,用现实来讲,那你更没必要积怨,知道为什么吗?比如说,他们想要给你穿小鞋,目的是什么?

  居士:这曾经几乎就发生了,就是想把我赶走。

  释宽见:就是想伤害你呗。或者让你痛苦。如果说你对他们有积怨,如果你在意这个事情,那么你恰恰就中了他们的计了。

  问:对。但是,我控制不住啊。

  释宽见:是啊,所以这样真的很傻。有这么一句话:“你要气我不气,我要生气就中了你的计,所以我不能中你的计。”你对我不好不就是让我生气吗,不就是你的目的吗?我为什么要满足你的目的呢?但你恰恰就中了人家的计。

  真正佛法的方法应当是什么?他在气我,一定是有原因的,一切都是有因缘的。那么你上一世,或者上上世,以至于某一世一定这样对待过他,否则他没来由(这样做)。就像释迦牟尼佛过去的族人,释迦族整个被灭族啊,是被琉璃王大军踏平了,把族人都杀死了。释迦牟尼佛也曾经头疼了几天。 这都是有因缘的啊。一切事物都是有因缘的。明白吗?受苦就是了苦,就是他们真怨你,就是帮你了了苦,帮你还了债,你不但不应该怨他,还应该感恩他。你说你受的怨算什么啊?你看,释迦牟尼佛,提婆达多是他的堂弟,用种种手段要害他,你说他们所谓害你,既不会让你没吃的,没喝的,也不会让你没穿的,你现在好的很呐。

  居士:师父, 如果他们把我赶走了,把我的饭碗砸了,那我就是没吃的,没穿的。

  释宽见:你会活得更好。

  居士:可能吗?

  释宽见:可能吗?!说句老实话,你这个伤害真的很小。打个比方,你现在有没有六根不全,有没有缺胳膊少腿,有没有?

  居士:没有。

  释宽见:有没有大脑糊涂?

  居士:没有。

  释宽见:你的父母还在不在?

  居士:在,还都不错。家里人都还不错。

  释宽见:现在有没有关心你的人?

  居士:有。

  释宽见:你现在有没有好朋友?

  居士:有。

  释宽见:你现在有没有接触到殊胜的佛法?

  居士:有。

  释宽见: 你怨什么?有多少人没有你这些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你总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还有很多你想拥有而没有拥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对你怎么怎么的。有这么一句话:“凭什么别人就不能伤害我,凭什么别人不能给我穿小鞋?”凭什么?哪个人没被别人穿过小鞋?古人说“哪个背后无人说”?我问你,你有没有委屈过别人,有没有冤枉过别人?

  释宽见: 你怨什么?有多少人没有你这些东西?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你总想到自己失去了很多,或者还有很多你想拥有而没有拥有的。你希望世界上任何人都不能对你怎么怎么的。我有一句话:“凭什么别人就不能伤害你,凭什么别人不能给你穿小鞋?”凭什么?哪个人没被别人穿过小鞋?古人说“哪个背后无人说”?我问你,你有没有委屈过别人,有没有冤枉过别人?

  居士:应该有吧。

  释宽见:对啊,但是你已经记不太清楚了。

  居士:或者不觉得,或者不知道。

  释宽见:当你这样对别人的时候,你很容易就忽略不计了。别人这样对你,你就不能忽略不计吗?“以苛人之心律己,纵己之心容人”,你看啊,我博客里有,要以苛刻挑剔别人的心规范自己,以纵容包庇自己的心包容别人。我们恰恰相反,允许自己犯任何错误,不管我对你怎么不好,你都必须原谅我;不管我怎么对你不好,我都完全地基本上很容易忽略;不管我怎么对你不好,我都希望你原谅我。比如说,如果我对你不好,我希不希望你记我一辈子仇?会不会给自己找借口:我只是那天有点不冷静,就是心情不太舒畅……总之,你得原谅我。但是如果你这样对我,不行,一丁点都不行,我是不可以被侵犯的。

  居士:自己肯定也是这么做过的。但好象,只要是跟“那堆人“有关,就格外地敏感……

  释宽见:假如说那个人在我眼中是“那堆人”,可是在另外一个人眼中,我可能又是“那堆人”。我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但是你怎么样呢,可能就完全漠不关心了。你应该反过来注意到,我是不是也是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那我对他们应该怎么样?我希不希望他原谅我呢?你希望别人怎么样对待你,那你就要先这样去对待别人。难道你不可能就是在某些人眼中的“那堆人”吗?那你希望这些人怎么样对待你?恨你一辈子吗?永远猜疑你吗?

  居士:我想问的是,现在具体到还是那堆人,我具体地应该怎么做?

  释宽见:很简单。你就想,当现在我就是另外一些人眼中的“那堆人”, 我希望他怎么对我,那么我就怎么对这些人。应当反过头来,因为想到,哦,我是这样怨恨这部分人,那么他也是这样怨恨我的。我不希望他这样怨恨我啊,所以反过头来反省自己,其实我这样对待别人也是不应该的。这就是一个智者的思维方法。

  居士:猜疑的心怎么办?

  释宽见:一样。我猜疑某个人,那一定我也是另一个人猜疑的对象。有没有?有没有这样的人存在?

  居士:有过。

  释宽见:他也是这样猜疑我的。我希望他怎么样对待我,那我也这样对待他好了。你要多注意,就像我这样猜疑他一样,他也在这样猜疑我啊。我希望永远被他猜疑吗?我希望他永远也不原谅我吗?你希望吗?

  居士:不希望……

  释宽见:所以他也跟我是一样的感觉,不希望永远猜疑他,不希望永远不原谅他。所以,我希望他怎么样对待我,那我就应该怎么样对待他,将心比心。实际上他这样对待你是消了你的业。如果你能够“别不平,莫抱怨,会欣赏,勿强求”,你们之间的恩怨就此了掉了,你欠他的已经了了,报过了。但是你这样猜疑下去,永远互相地生生世世纠缠下去,这一世你疑我,下一世我疑你……

  居士:又造了很多新的业。

  释宽见:是啊,现在赶紧从这种纠缠中跳出来。

  居士:那么如果碰到具体情况,还是控制不住自己怎么办?

  释宽见:赶紧多想,按照这个思维方法去想。当我控制不住,那个人也这样控制不住地对待我呢。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做消业想。

  居士:还有一个问题,好象我们得到别人帮助了,应该感恩。但是这种感恩的心并不是真的那么强烈或者那么持久。比如来了一件事,别人帮助我了,也很感动,但是过去就过去了,并没有那种我想…

《去除猜疑 学习感恩——宽见法师答居士问》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