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聞法的目的和學佛的方法”的開示
時間:2010年11月27日上午
地點:天開寺客堂
主講人:寬見法師
聽衆:四衆弟子
我們應當發這樣一種心來聽聞佛法,爲了度化一切如母的有情衆生,脫離六道輪回生死痛苦的大海,使他們現世得到安樂,將來命終之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最後解脫成佛。應當依止四想及其余威儀,避免叁過六垢,以這樣正確的聞法方式來聞法,如此才能真正得到法意。
兩周以前呢,我們是剛剛把《解脫莊嚴寶——大乘菩提道次第論》這部由殊勝的大成就者岡波巴大師所造的論典,和大家一起學習完畢。這一部論典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總共已經講了超過一年半的時間。雖然是講完了,但是我們這的學習並沒有結束,只是剛開始而已,我們來這裏聞法,來這裏學佛,大家應當知道是爲了什麼而來。我們來到道場,來到寺院,來這裏聽聞佛法,也參加法會、佛事活動,有的從很遠的地方趕過來,住市裏頭,要花好幾個小時的時間,我們來到這裏,那麼到底我們的目的是什麼呢?這一點一定要想清楚,我們到這裏來,是不是因爲這裏是北京的郊區,空氣不錯,到這裏來散散心的?
【答:不是。】
或者是聽說這裏是一個很有趣的地方,到這裏來看一看啊,觀賞觀賞,是不是這樣的動機呢?或者是我們在家裏頭煩得不得了,很多的煩心事,工作上有很多的不順心,到這裏來散散心,是這樣的嗎
【答:不是。】
也不是,所以諸位要明白我們到寺院的目的來是什麼,包括我們來這裏聽聞佛法,是爲了向別人,我們學習之後,可以告訴別人,“噢!我聽過一部經典啊,我學習過。嗯,因此呢,我很了不起,我知道你不知道的。”這是我們學習的目的嗎?
【答:不是。】
或者是我們聽聞了佛法之後,因此有了向別人炫耀的資本,可以讓別人看到我的閃光點,更加認同我,欣賞我,贊美我,是爲了這樣的動機和目的嗎?
【答:不是。】
也不是,那我們來這裏的真正目的到底是什麼?
首先大家應當認識到,我們來到寺院聽聞佛法,在寺院裏頭行住坐臥,五堂功課,上殿、用齋、打掃衛生、晨鍾暮鼓,來這裏首先一個目的是熄滅我們的煩惱,熄滅我們的貪、嗔、癡。我們因爲有貪、嗔、癡,所以不能夠出離輪回,身陷種種痛苦當中,這是第一個目的。不要以爲我們來這的目的是爲了熄滅別人的貪、嗔、癡,或者說是來找別人的煩惱,首先第一個目的熄滅我們自己的貪、嗔、癡,也就是來找到自已的問題,我們要了解自已,然後解決自已的問題,而不是來尋找別人的問題,想要找別人的過失,看別人的不足。我們學了佛之後,有很多種情況:我們本來學佛應當是快樂和自在的,但是很奇怪啊,有的人學佛之後,回到家裏頭之後呢,他就感覺家裏人或者是工作的同事,都成爲他解脫的障礙,都成爲他的魔頭、他的對頭,有沒有這樣一種情況啊?這說明什麼?說明我們學佛所以導致了我們跟生活發生了對立,是這樣的嗎?
【答:不是。】
不是,說明什麼?說明我們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還有一種情況,我們學佛之後,就感覺自己想要馬上度人,因爲想要度化衆生,然後就很主動、很熱情地跟他周圍的朋友、親戚宣揚佛法,因爲佛法這麼好,他很希望家裏的人和這些朋友也都來學習佛法,諸位有沒有這樣的想法呢?希不希望?
【答:希望。】
然後我們就很熱情地去跟他們講,比如說我可以希望我們的兒女、朋友、同事也都來學習佛法,把我們所知道的一股腦地都告訴他,是吧?有沒有這種情況?然後結果怎麼樣?是不是大家都非常樂于接受啊?結果往往不一定,這是什麼原因呢?我們學習佛法呀,如果想讓別人接受我們所學到的佛法,首先要做一個讓別人容易接受的人,如果你是一個龇牙咧嘴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喜歡抱怨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愛挑剔的人,如果你是一個愛強求的人,如果你是一個總愛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別人的人,諸位,認爲你講的東西即使是再好,再正確,周圍的人會接受你嗎?
【答:不會。】
不會,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有親和力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善解人意的人,如果你是一個善于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的人,如果你是一個非常懂得尊重別人的人——什麼叫尊重別人啊?指出他的問題,然後要他改正,是不是就尊重別人啊?不是的,尊重別人啊,表現在很多小的方面,打個比方來講,當別人講話的時候,你要不要打斷他?在別人在講話講了一半的時候,你有沒有給他堵住,把別人的話噎回去啊?你在跟別人講話的時候,就是你呱呱呱,然後根本不給別人一句講話的機會,有沒有?如果你跟別人講話的時候,滿嘴的都是我,我,我:我認爲,我想要,我覺得……那麼諸位想一想,別人會容易接受你嗎?事實上很多人都容易犯這樣的錯誤。
也確實有一些人學了佛之後,煩惱並沒有減輕,甚至增加了。當然這絕對不是佛法所導致的,而是我們自己學習佛法發生了問題,學錯了,學歪了,沒有學到真正的佛法。所以說真正的佛法應當是對治自己的習氣毛病,找自己的問題。如果說你不能找自己的問題,那麼結局只有一個,痛苦!如果你學佛不能了苦,太可惜了,你是入寶山而空回啊!所以我們要觀察自己,我們學佛自己的苦了了沒有,你不要老觀別人,解決他的問題沒有。你要知道自己的問題在哪裏,如果你自己不能對治自己的問題,不能對治自己的習氣、煩惱,你有什麼資格去指責別人,讓別人去改正他的毛病呢?
如果說你希望別人能夠包容你的缺點,那麼你首先就要去包容別人的缺點,所以這是我們學佛的第一個目的——要解決自己的煩惱和痛苦,認識自己,不管你學什麼法門。有人說我是學淨土的,萬修萬人去啊!捷徑啊!有人說我是修禅宗的,見性成佛,我根器好。有人說我是密宗,我即生成佛,持咒觀想。有些人說我認識最了不起名氣最大的大師,你見都沒見過,見了嚇你一跳——沒有用的!別人是別人,你是你!佛就是站在你的面前,你跟佛是親戚,你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也是白搭!
就好像阿難尊者一樣,阿難尊者是佛的堂弟,他伺候了佛二十五年,佛是叁十二相,他有叁十相,他跟佛長得很像很像,可是,其他的大弟子紛紛都證阿羅漢了,他沒有,乃至在《楞嚴經》裏頭還被摩登伽女所攝,這還不算什麼,結果當文殊菩薩持了佛的《楞嚴咒》將阿難救過來,然後和這個摩登伽女一起到佛的面前來的時候,結果摩登伽女比他還先證了阿羅漢。所以說明什麼呢?你跟誰是親戚,你跟誰認識,關系再好,你不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不能解決自己的習氣煩惱,都是白搭!
所以不要把你的精力用在和別人攀比上,攀比你去過多少道場,見過多少高僧,請多少高僧吃過飯,你如果不能熄滅自己的煩惱,對治自己的習氣,還是沒有什麼用!遇到境界,你的煩惱痛苦一時俱起,由于心胸狹窄,所以時時感到委屈,時時想要抱怨,想要發泄,哭、鬧、上吊都沒用,沒有任何的用處。所以,首先一定是對治自己的習氣!所以孔老夫子他最欣賞的弟子是誰啊?顔回。孔子叁千弟子七十二賢,了不起啊!七十二賢裏頭有貴族子弟,有的是非常聰明的,有的是武功非常好,孔子的弟子裏面可以說是什麼樣的人才都有。可是顔回不但其貌不揚吧,家庭出生還很差,按我們現在講是貧下中農,是個窮苦出身,他住的房子啊,比別人都簡陋,他吃的飯菜也比別人都簡單。好像顔回甚至營養不良的這種狀況,但是孔子爲什麼那麼欣賞他這個弟子呢?孔子評價顔回就說了叁個字,這叁個字是什麼?不二過。
這確實了不起,當別人指出他的習氣和缺點,或者他自己發現自己的習氣和缺點之後,他絕不再犯第二次,這確實是太了不起了!那我們不要說不二過,你要能不百過,也很了不起,實際上我們大多數人呢,一生當中啊,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在重複上演同樣一出荒謬劇,不斷重複同樣一個習氣,不斷在同一個地方跌倒。愛發脾氣的別碰他,別惹到他,稍微惹他一點他恨不得就把你吃了。愛多嘴多舌的,嘴一天到晚閑不下來,誰見到他都離他叁丈以外,因爲只要你對上他,你的耳膜就要受折磨了!當然,每個人的習氣都不一樣,有些人極愛抱怨,有些人極愛說是非,你跟他在一起啊,本來你今天還神清氣爽,福星高照,見了他之後,帶了一肚子的垃圾郁悶著就回去了。
所以,有時候我們有些學佛人講,回向世界和平,國泰民安,全世界人民大解放,可實際上呢,我們唯一關心的是誰啊?就是自己而已! 我們不管是每天上殿,乃至說叁皈依,乃至說回向詞的時候,大多都像走過場,騙騙人而已,不要騙人,仔細真正對照一下自己啊。不要說世界和平,你不害人就不錯了!大部分情況之下,我們往往都是害人精,你說我沒有,我從來不害人啊,我一肚子好心腸啊。如果是你一肚子好心腸的話,那你怎麼會有這麼多的煩惱?並且讓別人見到你也生煩惱呢?
所以說我剛才講啊,我們學佛的第一個目的一定要對照自己的習氣毛病,你練什麼功也沒用,你不能對治自己的習氣煩惱,你學什麼法門也是爲了對治自己的習氣,你跟著哪個師父,有名氣也罷沒名氣也罷,也要對治自己的習氣,你不能對治自己的習氣,就白學了,白花了功夫,當然了,種了些善根,這善根什麼時候成熟呢?可能要猴年馬月。所以說真正有智慧的人,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都是對治自己的習氣。有人說我能吃苦啊,你看我下地幹活,廚房做飯,什麼都行,我什麼苦都能吃,但是就是你自己的習氣不能碰。所以這些苦啊,不算苦。你能對治自己的習氣,這才是真能吃苦!大家看看,我們吃苦的能力怎麼樣啊?可以觀察自己,難行能行難忍能忍,首先要行什麼?逆我之行,逆著我的習氣之行,習莫牽嘛!這才是難行啊,真正的難行是這個行!什麼是苦啊?逆你的意,跟我們想的不…
《關于“聞法的目的和學佛的方法”的開示》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