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坑種樹、燒火做飯、洗碗,都是在積累資糧,缺一不可。
不積累福德資糧,天天悟,就有一天能開悟?不是那個開悟的悟,而是那個誤區的誤。開誤區了。
不念自念
——寬見法師與弟子交流錄(十)
(2012-03-12)
地點:天開小講堂
※※ :不念自念是什麼樣的情況?比如,沒有任何想法或夢中念佛算不念自念嗎?什麼是聲聞弟子?
釋寬見:夢中念佛應該還不算。不念而念,就跟《金剛經》裏講,所謂念佛,既非念佛,是名念佛。不念而念,雖時時念佛,而實無佛可念。聲聞弟子是羅漢、辟支佛這些弟子,屬于聲聞弟子。就是一般所說的小乘,修小乘法的弟子,不是學菩薩道的弟子。
菩薩的化身
※※ :觀世音菩薩叁十二化身,哪個是真的化身?千手千眼是否也是執著相?
釋寬見:化身都是平等的,應現何身而度化之,即現何身而度化之。化身都是從法身所流出。哪個都是真實的化身,哪個也不都是最重要的。每個化身都是重要的。
※※ :化身從法身流出,那麼法身成就後爲什麼報身和化身還不一定成就?
釋寬見:這是個比較深奧的問題,也很好理解。比如說,小孩是人,他既然是人爲什麼不會走路?你是人吧,那你爲什麼沒有發明火箭,沒有發現相對論?佛也是人成就的,你也是人,你爲啥還沒成佛?
一般來講,漢傳佛教裏講先成就法身,就是證悟到空性,是真正證到,還不是我思維到空性,若見諸相非相,見空性了,見到法身,你還沒圓滿。
超越對待法
——寬見法師與弟子交流錄(十一)
( 2012-03-12)
地點:天開小講堂
※※ :有爲法就是有相嗎?那假設成佛就無相了,是嗎?
釋寬見:成佛了就是“是相非相,相而不相,不相而相”。
※※ :那佛是不是就化到虛空當中了?所以就是虛空有盡無盡。
釋寬見:成佛已經超越了對立法,超越了對待法。虛空,就超越這些對待法。比如,生滅、垢淨、增減都屬于對待法、有爲法。佛已經超越它,不落空有、生滅、垢淨。
※※ :然後呢
釋寬見:有然後就是對待,有前就有後。如來者不來不去,不前不後。
※※ :那個不動土,維摩诘那個可裝到一個屋子裏的……?
釋寬見:不動佛土裝到他屋子裏,不動佛土也沒有小,他的屋子也沒大。就是超越對待法了,已經超越了大小。如果大和小是固定的話,小小的房間怎能裝下一個那麼大的佛土?
※※ :我以前認爲成佛是一個目標,但我現在突然沒有目標了。因爲佛到了虛空中。
釋寬見:佛沒有來沒有去,沒有到虛空當中去,也沒有離開虛空。
※※ :我糊塗了已經……
釋寬見:你糊塗了就開始進步了。這是對的。其實我們每個人都糊塗著。這個就是說你可以思維了。你現在所能認識的佛,還是有相的,不是真的佛。真正的佛是非對待法,不是對待法,是超越二元對立的。
※※ :那就是不大不小,不有不無,對嗎?
釋寬見:你現在所說的這些都是用有無去理解。什麼叫不大不小?不有不無?那佛還有沒有啊?所以你就暈了。打個比方來講,我們面對一個小孩子。小孩就問:你長這麼大,我也很想趕快長大,長大了是種什麼感覺呀?我們會說既苦也樂,是不是這樣子?小孩聽暈了,又苦又樂,到底是苦還是樂?你現在也就是這個情況。
你說人生是不是又苦又樂?你說是苦,其實還有樂。你說樂,也蠻苦的。你跟個小孩講,他就聽不懂。他可能想:你給我好吃的就樂呗,沒有好吃的就苦。
怎麼叫又苦又樂?打個比方,結婚就像圍城,進去的就想出來,外面的想進去。這也挺深奧,也聽不懂。不要著急,慢慢學。
隨緣與識大體
——寬見法師與弟子交流錄(十二)
(2012-03-12)
地點:天開小講堂
※※ :我理解的隨緣就是識大體,整體上有個認識後才能真正隨緣,如果對整體認識不夠就是隨習氣,對嗎?
釋寬見:可以這樣講。雖然還不是真正無爲的隨緣,但確實是超越了那種以自我爲中心的隨緣。
一般我們講的隨緣都是很狹隘的,都是隨我的緣。打個比方,我喜歡吃辣椒,那你們爲什麼就不喜歡吃辣椒,爲什麼我給你們辣椒吃你們就不高興?這就是不懂得隨緣。你是隨你的緣。要是把衆生放到整體來考慮,我喜歡可別人不喜歡吃辣椒,所以要照顧到別人,就不會把辣椒強加給別人。
誦經如呼吸
※※ :我念經也好,念咒也好,也想以清靜的心來修行,但就是靜不下來,有什麼辦法能夠清靜下來呢?念經後要做功德回向,但念經時好多妄想,妄想來了不影響念。這個有功德嗎?
釋寬見:功德還有。給你一個建議,你誦經念佛的時候,用一個行話講:就是不要太執著,就是不要太有所求。誦經就好像呼吸和吃飯一樣,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你不會想我呼吸一口氣有什麼好處,有好處就吸,沒好處就不吸。明白沒有?因爲你有很多的所求。你誦經有很多的所求,所以就會打妄念。
你會想到,哎喲,我今天誦經能不能得到什麼,或者說不如法會失去什麼,你會因爲誦經而産生妄想:我今天誦經有點感覺不太清淨……
還有個建議,就是要聞思佛法,聽善知識開示。經上講的都是般若,但這個般若沒善知識開示的話,我們也很難去領略它。
誦經不求心靜
——寬見法師與弟子交流錄(十叁)
( 2012-03-12)
地點:天開小講堂
※※ :有沒有什麼方法讓心清靜,有時候靜不下來,我急得都揪頭。
釋寬見:爲什麼要揪頭?
※※ :我著急。
釋寬見:爲什麼要著急?
※※ :我靜不下來。
釋寬見:好。我告你一點。誦經不要求馬上靜下來,因爲你求馬上靜下來,所以就著急。
因爲你著急所以更靜不下來。你之所以靜不下來,就是因爲有所求。求什麼?求馬上靜下來。誦經只是誦經而已。以一個平常心去誦經,不要誦經帶著強大的壓力。就跟呼吸一樣,呼吸是沒有壓力的,雖然沒有壓力呼吸還很好。正因爲你呼吸沒有壓力,所以你呼吸才會很好。
如果你呼吸帶著壓力,你就不會呼吸了。你不是平常心呐。誦經就是誦經,不要求靜下來。你求得太狠了。
你有善根
※※:我還有最害怕的,就是沒有善根能不能往生?
釋寬見:你懷疑自己有沒有根器,怕修了半天,那麼辛苦,最後還往生不了。怕這個,是嗎?
※※ :我就是怕這個。
釋寬見:你有善根,阿彌陀佛!好好修行,可以成就的。
※※ :我什麼都不管。
釋寬見:不是什麼都不管,也不是什麼都管。就是平常心,就是誦經。當然還是要聽經聞法。否則,光誦不理解容易執著。
(終)
《認識修行的過程——寬見法師與弟子交流錄》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