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佛經
妙法蓮華經 法華經 姚秦叁藏法師鸠摩羅什譯
化城喻品第七
釋迦牟尼佛告訴諸比丘說:“在過去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注:表示時間的數量單位,意爲無數)劫,有一位名叫大通智勝的如來,具足佛的十號之德,即: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禦丈夫、天人師、佛、世尊。當時的國名叫好城,劫名叫大相。諸位比丘:此佛自從進入不生不滅的涅槃境界以來,已經有極其久遠的年代了。譬如有人將此叁千大千世界的所有國土,磨成的寫字用的墨汁,如此經過東方一千個國土時,灑下一點如微塵大小的墨汁。再過一千個國土,又灑下一點墨汁。按照這樣的方式,灑盡所有的墨汁。如此說來,你們認爲這國土多不多呢?即使算術師或算術師的弟子們,他們能算到盡頭得知其數嗎?”諸比丘回答說:“不可能,世尊。”佛接著又說:“諸比丘,如果把此人經過的國土,包括灑上墨點的和沒有灑上墨點的,都全部再磨爲微粒之塵,一塵算作一劫,那麼,此佛自從滅並以來所經過的劫數,要比這個劫數多出無量無邊百千萬億阿僧·劫。由于我具足如來特有的知見之力,所以,在我看來,如此久遠的劫數也如同今日一樣,並不長久。”
這時,釋迦牟尼佛欲複述其義,便誦偈道:
“我想起在過去世無量無邊劫的時候,有位福、慧具足的佛,名叫大通智勝。假如有人竭盡全力將此大千世界所有國土全都磨成墨汁,然後過一千個國土,灑一點墨汁。如此,將所有的墨汁全部灑完,一點墨汁即一千個國土。再這所有的國土包括點上墨汁的和未點上墨汁的,全都磨成微塵,一塵算作一劫。大通智勝如來滅度以來所經過的劫數比此劫數還多。我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融無礙的智慧,悉知大通智勝佛及聲聞、菩薩久遠劫前的滅度如同今日滅度一樣。諸位比丘,你們應當知道,佛的智慧是極盡微妙,絕對純淨,所向無礙的,它可以通達無量數劫。”
釋迦牟尼佛又告訴諸比丘說:“大通智勝佛壽命長達五百四十萬億那由他劫。本來,該佛在端坐菩提道場,破除一切魔軍的擾亂之後,即可獲得無上聖智,但他那時卻尚未成就佛道,佛法也未出現于前。如此經過一小劫,以至十小劫,大通智勝佛始終結跏趺坐,身心不動,但佛法依然未能出現于前。這時,忉利天上的天人在菩提樹下爲佛鋪設了一由旬高的師子座,佛將于此座上獲得無上聖智。就在大通智勝佛剛坐到此師子座上時,諸位梵天王撒下各色天花,散落于佛座四周一百由旬的地方。一陣陣香風吹去了萎謝的花朵,新的天花又紛紛而下。如此持續不斷達十小劫,以鮮花供養于佛。甚至一直到該佛滅度,他們還是照常地散下天花。與此同時,四在天王等諸天神常擊天鼓,其余諸天神常鳴天樂,他們以此方式供養于佛,長達十小劫,一直到該佛滅度也是如此。諸比丘,大通智勝佛經過了十個小劫,佛法才出現于前,他才最終證得無上聖智。
“大通智勝佛未出家修道之時,有十六個兒子。第一位兒子名叫智積。每個兒子各有其種種奇異的珍玩之具。他們聽說父親已證得無上聖智,于是都放棄了自己的珍寶,前往佛呆的地方。這些兒子的母親依依不舍,她們流著淚,一同爲兒子們送行。他們的祖父即當時的國王與一百名大臣及億萬人民前呼後擁地來到佛的道場,以便親近大通智勝如來,並供養、恭敬、尊重、贊頌這位如來佛。他們到達佛的住地之後。全都五體投地,頂禮膜拜,並繞佛叁匝,以示敬禮,然後,看著世尊,用偈語贊頌佛說:
“世尊啊,您是世間最有威德的聖者,爲了救度十方受苦受難的衆生,您不惜于無量億劫之中堅苦修行,終于證果成佛。您從前所發的一切誓願,如今皆已圓滿實現,這真是太好了!太吉祥了!世尊啊,您真是稀有難得,您一坐就是十小劫,而身體和手足仍寂然安住不動。您的心遠離一切顛倒夢想,沒有一點汙染的塵垢,您是那麼的淡泊甯靜,從未有過一絲散亂。您已得到了永恒的圓覺,安住于清淨純潔的聖法之中。今天,我們看您安安穩穩地成就了佛道,使我們都得到了很大益處,所以我們懷著萬分激動的心情慶祝這一盛事。我們這些芸芸衆生,總是處在各種苦惱之中,我們如同盲人一樣在黑暗中苦苦掙紮,沒有指引我們前進的導師。所以,我們既不認識脫離苦難的道路,也不知道如何求得解脫,避免這無邊無盡的生死輪回。在漫漫長夜之中,我們昏昏噩地造下了許多罪業,從而不斷增加了轉生地獄、餓鬼、畜生等惡道的可能性,不斷地減損著進入天神行列的希望。在惡道之中顛倒沈淪的衆生,被無明業障遮蓋了智慧的雙眼,他們從昏暗走向昏暗,從愚昧走向愚昧,永遠連佛的名字都聽不到。如今,我佛得到了至高無上、安穩清淨的佛道,我們和一切天人大衆如同黑暗中看到了明燈,爲了得到最大的利益,所以,我們全都叩首致禮,一心一意地皈依于您這位無上的世尊。”
十六位王子以偈語贊頌完大通智勝佛之後,便勸請佛爲他們講經說法,他們異口同聲說道:“世尊啊!請您爲我們演說無上妙法,令我們一切衆生都得到安穩。請您憐憫並饒益一切天衆和人民吧!”接著,他們又以偈頌形式說道:
“世尊啊!您是無與倫比的大聖雄,您以百種福德自我莊嚴,相貌殊妙,威儀無缺,您所得到的智慧是至高無上的。願佛爲世間一切衆生說出微妙之法,使我們及其它各種類型的衆生都能速離苦海,早登覺岸。現在,就請佛分別開示,令我們也得到這種無上的智慧。如果我們能夠證得佛果,其它一切六道衆生也就同樣證得佛果。世尊,您知道衆生內心深處所想念的是什麼,您也知道衆生所行之道,您還知道衆生智慧力的大小以及他們的欲望、樂趣、所修之福和前世所行之業。世尊啊!您對衆生的一切都了如指掌,現在就請您爲我們轉無上之妙*輪吧!”
釋迦牟尼佛對參加法會的諸位比丘繼續說道:“那時,大通智勝佛獲得無上聖智,從而證果成佛,十方之內各有五百萬億佛國世界頓時發生了六種震動。在這些佛國之內,那些日月亮光所不能照到的幽暗之處,都同時現出光明。在這些地方的衆生也都各得相見,所以,他們都這樣驚訝地說:“這裏忽然從什麼地方來了這麼多衆生?”另外,在這些國土的範圍內,諸天的宮殿乃至梵天的宮殿皆産生了六種震動,光明普照整個世界,亮度勝過了日月之光。這時,東方有五百萬億國土中的梵天宮殿皆得光明照耀,其光勝過通常的光好多倍。所有的梵天王都這樣想:“今天宮殿中的這種光明過去從未有過,是何因緣能出現如此的瑞相呢?”于是,所有的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訪,共同議論此事。此時,他們當中有一位梵天王,名叫救一切,他爲所有的梵天大衆說出一首偈語:
“我們宮殿之中的這種光明過去從未有過,這到底是什麼因緣,我們應當共同尋求這光明的來源。依我推測,這也許是某一位大德聖人出世了,或者是有佛出現于世,因而才有如此的光明,照遍了整個十方世界。”
釋迦牟尼佛接著說:“那時,東方五百萬億國土中所有的梵天王隨身帶著他們各自的宮殿,又用衣服盛滿了天花,一共到西方去,推究探尋這種光明的來源。他們在遙遠的西方看見大通智勝如來正坐在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許多天神、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羅伽、人非人等都非常恭敬地圍繞在佛的周圍,他們還看見十六位王子正在請佛說法。于是,這些梵天王們立即用其頭面禮佛之足,並繞佛百千圈,還以天花散在佛的身上。所散的天花猶如須彌山那麼多,同時,他們還以天花來供養佛的菩提樹。菩提樹高十由旬。用天花供養之後,他們又以各自的宮殿奉獻于佛,然後說:“請佛慈悲哀憫我們,饒益我們。我們所奉獻的宮殿,希望您能夠接受。”這時,所有的梵天王就全都跪在佛的面前,懷著同樣的心情異口同聲地誦偈說:
“世尊啊!您是世上最稀有的聖者,要想遇見您那可真是太難了。您具足了無量的功德,能夠救護一切衆生。您是諸天和人類的偉大導師,能哀愍世間所有衆生,使他們都能蒙受益處。我等梵天王從五百萬億國土而來,我們都舍棄了參禅入定的樂趣,就是爲了來供養您。由于我們先世修下了福業,從而獲得如此莊嚴的宮殿。今天,我們就將這心愛的宮殿奉獻給您,惟願您能哀憫我們的一片苦心,接受我們的這種供養!”
諸梵天王誦完偈後,又各自說道:“惟願世尊能爲我們講經說法,以度脫一切受苦難的衆生,爲他們開示一條通向涅槃的大道!”接著,所有的梵天王又一心而同聲地誦偈道:
“世尊啊!您是福、慧雙足的無上聖尊,惟願您能爲我等衆生演說佛道妙法,希望能以世尊大慈大悲的力量,來救度一切受苦難纏縛的衆生,使他們早脫苦海,超登彼岸!”
這時,大通智勝如來便默許了他們的請求。”
釋迦牟尼佛又說:“另外,諸比丘,東南方五百萬億國土中的所有梵天王,都發現各自的宮殿光明照耀,從未有過,他們個個歡欣鼓舞,歎爲稀有。于是,諸梵天王便立即相互拜訪,共議此事。這時,他們之中有一大梵天王,名叫大悲,爲諸梵衆說出一首偈語:
“這件事到底是什麼原因?爲什麼會出現如此的瑞相呢?我們宮殿過去可從來沒有這樣燦爛奪目的光明,莫非是大德從天上降生了?抑或是佛出現于世間?我們從沒有見過這樣美妙的境界,所以就讓我們大家一起來推測它的來源吧!經過千萬億個國土,尋找這光明的源頭,那裏肯定是有佛出世,他將救度一切苦難的衆生。”
這時,五百萬億梵天王各自隨身帶著他們的宮殿,並各以其天衣盛著五光十色的天花,一同向西北方向去索尋這種瑞相的起源。在遙遠的東南方有一個佛國,諸梵天王在此看見大通智勝如來正坐在道場內一菩提樹下的師子座上,諸天神、龍王、幹闼婆、緊那羅,摩 羅伽、人非人等…
《妙法蓮華經 化城喻品第七》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