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看。孩童們的好奇心油然而生,照著他所說的那一點挖下去,果然從地底下挖出好幾尊佛像!孩童們看了不禁面面相觑,對這位比丘神准的斷言肅然起敬,並對他…在這座破舊不堪,無人住持的古寺中,有上百尊大大小小的佛像,因爲年代已久遠或受到惡意的破壞,大多殘缺不全,或缺頭部,或缺手臂……湛塔薩羅比丘見了于心不忍,感慨佛教的衰微與衆生的惡業。于是他開始教導當地的人們修行靜坐,宣揚布施、持戒、修行之後所引生的善報,並且鼓勵大家本著虔誠的信心,合力修複這座古寺。響應他的人士急劇增加,信衆們基于虔誠的心,爲了修複古寺的單純目的而聚會,並募集大量的善款,這種舉動在地處鄉僻的素攀府是史無前例的事情。終于引起地方政府的猜忌,將這項善舉曲解爲准備要進行叛亂的醞釀活動!素攀府的行政首長將此事報告管理全府僧團的長老--正好是契度彭寺的頌列帕宛那拉法師(soMdej phra Wanarat),控訴湛塔薩羅比丘的行爲不當,請求頌列將湛塔薩羅比丘遣調回去。消息傳到湛塔薩羅比丘的耳中,爲了表示對政府的尊重,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是非,于是他放棄修複古寺的計劃,放棄他已經達到的這些成果,回到了頌丕農寺。
肆之叁、舍命精進
佛曆二四五九年,他辭別契度彭寺的住持頌列普…安居,開始深入的專修。這天正是十月的月圓日,清晨出外托缽之前,他在內心發起精進修行的誓願:我出家受戒已經十二年之久,雖然每天努力修行,無論在解門的讀誦藏經方面及行門的毗婆舍那(注5)觀修方面,沒有一天間斷過,卻仍未能證悟佛陀的正法。我應該更加精進,以求證悟佛教的真理,若不趕緊精進修行,簡直與懈怠放逸的人無異!托缽回來之後,他迅速完成自己份內的種種任務,心中無所牽挂,就進入芒庫威寺的大殿裏靜坐。並下定決心:在未聽到報午齋的鼓聲之前,絕對不離座起身。這時已經是上午八點多鍾,湛塔薩羅比丘開始閉上眼睛,攝心正意,默念「叁瑪阿羅漢」(注6)的聖號。時間似乎過得很慢,身體也慢慢地感覺麻痹與酸痛。直到後來,感覺全身的肌肉緊緊地扭結在一起,每一塊骨頭好像要爆裂似的疼痛!他的心情開始焦慮不安:咦!以前從來沒有坐得這麼難受!爲什麼才許下諾言:沒聽到鼓聲就不離座,卻導致這次坐的情況大不相同,從未如此痛苦過,何時鼓聲才會響呢?愈想心愈不安、動搖不定,有好幾次幾乎要離座起身了!但是,既然有諾言在先,絕不能就此放棄。初時,由于身體酸痛麻痹導致心情無法甯靜,但仍然勉強忍耐,繼續坐下去……。漸漸地,心慢慢地甯靜下來,因爲不再分神去想身體的酸痛,隨它去吧!這個身體也是無常變遷,遲早要死的,不管它了!…… 最後,心止歇安住在一點,並見到一團清淨明澈的亮光,大小如雞蛋黃一般,呈現在身體內部的中央,此時內心有說不出的舒暢愉快!酸痛麻痹的感覺完全消失無蹤,報午的鼓聲正好也響起來了。那天的午餐特別美味!不僅是食物的滋味,還拌攙著佛法的法味,使得內心沁涼舒暢!他一面用餐,而內心卻忍不住往身體的中央看去…… 喔!還看得到……咦!……這真奇怪!睜著眼睛一樣看得這麼清楚!在我靜坐的經驗裏從沒見過這樣的大光明,實在找不到其它光明能與這種光明相比,即使是太陽光也還差得太遠,有如螢火蟲的微明,遇到燈籠的強光一樣!滿懷的法喜使湛塔薩羅比丘忍不住一邊吃、一邊面帶微笑。同時也使他想起佛陀所開示過的一句話:『natthi santi param sukham--沒有任何快樂能超過歇心靜定的快樂!』當心止歇之後,就生起甯靜;心甯靜了,就得到快樂。我這只是稍微的靜心,已經得到這麼大的快樂;如果能夠進一步證悟佛法,那更是何等的快樂啊!他內心思惟著。「湛塔薩羅法師,爲什麼今天你一面用餐還一面微笑,你在對誰微笑呀?」另一位比丘很好奇地問。「不是的,師兄,我正在憶念我們的教主--佛陀的恩德,忍不住內心的歡喜,所以微笑起來。」他避重就輕地回答。「湛塔薩羅法師,您真是一位不放逸的修行人!
連吃飯時也不忘憶念佛陀的恩德,這是念佛的隨順行工夫純熟,如果佛陀仍在世的話,一定會在漏盡弟子大衆之中稱贊你一番!」兩個人就這樣你一句、我一句地彼此恭維一番,在他法喜充滿的心中,更增添了幾許歡欣的氣息。這一整天他都沐浴在喜悅輕安之中,時時刻刻都還見到清淨的光球,在身體的中心照耀著。他稍微休息一會,以便晚間繼續精進靜坐。
肆之四、立願悟道
今天無論如何,假如我不能證悟叁界導師--佛陀所證悟的正法,我甯可奉獻生命,以報佛恩。如果這一次,我必須爲法捐軀、舍命精進而死,正可以作爲後代學法者的榜樣,樹立精進修行的楷模,也算是一項功德。下午,僧衆齊集誦完比丘戒之後,他覺得身心更清涼安樂!因爲在戒律上如果有微細的違犯,或懷疑有違犯的地方,都能夠在誦戒之前,對著其它比丘忏悔清淨,而且聽聞誦戒的同時,還能依照戒法來反省自己的身口業,使自己如法如律、純淨無染。從下午開始就聚集在天空的烏雲,越來越密集,眼看著不久就要下大雨了。他趕緊沐浴淨身,並且整頓好個人的一切事務,以便心無挂礙,萬緣放下。傍晚,當他跨進大雄寶殿門坎的同時,雷聲砰然大作,傾盆大雨從天直瀉下來。這場大雨好像吉兆一般,顯示他將在今夜證悟佛法,並且將以法雨遍灑衆生,洗滌一切衆生內心的煩惱塵埃。以及使失傳二千多年的「入法身法門」重現世間,並再一次廣宣此法門,利益全世界人類。
他開始盤坐在代表無上正等正覺大雄世尊的佛像前精進修行。面對佛陀慈悲的尊容,他立下了甯死也不起座的大願:祈求世尊慈悲,賜予弟子正法的光明,哪怕只是少許也好。如果弟子所證悟的佛法能廣泛利益佛教與衆生的話,就祈求世尊慈悲加被,使弟子能順利證悟,弟子自願作護衛聖教、鎮伏魔軍的先鋒戰士。如果弟子的 證悟將有害于佛教的話,則祈求無需勞駕世尊,弟子將奉獻生命,以報佛恩。
靜坐的時候,大雨正劈哩啪啦地下著,沁人心脾的涼氣籠罩著他。睨視身旁,赫然發現成群的螞蟻,正沿著地板的裂縫攀爬上來!他開始擔心,萬一被螞蟻齧咬,可能會妨礙修行,使心不能安住于禅定。于是以手指沾煤油,准備在身體四周的地板上畫一圓圈,以防螞蟻侵入。但是,第二念的覺醒使他頓然打消原意:我的生命已經奉獻給佛教,還怕什麼螞蟻?于是立即端身攝念,精進修行。中午時候位在身體中心如蛋黃般的清淨光球,此時更加光明清澈起來,而且逐漸擴大到如太陽般的大小。清淨透明的程度,好像鏡子一樣可以照見自身。此境界持續數小時之久,從晚上七點多鍾開始,過了半夜,直到淩晨一點鍾,清淨的光球還是維持原狀。他不知道接著該怎麼辦,因爲過去所參學的禅法中沒有這種境界。就在如此靜定之中,他感覺彷佛從光球的中心,有一個輕輕的聲音傳…MajjhiMa- patipada(巴利語,意義是:中道)。嗯!中道,在經典裏的意思是:調心不要太緊,也不要太松。
就在這一刻,光球裏面亮現出一個小小的光點,正好就在光球的中心點上。這個光點比光球更亮、更光明!他一面看,一面想:這也許就是所謂的「中道」吧!剛才浮現的這個光點,正好在光球的中心!……試著看還有什麼變化吧。光點慢慢擴大……,大到與原先那個光球一樣大小,原先的光球則消失不見。他繼續看下去,接著又有新的光球出現,好像噴泉般一個接著一個地浮現上來,而且一個比一個更光、更亮!
然後見到內在的種種身像一個個地呈現上來…… 乃至見到有蓮苞狀頂髻的法身佛,比以往所見過的一切佛像都更清澈純淨!感覺上彷佛聽到法身佛的聲音:「如是!如是!」在耳中響起一般。內心湧現無比的清涼喜悅!于是他感歎道:嗯……,原來難就難在這裏,使得衆生不能覺悟!受、想、行、識四蘊必須凝聚在同一點,心若止歇,妄想即息滅,妄想若息滅,覺悟即現前。
肆之五、初期弟子的證悟
在湛塔薩羅比丘證悟法身之後,爲了使心中的悟境不會磨滅,他又繼續靜坐了半小時之久。在此時,一座典雅的佛寺出現在他的定境中,他一眼就認出那是邦巴寺--他童年時受教育的地方--同時他直覺地認定:邦巴寺必定有機緣成熟,能夠證悟此修行法門的人存在。于是,雨季安居之後,他就前往邦巴寺去供養僧團並指導靜坐。四個月後,有叁位比丘與四位居士證悟了法身。在湛塔薩羅比丘出家後的第十叁年,他帶領叁位證悟法身的比丘在頌丕農寺雨季安居,安居期中又有一位比丘證悟法身。
肆之六、博大精深
從湛塔薩羅比丘證悟法身的那一刻開始,他就獻身于探究入法身法門,沒有片刻停息。在那一期雨季安居結束之前,芒庫威寺的大雄寶殿是他每天必去靜坐的地方。他曾經入定七日七夜,精進修行,但仍然未能窮盡佛法的邊際!入法身法門猶如法界奧秘的鑰匙,湛塔薩羅比丘不斷深修細研,愈修愈純熟精煉,同時也愈探見法界的真相,他所成就的境界可說達到了博大精深
伍、住錫北榄寺
止歇妄心最爲重要,歇即菩提,從初發心到徹證究竟果位都必須止歇 妄心,才能成功。
伍之一、就任住持
位于曼谷帕司乍能縣的北榄寺是歸屬于王家贊助的一座佛寺,當時北榄寺住持的職位從缺,契度彭寺的頌列帕瓦那拉法師遂薦舉湛塔薩羅比丘擔任此職位。最初湛塔薩羅比丘加以推辭,但是後來因盛情難卻,只好暫時答應,但內心卻暗自思量叁個月之後即應辭去住持之職。在湛塔薩羅比丘正式出任北榄寺住持之前,頌列法師特別叮囑他:要以少事和睦爲本,切勿顯現神通,亦不要做出引起鄰近佛寺反感之事。當時湛塔薩羅比丘的僧銜是:帕庫沙目塔那努空。
伍之二、重整寺規
湛塔薩羅比丘就任爲北榄寺住持…
《帕蒙昆貼牟尼祖師—法身法門發現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