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之後,第一件工作就是要改革當時北榄寺比丘的種種不如法行爲。許多比丘的行爲失當,辜負在家信衆的虔誠供養,甚至此地區僧團中的長老比丘也多數沾染貪汙墮落的惡習!到達北榄寺的第一天晚上,湛塔薩羅比丘就召集寺內所有的比丘開會,並說了以下的就任訓言:我奉此地區長老的命令來接任住持的職務,負責協助大家共同實行佛陀的教法與戒律。本寺的進步有賴于大家的精誠團結與彼此諒解,因爲我們之中沒有任何人是在本寺出生的,大家都是外來人,彼此都很陌生。我深信大家追循佛陀的足迹修行,所積累的功德必然能帶給大家安樂與自在。在座的各位大半已經出家多年,然而在教理與修行兩方面卻仍不足以爲人師表,所表現的行爲不但未能利益佛教,有時甚至還會破壞在家居士的信心--若要如此像寄居蟹一般,懦弱地從一個殼換到另一個殼,只懂得尋求保護的話,那麼何必出家?何必來北榄寺?我來此的目的,就是要將佛法與戒律一一奉行,在此居住已久的比丘願意遵循我的標准與否,悉聽尊便,我並不願幹涉任何人,因爲我們都知道每個人必須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不願意遵循的人請發慈悲心,不要阻礙他人遵循的作爲。雖然大家可以獨立自由,但也必須幫忙維護本寺的聲譽,遵守寺規,任何人來住或外出都必須得到我的同意,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在我沒來之前所發生的事情一概不追究,但是現在我來了,從今天起我必須好好地盡我的職責…這番訓言猶如當頭的冷水,澆在衆比丘的頭上,
也好像給了他們一頓重重的鞭刑一樣。當天夜間湛塔薩羅比丘--北榄寺住持獨自在大雄寶殿靜坐,然後發願說:願未來者速來,已來者得安樂,終生共同長住于…
伍之叁、化解危機
蒙昆貼牟尼祖師(湛塔薩羅比丘)正直如法的改革作爲,當然不受本地人的歡迎,尤其是那些長久以來利用佛寺進行非法交易的人!他們群起反抗,並散布謠言,有些人甚至企圖要傷害他!情況惡劣到醉漢在北榄寺裏喝得酩酊大醉,借故滋事,甚至計劃要搶劫及謀殺在開會中的比丘!有一晚,當蒙昆貼牟尼祖師在禅堂靜坐時,八個歹徒一起進入北榄寺打算殺害他,一位比丘出去與他們理論。聽到了騷動聲,蒙昆貼牟尼祖師趕快出來阻止這位比丘說:我們比丘既不搏鬥也不逃跑!這是我們戰勝的唯一方法。歹徒默默退回到黑暗中。另一晚,得到蒙昆貼牟尼祖師稱贊其說法善巧的一位弟子--加摩法師正在對比丘及信衆說法,蒙昆貼牟尼祖師也在現場旁聽--這是對比丘說法才能的一種…持一步的距離。此時躲在陰暗的涼亭中的一名刺客,舉起手槍朝著蒙昆貼牟尼祖師瞄准,蒙昆貼牟尼祖師看到刺客時不但不躲避,反而筆直地朝向刺客走去。刺客連續開了兩槍,兩顆子彈穿透蒙昆貼牟尼祖師的袈裟,接著射向兩名侍者的頭部!但是不知何故,子彈從這兩位即將成爲犧牲者的口中進去,竟然從臉頰旁出來!蒙昆
貼牟尼祖師安然無恙,至于兩位侍者也只受到輕傷。擦身而過的死亡只是衆多問題中的一項而已!蒙昆貼牟尼祖師以堅定的決心著手整頓北榄寺,他聲明:障礙一定能克服!艱難是滋養波羅蜜的糧食!我不用搏鬥就能贏得每一場戰爭!北榄寺的改革受到了很大的壓力,然而蒙昆貼牟尼祖師絲毫無懼于一切阻礙的發生--對于這些變化,他不做無謂的、大驚小怪的反應。他專心爲比丘們將來的正式靜坐教學打下基礎。
伍之四、紀律嚴明
…言。北榄寺的住衆持續增加,而且每個人必須謹守自己的戒律與威儀,這也是蒙昆貼牟尼祖師維持團體和諧的憑借。任何人如果違反紀律或妨礙他人都會受到警告,受到警告之後仍然繼續犯規的人,就會受到處罰。所以遇到有人違反紀律或威儀欠佳,第一次、第二次蒙昆貼牟尼祖師會警告他們,如果第叁次再犯,就會處罰他們。若犯規者是沙彌,蒙昆貼牟尼祖師會命令糾察法師打他們屁股,或罰他們打掃佛寺、劈柴燒水。經過這樣的懲罰後,若仍不悔改者,會被逐出佛門。蒙昆貼牟尼祖師說:必須如此做,否則他的時間只是浪費在勸告交涉中,而不能用在教導靜坐的正途上。
伍之五、團結一致
蒙昆貼牟尼祖師認爲僧團中最重要的美德就是團結一致,並強調佛寺的規矩是大衆和諧生活的基礎-不論是每天的早晚課、或聽經、或修行,做任何事情都要大家一起做--這就是團隊精神,任何一個具有團
隊精神的人絕不會落單受苦,經常能順利成功。無論蒙昆貼牟尼祖師做到能善意規勸別人與虛心接受別人的規勸。團隊精神能避免彼此之間發生沖突,爲團體帶來和諧安樂,而且當沖突發生時,也能迅速幫助地解決問題。即使每半個月剃頭這件事,蒙昆貼牟尼祖師也要求比丘、沙彌及八戒女在同一天剃頭,如果有人異于大衆,蒙昆貼牟尼祖師會訓誡道:連頭都不能團結一致,心怎麼能團結一致呢?
他常引用佛經上“黃雀離群”的寓言爲例證來告誡大衆,希望弟子們能夠團結一致,不要做離群的黃雀。遇到有吵架的事情發生時,蒙昆貼牟尼祖師會將吵架的雙方找來訓誡,他從來不問吵架的因由何在,他只問:雙方肯和解並原諒對方否?若肯和解並原諒對方,則能夠繼續住在北榄寺,但是若雙方或任何一方不願和解並原諒對方,則雙方都必須離開北榄寺!
伍之六、慈悲爲懷
盡管蒙昆貼牟尼祖師非常嚴格,然而他對待一切人都是出自平等的慈悲心,他教導弟子們要以慈悲友愛的精神互相對待,不要輕視任何人,他說:輕視的行爲顯示出缺乏慈悲心,有這種性格的人必須反省改正。有些輕視他人而不自知,對于比自己低劣者就任意批評,言語無禮等。正如烈火能從高樓周圍的矮房燒起,向上蔓延而焚毀高樓一般。同樣道理,下層者的怨恨之火亦足以毀滅上層者。因此,不管地位比我們高或低的人,都應該以慈悲爲懷,常願他們得到安樂……。遇到任何遭受苦難者來求助,蒙昆貼牟尼祖師從未拒絕,必定給予適當的協助。有一次,來學習靜坐的一個老人修行稍得成果,即生起強烈的信心,回家辭別妻兒,帶著一條幹魚來供養蒙昆貼牟尼祖師,並滿懷歉意地說:「因爲家裏貧窮,只有這麼一點兒東西供養師父。」蒙昆貼牟尼祖師開懷地笑道:嗯!能夠如此傾盡所有來供養,可說是已經富有了!在佛陀時代,有一個名叫本那的婢女,以她僅有的米糠餅供養佛陀,後來不久就成爲一個富有的人。這條幹魚的價值比米糠餅高出不知多少倍,這項布施有很大的功德。蒙昆貼牟尼祖師談著談著,老人請求蒙昆貼牟尼祖師協助他出家,因爲他無錢購買出家所必備的叁衣缽具,蒙昆貼牟尼祖師于是幫助他滿足了出家的願望。
伍之七、知足節約
蒙昆貼牟尼祖師教導比丘、沙彌少欲知足,要滿意于既得的供養,不要多求無厭,乃至造成施主爲難。他比喻說:就像馴服易養的象與馬,主人給它什麼,它就吃什麼:給青草也吃、給幹草也吃、給米糠也吃、給熟飯也吃、給幹飯也吃……從來不挑揀,並且以誠敬的心來吃,不任意浪費。比丘、沙彌亦然,要作容易養活的人,施主供養什麼就吃什麼,讓施主開懷歡喜。一切聖者都是少欲知足,易養之人,如此就不會造成佛教的負擔,我們凡夫來修行,要學習聖者的少欲知足,以延續佛法的慧命。至于在家弟子,蒙昆貼牟尼祖師教導他們要善用資財,節儉吃用。因爲他了解金錢對于家庭的重要:每個人必須胼手胝足,辛勤工作,賺錢來養家活口,不懂善用資財的人就無法立業發達。蒙昆貼牟尼祖師還教導在家居士做酸辣湯的方法:如果做酸辣湯所用的材料新鮮,則湯色鮮白,煮到産生甜味之後,再加調味料,調成酸、鹹、辣,隨個人的口味而定。食用時只喝湯,將材料保留著。喝完湯之後可以加熱水,加調味料再煮成湯,然後仍然只喝湯,喝完湯就再加熱水,加調味料……如此重複下去,直到材料中的甜味出盡,湯味變淡爲止。再將材料拿去做成其它菜肴,像:加入適量的辣椒汁,可做成美味的腌辣醬……蒙昆貼牟尼祖師說:智者爲活而吃,愚夫爲吃而活。
伍之八、僧俗教育
每天傍晚是蒙昆貼牟尼祖師給予比丘、沙彌、男居士、女居士訓練的時間,有時他訓練比丘上臺說法,有時讓比丘舉行佛法上的辯論,蒙昆貼牟尼祖師親自安排雨季安居期間的說法時間表……北榄寺的僧團已逐漸邁向正確如法的修行階段,佛陀正法的光明開始在這裏照耀……然而,尚有其它的隱憂存在:蒙昆貼牟尼祖師附近人家的小孩常常群聚在北榄寺撒野胡鬧,嚴重影響到僧衆的靜坐修學與生活安甯。這些蠻橫的小孩成群結黨,在北榄寺聚會射殺麻雀--是對佛寺的一種侮辱。他們不講道理而且拒絕僧人們的驅趕,僧人們必須謹慎,避免與這些小孩發生沖突,因爲他們的父母就是北榄寺的鄰居,也是甯可保持現狀,強硬反對蒙昆貼牟尼祖師改革作法的人們。蒙昆貼牟尼祖師觀察到:這些不受教育的小孩整天無所事事、到處遊蕩,在鄉裏製造糾紛與破壞佛寺的安甯,長此下去他們會變成不良少年。不久,蒙昆貼牟尼祖師得到了施主的贊助,創辦了一所小學,有叁百多名小孩來報名,因爲就學是免費的!許多結黨反對他的居民開始了解蒙昆貼牟尼祖師造福鄉裏的作爲,于是漸漸地能夠接受他,北榄寺髒亂的情況從此才得以消除。當時,正逢國王朱拉隆功大帝開始在全國設置公立小學,但是因爲社會建設部的經費不足,所以暫時借用全國佛寺的部份地方作爲教室,引進新式的教材與課程。在一次適當的機緣下,蒙昆貼牟尼祖師將寺中的小學移到鄰近的佛寺去,兩所小學合並,如此北榄寺可專作修行之用。在學佛的過程中,解門與行門必須同時並重,蒙昆貼牟尼祖師本身就是在教理與修行兩方面都通達的…師。他希望北榄寺的僧人也能如此,解行二門不可偏廢,但是可以側重。誰有研究教理的特殊傾向,就側重于解門的鑽研。誰有喜好靜坐的特殊傾向,就側重于行門的修持。至于在解行兩方面缺乏資質與興趣的人,則…
《帕蒙昆貼牟尼祖師—法身法門發現者》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