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智慧觀事物之本質
——傳喜法師與居士座談(正月初叁)
師父:他的人氣破掉之後,他如果內在有靈性資本,有足夠的定力的話,就是自我的這種自性的定力的話,他還是可以面對這樣的現實。
反過來,他靈性資本沒有了,靈性資本越少,生命就越脆弱。因爲在他順的時候,他的財富、人氣足以支撐他自我的存在。當這些東西都破滅掉的時候,他會很脆弱,特別容易走向自殺。
所以現在就特別提出國家要有軟實力——文化實力,一個人要有靈性資本。所以去年政協會議之後,學誠法師在人民大會堂代表宗教人士發言就講到:佛教怎麼樣增強國家的軟實力,佛教怎麼樣在世界上超越國家民族的這種狹隘性,具有一個終極價值,作爲地球一個終極價值。佛教它具有終極價值,它不僅構建著中國的和諧社會,也構建著地球的一種文化,這個很重要。
現在要大同世界,首先要尋找大同世界的價值觀、人生觀,要有這樣一個構架,大家共同認可的這樣的終極價值。這是我們人類文明發展過程當中面臨的問題,也是大家在討論的一個問題。你前面講的這個就是一個靈性的價值,就是我們自身修養方面的,這方面其實是越來越欠缺的。
像過去我們小時候,冬天全部勞動去,大家共同勞動。不是說爲哪個村莊,我們在農村的時候,很遠的也不是你的村莊,也會派人去清理溝渠、水利,年年搞,所以那時候就沒什麼旱澇、洪澇,很多年了。農村後來就沒有這些了,不要說大河大溝沒人清理,連小河小溝都淤積起來,所以下兩天雨就洪澇,兩天不下雨就旱災。
思想上也是,以前還比較講思想教育,但是那種思想教育是比較狹隘的。孝也不怎麼講,這是人性裏面最基本的東西,一個社會最穩固的一種構架,人都有父母子女的這種感情,堂拆掉,宗祠沒有了,很多就是那時候埋下來的根。現在要恢複,再重新提倡,重新再構架,組架這個社會模式,恢複傳統道德。以前被破壞的,現在要恢複起來,現在再百家姓,宗祠製度再建立,這個轉型跟古代的再來接軌。
這兩年開始有中國傳統的節假日了,重視起來開始恢複了。這都是中國的希望,這說明中國人的血液裏就流著家的觀念,這個家的觀念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強,這是我們中國人的一個資本。如果一個人不愛家了,老婆、孩子不管了,爸爸媽媽不管了,那這個國家就糟糕了,人有這個的話還是比較好。
所以中國在傳統節日上能夠做文章,讓這個氛圍再濃重起來,因爲中國人血液裏流著這個幾千年下來的東西,馬上就會恢複過來,一恢複過來,這個社會會特別穩定。爲什麼中國那麼穩定,穩定了幾千年?這是老祖先的社會科學,用最根本的那些——天性的東西。
過去一個縣,縣官老爺下面才幾個人,然後小地方都是地保,這地保像和事佬差不多的,主要還是靠宗祠製度,一個家族別說其他,平時小孩稍微有點不好的,家裏就會管教的。所以我們讀唐朝曆史讀到唐太宗李世民那個朝代,監獄裏是空的,國庫裏錢繩都爛掉。
四川重慶嚴打了一次,一兩個月抓了一萬一千多個人,監獄、看守所都暴滿,現在黑社會越來越厲害。我曾經坐在車裏親眼看到,有個女的在騎自行車,小孩在後面掏,那個女的發現了,從車上一跳下來,那小孩就跑掉了。
以前上海哪裏有這種事情?上海治安是出名的好,現在上海都這樣,可想而知啊!這個是最關系到老百姓生活的。我看到網上那個車一排一排,警察荷槍實彈的站在那,失主來認領,重慶會這麼嚴重,以前還沒聽說過。這其實是一個社會在調整,我們中國社會還要經曆一個調整期。
這段時間我們佛教還要做做貢獻,在靈性資本上要投入,學佛了這些問題就解決掉了,有足夠的智慧認清本質,然後超越它,地藏菩薩講的“衆生業起,振錫杖以騰空”,能夠超越這些現象。
信衆:我以前在留學的時候是個窮學生,那時候很快樂,可是發現我現在越有錢越不快樂。這段時間我也思考了很多問題,我爲什麼不快樂?人如果原本什麼都沒有的話,就沒有什麼可以失去的,也沒有什麼不快樂。
早上、下午看看公司的工人吃得很簡單,他們也蠻高興的。如果經過自己的奮鬥賺了錢,一方面改善自己生活的質量,自己對物質的要求也高的嘛。但是當你爬到一個高度的時候,你又很害怕跌下來。再加上像現在這個社會上人與人之間極度的不信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甚至越有錢的人,心裏越沒安全感。他不是說吃不到飯或者什麼,現在社會這麼富足,不可能讓你餓死的。他怕一旦失去了該怎麼辦,他的家人該怎麼辦?他本來有轎車洋房,萬一失去了他怎麼辦?原本沒有的,像一個打工的他很快樂,一個老板不見得快樂。所以我就是思考怎樣在這種情況下,獲得絕對的安全感跟快樂,而不怕失去任何的東西。
師父:擔心也好,幸福也好,都是精神範疇的東西,生命活動的一種東西。
佛陀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女孩子過著很開心、很快樂的日子,後來別人給介紹一個男朋友,他們結婚了,又生了一個孩子。孩子沒長多大,她丈夫去世了,她丈夫去世沒多久,孩子也死了,發瘋一樣的抱著孩子痛哭,神精失常,別人怎麼勸她也不行。
這時她聽說佛陀路過這裏,就抱著孩子哭著找佛陀,臉也不洗,頭發散亂,衣服髒髒的。“佛啊!我爲什麼命這麼苦啊?”佛就問她爲什麼?她就把這些講給佛陀聽。
佛說:“你現在兒子死了,沒有了。丈夫死了,也沒有了。你不是又回到十八歲以前什麼也沒有的狀態了嗎?你十八歲什麼也沒有的時候,不是也很開心嗎?現在也什麼都沒有了,你又可以重新快樂起來了。”
佛陀講這個話的時候,是有他的加持力的,很大的加持力,有平定的作用,讓她鎮定平靜下來。同時佛陀的這種引導也讓她領悟了這種狀態,所以她頓然感到:是啊,我以前什麼都沒有的時候,不是過的蠻開心的嗎?
這個有一點啓發作用的,現在你也這樣想好了。因爲我也常常這樣觀想,我現在管廟了,別人有的會羨慕,我以前在杭州那個地方很大的一個廟,很多老和尚來挂單說:你福報大,年紀輕輕就做了住持,有這麼大的廟。我也想我現在叁十多歲就做住持了,我如果一直認爲我是住持,我管這麼大的廟,我要是依附著這樣的狀態,那我修行的狀態也進不去了。所以02年的時候,我就全部扔掉了,打了個電話,東西一拉放到大佛寺,我人就跑掉了,重新又成爲最普通的一個出家人,到別的廟去挂單,再過這樣的生活。
現在住這裏我也常常這樣想,我也教大家這樣想,打坐的時候就觀想自己坐在廢墟裏,我們佛教裏有這樣觀想的。你擁有的任何的東西,當你自己打坐或者睡覺的時候,你要觀想所有的東西全部都布施掉了。包括你自己的身體,死掉了。
死掉之後的種種變化,變化到後來,變成一堆骨頭,久了之後骨頭都脆掉了,都跟土混在一起了,變成粉末一樣,一陣風一吹,連骨頭灰也沒有了。
做這樣觀想的時候,那你心就會很踏實很踏實,這種方法可以給我們精神很大的一種安定。所以佛涅槃的時候告訴我們說:知足者雖臥在地上也是快樂;不知足者雖處天堂也會痛苦,所以知足常樂。
你知足了自然還會感恩,那時候你會感恩你太太,感恩你孩子,感恩你那些工人。不知足的時候,你沒有安全感,你就會想本來做窮學生,我什麼都快樂。然後我現在開廠了,有錢了,不單不快樂,還有恐怖感。沒家庭的時候很自由,現在人生自由也沒了。
反過來說,我能夠這樣子,一個能知足,第二個感恩,第叁個在精神世界裏還要觀想這一切都不是你自己的,暫時運用運用。如果你這樣思維把它理順了,這個關系理順了,就坦蕩蕩的,君子坦蕩蕩的,有也可以,無也可以。反過來說,窮學生時候都很開心的過來了,那現在就無所謂了。
我自己出家,我也這樣打算,我在家就訓練了吃白飯,我媽媽問我爲什麼吃白飯?我說我以後出家能夠吃到白飯就算不錯了!我現在心理准備,訓練起來,就不怕了,無所謂了。再恢複到最普通的出家人,或者是深山裏面的一個出家人,都無所謂,我早就准備好了。
信衆:師父,我前兩天看了一個故事,一個富翁妻妾成群,身纏萬貫,就像我剛才跟您提的,很沒安全感。他就自己買了幾百兩黃金纏在自己腰上,他覺著放在哪裏都不對勁,所以纏在自己身上。纏在自己身上很重嘛,好幾公斤,他就每天在大街上轉悠,放哪裏安全,哪裏都不安全,只有綁在自己身上最安全。
有一天他走到一個寺廟前,看到廟前放著很大很大的一個缽,人家都往裏面丟錢,他奇怪:怎麼有人往這裏丟錢啊?旁邊的人就跟他解釋,這個東西可以讓人家造下福田。
因爲這個富翁一直在找最安全的保險箱,可是他把黃金都綁在身上,變成一個很大的負擔。旁邊有個善知識開導他,人身上的財富,就像佛陀說的那樣,有五個賊會給你搶掉,唯有投到叁寶處,才可以真正享受到它的好處。他就這樣心開意解,把身上所有的黃金全部都投到缽裏面,那時候有一個比丘給他開示,他當下就有所悟。
所以我也通過這個故事,自己有一點感悟,身上有點錢就像佛陀講的,按照比例的,百分之多少的錢家裏用,百分之多少怎麼樣,剩下的最好布施出去,等到哪一天不屬于你控製了,你那時候反而痛苦。
還有一個也是這樣的故事,他也是一個老板,他從年輕的時候就出來奮鬥,他把他所賺的錢全部換成黃金,然後他想到底放在哪裏呢?他就拿個很大的水管,把金條全塞在裏面,然後封起來放在自己家的門檻下面,每天回去都要看看門檻,有沒有被破壞掉,又不敢出遠門。這幾十年對他來說,就好…
《以智慧觀事物之本質》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