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像有心病一樣。
直到有一天他遇到一位法師,他把那個東西捐出去給他們建寺院的時候,那一刻他輕松了,他知道這個財富到此時他才是真正的擁有,而且他放下了心理的負擔。
師父:用到正的地方才真正變成有財富的人,擁有財富不知道怎麼運用,只是一個守財奴而已。我們吳居士講這的這些覺悟的故事,他對我支持很大,請金剛薩埵佛像、在上海辦工作室都是他發起的,不是他發起,我哪裏會想到去請金剛薩埵佛像。
我在做金剛薩埵光盤,我倒沒想起來請金剛薩埵佛,他講的全部是深有體會的。還有辦工作室,後來我想也是,有時候我這方面轉不過來,倒是他考慮得周全。
確實很重要,就是因爲我們前面講的,佛教它能開導別人,能給別人生命光明的前途。所以佛教這個體製,雖然佛教它也不是爲了要立宗教,它也不是爲了要在社會搞一個團體,但是因爲它有它的價值在,所以自然而然人就聚集在一起,自已受用了,要自利利他,自利利他總要有一個方法,然後就形成了宗教的這樣一種體製。以前人心比較純樸,還沒有這麼複雜,所以佛教的機製不一定要這麼完備。
這個社會真的很矛盾,佛教要發揮它的作用的話,其實需要很大的一股力量。像臺灣星雲法師他力量多大,佛光山那個大本營,有了那個大本營才能讓佛法走向五大洲,那股力量輻射過來,甚至幫助中國大陸發展。
社會上本身就很複雜,本身我們自己也不想成爲一種力量,但爲了救社會,它必須要有一種力量。所以這個好像有一種矛盾心理一樣,不想讓它有力量,但是社會上邪的力量又很大,要想改變一個想法,改變一個生活習慣,確實需要力量。
信衆:所以叁寶門中,真是全世界最安全的保險箱。
師父:是的,我師父以前常說的“叁寶銀行”。我們師父到哪裏他也做功德,這是舍一得無量報。因爲叁寶對我們人類來說的話,它是啓迪我們的,但是在這個宇宙來說的話,它是一個高級的層次,遠遠的超越我們這個世界。我們這個世界是暫時的、變滅的世界。
佛陀的是大乘常住叁寶,所以讓這股力量在我們人間生根發芽,是我們人類的大幸。但是我們人類自身的狹隘性會排斥任何不屬于自己的力量,不管你是上帝來的,還是佛菩薩來的,他會排斥。
所以爲什麼有天魔?因爲構架我們六道輪回的,其實是有一個天魔的體系,你越貪嗔癡,放射出來的能量天魔受用不盡,靠你們的貪嗔癡,它就得到稅收。如果大家都戒除貪嗔癡,修戒定慧,稅就沒有了,構架它的那個體系就瓦解掉了。
我們人自身裏面就有五蘊魔、煩惱魔、生死魔,這叁個魔之上就是天魔。修行是突破自己的五蘊魔、煩惱魔和生死魔,一旦你突破了之後,天魔就開始震動了。一般性人天魔還不用來收拾,每個人自己配套的就有五蘊魔、煩惱魔、生死魔,就突不過去。
但是佛的方法很厲害,文殊菩薩拿個寶劍在手裏,那個劍是什麼?那個是自我解剖的劍,智慧劍。當那個智慧劍解剖下去的時候,所有的五蘊魔、煩惱魔、生死魔,全部分崩瓦解。
佛的智慧,劍的光下去的時候,佛說哪裏有你?你分析分析看!《心經》裏面說“照見五蘊皆空”,這一句話,五蘊魔、煩惱魔、生死魔就斷掉了。
佛的力量是很厲害的,但是我們的業力也很厲害的。佛說:佛力不可思議,法力不可思議,衆生業力也不可思議。
有的人在我們廟裏面很清淨,一回社會又混裏混沌了,師父講的我在廟裏聽都有道理,現在想想什麼都沒有道理,我學佛了我怎麼過日子?我學了佛,這個社會上人都學了佛會怎麼樣,馬上那種愚癡的想法又籠照著他,那就回到業的當中。我也是盡量的回避那種共業,如果被他覆蓋住,那沒多大力量。因爲社會上很多有善根的、善良的人,我把大量時間用在這方面。
我們看戒律裏面好了,佛陀其實還是教我們走出離的這條道,還不是讓我們入主流。所以我覺得我的這個定位還是對的,不入社會主流,還是以方外的一種形式。佛說無故不入軍中住,如果你有因緣,不能超過兩夜叁夜,還有不看軍營裏面的打耙、出操,佛都規定不入這些共業。
信衆:師父,昨天我在網上看到一個出家師父講他的宿命通。我發現我們本身在做功德,如果我們不回向往生淨土的話,其實是一個蠻有風險的做法。
因爲這位比丘師父說,這之前有一世,六百年前他曾是一個比丘,他那一世修行了五十年。所以讓他後兩世,第一世變成一個富貴人家的纨绔子弟,第二世讓他變成一個操生死大權的大將軍。但是因爲他這兩世的做惡,導致他做了五世的癞蛤蟆,五世的豬。結果等他六百年之後,他又有這個因緣重回佛門的時候,他痛哭流涕啊!後來我就想當初法王如意寶晚年的時候爲什麼提倡往生西方淨土,真的是有他的深意在。
師父:是的,我師父也一直都說,我師父說修行你一定要極樂世界去一去,去一去你才能回來度衆生。我當時想:師父您已經在度衆生,並不需要什麼所謂的來去的。但是師父這種示現就告誡我們每一個人,必須要往生極樂世界去才對,不能說我現在修,等我來世怎麼樣怎麼樣,不行的。
到了極樂世界,你再籌劃到這個世界來,你不會忘掉。否則我們直接死了之後,再中陰身,再投生,這個時候早就忘了,積累一些福報的話,下一世反而是墮落的因。
必須求願極樂世界,到極樂世界去進修一下再分配回來。爲什麼我有時候不忍心,有時候還是要幫大家呢?我看到很多人都是有菩薩根性的,往劫裏都是在佛門有善根種下的。
信衆:師父,念阿彌陀佛名號需要傳承嗎?
師父:念阿彌陀佛名號不需要傳承,解脫需要傳承。佛經、咒都可以念,好處都有的,但是要真正達到解脫,最好還是要有傳承。因爲佛法是從佛一代一代傳下來的,因爲真正的解脫不是有爲法,解脫是不生不滅法,不垢不淨,不增不減,不可思議,所以要有傳承。
你師父是解脫的,師父攝受你,你與師父相應,肯定能解脫。反過來說,師父沒解脫,徒弟們就沒希望了,就斷掉了,“芝麻開門,它不開門了”,這個很重要!或許他也會有所作爲,比如說一個師父沒有了生脫死,但是他剃度的徒弟有可能也有所作爲,但是他有可能是世間法的種。就像我們昨天聽的一樣,法師他在家的時候是老師,會音樂。他出家了以後,他會把世間的音樂做佛教的音樂,他也會做佛教的詩、歌、詩詞,這個都可以。但是解脫是另外一回事。解脫,你學問再好,也不一定!如果被攝受的話,哪怕一個字不識,很笨,他也可以解脫。
信衆:《普賢上師言教》裏面講到,如果有妻子、財産、兒女,受用的話,對修行來說是很大的一個阻礙,我就深深覺得的確是這樣的。
師父:所以我們世間說要志同道合,但是從不懂修法,到變成一個懂得學佛的人,她也有可能有這個希望,人不是生下來都懂的。
所以我做得不夠,像國外有些學佛團體就是,樓上法堂,樓下是幼兒園,家長帶著小孩子往這兒一丟,小孩子專門有老師管、輔導,玩的開心,家長可以上面去聽經。
如果對方不是很相信的,先到圖書館去看看書,書也可以看,電視也可以。一開始他對人還是有點排斥,你先讓他聽人講還是有一點距離,看電視會很放松,看到底有沒有道理?慢慢地聽久了,覺得有一點道理,然後有一點感恩心了,他得到佛法利益,他就會有感恩心。
我們大陸佛教的一些體系還不是很完整,我們現在進廟就是這樣,燒香吧,你們逛吧。你們算是優待的了,可以到這來喝茶。你到其他的廟也是,再大的廟也很少會這樣,就自己燒香,自己磕頭,逛一圈自己走掉了,然後想供養有功德箱,但是你想聽聞到佛法,機會很少。
這說明我們國內硬件起來了,軟件上還不夠,還跟不上,也是蠻難的。一個人能夠淨化身心,能夠聲聞次第,大乘的能夠生起來,然後來引導大家,這個才人也是很難的。所以趙樸初在的時候,他老人家就說,最緊要的是人才!人才!還是人才!
信衆:師父,您剛才教導我們去觀,從出生我們本身就沒有帶任何東西過來,但是我們如何在手中明明有東西,又心裏想我沒有東西,要如何做呢?比方說我明明有財産,閉眼觀說這不是我的,但是眼睛一張開,這些東西都還存在啊!
師父:你在觀的時候屬于靈性的狀況,至少你觀的時候,你觀到那個結果了,觀到那個狀態了,灰飛煙滅了。然後你這個時候精神世界是一片潔淨了,算通明的世界,所以這個就叫一念佛。這樣子一念佛,在淨土法門裏說,你一生裏面念過一遍,乃至十遍都可以往生。
也就是說,在你的生命裏曾經出現過一種智慧的狀態,從種種物的現象超越到空性的、靈性的這種狀態,這就是你跳出六道的一道門―——解脫的門。
信衆:是不是利用這種方法,慢慢地把自己的執著心理破掉了,可能不是一觸可及的,但是一點點的可以把這種執著破掉。
師父:正是因爲你擁有了很多,你才會思考這個問題,這些並沒有讓你快樂,反而讓你更加痛苦。
爲什麼那麼多人會信佛呢?特別是老板們,他們該追求的都追求到了,由于他前世的福報,別人追求不到的,他追求到了,他已經是別人眼中的成功人士,但是他發現他更苦了。他本來以爲擁有了才會快樂,現在發現不是的,所以他會覺得佛講的是對的,自然而然的就來學佛了。
過去講窮人算命,富人燒香。關于學佛上面,富人也有很好很認真學佛的,也有窮人很認真在學佛的。
因爲當他真正意識到苦,要解決苦的時候,他會發現佛法是有用的。常常訓練、常常訓練,你就會有而像沒有一樣。
包括往生極樂世界,你說我已經安住在極樂世界了,但是還要把極樂世界變成內心的一種東西,帶著對極樂世界穩固的這種狀態來到娑婆世界,淨土裏面叫不違安養。內心裏即不違背極樂世界的狀態,在我們外表的形體上我們是住在娑婆世界,這麼一個意思。
什麼叫菩薩?有個智慧的生命,他就可以做到這些。由于內心大悲的緣故,看到衆生這麼多迷惑的苦,所以大悲的緣故自己不住在涅槃裏。但是由于他大智的緣故,雖然在娑婆世界的生死狀態裏,但是他又不住在生死裏。“大智故不住生死,不悲故不住涅槃。”菩薩在人世間就是這樣的。
這個我們通過提升,由于你常常這樣修行,已經對那些雖然是你的東西,但是你已經超越了“我”的東西了,本來你是被這些東西攻打著。
有時候我也會去體驗的。比如說這個寺院,你看看還可以,哪一天說這寺院給你了,你馬上就會有壓力的。你本來看一看,只是過客,無所謂。給你了,是你的名字了,馬上就會有壓力的。
你去汽車市場裏看寶馬,你看看不要緊,但是說這寶馬是你的了,馬上……所以那個小品裏演那個醫生,他心髒病犯了,真的是這樣的。本來別人中特等獎,沒有感覺的,你中了五百萬,你馬上會控製不住的,心血沸騰。
怎麼樣訓練在被這種種的東西圍繞下,你卻又能超越其上,能完全的駕馭它,這就要靠智慧,只能在智慧的生命裏才能完成。
所以我們處理這些問題,不是說我怎麼把這些東西都讓它不變成是我自己的我才輕松,不是這樣,而是提升你自己的靈性,提升你自己的智慧。
爲什麼我們說作爲一個菩薩,帶著福報來到這個世界,觀音菩薩那麼多的福報來到這個世界,不要說他自身的福報,別人稱念他一下,福報都滿身的。
對一個善人來說,你看這些佛教的機構,它本身不賺錢,但是卻有那麼多的福報,那麼多的人來護持它,護持它的人變得更有福報。
我這就是例子,你看幫我們寺廟做事的XX居士他們就是,從幾十個工人,從一處工地,那一處工地還是很危險的,本來說給他做的,後來又競爭了、招標製了。他說:師父,這下糟糕了!招標了,我這個公司力量這麼小,肯定招不到的。結果招標的時候,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又招到他。
這邊弄了算了,他本來在甯波開了一個門市部,政府要開路,正好他那個門市部要拆除。在沒拆之前,東陽橫店那邊要造圓明園,又找到他們,說你到我們東陽去開一個店,我那邊石板的生意給你做,他高興壞了,到那邊開了一個公司。
那邊公司雖然去年年底經濟不景氣,關掉了。後來這邊又有其他的人又弄起一個公司來,也是別人求著他,一定要跟他合夥,說你信佛的人好,你有福,我一定要跟你做。不跟他做不行,結果他又弄出個公司,而且也不用管的,反而天天幫我管廟。
公司就一個一個的,鬼使神差的,別人都要找他做。就是護持佛法,他自己福報就增長,別人廠裏沒生意,他廠裏生意做不完的做。
給佛做事就不一樣的,天地之間有一股正氣的,宇宙的運行,像科學家們說的,沒有佛教的因果律,整個宇宙都亂套了。
怎麼可能沒有因果律?整個的宇宙就是因果規律,有因果的規律在裏面的。它即表現在物質上,又表現在崇高的人格上,所以佛是福和慧兩足尊,福是物質的一面,慧是智慧的一面。
本來我們自己也是比較笨的,我們受的教育也都是狹隘的教育,怎麼樣一點一點拓展,又認識到一點,又認識到一點。有很多他們來跟我講,我也替他們高興,好好,不錯,你們護持佛法就能夠證明佛確確實實是很靈的。
信衆:恩師,我想請教一個問題,因爲我學佛時間不是很長,今天問這個問題都覺得有點慚愧,剛剛學佛才一年。
學佛當中不是說希望知道自己每天都有所進步嗎?但有時會一段時間好,一段時間業障起來時沒有辦法調整自己的身心。
《金剛經》上說善護念,當那個心念出來時,一直要告誡自己要正心正念。但有時業障出來後,它會拉著我往偏的路上走,沒有力量把自己的身心調過來。所以我老是往師父這邊跑,因爲到這邊來之後,有師父的加持力,能讓我快點調整自己的心念。
我最怕的就是說,我還談不上發菩提心,最起碼心是正的、善的,但是在生活當中,時間一久了,心就會又蒙上一層灰了,蒙得多的時候,自己就沒有辦法去擦拭。那時候就會很急,一天下來之後,就覺得沒有進步,反而在退步,就會很茫然、很著急的感覺,請恩師開示。
師父:是這樣的,剛起步都是這樣的,進步也會很快,退步也會很快。時間久了,我們這樣精進地努力,才會慢慢地越來越平穩。
《以智慧觀事物之本質》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