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經典我都依止
前兩天,到我廟裏來的一個年輕人問我:“師父啊,你們依止哪一部經典呢?”我說:“所有佛陀的經典我都依止。”我問他:“你依止哪部經典呢?”他說:“我依止《阿彌陀經》。”我反過來問他說:“除了《阿彌陀經》以外,佛的其他經典難道你就不依止了嗎?”他低下頭不敢說了。我問他:“你修什麼的呢?”他說:“我修淨土的。”我就問他:“你有沒有聽說佛教裏頭還有哪個是修髒土的?”他沒法回答。沒有的,既然沒有哪一個是修髒土的,那都是修淨土。
明明告訴你千經萬論處處都指歸,爲什麼你一定要說這個經是、那個不是?佛菩薩都講了,祖師都講了“千經萬論處處指歸,往聖前賢人人都趣向。”爲什麼我們自己要那麼狹隘呢?那個叫劣知劣見,凡夫的邪知見。
反過來我們再問,如果你皈依叁寶,十方諸佛你是一起皈依的,叁藏十二部經典你是一起皈依的,一切賢聖凡夫僧你是一起皈依的。那你皈依了甲法師,你要不要皈依乙法師啊?比如說你皈依了印光大師,你要不要皈依弘一法師啊?虛雲老和尚是不是你師父啊?反過來說,那些活佛金剛上師是不是你師父啊?如果你說不是,那你違背自己的叁皈依嘛?對不對?
善知識度化之心就是蓮花
叁皈依啊,從皈依的時候就不要違背叁皈依,不要違背!然後忏悔自己的業障,修福報。福報越大,你就會遇到越好的善知識。遇到善知識是根據福報來的,沒有福報想遇善知識遇不到的。
這樣念佛裏面的內涵越來越充實,念一句佛的功德越來越大,你離阿彌陀佛越來越近。哪一天,當你相信在你面前的善知識就是阿彌陀佛的時候,那你已經不退轉了,這個很重要!
我講的這句話你要去悟哦!爲什麼往生就叫“阿惟越致”不退轉?你真把善知識當成阿彌陀佛了,那你已經往生了。阿彌陀佛的心,就是我們的蓮花,善知識度化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蓮花,舍棄善知識度化我們的這顆蓮花心,我們自己沒辦法造出一朵蓮花來。這個是屬于給的,這個手來拉我們,這個手把蓮花給我們。所以阿彌陀佛的像啊,就是表這個法。這個很難信的,叫難信之法,很難信,易行之道,因爲這是靠接引的。
行住坐臥不離佛號
像弘法寺,這個名字還是蠻大的,屬于利益衆生的,是菩薩道的。我們在這邊念佛的話,也要了解佛法,要深入經藏。
淨土也是一個法門,需要我們深入地去了解。藕益大師在做《彌陀疏鈔》的時候,引經據典是很甚深的。
像《彌陀要解》我們沒有辦法深入去了解,就是念這句阿彌陀佛。我們平時持名念佛,也是要有善知識指導,哪怕就是比你念佛功夫好一點的,對你也會有指導作用。
所以我們要虛心地學佛,以恭敬心學佛,以清淨心學佛,以忏悔心學佛。就像我們念觀音菩薩《大悲咒》一樣,《大悲咒》要具足十二種心,十二種心不能圓滿具足,至少要有一種心。
我們念佛也是,你有恭敬心的在念佛,很好,有慚愧心的在念佛,也很好。就怕有口無心!有心,念!念!念!就能降伏自己。把散亂心、煩惱心降服。慢慢、慢慢就會成片、綿綿密密的,最後行住坐臥都不離其中,不離佛號。一個念佛有素的人在聽師父講經時,耳邊還都有著“阿彌陀佛”佛號的聲音,走路、吃飯、睡覺種種不離其中。
大家往這個方面去努力,念佛念到這個時候,那個受用啊,不要說阿彌陀佛靈,你都靈了,你能幫助幫助別人,也算一個接引,給阿彌陀佛當個助手。如果你念佛用功還沒到點子上,粗的煩惱還沒有降住,這句佛號還沒有得力的時候,這時候不要說幫助別人不行,這個時候很慚愧的。
到道場來,不要擾亂大家,首先做到這樣子,不擾亂大家,自己不造罪。然後,這句佛號慢慢、慢慢功夫做下去,只要功夫到,自然就會成功。成功了之後才能幫助別人,這個時侯是清淨心。心清淨了,別人看到你都可以得利益。
如入香光莊嚴室
我們大家結緣也是這樣,不是說我來講法了,講法也是一種結緣,我們大家一起念佛也是一種結緣。還有一種就是我往這邊一坐,你看著,你的煩惱心也會靜下來。
就是說如果我們自己修得清淨了,你的身口意給人的都是清淨的。心清淨了,相貌也會清淨,聲音也會清淨,都會清淨。
講話的聲音也是這樣子,有的老和尚八十歲、九十歲了,聲音還是脆脆的。不清淨的人,講話聲音都不清淨的。我也不用學了,你們自己想的出來的,雖然很年輕或者怎麼樣,但是那個嗓子像破籮筐似的,一聽到就會生煩惱。包括人相貌、眼神都會那個的。
所以一個修行的人,哪怕不在外面,就自己在房間裏,對這個世界都會有貢獻。一個真正念佛的人,四十裏之內天災人禍都化解掉。所以不管是自利還是利他,通過修行才能真正究竟的達到。
我們念佛念得好的人啊,臨命終的時候,房間也是香的,身體也是香的,皮膚也是滑的,不髒的。反過來說,世間的人還沒死呢,身體也是臭的,皮膚也是粗糙的。你看,差多少?活的人還比不過死的。爲什麼呢?別人已經清淨有功德了,死了都比活的香。哪來的?修來的!叁寶的功德。
我們修,修,修!自然近朱者赤,如入香光莊嚴室。雖然我們自己沒有香,叁寶的功德香會染著我們熏著我們,我們也會香。如果我們真的自己念佛念到大徹大悟了,那還了得!
我還有一位師父,這位師父我沒見過,我尊他爲我的師父。他的弟子我見過,我在他的道場修行過一段時間。
聽他的弟子介紹,他的這位師父圓寂的時候,頭上的光圈現出來,我們只看到佛菩薩那個畫像有,在真的人身上很難看到,他真的修成功了。後來往生前牆上面西方叁聖都映現出來了,先是大勢至菩薩,然後是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現在牆上,現了十幾天。他圓寂那天,自己頭上的光環現出來了!聖者!大徹大悟的,是出家人啊!文革時被一個居士接到家裏面供養,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圓寂。後來我在上海學佛,我還在他的道場修行了一段時間。
我講的這幾個,朱乃洪、王永元。王永元是親近過印光法師的,這幾個老師都是淨土正傳。在我在做居士的時候都是淨土正傳,出家我們師父又是當今淨土宗首屈一指的,這樣子。但是我在自己的寺廟我也不標明什麼,大家早晚功課,念佛坐香這些。
學佛須除分別心
我們去靈岩山參學,靈岩山也沒有標榜自己是什麼,都是一樣的,早晚功課一樣,念佛也一樣。
這是祖師製定下來的,沒有什麼兩樣的,我們到不同的寺院去參學,都一樣的。既然大家都一樣,爲什麼要標榜?衆生本身分別心就重,你再引得衆生有分別心,那他就會有業障。學佛是去除分別心的,獨樹一幟,雖然有時候從社會效應上會比較好,但是有時候會引別人入歧途。
靈岩山被大家尊爲淨土第一道場,大家可以按照那樣的模式來做早晚功課啊,念佛啊,坐香啊。其實靈岩山跟我們平時打佛七差不多的,也沒有標新立異,自己造一個出來,沒有的。
天下叢林中都是那樣的,只不過我給一個目標,你們感受一下,以前比較空的時候,我也常去。
還有傳承在
一念清淨一念佛!今天師父親自帶你們念過佛了,也算有傳承了,以後你們念佛的時候,觀想還是師父在帶你們一樣。有木魚、鈴敲著,靜靜地念就不會打瞌睡。
雖然說沒有念到你們往生,但是至少念到心清淨了。清淨的心是往生的心,這個清淨的心就可以往生。
這盞燈傳過了,以後你們心再念的時候就不同了。這叫傳承,一代一代這樣傳下來的。要是沒有人傳了,大家都這樣瞎摸,那佛法就真的滅掉了。
我們出家跟著師父十多年,不要說十多年了,你們在座的有人見過師父一面的都能往生極樂世界。所以這個世界上末法時代還是有佛法在,有善知識,有傳承,還有這個傳承在。
我在家做居士的時候就開始念佛了,出家這麼多年還在念,閉關修行的時候就是閉念佛關。所以同樣一句佛號,念出來不說加持,它也有一種感染力,自然心會靜下來。
這裏面會有質量,會有對阿彌陀佛的一種渴望,念念念念,淚水會流出來,是不是?是這樣的。這個阿彌陀佛就念得真切,我們的心和阿彌陀佛的心就連在一起了。
晚上我們做晚課的時候,念“一心頂禮”也是這樣子的,跪在佛面前念的時候非常虔誠,心非常的莊嚴清淨,天地鬼神看你都是放金光的!極樂世界黃金鋪地啊,我們念佛的人也都是黃金啊!身放金光!
學佛要有智慧
師父帶你們念阿彌陀佛,意思是讓大家往生極樂世界,讓大家解脫。那帶你們念觀世音菩薩,你們會不會解脫啊?念地藏王菩薩會不會解脫啊?
跟著能解脫的人,念什麼都解脫!自己解脫不了,教你念什麼都解脫不了!這很重要啊!所以我們佛教裏有一句話叫:“邪人說正法,正法亦成邪;正人說邪法,邪法亦成正。”
佛陀教周梨盤陀念“掃地、掃地”,還念成阿羅漢呢!還有一個祖師教徒弟念的更絕,念什麼知道嗎?念“狗屎、狗屎”,開悟了!
我們在座有沒有拜過《法華經》啊?有拜《法華經》,一字一拜的。“南無妙法蓮華經,妙字法寶”,一拜!這部經有八萬多字,“八萬余言七軸裝”。其中有糞土的“糞”字,對糞字也要磕頭的,“南無妙法蓮華經,糞字法寶”一拜!磕完之後想“對佛要磕,對菩薩磕,對經典、法,對妙字要磕,怎麼對糞也要磕啊?”想想開悟了!糞字還是法寶呢!所以我們學佛要用智慧。
往生西方正因
對自己要有慚愧心,對叁寶要有恭敬心,對衆生要有慈悲心,這要記住哦!
你對叁寶要有恭敬心,你看到我要恭敬,看到我們當家師父也要恭敬。走到門口有一個假扮我們出家人的,你要不要恭敬啊?要恭敬!連電視劇裏看到一個穿袈裟的出家人都要恭敬,不管他是李連傑演的還是誰演的,都要恭敬。乃至出家人衣服上的一個破布片都要恭敬,都要頂戴,這是要修的。
對叁寶恭敬肯定可以解脫,無量光無量壽的結果是要從我們正因當中得。《法華經》上說:如是因如是果,以何法得何法!叁寶是萬世明燈,就是無量光無量壽,就是來解脫我們的,所以我們要恭敬叁寶,對自己要慚愧。所以印光大師給我們顯現“常慚愧印光”,就是教我們大家都要“常慚愧”。
今天我們大家在這裏一起共勉,大家都是叁寶弟子,我也是叁寶弟子,我也要求願極樂世界,我們大家都要求願極樂世界。怎麼樣能夠去極樂世界?在末法時代能夠知道娑婆的苦,知道叁寶的威德神力,知道還有不生不滅的世界,高級文明的佛的國土,我們願意去。
然後就是謹遵叁皈五戒,叁皈五戒也是往生的一個正因啊!我們要能受持叁皈、具足五戒、不犯威儀、孝敬父母、尊敬師長、恭敬叁寶,最後還有一個勸進行者,就是自己修了,還幫助別人一起修,大家一起求解脫,叫勸進行者。這勸進行者包括了一個大乘的發心,從具足叁皈五戒一直到具足大乘發心。
這樣的人,佛不舍得你在世界上輪回,怎麼舍得你在這個世界受苦啊!對不對?我們今天在座的都是最尊最貴的人。這是大雄寶殿,我們今天坐在這裏,討論的是這個宇宙裏最偉大的題目,是最究竟的、最偉大的一個課題。
《示佛真谛弘傳正法》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