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那“變滅”的因;一刻也不能停住,這是細分無常。
說到“常執”,執著恒常是最壞的心,比如說,我們有“明天還不會死”的這種心,令你修法不會清淨貫徹,而且會爲世間的目的所染,不會爲成佛求解脫。若不能夠真正的念死無常,善業的成辦就不具力量,會很微弱,有雜染、昏沈,淨想睡覺,沒有興趣修法,會講一些沒有意義的話(閑聊),卻啓發不出來想修行的心。只想說:“我不會那麼快就死,還有很多時間可以活下去。”這種錯誤的偏見,會讓我們把目標鎖在今世的名聞利養。由于沒有真正的念死無常,産生以上所說的種種障礙,因此你不會去思惟不念死無常的過患,那就變愚癡了。又因爲愚癡而産生很多,像是嫉妒、我慢等的根本煩惱,還有其他的隨煩惱,這些都會無間的生起,因而積造了十惡業、五無間業,還有謗法重罪,導引你墮入叁惡道的劇苦。
第二修習死無常的勝利,如果我們對于死無常能夠串習而生起決定,就不會貪著于今生的目標,並且會對叁有輪回不究竟的快樂産生厭離心。然後會讓自己積極的修學正法,覺得今生的名聞利養、一切的榮華富貴,就像稻谷的皮(米糠)一樣的沒意義。因此真心的想到自己的下一世,而精勤恭敬的皈依叁寶,修持皈依學處,並且奉行業果。基于無常的推動,進而認爲今世的一切是沒有什麼意義的,爲了對我具有很大恩澤的衆生能離苦、爲了成辦自他衆生下一世的義利而努力,認爲這才是有意義的事情。真心的念死無常,可以把自己一切的煩惱及惡作(惡行),自自然然的遮止。因此,一切善根之門在于修“念死無常”。
再來,“當發何等念死之心”,我們不是害怕死,是害怕死無常非常迅速的到來,讓我來不及成就下一世現前增上生的因,及究竟決定勝的因,令我害怕的是這一點,害怕不能夠成辦這兩者的因。如果能好好的修持,臨終就不會害怕。這個因如果不成辦,就不能自輪回解脫,又因爲不修法,死後墮入叁惡道,會産生很大的憂苦。想到事實如此,不用很久的時間,我這個身與心就要互相分開,真心地修習念死無常,很自然的就會毫不懷疑我的身、心、眷屬、財富以及各種受用等等,都會與我分離,因此産生不貪著輪回、貪著叁有(叁界)的心,而趨入佛法的修學。
接著是如何修念死,77頁的科判說:修叁根本、九因相、叁決定。叁根本中有叁點,即:思惟必死、死無定期、死時除了佛法之外,其他都無助益。爲什麼說我們必死呢
第一個因,思惟死的時候沒有任何因緣可以讓死主退卻。第二,思惟壽量沒有辦法添增,有減無增。第叁,思惟活著的時候也沒有閑暇修行妙法。
首先,死主決定來的時候,沒有任何因緣可以令其卻退,不管投生哪一道,都無法遮擋死主。雖然世尊的身體是不死之身,但是由于衆生福報業力的關系,所以他示現涅槃相。連世尊都如此,何況其他。世尊圓寂之後,很多大阿羅漢聖者也都同時入滅。印度很多大祖師,如閻浮提六莊嚴及二聖(注一)也都涅槃。其中龍樹菩薩的壽命是六百歲,而現在也只是個名字罷了;蓮花生大士的壽命有九百歲,到目前也只剩下個名字而已。不管投生成爲什麼身,因爲死主必來,除非你證得了圓滿報身,那就任何因緣都不能摧滅。不過由于各宗派的觀點不同,我們要講一下它們共及不共的觀點。以小乘有部的觀點來看,佛是有入滅、有涅槃;大乘的觀點並非如此,佛不過是爲了度化衆生而示現涅槃,這點我們必須要分辨出來。不管怎麼說,我們這個身體一旦取受之後,必死無疑。
剛剛說的是身體無法逃避死亡,現在要說的是處所,不論你逃到海上、山裏,一樣都會遭到死亡的命運,持誦總持咒語也沒辦法摧滅死亡。與閻羅王打官司,打不過它,一定敗訴。因明學者、辯經學家安立很多理由與死主辯論,還是辯不過他。世間被判死刑時,你可以賄賂而不判死刑,而死亡來臨的時候,就算你有很多錢,對死主賄賂也沒有用,死主不會接受的。修長壽法,受灌頂以及修其他的無上教法,一旦死亡來時,擋也擋不住,沒有辦法救脫。釋迦族和琉璃王作戰時,目蓮尊者爲了救釋迦族,曾把部分族人放在缽中,還是不能幸免。“迦-摩-巴(即-大/寶*法.王)雲:“現須畏死,臨終則須無所恐懼,我等反此,現在無畏,至臨終時,用爪抓胸。””(78頁第7行)
思惟壽命無可添增,而且有減無增。我們人生,“月盡其年,日盡其月,其日亦爲晝夜盡銷,此等複爲上午等時而漸銷盡,故其壽命總量短少。”(第10行) 另外,因著每個衆生各自的福報及業力的關系,壽命各有期限,況且還有橫死的因緣。豬被帶去屠場的時刻是越來越近,不是越來越遠。七世嘉瓦仁波切說:“我們人生壽期的消盡,像是從高山流下來的瀑布水,一直往下沖,可是我們不知道。”又說:“生命結束的刹那,就算我們想安住下來也不可能,很無奈的,只有分分寸寸的步向閻羅王的口中。”此生存活之際,就像罪人被判刑,要被處死,步步趨近處決的日期。想到這種情況,我心裏就很悲傷,壽命一天一年過去了,卻沒辦法添加。錢沒有了,明天還可以去工作賺錢,壽命卻沒有這回事,只是無間的消逝中,有減無增。
第叁點,思惟生時沒有時間修行妙法,就死了。(80頁第5行)“謂無義中,先已耗去衆多壽量,于所余存(所剩余的壽量),亦由睡眠分半度遷”,就像伽喀瓦大師說的:“如果人生有六十歲的話,扣掉很多睡眠、疾病、談天及從事其他的世間法的時間,真正能夠修法的時間不多。”即使修法,也不能清淨的真心修法。
看第二段:“如是現法一切圓滿,于臨死時唯成念境,如醒覺後,念一夢中所受安樂。”這是《本生論》的說法。所謂生前的安樂也好,痛苦也好,就像夢中一樣,死這個怨敵一定會來,並且無以遮止,問自己:“爲什麼要愛著現法而受欺诳
”這樣想而生起很大的誓願,發起決定心,一定要修行正法。由第一個根本“思惟必死”的叁個因相,導出一個決定──一定要修學佛法。
第二根本思惟死無定期,一樣有叁個因相。雖然決定這一世非修法不可,可是,如果沒有再進一步思惟死無定期的話,如何修
什麼時候開始修法
你不會有決定的。總的思惟上,北俱盧洲的壽期千歲,是固定的,南贍部洲的壽期是不定的。(82頁)我們南贍部洲的壽期沒有一定,開始時壽期最長,可達八萬四千歲,最後是十歲爲最低的壽期。如果說死亡有先後次第,比如老人一定先死,年輕人後死,倒也還可以讓我們說:年紀大的快死了,趕快去學佛,我們還很年輕,還有時間,不急。但是死亡時間的先後沒有次第,老幼無定,包括我以及在座的諸位,一百年後都不見了,死了,這是決定的。但是,一百年之內誰會先死卻不一定,這中間誰先死,我們沒有權力決定。如果能夠真心生起“我今天必死”的心,我們定會執著必死的心去修法;如果執著不死的心,就會把很多的心血放在今生的事情上,而不會去想到世間、出世間或者來世的事情,有時候真的是在臨終時才很憂悔。相反的,如果一天之中,我們可以好好地修死無定期,那這一天之內就可以成辦很多利益自他衆生的事。如果執著說:“我必會死!今天可能會死!”的這種想法,到了晚上你並沒死,這沒有什麼不好,你還是可以繼續做很多的工作。若是因爲你思惟今天晚上可能會死,而很努力修學佛法,就算是真的死了,也不會後悔。
死無定期的第二個因是:思惟死緣極多,活緣極少,所以死無定期。死緣真的很多,我們的身體是四大組合的,當四大不能平衡、不調時,隨時會生病,隨時可以死。外面的障礙有八萬種,魔障有叁百六十種,內在的病障有四百二十四種,各個都是導致你死的因緣。有叁種障礙你可能不相信它,它卻會傷害你,一種類似精靈之類的生物,這可以害我們的分爲叁類,屬于陽性的(雄性的)魔障有叁百六十種,陰性的有叁百六十種,黃門(男女二相)叁百六十種,加起來一千零八十種。由于我們內在有粗、中、細叁種煩惱的緣故,當我們煩惱生起時,傷害到它,引發它來報複我們,造成障礙。小孩子在八歲以前,特別會受到五十種精靈的傷害。現今中文的《心經》沒有這樣記載,藏文中有要我們遮止一千零八十種障礙,就是指這個,因此我們供朵馬將之驅逐。
看不到的死緣實在太多了,看得到的如地震、水災、火災之類,加上四大不調,以及器世間不和諧所導致的傷害比比皆是。衆生死緣已經夠多了,仍覺得不夠,還製造更多的死緣,刀、劍、武器、水、火,這些都是致死的外緣。死緣致死固然沒話說,可是活緣又導致死緣,例如說:爲了我們的身體,所以我們蓋房子,卻被房子壓死;爲了旅遊而開車,卻死于車禍;汽車還有機車都是活緣,可是相撞就變成死緣;藥物也是存活之因緣,可是也會致死。這種問題很多,所以何時會死
實在無法預知。(82頁最後1行)《大涅槃經》說:“言死想者,謂此命根,恒有衆多怨敵圍繞(這是外緣),刹那刹那漸令衰退,全無一事能使增長。”是以死緣很多。再看(83頁第1段最後3行)“此複由其受用飲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親友欺侮,是等門中而成死緣。”因此,活緣也可以變成死緣。“故實不見有諸活緣,非死緣者。”
接著思惟身軀非常微脆,所以死無定期。這是說生機非常微脆,如(83頁最後1段)“身如水沫,至極微劣,無須大損,即如名曰芒刺所傷,且能壞命,故由一切死緣違害,是極(容)易(的)事。”【請問:“被荊棘刺到會死嗎
”格西拉答:“會呀!如果你不治療,長膿就死了。”】
“如是思後,不見死主何時決定壞其身命,莫謂有暇,應多立誓,決從現在而修正法。”(83頁最後1行)基于思惟死無定期的緣故我們…
《菩提道次第綱要(上冊) 第八講 念死無常》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