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那“变灭”的因;一刻也不能停住,这是细分无常。
说到“常执”,执着恒常是最坏的心,比如说,我们有“明天还不会死”的这种心,令你修法不会清净贯彻,而且会为世间的目的所染,不会为成佛求解脱。若不能够真正的念死无常,善业的成办就不具力量,会很微弱,有杂染、昏沉,净想睡觉,没有兴趣修法,会讲一些没有意义的话(闲聊),却启发不出来想修行的心。只想说:“我不会那么快就死,还有很多时间可以活下去。”这种错误的偏见,会让我们把目标锁在今世的名闻利养。由于没有真正的念死无常,产生以上所说的种种障碍,因此你不会去思惟不念死无常的过患,那就变愚痴了。又因为愚痴而产生很多,像是嫉妒、我慢等的根本烦恼,还有其他的随烦恼,这些都会无间的生起,因而积造了十恶业、五无间业,还有谤法重罪,导引你堕入三恶道的剧苦。
第二修习死无常的胜利,如果我们对于死无常能够串习而生起决定,就不会贪着于今生的目标,并且会对三有轮回不究竟的快乐产生厌离心。然后会让自己积极的修学正法,觉得今生的名闻利养、一切的荣华富贵,就像稻谷的皮(米糠)一样的没意义。因此真心的想到自己的下一世,而精勤恭敬的皈依三宝,修持皈依学处,并且奉行业果。基于无常的推动,进而认为今世的一切是没有什么意义的,为了对我具有很大恩泽的众生能离苦、为了成办自他众生下一世的义利而努力,认为这才是有意义的事情。真心的念死无常,可以把自己一切的烦恼及恶作(恶行),自自然然的遮止。因此,一切善根之门在于修“念死无常”。
再来,“当发何等念死之心”,我们不是害怕死,是害怕死无常非常迅速的到来,让我来不及成就下一世现前增上生的因,及究竟决定胜的因,令我害怕的是这一点,害怕不能够成办这两者的因。如果能好好的修持,临终就不会害怕。这个因如果不成办,就不能自轮回解脱,又因为不修法,死后堕入三恶道,会产生很大的忧苦。想到事实如此,不用很久的时间,我这个身与心就要互相分开,真心地修习念死无常,很自然的就会毫不怀疑我的身、心、眷属、财富以及各种受用等等,都会与我分离,因此产生不贪着轮回、贪着三有(三界)的心,而趋入佛法的修学。
接着是如何修念死,77页的科判说:修三根本、九因相、三决定。三根本中有三点,即:思惟必死、死无定期、死时除了佛法之外,其他都无助益。为什么说我们必死呢
第一个因,思惟死的时候没有任何因缘可以让死主退却。第二,思惟寿量没有办法添增,有减无增。第三,思惟活着的时候也没有闲暇修行妙法。
首先,死主决定来的时候,没有任何因缘可以令其却退,不管投生哪一道,都无法遮挡死主。虽然世尊的身体是不死之身,但是由于众生福报业力的关系,所以他示现涅槃相。连世尊都如此,何况其他。世尊圆寂之后,很多大阿罗汉圣者也都同时入灭。印度很多大祖师,如阎浮提六庄严及二圣(注一)也都涅槃。其中龙树菩萨的寿命是六百岁,而现在也只是个名字罢了;莲花生大士的寿命有九百岁,到目前也只剩下个名字而已。不管投生成为什么身,因为死主必来,除非你证得了圆满报身,那就任何因缘都不能摧灭。不过由于各宗派的观点不同,我们要讲一下它们共及不共的观点。以小乘有部的观点来看,佛是有入灭、有涅槃;大乘的观点并非如此,佛不过是为了度化众生而示现涅槃,这点我们必须要分辨出来。不管怎么说,我们这个身体一旦取受之后,必死无疑。
刚刚说的是身体无法逃避死亡,现在要说的是处所,不论你逃到海上、山里,一样都会遭到死亡的命运,持诵总持咒语也没办法摧灭死亡。与阎罗王打官司,打不过它,一定败诉。因明学者、辩经学家安立很多理由与死主辩论,还是辩不过他。世间被判死刑时,你可以贿赂而不判死刑,而死亡来临的时候,就算你有很多钱,对死主贿赂也没有用,死主不会接受的。修长寿法,受灌顶以及修其他的无上教法,一旦死亡来时,挡也挡不住,没有办法救脱。释迦族和琉璃王作战时,目莲尊者为了救释迦族,曾把部分族人放在钵中,还是不能幸免。“迦-摩-巴(即-大/宝*法.王)云:“现须畏死,临终则须无所恐惧,我等反此,现在无畏,至临终时,用爪抓胸。””(78页第7行)
思惟寿命无可添增,而且有减无增。我们人生,“月尽其年,日尽其月,其日亦为昼夜尽销,此等复为上午等时而渐销尽,故其寿命总量短少。”(第10行) 另外,因着每个众生各自的福报及业力的关系,寿命各有期限,况且还有横死的因缘。猪被带去屠场的时刻是越来越近,不是越来越远。七世嘉瓦仁波切说:“我们人生寿期的消尽,像是从高山流下来的瀑布水,一直往下冲,可是我们不知道。”又说:“生命结束的刹那,就算我们想安住下来也不可能,很无奈的,只有分分寸寸的步向阎罗王的口中。”此生存活之际,就像罪人被判刑,要被处死,步步趋近处决的日期。想到这种情况,我心里就很悲伤,寿命一天一年过去了,却没办法添加。钱没有了,明天还可以去工作赚钱,寿命却没有这回事,只是无间的消逝中,有减无增。
第三点,思惟生时没有时间修行妙法,就死了。(80页第5行)“谓无义中,先已耗去众多寿量,于所余存(所剩余的寿量),亦由睡眠分半度迁”,就像伽喀瓦大师说的:“如果人生有六十岁的话,扣掉很多睡眠、疾病、谈天及从事其他的世间法的时间,真正能够修法的时间不多。”即使修法,也不能清净的真心修法。
看第二段:“如是现法一切圆满,于临死时唯成念境,如醒觉后,念一梦中所受安乐。”这是《本生论》的说法。所谓生前的安乐也好,痛苦也好,就像梦中一样,死这个怨敌一定会来,并且无以遮止,问自己:“为什么要爱着现法而受欺诳
”这样想而生起很大的誓愿,发起决定心,一定要修行正法。由第一个根本“思惟必死”的三个因相,导出一个决定──一定要修学佛法。
第二根本思惟死无定期,一样有三个因相。虽然决定这一世非修法不可,可是,如果没有再进一步思惟死无定期的话,如何修
什么时候开始修法
你不会有决定的。总的思惟上,北俱卢洲的寿期千岁,是固定的,南赡部洲的寿期是不定的。(82页)我们南赡部洲的寿期没有一定,开始时寿期最长,可达八万四千岁,最后是十岁为最低的寿期。如果说死亡有先后次第,比如老人一定先死,年轻人后死,倒也还可以让我们说:年纪大的快死了,赶快去学佛,我们还很年轻,还有时间,不急。但是死亡时间的先后没有次第,老幼无定,包括我以及在座的诸位,一百年后都不见了,死了,这是决定的。但是,一百年之内谁会先死却不一定,这中间谁先死,我们没有权力决定。如果能够真心生起“我今天必死”的心,我们定会执着必死的心去修法;如果执着不死的心,就会把很多的心血放在今生的事情上,而不会去想到世间、出世间或者来世的事情,有时候真的是在临终时才很忧悔。相反的,如果一天之中,我们可以好好地修死无定期,那这一天之内就可以成办很多利益自他众生的事。如果执着说:“我必会死!今天可能会死!”的这种想法,到了晚上你并没死,这没有什么不好,你还是可以继续做很多的工作。若是因为你思惟今天晚上可能会死,而很努力修学佛法,就算是真的死了,也不会后悔。
死无定期的第二个因是:思惟死缘极多,活缘极少,所以死无定期。死缘真的很多,我们的身体是四大组合的,当四大不能平衡、不调时,随时会生病,随时可以死。外面的障碍有八万种,魔障有三百六十种,内在的病障有四百二十四种,各个都是导致你死的因缘。有三种障碍你可能不相信它,它却会伤害你,一种类似精灵之类的生物,这可以害我们的分为三类,属于阳性的(雄性的)魔障有三百六十种,阴性的有三百六十种,黄门(男女二相)三百六十种,加起来一千零八十种。由于我们内在有粗、中、细三种烦恼的缘故,当我们烦恼生起时,伤害到它,引发它来报复我们,造成障碍。小孩子在八岁以前,特别会受到五十种精灵的伤害。现今中文的《心经》没有这样记载,藏文中有要我们遮止一千零八十种障碍,就是指这个,因此我们供朵马将之驱逐。
看不到的死缘实在太多了,看得到的如地震、水灾、火灾之类,加上四大不调,以及器世间不和谐所导致的伤害比比皆是。众生死缘已经够多了,仍觉得不够,还制造更多的死缘,刀、剑、武器、水、火,这些都是致死的外缘。死缘致死固然没话说,可是活缘又导致死缘,例如说:为了我们的身体,所以我们盖房子,却被房子压死;为了旅游而开车,却死于车祸;汽车还有机车都是活缘,可是相撞就变成死缘;药物也是存活之因缘,可是也会致死。这种问题很多,所以何时会死
实在无法预知。(82页最后1行)《大涅槃经》说:“言死想者,谓此命根,恒有众多怨敌围绕(这是外缘),刹那刹那渐令衰退,全无一事能使增长。”是以死缘很多。再看(83页第1段最后3行)“此复由其受用饮食太多太少及不相宜,房舍倒塌,亲友欺侮,是等门中而成死缘。”因此,活缘也可以变成死缘。“故实不见有诸活缘,非死缘者。”
接着思惟身躯非常微脆,所以死无定期。这是说生机非常微脆,如(83页最后1段)“身如水沫,至极微劣,无须大损,即如名曰芒刺所伤,且能坏命,故由一切死缘违害,是极(容)易(的)事。”【请问:“被荆棘刺到会死吗
”格西拉答:“会呀!如果你不治疗,长脓就死了。”】
“如是思后,不见死主何时决定坏其身命,莫谓有暇,应多立誓,决从现在而修正法。”(83页最后1行)基于思惟死无定期的缘故我们…
《菩提道次第纲要(上册) 第八讲 念死无常》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