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然後團體、同一個組織的人,他們都曾當過我母親。給我好的、給我壞的,讓我生氣、讓我快樂的人。不應該從很遙遠的六道去想,而是從周遭這些人開始去推廣、去思惟,這樣修知母。
對你非常壞的敵人,你說我不要管他,先把他放下然後說要去成辦一切如母有情的義利,這樣是不可能得菩提心的。對待我們很壞的敵人,我們要對他修大悲心,要爲了利益他而成佛的;如果放下這個敵人,就不是利益“一切”有情了,佛道是不可能成就的。
你要能夠成辦那麼殊勝的菩提心、那麼殊勝的佛陀果位,應該是一次又一次,漸次地去修學,一下子攏總的修是修不來的。從今世的母親開始修“知母”;進而推及周遭的團體、學員、會員、同學,這些層次的每個人都當過你母親;然後亞洲、這個世界的六十億人口都當過你母親,推而廣之到整個閻浮提。而且僅只閻浮提還是不夠的,事實上,六道如母有情是無量刹土的無量衆生,就像虛空是無盡的一樣,虛空的量是無法測量的,衆生界的數量也是無法測量,不可說不可說的。因此要想“無量刹土的無量衆生都當過我母親”,這樣去推廣。佛經常講,世間刹土的量就像恒河沙數一樣不可計算。我們用恒河沙數來比喻有無邊刹土,每一顆沙有無邊刹土,無邊刹土有無邊的佛,這樣去算的話,每個刹土都有一尊佛,無邊的刹土有無數尊佛在教化衆生,所以衆生的數量根本不能數盡的,這樣去推廣知母。
世間的刹土無盡,所以衆生數也無量無邊。因此你修善業或是修知母,或是修供養時,你的供養雖然很小,可是你供養時的意樂,是緣無邊無量的法界衆生,其功德等同法界衆生的功德,所以是不可思議的。要這麼想,所做善業雖然很小,可是以菩提心攝持、做動機,功德是無量的。修“慈”也是如此,緣無量衆生去修遠離親、疏、愛、憎。修“知母”也是如此,從你周遭的人開始修起,推而廣之,這個國家,然後整個洲際、整個世界、無邊刹土的去涵蓋,這樣確實地來修。經若幹時候,碰到任何一個衆生、任何一個人,“他當過我母親,我要爲他而成佛”這種心就會生起。然後不管那衆生是尊、是卑,小蟲也好、很大的人也好,你都不可能棄舍他,而是以他做所緣來成就佛道。
不過修知母,你僅僅知道他當過我母親是不夠的,要“知”得具量、了知得夠量,能夠觀一切衆生如母。“他當過你母親”這個證量是很難生起的。難歸難,還是得修,一定要生起證量。如果證量可以生起,接下來法行的生起就不難了。
雖然科判上是說知母之外要修念恩,但是事實上,在你修知母的當下一定要修念恩。如果說他當過我母親而不念恩,這個知母的修法是不夠力量的。應該在知道他當過我母親,而且對我恩澤很大的同時修知母和修念恩。念母親的什麼恩呢?除了憶念母親賜予你受用、享受、知識、衣、食、名聲之外,尤其重要的是她給了我們生命。念母親恩時,特別是母親賜予我們命根的恩澤要憶念起來。當我初生下來時,這條命如果不是母親的照顧,就什麼都沒有了。母親除了賜予我們身軀以及貴重的生命,我們要知母念恩之外,也要知道,無始以來還當過你的阿阇黎(注一),當過你的上師、當過你的父親等等。對你而言,她當過一切角色,賜予你一切恩澤,這樣去念恩。母親先是懷胎九個月又十天,承受很多痛苦,接著生産更是痛苦,初生下來的我,像小蟲一樣的沒有力量,隨時都可能死去,母親克服一切困難,把我當如意寶一樣來照顧,像這樣去念母親的恩澤。再進一步地,念及一切如母衆生都像今生母親一樣的照顧我,對我恩澤很大。
蛇很容易嗔恚、生氣,他雖然會傷害衆生,可是會很慈愛地照顧他的蛇子。老虎和豹會傷害衆生,可是對自己孩子會很慈愛地照料。很會生氣的父親、母親,對自己的孩子還是很慈愛的照顧。鳥在孵小鳥的時候,不管侵略他的動物的身體或力量多麼地大,他都盡自己所能的去對抗、相撲;爲撫養小鳥,從早到晚,再遠的地方、再困難的地方,就是累死也去找食物給小鳥吃。我們的母親也一樣爲撫育孩子、爲了孩子的衣食、義利,不斷地造下地獄的業,一直在地獄中受苦。衆生的母親爲了衆生的義利,造了無邊的業,並且在地獄受苦了。
有這麼一個鬼子母的故事,鬼母有五百個孩子,可是她抓別人的孩子來吃。有一天,她的孩子被人家抓走了,她很傷心、焦急的到處找,卻找不到,就去問佛說:“我的孩子去哪裏了?我好痛苦。”佛說:“你的孩子丟掉了,你就那麼痛苦,你吃那麼多別人的孩子,你吃別人的孩子的時候,別人的母親不痛苦嗎?”鬼子母說:“我不得已,我需要食物。”佛說:“就像你現在痛苦的心情,別人也是這樣的痛苦,所以你以後不要再吃別人的孩子了。”佛給她這樣的教誡。佛又說:“只要你答應不再傷害別人的孩子,我可以把孩子還給你。”鬼子母說:“可以啊!只要你把我的孩子還給我。”佛就把鬼子還給她了,之後鬼子母說:“如果都不吃孩子的話,我會餓死。”佛說:“沒有關系,我會施食給你。”鬼子母說:“不對呀!如果你不在的話,誰能施食給我呢?”佛說:“我會讓我的聲聞弟子施食給你,你放心好了。”鬼子母說:“真的嗎?”佛說:“這就像我的誓言,只要你承諾不吃別人的孩子,凡是佛弟子都會施食給你。”因此才會有後來佛弟子施食的公案。
孩子受苦的時候,母親會克服極大的困難讓孩子離苦;如果孩子生病,她甯願自己病;如果孩子要死了,她甯願替孩子死;這種恩澤無邊。還有一個故事,在阿裏(地名)有一個平常吃人家孩子的鬼母,有一天自己的鬼子生病,她很傷心,就把醫生抓過來看病。她是如何讓醫生看她孩子的病?她不是用講話,而是用各種征相讓醫生去觀察,去診斷。醫生來了之後,以爲鬼母要吃他,很害怕,結果只是請他來看鬼子的病。因爲很害怕的緣故,就很細心的幫鬼子治病,最後鬼子痊愈了。這段期間,鬼母爲了讓她孩子痊愈,想盡辦法把醫生留住,還去偷別人的東西給醫生吃。鬼子痊愈之後,鬼母特別去牧區,偷奪牧人家的很多裝飾品,來供養給醫生。
輪回之中不管什麼角色,在當母親的時候,統統是不顧自己的性命,全然地來照顧自己的孩子,因此恩澤是很大的。衆生當過你無數次的母親,來生也一樣會當你無數次的母親,這是一定的。
在因果七支的教法裏,提到衆生對你恩澤很大,只是來自于他當你母親的時候。而在自他相換的法門,知母的教法是一樣,也說衆生當你母親時的恩很大。但是更重要的是說,即使衆生沒當你母親的恩澤仍是很大。爲什麼說衆生不當你母親的時候,恩澤也是很大呢?那是因爲無始以來,你衣、食、住、行、名聲等等的一切所得,還有任何善業的造就,都是靠衆生而成辦,所以衆生恩澤很大。例如今世你的衣服、飲食、住房、車子,還有名譽,都是來自于衆生。你吃的食物是由完全不認識的無邊衆生給的;有人種植,有人運送,有人親自拿給你,有人煮給你吃;間接與直接地,讓你得到這份食物,這是衆生的恩澤。有些衆生你不認識,他們替你織布、剪裁、燙、包裝,然後運輸、販賣,最後到你手中,成爲你的衣服。還有我們住的房子、開的車子,也都是每一個衆生的種種不同恩澤才有的,這些全都是衆生給的。
也許你會說:“那是我自己用錢買來的。”這並不正確,你出生的時候,兩手是空空的,哪有錢?你是和錢一起生出來的嗎?有人說你這個人好好喔!好有善根!好有功德!好有智慧!好有知識!你的孩子很有教養,……等等,如果沒有衆生的贊歎,你怎麼會有這些名聲?所以你的名聲是得自于衆生的恩澤。總統及大臣那麼的有權力,他們的權力怎麼來的?是子民及衆生賦予的。如果沒有子民與衆生,他們也沒有什麼作用。特別是最暴惡、傷害你最重的衆生,也是對你恩澤最大的衆生,爲什麼?如果沒有所謂的悭吝衆生,怎麼行布施?如果沒有所謂的犯罪衆生,怎麼持戒?如果沒有所謂的嗔恚衆生,怎麼修忍辱?如果沒有散亂的衆生,怎麼修禅定?沒有懈怠的衆生,怎麼精進?沒有愚癡的衆生,怎麼得到智慧的功德?這六度的度化、一切的斷惡修善,如果沒有很壞的衆生,你怎麼成就?這恩澤太大了。總而言之,如果沒有衆生,你也就沒有這一切。我們知道菩薩那麼的有名氣,如果沒有衆生,菩提心要怎麼修?要怎麼圓滿?如果沒有衆生,怎麼會有這麼尊貴、有名氣的佛陀。
所謂的“暇滿難得義大”,這個能成就佛果位的“義大”,是包含所有的衆生,如果舍掉任何一個有情,這個“義大”是成辦不了的,所謂佛位的義大是安立不起來的。未來能夠成就佛道,恩澤一半來自于佛陀,一半來自于衆生,是一半一半的。《入行論》說,能成佛,衆生與佛的恩澤是一樣大的。你禮拜、供養、恭敬佛,而不恭敬、不禮拜、不供養衆生是什麼道理?寂天菩薩說:“是什麼道理、什麼做法讓你成佛?佛與衆生的恩澤一樣大,你恭敬佛,禮拜、供養佛,卻不恭敬衆生,這是什麼道理?”(“成佛所依緣,有情等諸佛。敬佛不敬衆,豈有此言教。”)
總之,從現在直至未來,最高的佛位,以及輪回中叁界最高無色界的安樂,皆是衆生給的。當你在修道、入道,甚至成佛後,有衆生,才有你能度的對象,否則你要度誰呢?
因此如果你修知母,或者修衆生的恩澤很大,在念恩之上,就能夠慢慢地消除對衆生的輕視、不恭敬等,這些業會越來越減少。修行成佛,佛陀與衆生的恩澤是等同的。並且每個衆生對你的恩澤都一樣大,而非某些衆生對你很好,對你恩澤很大,某些卻要棄舍。中士道次講到,將大地揉成柏丸子那麼多,也比不上母親數量之多。我們在輪回中,結生的數目無邊,因此就有無邊的孕育之恩的母親。從中士道次的內涵可以憶念母親的恩澤…
《菩提道次第綱要(下冊) 第十七講 修菩提心次第》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