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爲什麼還有地獄衆生在受苦呢?
問:爲什麼佛沒辦法?佛不是有祈願力?有大悲願力嗎?
答:如果單單靠大悲願力就足夠的話,地獄早就空了。只有大悲願力是沒辦法,因爲衆生的業力還是要承受,衆生的異熟果還沒報完,該受的苦還是要受,佛是無可奈何的。我們蓋很多醫院醫治病患,如果菩薩可以救這些病人的話,就不用蓋醫院了。飛機相撞墜機,如果可以救護的話,就不會發生,菩薩馬上幫你擋起來。槍射擊你時,如果可以救護的話,佛可以讓你不死,可是還是被打死。魚雖救不了,不過你可以買來放生。
問:可是錢不夠,放不完的!
答:你向佛乞討吧!錢不夠,就祈願吧!說我要救它。也許依此因緣,你能夠很快地成佛救它,這對你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沒有錢沒關系,你可以持某一尊佛的名號來救護,因爲那尊佛是發這種願行,該尊佛的前生曾經見到一個大湖的水幹涸了,魚很痛苦地跳上跳下,到處潑濺,不是發願放生,所以持這尊佛的名號好象有這種功德。另外一個故事說,有位外道,由于他的信心,對佛祈願而得佛的加持,讓他生爲天宮的天子。所以祈願力及加持力還是有效果的,做不到就持咒或念佛名號吧!
問:如果我們成佛之後,衆生還是會因業力而受苦,那我們爲什麼要成佛?
答:如果你成佛,對你有緣度化的衆生有用。以你的說法,阿彌陀佛的西方極樂世界也沒用了?不是這樣子的,阿彌陀佛成佛有用,對于阿彌陀佛所要度化的衆生有用。如果開始的時候衆生沒有信心,往上走是很難的。密勒日巴尊者說:“我的大大悲心和菩提心箭射的地方是衆生,我的靶是信心。”皈依的時候不是講過,“外支已具,內支不具”,如果對佛沒有信心,是沒辦法的,只有自己受苦。就像沒有信心的耳環,大悲的鐵鈎也勾不上去。沒有信心的種子,苗如何長出來?
問:是這樣嗎?如果衆生沒有信心的話,就救不了嗎?
答:阿底峽尊者是這樣說。西藏人向他求法,他說:“信心信信。”沒有信心是很難的。
問:只有信心沒有智慧做助伴不是迷信嗎?
答:如果有智慧做助伴的信心,信智合一,是特別的信心。沒有智慧做助伴的信心是愚笨的信心。如果有不退轉的愚笨信心,還是有功德的。假如說有一種不可摧滅、不會退轉的愚笨信心,這是空華。
法緣很重要,一定要安立關系。我們吃飯的時候,要想:“我要布施我身中上萬只蟲。我現在給你們食物,希望以後能度化你們。”發願先度化他們,安立這種因緣。因爲他們受到你的布施,依此因緣關系,以後成佛,我一定先度化你們成就佛道。像佛陀本生的時候,他舍身割肉喂五只動物。割肉時說:“依此因緣,我以後成佛時,一定度化你們。”所以,他們以後變成初轉*輪的五大弟子。衆生是無邊的,十方佛已經度盡無邊衆生,還有無邊衆生可度,與你有緣的衆生一定可以度到。可是如果衆生本身不想修學佛法的話,佛是沒有辦法的。現在我們菩提心、空性都不想修,怎麼可能光憑佛力來救化我們。釋迦牟尼佛首先爲衆生發心,中間爲衆生修道,成佛時是爲衆生成佛。你必須自己修道才能成佛,衆生如果不修行的話是不能成佛的。如果我們成佛沒用的話,釋迦牟尼佛成佛也沒用了?阿彌陀佛成佛也沒用了?這樣變成邪見。衆生反正受他的苦,阿彌陀佛成佛有何用,這是邪見,把有的說成沒有。事實上是有利益的,“爲利益衆生願成佛”,成佛後才有利益,才符合成佛的意義。包括皈依,如果自己不想皈依,佛也沒辦法讓你皈依。
問:不是這樣子吧?如果說一定要觀待衆生的話,那佛有什麼用呢?
答:如果你自己不想皈依,佛是沒辦法的。
問:衆生不回頭,佛也沒辦法,那佛有什麼用?
答:佛還是有用的。如果你回頭的話,他告訴你佛法,你會聽的。他是可以度化衆生,可是還是取決于你要不要回頭。佛已經度化無量無邊的衆生,我們還在偏僻之地,窩在這裏當衆生。如果成佛沒用的話,那就繼續窩在偏僻之地,流浪生死吧!
法師補充:母親給五個孩子做飯,叁個吃,兩個不吃,那兩個自己吃虧、自己倒楣,爲什麼不吃?
問:佛難道無法使不回頭的衆生回頭嗎?
答:對佛沒信心,佛也會想盡辦法來度他,不會度他去地獄的,只有想度他成佛而已。即使對佛沒有信心的人,佛仍然日夜無間的,由大悲心的鼓動想辦法去度他。佛所想的方式是什麼呢?經書是佛給我們的。如果佛不想盡辦法的話,我們現在連書也沒得看了。我們可以積少少的功德善業,是佛給的辦法。
問:不是啊!是我自己的善根與福報,我造善業,哪裏是佛給我的?這是否有加持的意味。
答:不是的,如果你沒有善知識的話,你怎麼知道如何做善事。總之,沒有一個善業不是佛行事業的結果。我們心中少分的善果,都是來自于佛行事業。
問:我們受苦也是佛的事業嗎?
答:不是,那是你自己做的。
問:但是你要同樂同苦嘛,效果應該一樣才對。
答:不是,受苦是你自己不聽話。佛告訴你,你不聽話,所以你受苦。基督教有這樣的說法:因爲你不聽我的教誡,所以你墮地獄。總之,你們的問題好象是說,佛沒有什麼能力、利益,那你自己吃虧了!當佛也沒什麼利益,當衆生也沒有利益,要當什麼呢?佛度化衆生的方法是告訴你修學之道,告訴你佛法,你要去修,只能這樣救你。當然佛以大悲心去加持衆生是有的。但是,如果受到佛大悲心加持的人,他的心中沒有信心的種子,也得不到加持。
問:修知母,“這個衆生當過我母親”,這個“我”是指這一世的我嗎?
答:不是,那個“我”是涵蓋無始以來,所有生生世世的“我”,不是只有今世的“我”,不過要說成是今生的“我”也可以。今生的“我”與前世的“我”是有續流的,如果二者沒有關系的話,變成今天給你東西的“你”,與昨天給你東西的“你”不一樣了;是一樣的“你”,是你的續流。總之,知母的“衆生當過我母親”的“我”是指輪回生死的“我”,涵遍所有生世的“我”,不是只有今世。
問:成佛于事何補?
答:如果成佛沒用的話,佛現在給我們的教法也沒用了,爲什麼?因爲衆生還是受很多苦。那佛講的法不就沒用了嗎?正行得利益有多少?直接受益、間接受益有多少?未得益的有多少?(自己去衡量看看!)
【專有詞彙】
善友──藏音“給威謝撚”,簡稱格西,善知識、善友、良師之意,是對精通佛教典籍、經籍者的尊稱,是指引善道的軌範師。
上師──藏音“喇嘛”,是具有恩德的軌範師,有時就恩德門來講,父母亦可稱爲喇嘛。
阿阇黎──由梵音“阿迦黎亞”而來,意爲“軌範師”,對自己的徒衆(有師徒關系),從法財給予利益的善知識。有六種:誓戒阿阇黎、傳經阿阇黎、講續(密續)阿阇黎、教誡(教授口訣)阿阇黎、灌頂阿阇黎、羯磨阿阇黎。
親教師──藏文又名堪布,梵音邬婆陀那,傳授出家戒或近圓戒(即比丘、比丘尼戒)的和尚。親教師現前即是得戒和尚現在面前之意。
根本上師──藏音“周威喇嘛”,是“恩中之恩”,給予自己傳授灌頂、教授口訣的不共上師。有兩種:一、根本上師;二、傳承上師。就成就功德而言,有叁根本:加持根本依上師;成就(悉地)根本依本尊;以及除障根本依空行護法。
《菩提道次第綱要(下冊) 第十七講 修菩提心次第》全文閱讀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