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入菩薩行論 第八品 禅定▪P4

  ..續本文上一頁爲他搧風,比這更殊勝的,卻是那白天無人走動、夜晚沒有吵雜聲音、十分溫和寂靜的林風吹動送涼;轉輪聖王踱步于宮殿內外,思惟著利益全國百姓的方法,而比這更殊勝的,卻是菩薩們踱步于屋子內外,思惟利益衆生,像這樣的舒暢地方是我們應該向往去住的。

  87、空舍岩洞樹 是處任意住 盡舍執護苦 無忌悠閑行

  在寂靜處的空屋、或是樹下、山洞,像這樣的任何一個地方,自己想住多久就住多久,完全地舍棄執持一切受用和保護的痛苦,對親人、仇敵或非親非敵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利害的依存關系,悠閑地行動著。

  88、離貪自在行 誰亦不相幹 帝釋亦難享 知足之喜樂

  要坐、要走都自在地行動,且對住處、親友、受用等沒有任何的貪著,與貴賤、親敵、非親非敵的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關連,總之,沒有主仆、降伏的敵人和養育的親人,像這樣地享受著不貪著其它的妙欲受用,及對自己所有的感到滿足的快樂,這是連帝釋天也很難得到的。聖龍樹菩薩說:「人天導師說,所有財富中,知足最殊勝。」要隨時隨地都知足,若能知足,雖無財富亦是最富有。

  (叁)、實際修禅定

  1、銜接略說

  89、依前等項目 思寂靜德已 應息妄分別 觀修菩提心

  依前面說過的「外應舍對財物等世間的貪戀」、「內應舍對有情世間的貪戀」、「憶念寂靜的功德」等項目,一再地思惟寂靜的功德後,應該止息非法作意的妄想分別,並依著教誨修持世俗菩提心。

  2、廣說修禅定法

  (1)、自他平等的修法

  A、略說

  90、首當勤觀修 自他皆平等 避苦求樂同 一切如己護

  首先應該努力觀修自己和其它的衆生,都一樣想獲得快樂、不想獲得痛苦的道理,就因爲大家都一樣地想要身心快樂、不想要痛苦,所以應該像保護自己一樣地去保護一切衆生的苦樂。

  B、廣說

  (A)、如何修平等的方法

  91、手等類別多 全護身如一 如是衆生殊 求樂與我同

  猶如自己的身體,雖然有頭、手、腳等衆多不同的類別,但是我執想全部保護的身體,則一樣是我自己的身體。如同此例一樣,衆生也有地獄、餓鬼、畜生、天、人、阿修羅等不同的衆生,他們身心的一切苦樂都跟我一樣,全都是想要獲得身心的快樂、不想要痛苦,因此應該觀修視爲一同。

  92、雖吾所受苦 不傷他人身 吾苦彼當除 執我難忍故

  雖然我身心的痛苦,不會傷害到其它衆生的身心,但是我自己的那個痛苦是所要去除的,因爲貪著「我」和「我的」的緣故,所以難以忍受。

  93、如是他諸苦 雖不臨吾身 彼苦爲我苦 執我難忍故

  就跟上面的例子一樣,其它衆生身心所有的痛苦雖然不會降臨到我身上來傷害我,但是他人的痛苦也是我的痛苦,因爲我執著其它衆生爲我的母親,所以他們産生痛苦,我難以忍受。

  94、吾應除他苦 苦故如我苦 吾當利樂他 有情如吾身

  要做這樣的思惟:我應該除去其它衆生的痛苦,因爲是痛苦的緣故,就像我自己的痛苦一樣;我應該利益其它的衆生,因爲是衆生的緣故,就像我的身體一樣。

  95、自與他雙方 求樂既相同 與我何差殊 何故勤己樂

  在世俗名言上思惟觀察時,我自己和其它父母衆生兩者,身心想要快樂是一樣的,這和我想要快樂的想法有什麼差別?如果沒有差別,爲什麼只爲個人身心獲得快樂而努力呢?不應該這樣做的。

  96、自與他雙方 惡苦既相同 與我何差殊 何故唯自護

  當我和其它父母衆生兩者,身心不想要痛苦的想法一樣時,那和我自己不想要痛苦的想法有什麼差別?如果沒有任何差別,那爲什麼不是防護其它父母衆生身心的痛苦?怎麼可以只保護自己呢?

  97、彼苦不傷我 若因此不護 後苦亦不害 何故防護彼

  如果說因爲其它衆生身心所産生的痛苦,不會傷害到我,所以我不需要去防護其它衆生身心的痛苦。如果你是這麼想,那麼未來的寒熱饑渴等,或是因造惡業來世墮惡道的寒熱等痛苦,現在也不會真正傷害我,爲什麼需要斷苦因、行善事來加以防護呢?

  98、思吾嘗受彼 此乃邪思惟 亡者爲他體 生者亦複然

  若想這兩者不同,將來我要受自己的痛苦,而其它衆生的痛苦我不用受。若認爲我要受將來身心的寒熱饑渴等的痛苦,這樣執著著前後世的身體、上半生與後半生的身體,是同一個的分別念,完全是一個錯誤的執著。其原因是:現在這一生的壽命終了,所死去的身體是不同于來世受生的身體,而且來世不管生到哪裏,來世受生的身體也一樣是不同于前世已死去的身體。或許將有人說:「果真如此,那將産生前面造了業的身體壞失後,由沒造業的後面這個身體值遇苦樂。」也不盡然,就像龍樹菩薩所說:「依彼而生此,此一時非彼,亦非異彼者,故非常非斷。」如是,因爲于世俗名言上是離一、異、常、斷,所以因果或業果、緣起是不欺诳的。

  99、若果自身苦 應由自防護 足苦非手受 何故手護足

  如果說受苦者所受的某種痛苦該由受苦者自己防護,那麼因石頭、荊棘等刺到腳時,所産生的痛苦也不是由手來嘗受,爲什麼手要去防護腳所産生的痛苦呢?

  100、若謂此非理 然執我故護 則自他非理 凡苦應力斷

  或若有人這麼說:「雖是因腳和手不相同,所以傷到腳,手去保護是不合理的。但是在這個時候,認爲自己的身體是自己全部肢體的聚合,因爲執著爲我,保護之心認爲手腳是一體的,所以加以保護。」像這樣的說法,自和他的相續是不合理的,所有的痛苦和傷害,我都要盡力地斷除。

  101、相續與蘊聚 僞假如軍鬘 無有具苦者 故誰擁有苦

  又假若這麼說:「前世和後世是各自不相同的,但是意識的相續是一,是人我。手腳等肢體雖然不同,但是全部聚合就是一個身體,所以要加以保護。」所謂的〝相續〞和〝聚合〞是這樣的:譬如許多的念珠顆粒串在一起,假名爲一串念珠;很多攜帶武器的人彙集在一起,假名爲一個軍隊。就像這樣,相續和聚合都是假的。除了前後剎那的意識依次出現外,並沒有另外的所謂一相續;除了各個類別的肢體外,並沒有另外的所謂一個身體。所以,所謂前後生的舍取者,或是具聚合的人我,根本都是沒有的。如此,因爲已經沒有了具痛苦的我,所以哪一個嘗受者擁有所要嘗受的痛苦呢?因爲已經沒有了擁有者的緣故啊!這裏闡述的是人無我。

  102、痛苦無主人 一切無分別 苦故悉應除 何需強分別

  如此,所要受的痛苦沒有了受苦的主人、沒有了所謂的「我」。因此,我和他一切都沒有分別。就因爲這樣,所以是痛苦就要去除,何需堅持「要除去我的痛苦,不用除去他的痛苦。」?

  103、何故一切苦 應除無爭論 除則一切除 否則如有情

  不用再爭論爲什麼,自他一切衆生的痛苦,都應該由我一個人來去除!如果我要去除我自己的痛苦,那麼自他衆生一切的痛苦也該盡力地去除。同樣的道理,如果其它衆生的痛苦不是要去除的,那麼我自己的痛苦也和其它衆生的痛苦一樣不去除。

  (B)、斷诤

  104、悲心生多苦 何故強催生 若思衆生苦 如何悲多苦

  如果是痛苦就肯定是要去除的話,那麼菩薩緣著衆生,想要讓衆生脫離痛苦的悲心生起時,自相續中會産生很多憂愁的痛苦,那又爲什麼要努力地修悲心,讓痛苦在自相續中生起呢?菩薩思惟其它衆生的生老病死,和叁惡道寒熱饑渴等極爲劇烈的痛苦,而修持想要讓衆生脫離彼等痛苦的悲心,如何是多苦呢?

  105、一苦若能除 他人衆多苦 具悲所生苦 自他應生起

  如果菩薩緣著其它衆生的痛苦,修想要令衆生脫離痛苦的悲心的一個痛苦,能讓衆生相續中的很多痛苦去除相當的程度,那麼具悲心的菩薩修悲心的痛苦,就一定要在自己和其它衆生的相續中生起。

  106、妙花月雖知 國王之傷害 然爲盡衆苦 不除己之苦

  過去有個菩薩比丘名叫妙花月,他到勇施王的珍寶宮殿前說法,引導無數的千萬衆生獲得善道和解脫道。勇施王因爲嫉妒他,就派名叫歡喜的劊子手去殺他。妙花月菩薩以神通力雖早已知道國王將害他,但是因爲悲心,所以並不去除自己將要喪命的痛苦,爲的是要去除國王宮殿附近,無數千萬衆生的輪回、惡道苦,而不顧自己的痛苦。

  (C)、如是純熟的利益

  107、如是心純熟 則樂滅他苦 如鵝趣蓮池 無間亦趨入

  如上所說,當菩薩的心續修悲心修到純熟時,將會歡喜、自願地滅除其它衆生身心所有的一切痛苦,就像天鵝高興地進入有蓮花點綴的湖泊中般。菩薩爲了解除其它衆生的痛苦,即便是要進入無間地獄火,也會毫無懷疑地進入。

  108、有情若解脫 心喜如大海 此喜豈不足 何爲欲解脫

  菩薩爲何不追求自己的解脫呢?因爲所有衆生若是解脫了相當程度的輪回、惡道苦,菩薩心續中就獲得廣如大海的無邊歡喜,這歡喜難道不令人滿足嗎?肯定會的。那麼追求自己個人的寂滅快樂,想要解脫做什麼呢?

  109、故雖行利他 然無驕矜氣 一心樂利他 不望異熟果

  因此,菩薩悲心不管做了什麼解脫其它衆生痛苦的利他事業,都沒有驕傲、自滿、自覺了不起和感到稀奇,因爲菩薩喜歡完全絕對的利益,完全沒有寄望獲得因利他而將來能生善道和解脫的異熟果報,菩薩只求利他。

  C、總括

  110、微如言不遜 吾亦慎防護 如是護他心 悲心如此修

  就因爲像那樣地非常喜歡利他,所以自己行住坐臥的行爲、口中的言談,不管怎麼微小,甚至連別人會講不好聽的話語,我也小心地防護。就像這樣,對其他衆生也是一樣,連小小的傷害都加以防護的心,以及想要令衆生解脫種種傷害、痛苦的悲心,都是這樣地修。

  (2)、自他交換的修法

  A、略示原因

  111、猶如串習故 于他精血滴 雖無實有法 卻執謂爲我

  猶如執著著「我」和「我所」的我執心…

《入菩薩行論 第八品 禅定》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